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償性財政政策是美國凱恩斯主義者漢森於本世紀40年代提出的一種反經濟周期的財政政策理論。主張政府逆經濟風向而行事,交替使用擴張與緊縮兩種辦法: 在經濟蕭條期間,採用赤字預算的膨脹政策,擴大政府開支,減低稅率,提高社會總需求;在經濟繁榮期間,採用盈餘財政的緊縮政策,縮減政府開支,提高稅率,降低社會總需求。在政府預算平衡問題上,打破年度平衡的傳統觀念,不追求當年預算收支平衡,而是以繁榮年份的財政盈餘來彌補蕭條年份的財政赤字,以整個經濟周期內的平衡為目標。這種政策的主旨,在於消除資本主義經濟的周期性波動,使其既不過度繁榮,又不致陷於過度的經濟危機之中,實現長久的、穩定的經濟成長。為達到這一目的,在實施補償性財政政策時,還要輔之以補償性的金融措施。凱恩斯主義者的這一政策主張,對凱恩斯的膨脹性財政政策進行了修改,在20世紀40年代和50年代,受到了各主要資本主義國家政府的重視,並在實際上成為各國財政政策的核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補償性財政政策
- 定義:交替使用擴張性和緊縮性財政政策
- 類型:經濟政策
- 目的:實現財政預算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