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抗日聯軍第九軍

東北抗日聯軍第九軍

東北抗聯軍的主力部隊之一。前身為東北軍一部與幾支山林隊和反日農民組織起來的李華堂支隊。1937年1月,中國共產黨和抗聯將其改編為東北抗聯第九軍。軍長李華堂,參謀長李向陽,政治部主任李熙山。下轄3個師:第一師(師長郭成)、第二師(師長王振祥)、第三師(師長張學忠)。1937年共編6個師。全軍共4000餘人。主要活動於依蘭、方正、寶清、湯原等地。1939年5月,與抗聯第三、六、十一軍合編為東北抗日聯軍第三路軍。同年7月,李華堂叛變,餘部在第三路軍領導下堅持抗戰。該軍在北滿10餘縣堅持抗戰。作戰數百次,殲滅日偽軍數千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東北抗日聯軍第九軍
  • 軍長:李華堂
發展歷史,編制,

發展歷史

1932年8月,原東北軍營長李華堂率吉林自衛軍一部在依蘭縣小土城子聯合當地抗日武裝組成中國自衛軍吉林混成旅第2支隊,共400餘人,在刁翎林口勃利一帶進行抗日活動。1934年,在反擊日偽軍“討伐”中失利,大部潰散,餘部於1935年2月加入東北反日聯合軍總指揮部下屬部隊。1937年1月,改編為東北抗日聯軍第9軍,李華堂任軍長,李向陽任參謀長,轄3個師,約1000人。5月,第1、第3兩師合併。6月,中共北滿臨時省委為加強領導力量,調第3軍第1師政治部主任李熙山(許亨植)任第9軍政治部主任。七七事變後,第2師一部向勃利寶清遠征,軍部和第1師活動在依蘭方正牡丹江兩岸。1938年5月,魏長魁任政治部主任。在殘酷鬥爭面前,李華堂喪失信心,阻止第1師西征。魏長魁率第2師第4團等部70餘人隨抗聯第3軍一部遠征黑嫩平原。途中,魏長魁身負重傷後犧牲。同年冬,王克仁任政治部主任。1939年5月,第9軍編入東北抗日聯軍第3路軍,其第2師編入第9支隊。7月,李華堂叛變,第9軍大部瓦解。1940年,第9支隊堅持在黑嫩平原開展游擊戰,後轉移至蘇聯境內編入東北抗日聯軍教導旅

編制

東北抗日聯軍第9軍的前身是中國自衛軍吉林混成旅第2支隊。1932年8月東北軍營長李華堂收編地方日偽武裝大排隊和部分山林隊,成立抗日武裝中國自衛軍吉林混成旅第2支隊,李華堂任支隊長。第2支隊下屬3個營,總計400多人,主要在林口一帶抗擊日偽軍。到1933初,又有幾支山林隊歸屬李華堂支隊。中共湯原中心縣委注意到李華堂支隊雖然成分複雜,但抗戰積極,是一支可以爭取的力量,選派3名共產黨員到李華堂支隊幫助工作。1934年末李華堂支隊在日偽軍的討伐中損失嚴重,部隊僅剩下50餘人。李華堂來到賓縣找到東北人民革命軍第3軍軍長趙尚志尋求幫助。1935年1月,趙尚志謝文東李華堂在賓縣三道河子會和,以三方隊伍為基礎組建了東北反日聯合軍總指揮部,謝文東任軍事委員長,趙尚志任總指揮,李華堂為副總指揮。1937年1月李華堂支隊根據北滿抗聯總司令部的命令,正式改編為東北抗日聯軍第9軍。軍長李華堂,參謀長李向陽。下轄3個師。1師師長郭成,2師師長王振祥,3師師長張學中。兵力800餘人。中共北滿省委以北滿抗聯總司令部的名義向9軍派遣共產黨員幹部李熙山、郭鐵堅王克仁擔任政治主官。李熙山任軍政治部主任,郭鐵堅任1師政治部主任,王克仁任2師政治部主任。9軍成立後,在林口通北依蘭一帶打擊日偽軍。1937年2月,9軍與抗聯3、6、8軍聯合作戰,攻打依蘭縣城。同年6月參加林口縣刁翎伏擊戰,給日偽軍以沉重打擊,9軍也損失嚴重。1938年5月,2師師長王振祥叛變,郭鐵堅任2師師長,後又任命洪喜波為軍參謀長。部隊轉向富錦寶清一帶開展抗日活動。1939年2月,李華堂在與日軍作戰中負傷,轉入抗聯密營中養傷。1939年5月,9軍編入抗聯第3路軍。同年7月,李華堂在日軍圍剿和利誘下帶領30名官兵投降。1940年2月,9軍2師師長郭鐵堅率部編入抗聯第3路軍9支隊,抗聯第9軍番號取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