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北

通北

通北:包含縣處級通北林業局與鄉科級通北鎮兩部分,地處黑龍江省中北部,電話區號都是0456 。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通北
  • 外文名:Tongbei
  • 人口:10.33萬(2014年)
  • 方言:東北官話
  • 別名:通勝
  • 氣候:溫帶季風氣候
  • 所屬地區:黑龍江省黑河市
  • 火車站通北站
  • 郵編:164031
  • 電話區號:(+86)0456
  • 車牌號:黑N
  • 行政代碼:231181
  • 地理位置:黑龍江省中北部
黑龍江省通北重點國有林管理局,基本介紹,郵編,北安市通北鎮,概況,地名由來,人文歷史,經濟發展,郵政編碼,古籍記載,地圖信息,

黑龍江省通北重點國有林管理局

基本介紹

通北林業局始建於1958年,1965年正式投產。施業區總面積309800公頃,實際經營面積268554公頃。
通北
地處小興嶺西北坡布侖山脈,地理坐標為127°15′00〃—128°00′01〃,北緯47°37′00〃—48°38°01〃。海拔:263米。北部和東部與沾河林業局、北安相臨,南部和西南部與綏稜林業局、海倫市相鄰。局址坐落在北安市通北鎮北側,有綏北公路和濱北鐵路經過。國家設計投資7626萬元,實際投資6731萬元,設計年產原木30萬立米,制材年耗原木10萬立米。建局40多年來,已累計為國家生產木材700多萬立米,上繳稅金8118萬元。形成固定資產原值19093萬元,淨值11403萬元。多種經營用地322890畝。全局現有基層單位33個(其中山上林場(所)14個,農場1個),局機關部門科室35個。居民11291戶32883人,職工6233名。公檢法司、教科文衛等社會服務部門和營林生產、木材生產、林產工業、多種經營等生產經營行業一應俱全,形成了較為完整的森林工業體系和林區社會體系。
通北

郵編

通北林業局郵政編碼為164031。

北安市通北鎮

概況

通北鎮(1917年—1956年為通北縣)是黑龍江省最早建制鎮之一。位於黑龍江省中部,地理坐標東經126°48′北緯47°30′,坐落在通肯河北岸,距北安市區約70公里,處於黑河、綏化、齊齊哈爾三個地級市交界地帶,通北林業局坐落鎮內。全鎮總面積130平方公里,總耕地面積12.3萬畝,轄4個行政村,35個自然屯,鎮建成區面積14平方公里,鎮域總人口10萬人,其中城鎮人口6萬人(通北城鎮人口2.3萬,林業局2.8萬,常住外來人口0.9萬),農村及林業局林場人口4萬。綏北高速、通拜公路、通克公路、通主公路、通建公路在此交匯,同時是重要的火車站點。目前已發展成為北安南部的文化教育、醫療衛生、商貿物流和休閒服務中心,以20公里為半徑,輻射人口20餘萬人。2002年被國家六部委命名為“全國小城鎮綜合改革試點鎮”,2004年被命名為國家級重點鎮,2010年被命名為省“小城鎮建設百強鎮”和黑河市“城鄉一體化示範鎮”
濱北鐵路上看通北濱北鐵路上看通北

地名由來

清朝光緒年間的知縣駐通肯河北,定名“通北”

