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行前必讀,景區動態,景區介紹,關鍵信息,建築特點,其他相關,
建築特點
經幢通體用太湖石雕刻而成。雙幢形式、結構基本相同,南北對峙,相距13米,幢高15.76米,由基座、幢身、腰檐、短柱層及幢項五部分組成。基座雕有覆蓮、幡龍、菩薩像等。其上是八角形幢身,南幢身刻有《大隨求即得大自在陀羅尼經》,北幢身刻《大佛頂陀羅尼經》。
梵天寺經幢,八邊形,由基座、幢身、華蓋、腰檐、山花蕉葉、寶珠、仰蓮、方柱、覆蓮等構件層層迭建。幢頂為日月寶珠,雕刻精緻,紋飾各異。基座為須彌座,共三層,底層浮雕“九山八海”;束腰浮雕蟠龍,生動威武;上層短柱四周鑿成小龕,龕內雕佛像。幢身刻佛經,左幢刻《大佛頂陀羅尼經》,右幢刻《大隨求即得大自在陀羅尼經》,兩幢身均刻有建幢記,文字相同。經文為正書,建幢記行書,文末署“乾德三年乙丑歲六月庚子朔十五日甲寅日立,天下大元帥吳越國王錢俶建”。幢身之上為華蓋,上端飾如意雲紋,下部雕伽陵賓伽,似有雲際飛出之感;腰檐仿照木構檐子雕造,用斗拱挑出,承托檐子。斗拱每面鋪間一朵,六鋪作雙杪單下昂偷心造,檐子雕出瓦、椽、脊、戧獸、滴水瓦當等。經幢每層短柱上刻設佛龕,龕內雕造佛和菩薩像,有一尊、三尊或七尊,形象端莊,比例勻稱,各像之間配置得當。梵天寺經幢,統體由太湖石構築,體量高大雄偉,挺立於山坡之上,歷經風霜歲月,是吳越建築可貴的實物遺存。
其他相關
1961年4月,浙江省人民委員會公布梵天寺經幢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1年4月,浙江省人民政府重新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06月25日,梵天寺經幢作為五代時期文物,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