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neo-classical synthesis
產生的背景
1929年爆發了一場震撼世界的經濟大危機,1936年英國著名經濟學家
凱恩斯在其出版的《通論》一書中提出主張國家干預經濟的政策。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凱恩斯的追隨者紛紛根據經濟現狀發展
凱恩斯主義,試圖解決凱恩斯沒有解決的問題。在發展凱恩斯主義的熱潮中,後凱恩斯主義經濟學的內部大體上形成了兩大主要支派:以美國
薩繆爾森為首的新古典綜合派和以英國瓊羅賓遜為首的
新劍橋學派。新古典綜合的經濟理論以最完整的形式體現在薩繆爾森的《
經濟學》一書中。上世紀五十年代以來,新古典綜合派不但是經濟學界流行的
主流經濟學,而且他的政策主張也相繼被西方國家作為基本經濟政策付諸實施。
政策主張
1、新古典綜合,是將馬歇爾為代表的
新古典經濟學與
凱恩斯主義經濟理論綜合在一起。其核心思想是在採取凱恩斯主義的巨觀
財政政策和
貨幣政策來調節
經濟活動,使經濟能避免過度的繁榮或蕭條而趨於穩定的增長,實現
充分就業的條件下,新古典經濟學的主要理論將仍然是適用的。因此,新古典綜合的特色在於將
凱恩斯的就業理論同馬歇爾為代表的新古典經濟學的價值論和分配論組合為一體,組成一個集凱恩斯
總量經濟學和馬歇爾
個體經濟學之大成的經濟理論體系。
2、新古典綜合派認為,要解決經濟面臨的一系列問題,在對需求進行分析的同時,還需要對供給進行分析。在上世紀三十年代經濟大危機的特定環境下,凱恩斯注重
有效需求而忽視解決供給方面的重要性。但長期以來,由於國家政府忽視了對供給問題的解決,因而造成了環境污染,公害橫行,
結構性失業等一系列問題,使社會引起了多種併發症。面對這一形勢,新古典綜合派認為還必須對供給進行分析。
3、新古典綜合派還把現代經濟稱為
混合經濟。
薩繆爾森指出,當代
已開發國家是既不同於
自由市場經濟,又不同於
計畫經濟的混合經濟,市場價格機制和國家經濟干預的有機結合是經濟良性運行的基本前提,此為新古典綜合的現實基礎。根據新古典綜合派觀點,混合經濟包括兩個部分:國家管理的公共經濟部門和市場機制發揮作用的私有經濟部門。
國家調節是為了預防和對付
經濟衰退;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是為了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資源,以提高
經濟效率。
影響
1、新古典綜合派的綜合表明,這個學派已感到
凱恩斯的國家干預政策的作用是有限的,經濟學必須考慮政府巨觀調控與市場微觀調節的如何協調問題。因此,新古典綜合派的綜合對推動
經濟學的發展有積極作用。新古典綜合派關於調節巨觀經濟的運行,提高微觀
經濟效率的論述,對我國建立計畫經濟與
市場調節相結合的管理體制和經濟運行機制提供了理論基礎。要促進我國經濟的發展,既要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由市場來決定經濟的走向,企業根據市場需求來決定其產出量。另外,還必須發揮我國巨觀調控的作用,在
市場失靈時發揮政府的作用,如解決我國失業問題,環境污染問題,對我國
新興產業和競爭力不強的出口產品給予一定的財政扶持等,促進我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2、新古典綜合派是從
實證經濟學的手段和目標的統一角度考慮
實證分析與
規範分析的結合的。該學派的重要代表人物
薩繆爾森認為,現代混合經濟制度仍然面臨著一些尚未解決的問題,如生活質量,貧窮與不平等,生態與生長等問題。這些問題全都涉及到價值判斷,超出了狹義經濟分析的範圍。但是薩繆爾森認為可以通過實證經濟學對其做出實證分析。薩繆爾森認為可以這樣做的原因是,在經濟學這樣複雜的學科中,怎么能保證經濟手段不會造成恰恰與想達到的目標相反的結果呢?薩繆爾森是從實證經濟學手段與目標的統一角度考慮這些原來屬於