人文歷史

通北,周以前屬肅慎,戰國屬貉地,後漢、三國、魏時屬挹婁,晉屬寇漫汗,後魏、北齊屬豆莫婁,隋屬靺鞨黑水,唐屬黑水靺鞨,遼屬生女真,金屬蒲與路,明屬奴兒乾都司阿真同真衛,清屬興東道訥河廳。中華民國初年設治,隸屬黑龍江省綏蘭道
通北設治前屬通肯副都統、海倫府(縣)管轄,地居通肯河北岸,為“海倫所屬北欄位”,“清時皇家圍場地”。這裡多為深山密林,土地肥沃,人煙稀少,只有鄂倫春人遊獵生活。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擬在海倫府北,即通肯河以北,烏魚爾河之南設治通北縣,知縣駐通肯河北,定名“通北”。後因經費不足,拖至民國元年(1912年)9月才設立通北稽墾局,仍歸海倫管轄。中華民國成立後,1912年9月,設定海倫府通北稽墾局,“專理墾務”。翌年,省署派員查勘界址後,奉令將龍門續放安古鎮、天乙公司、八旗生計地三段荒地劃歸通北稽墾局。1915年5月14日,奉令將原通北稽墾局改設通北設治局,選定周家地房為城基修築衙署。隸屬綏蘭道轄。設治局轄區,東至蘿北縣界160里,西至克山設治局界10里,南至海倫市界75里,北至龍門設治局界45里,總面積約4200平方公里,人口1.8萬餘人。1916年 12月29日,黑龍江省長公署訓令,規定龍門、通北等設治局於1917年1月1日“實行改升縣缺”,為三等縣,隸屬綏蘭道。委任原通北設治局設治員熊良弼為代理通北縣知事。代理知事於1月22日啟用“通北縣印”。縣知事駐今趙光鎮前進村。至1930年,通北縣城“名為縣城,實無城池”,縣政府“房屋坍斜,院牆未築”。東北淪陷後,始由黑龍江省管轄,1934年12月改隸龍江省,1939年6月劃歸新設之北安省管轄。1945年“九三”抗日戰爭勝利後,劃歸黑龍江省管轄。1946年4月,將拜泉縣石泉區劃歸通北縣,縣政府遷駐通興鎮(後改通北鎮)。1956年3月6日,國務院批准,撤銷通北縣,併入北安縣。1982年12月18日,國務院根據黑龍江省政府的請示批准,設定北安市的同時,恢復通北縣。批文到省未予實行。1983年4月28日,國務院又根據黑龍江省政府的請求,同意撤銷通北縣,併入北安市。

經濟發展

這個鎮在推進中,一是加強基地建設。突出抓好對俄蔬菜出口基地建設,通過技術和項目扶持,擴建基地,打造黑河“小壽光”。在此基礎上,突出抓好大豆規模經營示範基地、小麥基地、玉米基地,為調整農業結構做好示範。二是加強品牌建設。積極進行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認證工作。今年爭取註冊通北村蔬菜商標,打造興東村乾豆腐品牌,變零散加工為集約生產,變分散銷售為連鎖經營。同時創旅遊品牌。積極與通北林業局合作,爭取開通通北到南北河旅遊專線和通北到冰趟子旅遊專線,發展“綠色游”和“紅色游”。三是加強項目建設。依託綏北高速公路,闢建大豆產業集聚區,建設大豆產業集聚區項目,重點發展大豆精選分裝、大豆精深加工和大豆購銷產業。建設農業基礎設施項目和大型豬場改擴建項目。四是加強新農村建設。在石中屯安裝路燈30盞,建4000平方米的休閒廣場。新建紅旗農民住宅新區,整屯轉移農戶12戶,新修白色路面3條。重點整治興東村村容村貌,綠化村屯。五是加強現代農業建設。加大種植業結構調整力度,每個村都要落實連片種植地塊、科技示範園區,搞好農業科技推廣。重點對規模經營地塊、小麥玉米連片地塊進行測土配方施肥,確保配方施肥覆蓋面積8萬畝,實現畝平均節本增收25元的目標。探索土地流轉管理新方法,力爭全年規模流轉土地面積達到4萬畝。積極引導農民從事非農產業,每村至少扶持或引進1戶招商企業。繼續扶持壯大專業合作社,實現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建設的新突破。奶牛存欄有新突破,黃牛、生豬、山綿羊、禽、特色養殖存欄要進一步擴大。六是加速農民新區建設。完成鎮郊、興東和新民3箇中心居住區的規劃,重點建設1萬平方米的通北村農民住宅新區和新民村紅旗農民住宅新區。鼓勵農民加快土地規模流轉步伐,加快向二三產業過渡。
通北新街道通北新街道

