基本介紹
簡介,歷史,經幢,木塔,美食城,地理位置,公交線路,附近其它景點,梅山寺,影視城,
簡介
梵天禪寺坐落在福建省廈門市同安區大輪山南麓,隋開皇元年(公元581年)創建,初名興教寺,是福建最早的佛教寺廟之一。唐代鹹亨年間形成規模,有大小庵堂72所。至宋熙寧二年(公元1069年)合為一處,改名“梵天禪寺”。元代至正十四年(公元1354年)毀於兵火。明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由住山僧無為重建,形成完整的佛寺,有山門、金剛殿、天王殿、大雄寶殿、藏經閣等主體建築,由下而上集中在一條中軸線上,規模恢宏。廈門的妙釋寺、鼓浪嶼的日光寺均是它的分禪。寺後有紀念朱熹的明代建築文公書院、仰止亭、石瞻亭、千佛閣、魁星閣等建築群,茂林修竹,環境幽雅。
梵天寺整體建築莊嚴肅穆,宏偉壯觀。其中金剛殿、大雄寶殿、法堂於民國七年(1918年)被北方軍閥張樹成縱火燒毀,僅存山門、鐘樓和一些題刻。文革期間又在原址上修建同安縣看守所。隨著經濟改革對外開放,及落實宗教政策,廈門市政府決定復建梵天寺,在人民和海外僑胞的重視和支持下,終於在1993年11月底搬遷看守所,翌年元月舉行梵天寺復建奠基典禮。同年年底,金剛殿、天王殿、大雄寶殿、藏經閣等先後施工復建。1997年9月落成,寺前開闢梵天廣場、停車場等配套設施。宋朱熹為同安主簿時,常到梵天寺遊玩,留下多處摩崖石刻,明代王京建築的仰止亭、劉裳建的石瞻亭、林希元倡導的紫陽書院等,都是紀念名儒朱熹的重要歷史建築。
歷史
寺院裡還有一座建於宋代(元佑年間即1086-1094年)的婆羅門佛塔,三層方形,石構實心,高4.6米,須彌座底為1.78米,四角浮雕侏儒,四面浮雕走獸;二層每面浮雕坐蓮佛像4尊;三層四個上角展翅神獸。四面浮雕佛教故事圖像。剎座覆蓮盆,剎桿五層相輪,剎尖葫蘆。婆羅門佛塔是研究古代宗教史及石雕藝術的實物資料,被列為第一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梵天寺歷代高僧輩出,香火不斷。唐代黃櫱、慧日,五代道丕、觀至,明代無為、法相,清代實韜、無疑,現代會泉、會機、性願等名僧都曾住錫該寺,奉佛行善;弘一、宏船、印順大師也曾掛單梵天寺,現任住持厚學法師為台灣佛教印順大師徒弟,五十年來以復建梵天寺為已任,廣結善緣、出洋募資,鳩集成裘,遂使千年古剎重放異彩。此外,梵天寺里,還有中國佛教協會趙朴初會長書寫的楹聯:“梵行莊嚴廣直德本,天人歸仰常轉法輪”。大輪山梵天寺是一處名山古剎,既是專家學者考察"國際朱子學"的學術園地,又是海內外善信朝聖禮佛的宗教聖地。它正以嶄新的姿容笑迎來自四面八方的香客和遊人.
經幢
木塔
錢氏據兩浙時,於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兩三級,錢帥登之,患其塔動。匠師云:“未布瓦,上輕,故如此。”乃以瓦布之,而動如初。無可奈何,密使其妻見喻皓之妻,貽以金釵,問塔動之因。皓笑曰:“此易耳,但逐層布板訖,便實釘之,則不動矣。”匠師如其言,塔遂定。蓋釘板上下彌束,六幕相聯如胠篋,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動。人皆伏其精練。
錢氏王朝統治兩浙時,在杭州梵天寺修建一座木塔,才建了兩三層,錢帥登上木塔,嫌它晃動。工匠師傅說:“木塔上沒有鋪瓦片,上面輕,所以才這樣。”於是就叫人把瓦片鋪排在塔上,但是木塔還像當初一樣晃動。沒有辦法時,匠師就秘密地派他的妻子去見喻皓的妻子,拿金釵送給她,要她向喻皓打聽木塔晃動的原因。喻皓笑著說:“這很容易啊,只要逐層鋪好木板,用釘子釘牢,就不會晃動了。”工匠師傅遵照他的話(去辦),塔身就穩定了。因為釘牢了木板,上下更加緊密相束,上、下、左、右、前、後六面互相連線,就像只箱子,人踩在那樓板上,上下及四周板壁互相支撐,(塔)當然不會晃動。人們都佩服喻皓的高明。
美食城
作為梵天寺創建國家4A級旅遊景區的重要配套項目,總用地面積14005平方米,建設用地面積7085平方米,總建設面積11160平方米,其三面觀景,公園、河溪環繞而置,風景秀麗、空氣清新、貫通城區、交通便利。 據相關部門負責人介紹,梵天美食城結合項目的地理特徵及梵天寺創建國家4A旅遊景區的目標要求,力爭打造成以省、市、區特色名小吃為主、旅遊購物為輔、兼具梵天景區遊客服務中心功能的旅遊特色商圈,填補同安旅遊餐飲接待的空白,集中帶動更大的人潮。而東溪公園的大型停車場則解決了遊客停車的後顧之憂。
地理位置
公交線路
附近其它景點
梅山寺
梅山寺始建於隋朝,與嶺下黃佛寺、輪山梵天寺同為隋朝同安三大古寺。寺廟依山而築,寺後南麓岩壁上有宋代朱熹以硃砂手書“同山”兩字的摩崖石刻,字跡蒼勁飄逸。寺內有全省最大的摩崖石刻和宋代鎮守西安橋的婆羅門佛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