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當戶出生於李廣俘獲匈奴當戶之年,具體是何年史書中沒有明言。然而,李當戶在漢武帝即位之初就已是皇帝身邊的護衛人員。有一次,
韓嫣與漢武帝戲耍,對皇帝有不恭敬的行為,李當戶當場揍打韓嫣。《漢書·佞幸傳》說
江都王因韓嫣戲弄而憤怒,向武帝祖母
竇太后提出入朝為護衛,不久王太后將韓嫣賜死。竇太后死於建元三年(前135),之後漢武帝才開始掌權,李當戶打韓嫣在武帝即位至韓嫣賜死之間(前140至前135)。李當戶在武帝即位時已是御前衛士,此時是景帝前元二年(前155)改了徵兵年齡之後的事,因而其年齡至少是20歲左右,那么李當戶就應生於文帝後元四年(前160)左右了。可以說,這個生年比較準確,與李廣可能結髮年齡接近。 至於李當戶具體什麼時間死的,史書也沒有明言,只說李陵是“遺腹子”,李陵出生在他死的當年或次年。只要知道了李陵的年齡,也就可以推知李當戶的卒年。但是,史書也沒有記載李陵的年齡。李陵生年,向無定說。日本學者瀧川資言《史記匯注考證》所附《
太史公年譜》,於“元光元年丁未”欄下書“李陵生”。
張鵬一《司馬太史公年譜》雲:“考《李廣列傳》,廣三子:當戶、椒、敢,皆為郎。上與韓嫣戲,當戶擊嫣走。當戶早死,遺腹子陵。《佞幸列傳》:嫣後以無禮江都王,
皇太后賜嫣死。《漢興以來諸侯年表》,江都
王非入朝在建元四年。當戶又在其後,使以遺腹子生,當在是年矣。”也認為李陵生於元光元年(前134)。有人認為將李陵生年定在元光元年頗為牽強,因為韓嫣無禮於武帝與無禮於江都王劉非並非同一時事,韓嫣賜死與當戶之死也並非在同一時間。但是,說李陵生於元光元年與我分析的元光元年到三年(前134至前132),還是比較接近的。
班固《漢書·李廣蘇建傳》稱李陵“少為侍中,建章監”。古代男子二十而冠,即為成人。20歲,也正是區別“少”與“長”的界限。如果李陵監建章宮騎在太初元年建章宮初建之時(前104),並且是15歲的話,那么,他就應生於前119年即李廣自刎的那年,而其父李當戶只能死於元狩三年(前120)。顯然,李當戶比李廣早一年死,無論如何與與司馬遷所說“早死”的情形不符。因而,李陵任侍中、建章監的年齡要大於15歲。如果李陵是19歲
任建章監的話,那么他就應生於元朔六年(前123),而其父李當戶就只能死於元朔五年(前124)。於是,
趙生群先生推斷李陵出生當在元朔六年(前123)之後、元狩四年(前119)之前。然而,司馬遷在《史記·李將軍列傳》中說“李陵既壯,選為建章監,監諸騎”,似與作郎、侍中不在同一時間,也就是說李陵先作侍中,在20歲左右成年“既壯”為監建章騎。李陵在宮中的經歷是從郎、加侍中、監建章騎、騎都尉一步步走過的。漢代的郎官大多是從高官及富家子弟中選拔而來充任侍衛的,漢初至武帝時任子制度是:凡吏二千石以上,視事滿三年,即可任兄弟或子一人為郎。李廣死後,由第三子
李敢代為
郎中令,由於李陵是李廣嫡孫且為郎中令李敢親侄,於是選為郎。再經選拔,優秀者加侍中銜,才可以擔任皇帝的侍從。當時的侍中僅伺應雜事,分掌乘輿服物。再經選拔,才可為建章騎監。太史公的一個“選”字,其中包含著數年的辛苦。李陵選為郎大概就在元狩四年到六年(前119至前117),即使以15歲為郎,也應生在元光元年到三年(前134至前132年)。假使李陵元朔六年(前123)出生,到元狩六年(前117)才僅6歲,這是不可能作郎的年齡,因而趙生群先生的說法明顯不合情理。 班固《漢書·李廣蘇建傳》中說,李陵在任建章監後曾奉武帝之命“將八百騎,深入匈奴二千餘里,過居延,視地形,不見虜。還,拜為騎都尉,將勇敢五千人,教射酒泉、張掖以備胡”,是說他還做過騎都尉。數年後,“漢遣貳師將軍伐大宛,使陵將五校尉兵隨後”。李陵年齡大概與同為侍中的霍光相近,而且兩人關係比較好,就是所謂“素與陵善”。