規範經濟學的研究對象的。他擴展了實證經濟學研究對象的範圍,表現了實證經濟學與規範經濟學在研究課題上的交叉和結合的取向。這為我們進行經濟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論方法,可以通過各種方法的綜合達到解決經濟問題的目的。
3、新古典綜合派的先驅
漢森等人認為經濟是時而繁榮、時而蕭條的更替,必須交替地實行收縮與擴張的政策。其特點是逆經濟風向行事,即在
經濟衰退時採取擴張政策,增加貨幣供給量,降低利率,刺激
社會總需求,以消滅失業;在經濟過分膨脹時採取緊縮政策,減少貨幣供給量,提高利率,抑制社會總需求,以抑制通貨膨脹。
這種逆經濟風向行事的政策主張,在經濟建設中有借鑑之處。例如,在經濟衰退期
經濟資源未被充分利用,可能失業增加,企業開工不足,經濟正常運行和發展主要受需求不足的制約。政府在這種情況下可以採取
擴張性財政政策,增加
財政支出,減少稅收,以刺激總需求擴張,降低
失業率;在經濟高漲時期,可利用的經濟資源已經得到比較充分的利用,經濟正常運行和發展主要受供給能力的制約。這時過大的需求不會引起供給的增加,只會引起物價上漲。對此,政府應採取
緊縮性財政政策,減少財政支出,實行
適度從緊的財政制度,增加稅收,以抑制總需求,降低
通貨膨脹率。
面臨的挑戰
1、對於新古典綜合,
凱恩斯陣營和反對派都存在一些反對意見。在凱恩斯陣營,英國的
凱恩斯主義者羅賓遜夫人早在五十年代就指責新古典綜合忽視了
凱恩斯理論體系對收入分配,經濟不穩定和預期不確定性,歷史性等的強調,因而新古典綜合是冒牌的凱恩斯主義;在凱恩斯主義的反對派中,貨幣主義在美國著名經濟學家弗里得曼教授的領導下,對古典學派發動了猛烈的攻擊,尤其集中於經濟經驗計量基礎上的(財政)政策有效性問題。
薩繆爾森的偉大在於及時認識和接受了這些批評意見,並從各種反對意見中吸收了有益成分。薩繆爾森在《
經濟學》第八版中用
主流經濟學代替了新古典綜合一詞,以廣泛吸收能夠為己所用的研究成果。
儘管如此,我們仍然不能忽視
新古典經濟學在經濟學的發展過程中所做出的巨大貢獻,在
經濟建設中,要吸取新古典經濟學政策的正確主張,促進經濟的發展。
主要代表人物
主要代表人物有:
薩繆爾森,莫迪里安尼,托賓和索洛,這幾個人都先後獲得過
諾貝爾獎。而且他們都是屬於涉獵廣泛的經濟學家。
薩繆爾森的研究領域包括
個體經濟學,
總量經濟學,
公共經濟學,國際經濟學,金融學等等。而且他是把數理經濟學和計量經濟學引入經濟學分析的重要成員。也是最早進行
動態分析的經濟學家之一。而且他對於資本論的理解也是令許多馬克思主義者嘆為觀止的。據說,對於馬克思的價值論理解最深刻的就是薩繆爾森,他完成了所謂的價值轉型問題。只不過他是認為價格轉化為價值。他的弟子當中最出名的三個人應該就是斯蒂格里茨,默頓和迪克西特三人了。
莫迪里安尼(義大利後裔)不僅提出了
生命周期假說,而且也是MM定理的創始人之一。MM定理至今為止仍然是新古典金融學的三大支柱之一。莫迪里安尼認為,公司的經營目標不應該是利潤最大化,而是公司價值最大化。而托賓的兩基金分離原理也是CAPM理論的雛形,而且托賓也拓展了
貨幣需求理論。
索洛是AK增長理論的開創者。後來人又在AK理論的基礎之上建立了
內生增長理論,以解釋經濟成長的內在原因。可以說,索洛是
經濟成長理論的開創者。而且索洛也可以說是行為經濟學的奠基人物之一。他主張從社會學的角度來對經濟學進行拓展。索洛他似乎對於經驗比邏輯更信服。他認為不能過多的依靠邏輯推導,而應該通過經驗歸納。他不太信服理性預期,也不相信NAIRU。
效率工資理論是他最先提出來的。
特點
第一,新古典綜合派對
凱恩斯的理論作了自己的解釋,認為國家干預經濟的主要理論依據是在一定條件下出現的
有效需求不足。他們與英國
新劍橋學派對凱恩斯的解釋不同,他們認為,凱恩斯提出有效需求不足的基本立足點是三大心理規律(
邊際消費傾向遞減,預期
利潤率遞減和
靈活偏好)和
工資剛性,而不是新劍橋學派強調的收入分配不公平問題。他們吸收了菲利浦斯提出的工資(從而物價)與
失業率成反比的所謂“
