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054年,基督教教會分裂為羅馬天主教(the Roman Catholic Church)和東正教(the Eastern Orthodox)。羅馬天主教將拉丁語作為正式語言。中世紀時期,幾乎所有歐洲人都信奉羅馬天主教。因此,中世紀也被成為“信仰時代”(Age of Faith)。天主教會有嚴格的等級之分。教皇(Pope)享有絕對的權威,以下以此為大主教(Archbishop)、主教(bishop)、牧師(Priest)和天主教會現有成員,教會有嚴密的組織和紀律。隱修院制度產生於這一時期,並培養了大批的修道士,比如,將聖經全文譯成英文的聖傑羅姆以及於公元529年創立本尼狄克法則的聖 本尼狄克。基督教思想一個最重要的領袖人物是公元5世紀的奧古斯丁。他對基督教神學思想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懺悔錄》和《上帝之城》是他的兩部不朽的著作。
在學術和科學方面,中世紀的歐洲知識為即將道來的西方新興世界作一些鋪墊。查理曼大帝(Charlemagne)和他的卡羅林復興(Carolingian Renaissance),阿爾弗萊德大帝(Alfred the Great)和他的學術中心,還有義大利神學家阿奎那(St. Thomas Aquinas)的經驗哲學(Scholasticism)和托馬斯主義,英國哲學家、科學家培根(Roger Bacon)的實踐的重要意義,無一不對文化的保存與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在藝術方面,文藝復興早期的義大利藝術家有喬托(Giotto)、布魯內萊斯基(Brunelleschi)、多納泰洛(Donatello)和喬爾喬內(Giorgione)等。喬托(Giotto)是義大利現實主義繪畫傳統的奠基人,他的名作是《逃往埃及》(Flight into Egypt)。布魯內萊斯基(Brunelleschi)是一位建築師,他的代表作弗洛倫薩大教堂圓頂。多納泰洛(Donatello)的雕塑達到了解剖學的精確,代表作有青銅銅像《大衛》(David)《加塔梅拉塔騎馬像》(The Gattamelata Equestrian)。畫家喬爾喬內(Giorgione)的畫結構平衡,色彩和諧。他的名作是《睡著的維納斯女神》(Sleeping Venus)開創了西方繪畫中歷久不衰的一個題材:裸體躺臥著的女神像。義大利文藝復興在16世紀達到全盛時期,文藝的中心從弗洛倫薩轉移到米蘭和羅馬。全盛時期產生了四位巨匠,他們是達文西(da Vinci)米開朗基羅(Michelangelo)拉斐爾(Raphael)和提香(Titian)。達文西的傳世之作《最後的晚餐》(the Last Supper)、《蒙娜麗莎》(Mona Lisa),雕塑家米開朗基羅的大理石造像《大衛》、《即將死去的奴隸》,拉斐爾的聖母畫,提香則是最多產的畫家,建立了在帆布上塗油彩的傳統,被譽為現代畫之父。
法國
在義大利文藝復興的影響下,15世紀末,法國人文主義開始研究古希臘文化和哲學,出現了龍沙(Ronsard)拉伯雷(Rabelais)、蒙田(Montaigne)等偉大作家。拉伯雷的長篇小說《巨人傳》(Gargantua and Pantagruel)以龍沙為代表的七星詩社(Pleiade)為法國的語言發展做出了很大貢獻。龍沙詩法國第一個近代抒情詩人,他對19世紀法國浪漫主義有著很大的影響。人文主義作家蒙田以他的《散文集》而聞名於世,他是近代歐洲散文體裁的創始人。
北部領導荷蘭尼德蘭人文主義運動的人物是埃拉絲姆斯(Erasmus),他的《愚蠢頌》(The Praise of Folly)是部諷刺作品,揭露僧侶生活的虛偽。這一時期的畫家是博魯蓋爾(Bruegel)以風景畫著稱,名作有《雪中獵人》(The Return of the Hunters)。他的鄉村風景畫對後來的畫家米勒(Millet)有很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