霍去病約在元狩四年(前119)出發去擊匈奴途中“道出河東”時見到生父,戰後返回途中把“時年十餘歲”的異母弟霍光帶到了長安,“任光為郎,稍遷諸曹侍中”。霍光於地節二年(前68)病死,詔書說他“宿衛孝武皇帝三十餘年”,表明他的確是元狩四年到長安為郎。李陵與霍光的關係正是在同為郎、侍中及以後幾年宿衛侍奉漢武帝的過程中建立起來的。顯然,李陵也是元狩四年“時年十餘歲”的狀況下選為郎。 李陵還與
蘇武關係不錯,是在“初俱為侍中”時結下的情誼,年齡也應相近。蘇武於神爵二年(前60)病死,80餘歲。蘇武於天漢元年 (前100)使匈奴,被拘留19年。天漢二年李陵降匈奴,遂有單于派他說蘇武事,並言“陵與子卿素厚”。蘇武生於建元元年(前140)左右。 李陵任騎都尉、深入匈奴事,應在元鼎六年(前111)設張掖郡那年,此時他是21~23歲。李廣利伐大宛在太初四年(前104),中間相隔了將近7年,時李陵可能28~30歲。那么,他就可能出生於元光元年至三年(前134至前132),其父李當戶也就可能死於這幾年間,並且比李廣早死十幾年,的確可以稱為“早死”了。對於死亡,中國歷來根據年齡段而有不同稱法,12歲以前死的叫“夭折”,20歲前死的叫“少亡”,30歲前死叫“早死”……司馬遷所說的“早死”應該是指20~30歲而死的成年人。 當然,聯繫具體歷史事實更有助於進一步準確判斷。從記載看,李廣抗擊匈奴可以分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從軍開始至作上谷太守前(前148),從選為郎開始逐步升騎常侍、騎郎將、驍騎都尉,共18年;第二階段是任上谷太守開始至升衛尉前(前134),歷上谷、上郡、北地、雁門、雲中、隴西6邊郡太守,共14年;第三個階段是
馬邑戰役開始直至自刎之年(前119),歷衛尉、驍騎將軍、右北平太守、郎中令,中間在曾被免職為庶人約三四年,共15年。在前兩階段,漢與匈奴的關係基本以和親為主,漢帝國在軍事上採取防禦性措施;而在後一階段,漢帝國改變國策,在軍事上採取主動打擊匈奴的措施。李廣自言四十八年軍旅生涯中“大小七十餘戰”,多數在後兩個階段。第一階段中參戰的機會比較少,只有漢文帝前元十四年(前166)和後元六年(前158),可以數得出的。前元十四年(前166)參戰時李廣還不是郎,因在這次戰鬥中“用善射,殺首虜多”,才選“為郎,騎常侍”的,所以只有在後元六年(前158)俘獲匈奴當戶。 李當戶生於李廣俘虜匈奴當戶的漢文帝後元六年(前158),卒年在元肖元年至三年(前134至前132),那么他只活了24~26歲。瀧川資言和
張鵬一定李陵生在元光元年,是取李當戶死時是24歲(娶親結婚在20歲左右),其子李陵就是公元前134年生,公元前119年選為郎是15歲,符合班固所記“少為侍中”的情形;到元鼎六年(前111)深入匈奴後任騎都尉,僅為23歲,既與監建章營騎的20歲左右年齡相符,也與景帝前元二年(前115)改“天下男子年二十始傅”相一致。 我們把李廣自刎時年齡定為63歲,李當戶生年定在漢文帝後元六年,李廣就是24歲得子,那么他就應生於高后六年(前182),結髮定親在16歲前後,娶親結婚必定在20歲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