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歷史
1932年6月4日,中共磐石中心縣委以
李紅光武裝赤衛隊為基礎,成立了有30餘人的磐石工農反日義勇軍,11月改稱
中國工農紅軍第32軍南滿游擊隊。1933年春,南滿游擊隊發展到250餘人,建成了以紅石砬子為中心的磐石抗日游擊根據地。9月18日,擴編為東北人民革命軍第1軍獨立師,
楊靖宇任師長兼政治委員,轄兩個團,共300餘人。1934年2月,獨立師聯合當地16支抗日武裝成立抗日聯合軍總指揮部,楊靖宇任總指揮,抗日游擊區擴及金川、濛江(今靖宇)、輝南等10餘縣境。11月7日,成立東北人民革命軍第1軍,楊靖宇任軍長兼政治委員,
朴翰宗任參謀長,宋鐵岩任政治部主任,轄第1、第2師和1個教導團共800餘人。1935年3~5月,楊靖宇率第1師和教導團西進至興京(今新賓)等地,開闢遼東抗日游擊區。9月,第1軍第2師與第2軍西征部隊在濛江縣那爾轟會師,打通了東滿與南滿游擊區的聯繫。年底,部隊發展到1600餘人,抗日游擊區擴展到南滿20餘縣境。1936年7月,東北人民革命軍第1軍改稱東北抗日聯軍第1軍,轄3個師共4000餘人,不久即編入東北抗日聯軍第1路軍,楊靖宇任總司令兼政治委員。為打通與中共中央和關內工農紅軍的聯繫,開闢新的抗日游擊區,第1軍分別於6月、11月派部隊向遼寧西部、熱河(今分屬遼寧、河北、內蒙古)一帶西征,由於日偽軍圍追堵截,僅進至遼河岸邊而未果。
1938年下半年,日軍對東北抗聯第1路軍進行全面大“討伐”。
中共南滿省委和第1路軍主要領導人決定將部隊改編為3個方面軍和1個警衛旅,實行分區作戰。第1軍直屬部隊編入警衛旅,各師編為第1方面軍,
曹亞范任方面軍指揮,
伊俊山任政治部主任。此後,楊靖宇率警衛旅及第1方面軍一部轉戰樺(甸)濛(江)山區,挫敗了日偽軍1.5萬人的秋冬季大“討伐”。1939年10月,日偽軍7.5萬餘人,對第1路軍進行殘酷“討伐”。中共南滿省委和第1路軍主要領導人決定將部隊化整為零,分散游擊。會後,第1路軍各部在長白山密林中進行艱苦的反“討伐”作戰,部隊減少到不足1000人。1940年2月23日,楊靖宇在濛江縣三道崴子犧牲。餘部於1941年3月編為東北抗聯第1支隊,一部在東滿堅持鬥爭;一部轉入
蘇聯境內整訓,於1942年8月編入
東北抗日聯軍教導旅。
編制
1932年6月4日,中共磐石中心縣委主持成立了
中國共產黨直接領導的東北第一支工農抗日武裝——滿洲工農反日義勇軍第1軍第4縱隊。隊長由中心縣委宣傳部長張振國擔任,政治委員由中心縣委委員楊君武擔任。6月14日中共滿洲省委候補委員、軍委代理書記
楊靖宇代表省委去磐石視察工作。按省委的意見,磐石中心縣委決定把滿洲工農反日義勇軍改編為中國工農紅軍第32軍南滿游擊隊。
孟潔民任總隊長、
初向辰任政委、
王兆蘭任副總隊長、
李紅光任參謀長。1933年1月初,楊靖宇出任南滿游擊隊政委。1933年9,按滿洲省委“以最好的游擊隊為基礎建立人民革命軍”的意見,在
中共滿洲省委常委、巡視員
金伯陽的協助下,在
磐石正式組建了東北人民革命軍第1軍獨立師,由楊靖宇任師長兼政委,李紅光任參謀長,
宋鐵岩任政治部主任。1934年11月7日,成立東北人民革命軍第1軍。楊靖宇任軍長兼政委,參謀長
朴翰宗、政治部主任宋鐵岩,下設兩個師,1師師長兼政委李紅光、副師長
韓浩、政治部主任
程斌。2師師長兼政委
曹國安、參謀長
李松波、政治部主任張雲志。1936年5月在興京縣由原第2教導團、5團的2個連和
王仁齋領導的游擊大隊等改編建立了第3師。1936年2月20日發表的《東北抗日聯軍統一軍隊建制宣言》,宣言將東北人民革命軍、反日聯合軍、反日游擊隊一律改稱為
東北抗日聯軍。東北人民革命軍第1軍改編為東北抗聯第1軍。楊靖宇任軍長兼政委。1936年7月抗聯第1軍編入東北抗日聯軍第1路軍,下轄第1、2軍。1938年8月,第1路軍決定取消第1軍和第2軍番號,把所屬部隊編成3個方面軍和1個警衛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