菲利浦斯曲線”所表明的觀 點,將
通貨膨脹與失業率對立起來,並用凱恩斯創立的”總收入一總支出模型”來闡述所謂的”需求決定論”;在闡述需求決定論的過程中,他們充分利用了希克斯創立的”IS-LM模型”,從而更明確地闡述了凱恩斯關於貨幣並非實際經濟上覆蓋的一層”面紗”,而是對
總需求有重大影響,從而影響整個經濟狀態的思想。
第二,新古典綜合派吸收了哈羅德和多馬的
經濟成長理論(哈羅德-多馬經濟成長模型),從而在
總量經濟學中增加了動態的和長期的研究。後來,經濟成長理論成為總量經濟學一個重要的分支,對經濟成長的研究直到現在仍然是不斷深入的一個重要的課題。動態的和長期的巨觀經濟研究的另一個重要課題是經濟周期問題。在新古典綜合派的理論中,
薩繆爾森的”
乘數一加速數模型”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第三,從60年代末開始,國際經濟學的一些內容,如
國際收支與
匯率的分析,國際間價格與匯率的比較關係等也一度被收入
總量經濟學。到70年代以後,國際經濟學則逐漸獨立出去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而留給總量經濟學一個”開放的模型”來解釋開放條件下的巨觀經濟運行,較著名的有“蒙代爾一弗萊明模型”。
第五,
巨觀經濟政策的研究也是新古典綜合派的一個重要的貢獻,他們繼承了
凱恩斯的理財思想,強調
赤字財政對消除失業的積極作用,並將政府借新債還老債看作一種基本無害的遊戲。在
貨幣政策方面,他們強調利息率對投資的調節作用,強調貨幣供給量對利息率的控制作用,並形成了一整套巨觀經濟政策,用以調節總需求。這就是所謂需求決定論指導下的巨觀經濟政策。
政策主張
兩個方面的創新
一是主張採取“逆經濟風向行事”的財政
貨幣政策,以減少
經濟周期對經濟發展的不利影響。
20世紀50年代,
漢森提出了以“反經濟周期”為目的的“
補償性財政政策”(compensatory fiscalp olicy)和“
補償性貨幣政策”。“補償性財政政策”不追求每一財政年度的收支平衡,只求在經濟周期的整個期間實現收支平衡。在
經濟蕭條時,主張採用
膨脹性財政政策,同時中央銀行放寬信用,增加貨幣供給量,降低利息率,可以變蕭條為繁榮;在達到
充分就業、出現
通貨膨脹時,實施相反的
緊縮性財政政策,同時緊縮信用,減少貨幣供給量,提高利息率,以求得蕭條與繁榮時期的相互補償,防止經濟危機的爆發。
二是主張在經濟上升期實行赤字預算、發行國債,刺激經濟快速增長。
20世紀60年代,甘迺迪總統經濟顧問委員會主任海勒提出了“增長性
赤字財政政策”。他將潛在國民生產總值和潛在的增長率作為測算
財政赤字的基準,認為只要連續兩年的
實際國民生產總值小於推算出來的潛在的生產總值時,即使在經濟上升時期,也可以將
赤字財政作為常規手段,連年不斷的實行,從而挖掘生產潛力,減少產量缺口。
漢森和新古典綜合派最重要的代表人物
薩繆爾森都非常贊成這個辦法,並稱之為“
新經濟學”。
兩個基本主張
一是財政政策比貨幣政策更為重要。
薩繆爾森指出“由於現代政府的巨大規模,沒有財政政策就等於宣布死亡”。
漢森認為貨幣政策具有非對稱性,他說,“貨幣武器確實可以有效地用來制止
經濟過熱”,但“恢復經濟成長僅僅靠廉價的
貨幣擴張是不夠的”。所以,他主張以財政政策為主刺激經濟的增長。新古典綜合派的又一重要代表人物托賓也指出,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作用不同,可相互補充,應配合使用,但運用擴大預算支出和赤字理財的財政政策比起實施操縱利息率的貨幣政策更能迅速直接地刺激經濟擴張。
由於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各有特點,作用的範圍和程度不同,因此在使用哪一項政策時,或者對不同的政策手段搭配使用時,沒有一個固定的模式,政府應根據不同情況,靈活地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