郵政編碼

通北鎮郵政編碼164031

古籍記載

通北設治局首任長官熊良弼曾於1916年12月撰寫《黑龍江通北設治局通志》,現存於國家圖書館中國地方志-黑龍江卷中。通志中對於通北歷史的疆域、縣誌、人口等均有描述,現附文如下:
熊良弼手書《黑龍江通北設治局通志》掃描件(翻拍)熊良弼手書《黑龍江通北設治局通志》掃描件(翻拍)
輿地誌
1. 經緯度
查通北正當經度東京十度三十分,緯度北緯四十八度十分
2. 沿革
昔無通北名稱,有之自宣統季年(紀年,校者注)擬設縣治始。查通北前屬海倫府,即北欄位是也。地居通肯河北岸,前清宣統末年議設縣治,定名通北。旋因費絀,議遂寢。民國紀元,國家注重墾殖,於元年九月設立稽墾局,委徐相山為專員,專理墾務,一切政權仍歸海倫管轄。民國二年,省公署委派監視員馬六舟查勘嫩、訥、龍、通四屬政治界址,因通北原管之北欄位長治久安,兩社幅員過狹,請將龍門續放安古鎮、天乙公司、八旗生計地三段荒地劃歸通北,奉令照準。民國三年六月,(熊)良弼接任斯職。查稽墾為設縣之基礎,一切設施均應先事籌備。因與海倫縣議定許可權,警、學各事始得次第舉行。民國四年五月,奉文改組設治局,仍委(熊良)弼為設治員,迺會同海倫、龍門、綏楞、克山劃清界址,分地而治。而治局所暫駐長治社四甲八井,原定城基又在周家地房,雙方爭執,兩不相下。迨經省道派員查勘,以周家地房為海龍孔道,改設縣治較為便利,通北城基於斯乎定。而衙署亦於斯乎時動工。五年十一月而通北衙署落成,即於是月遷稽新署,並奉省令與民國六年實行改縣。(熊良)弼考其既往,證以現在,通北在前清時為皇家圍場地,山深林密,荒腴極多。而遊獵其間者為鄂倫春人,即興安嶺山陽土著之一種。山居野處,不知布、米為何物,性質愚悍,不解遊牧。平日以獵為生,衣、食、住悉取給馬。自清光緒二十五年設通肯副都統,駐海倫,兼辦墾務。(光緒)三十一年前將軍達復(答覆,校者注),將通北官荒委員文放。通北一帶始有農人蹤跡,而鄂倫春人反驅避罄盡。各商民亦於此地購街基、置荒地,以資經營。(余熊良)弼忝司地方,極力提倡,以期振興駸駸。乎有繁盛氣象,此則通北沿革之大略也。
3. 疆域
查通北縣治,偏處西北,地多平原,既無大山為之禁止,又無要隘為之保障,似無形勝之可言。距省城(齊齊哈爾,校者注)五百六十里,距京(北京,校者注)三千六百餘里。東至蘿北縣界一百六十里,西至克山縣界十里,南至海倫縣界七十五里,北至龍門設治局界四十五里。與蘿北縣界東北隅一百二十里,與海倫縣東南隅一百三十里,與拜泉縣西南隅八十五里,與克東縣西北隅五十里。與海倫龍門界為道,縱一百二十里;與蘿北克山界為道,橫一百四十里。斜距各一百八十三里,界周五百一十里。面積一萬六千八百方里,此疆域之大概也。
4. 山川
通北之大青山,其山脈根於小興安嶺,綿亘於通北。山峰低小,偏於縣之正東隅。周圍五百五十里,高七百尺余。如頭道嶺子、二道嶺子在縣東南隅,高僅二百餘尺。森林郁茂,儼若邱陵(丘陵,校者注),非山比也。
通肯河與海倫接壤,發源於屬境東南至西南隅。長治社一甲一井匯合烏魚爾河(烏裕爾河,校者注)出境,經流九十里。烏魚爾河(烏裕爾河,校者注)自龍門入境至長至社一甲一井出境,經流二百二十里。河流淺隘,素無航路,亦無江防。如能籌以鉅款,修濬河直達呼蘭河,亦航政之一利源也。
5. 人種
通北為前景皇家圍場地,素無人煙。遊獵其間者,僅為鄂倫春人。自開荒後,始有滿、漢人蹤跡。漢人居十之七,滿洲人十之三。歷年既久,更姓氏、通婚姻,一切習尚早為漢人所同化。而鄂倫春人反避居遠方,居於通北界內者寥寥數家。故通北人種可分為三,一漢人、一滿洲人、一鄂倫春人。
6. 物產
6.1谷屬
穀子、大麥、小麥、荍麥、王蜀粟、糜子、稷子、稗子、蘇子、線麻子、黃豆、綠豆、大豆、小豆、雲豆、樹豆。
6.2 蔬屬
白菜、蘿蔔、大蔥、韭菜、菠菜、香菜、芥菜、芹菜、金針菜、藤蒿菜、王瓜、茄子、大蒜、辣椒、西葫蘆、馬鈴薯、榛蘑、猴頭蘑。
6.3 果屬
榛子、李子、松子、山梨、山丁子、山里紅、山葡萄、山核桃、刺玫果、臭李子。
6.4 花屬
芍藥花、百合花、鳳仙花、雞冠花、石竹花、八月菊、金盞子。
6.5 草屬
秧草、靰鞡草、氈房草、穀草、稗草。
6.6 藥屬
鹿茸、黨參、黃芪、黃芩、遠志、蒼朮、管仲、車前子、防風、桔梗、柴胡、薄荷、地榆、蒲公英、赤白芍、扁蓄、菸葉、木賊、透骨草。
6.7 木屬
果松、杉松、一氣松、榆木、楊木、柳木、楓木、椴木、樺木、槐木、楸木、梨木。
6.8 鳥屬
雞、鵝、鴨、鴿、燕、雀、喜鵲、烏鴉、雉、鳧、蘇雀、寒雀、鸛、鷺、鷹、鸇、鳩、烏雞、鴻雁、蠟嘴、窩鶆、飛龍、毛腿雞、鵪鶉、松鴨鴇、鴟鴞。
6.9 獸屬
虎、鹿、熊、野豬、猞猁、獐、狍、狐、狼、貂、水獺、貉、貆、鼬、灰花鼠、貍子、刺蝟、黃羊、馬、牛、羊、犬、豕、騾、驢。
6.10 鱗介屬
鯽魚、鯉魚、鯰魚、泥鰍、胖頭魚、黑魚、狗魚、穿丁魚、蚌螺。
6.11蟲屬
蒼蠅、蚊子、瞎蠓、螞蠟、螻蟈、蟋蟀、螳螂、蝸、蝦蟆、蚯蚓、蝴蝶、蚰蜒、蟑螂、螢、蟻、蜂、蚤、臭蟲、蜜蟲。
黑龍江志稿與相關存檔政府公文多有不符,現已知摘錄如下:
1. 《黑龍江志稿》卷47《職官志》:“通北稽墾局,民國二年一月設”
2. 《黑龍江志稿》卷47《職官志》:“民國四年三月改為沒治局,首任徐國順”
3. 黑龍江省檔案館館藏62.3.692 民國四年二月六日綏蘭道尹於駟興:通北本海倫所屬北欄位,舊設稽墾局專員。其地距海遼遠,中隔樹川,煙戶蕭條,氣不街接,絕非海倫所可控制。且通北迤北地方為龍門等鎮,若不先將通北經營,則龍門亦斷難興旺,蓋地勢使然也。自設稽墾局後,人民仍不十分趨赴……緣該地與縣治太相闊絕,僅一稽墾專員,許可權所在,乏保障人民之實力。兼之稽墾局通局薪公月不過二百餘元,該局雖名獨立機關,其實關係地方一切事宜,不能不與縣知事隨時接洽,略一往返,旅費即已不齎,故雖有勤能之員,至是亦無從措手。似應將該局改為設治局,稗局員得施其權力,人民亦有所景從,庶有于于諧來之象。
4. 黑龍江省檔案館館藏62.3.692 民國四年二月二十四日黑龍江巡按使朱慶瀾批:“據陳應行設治種種情形,應即一併照準。仰即改定名稱,釐訂許可權,並將行政區域、城基地點飭屬規畫,繪具圖說詳覆再行核定。”
5. 黑龍江省檔案館館藏62.3.692 民國四年四月七日,綏蘭道尹於駟興:“通北前清時代經省公署奏準定名為通北縣,自應仍以通北命名,為通北設治局……其通北設治局,查現任通北稽墾局專員熊良弼,辦理稽墾,積極進行,以之充任通北沒治員一職,亦必能勝任。”

地圖信息

地址:黑龍江省黑河市北安市通北鎮政府(202省道西)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