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語釋義,基本釋義,社會學名詞,詞語來源,分類,標準,古代文明列表,古代文明史,古典時期文明,華夏文明,古希臘文明,古羅馬文明,印度文明,瑪雅文明,失落的文明,相關理論,相關名言,禮貌之本,
詞語釋義
詞語:文明
解釋:
①同“文化①”:古代文明|商業文明。
②社會發展水平較高的有文化的狀態:文明社會|避草昧而致文明。
③舊時指時新的、現代的:文明戲。
基本釋義
1、定義:文明就是,所有被人類賦予意義的事和物組成的存在。
2、人類所創造的財富的總和,特指精神財富,如
文學、
藝術、教育、科學,文明涵蓋了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之間的關係。它的主要作用,一是追求個人道德完善;二是維護公眾利益、公共秩序(例:
物質文明、
精神文明)。
3、指社會發展到較高階段表現出來的狀態。
4、舊指具有當時西方色彩的(例:文明戲)。
5、光明,有文采(例:天下文明)。
詳細解釋
1、文採光明。《易傳·乾·文言》:“
見龍在田,天下文明。” 孔穎達 疏:“天下文明者,陽氣在田,始生萬物,故天下有文章而光明也。” 南朝宋鮑照《河清頌》:“泰階既平,洪水既清,大人在上,區宇文明。” 唐李白《天長節使鄂州刺史韋公德政碑》:“以文明鴻業,授之元良。” 明宋應星《天工開物·陶埏》:“陶成雅器,有素肌玉骨之象焉。掩映几筵,文明可掬。” 清鈕琇《觚賸·石言》:“予既喜身親古人未言之見聞,復重慨夫文明之璞一旦割裂而出,天地真蘊,山川元氣,漸至竭耗。”
2、指文采。與“質樸”相對。唐蘇鶚《蘇氏演義》卷下:“青囊,所以盛印也。奏劾者,則以青布囊盛印於前,示奉王法而行也。非奏劾日,則以青繒為囊,盛印於後也。謂奏劾尚質直,故用布,非奏劾日尚文明,故用繒。”
3、謂文德輝耀。《書·舜典》:“濬哲文明,溫恭允塞。” 孔穎達疏:“經天緯地曰文,照臨四方曰明。”《宋書·律曆志上》:“是以君子反情以和志,廣樂以成教,故能情深而文明,氣盛而化神。” 宋文瑩《玉壺清話》卷一:“主上文明,吾輩苟以觀書得罪,不猶愈他咎乎?” 元耶律楚材《繼宋德懋韻》之一:“聖人開運億斯年,睿智文明稟自天。”
4、謂
文治教化。前蜀
杜光庭《賀黃雲表》:“
柔遠俗以文明,懾凶奴以武略。” 宋
司馬光《呈范景仁》詩:“朝家文明所及遠,於今台閣尤蟬聯。” 元劉壎 《隱居通議·詩歌二》:“想見先朝文明之盛,為之慨然。”
5、文教昌明。漢焦贛《易林·節之頤》:“文明之世,銷鋒鑄鏑。” 前蜀貫休 《寄懷楚和尚》詩:“何得文明代,不為王者師。” 明高明《琵琶記·高堂稱壽》:“抱經濟之奇才,當文明之盛世。” 魯迅 《準風月談·抄靶子》:“ 中國 究竟是文明最古的地方,也是素重人道的國度。”
6、猶明察。《易·明夷》:“內文明而外柔順,以蒙大難, 文王以之。”《後漢書·鄧禹傳》:“ 禹內文明,篤行淳備,事母至孝。”《新唐書·陸亘傳》:“ 亘 文明嚴重,所到以善政稱。”
7、社會發展水平較高、有文化的狀態。清李漁《閒情偶寄·詞曲下·格局》:“若因好句不來,遂以俚詞塞責,則走入荒蕪一路,求辟草昧而致文明,不可得矣。” 清秋瑾《憤時迭前韻》:“文明種子已萌芽,好振精神愛歲華。” 老舍《茶館》第二幕:“這兒現在改了良,文明啦!”
8、新的,現代的。《老殘遊記》第一回:“這等人……只是用幾句文明的詞頭騙幾個錢用用罷了。”
9、合於人道。郭孝威《福建光復記》:“所有俘虜,我軍仍以文明對待,拘留數時,即遣歸家。”
社會學名詞
詞語來源
漢語“
文明”一詞,最早出自《
易經》,曰“
見龍在田、天下文明。”(《易·乾·文言》)。在現代漢語中,文明指一種社會進步狀態,與“野蠻”一詞相對立。文明與
文化這兩個辭彙有含義相近的地方,也有不同。文化指一種存在方式,有文化意味著某種文明,但是沒有文化並不意味“野蠻”。漢語的文明對行為和舉止的要求更高,對知識與技術次之。
哲學、宗教、藝術萌芽之前,是沒有文明史的,只有莽荒史、原始部落史。
英文中的文明(Civilization)一詞源於拉丁文'Civis',意思是城市的居民,其本質含義為人民生活於城市和社會集團中的能力。引申後意為一種先進的社會和文化發展狀態,以及到達這一狀態的過程,其涉及的領域廣泛,包括民族意識、技術水準、
禮儀規範、宗教思想、風俗習慣以及科學知識的發展等等。19世紀之前西方對文明的定義比較狹隘,認為生產方式先進,知識豐富就代表文明,而生產能力低下,禮儀不合西方的定義就是野蠻,所以當對非洲和美洲進行侵略的時候總是定義為文明戰勝了野蠻,但是卻沒有意識到他們的行為其實是真正的野蠻。到了現代西方才逐漸認識到這種對文明的定義是錯誤的。
文明是使人類脫離野蠻狀態的所有社會行為和自然行為構成的集合,這些集合至少包括了以下要素:家族觀念、工具、語言、文字、信仰、宗教觀念、法律、城邦和國家等等。
由於各種文明要素在時間和地域上的分布並不均勻,產生了具有顯而易見區別的各種文明,具體到現代,就是西方文明,阿拉伯文明,東方文明,印度文明
四大文明,以及由多個文明交匯融合形成的俄羅斯文明,土耳其文明,大洋文明和東南亞文明等在某個文明要素上體現出獨特性質的亞文明。
分類
文明是人類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一般分為
物質文明和
精神文明,此外還有把文明三分法、四分法、六分法和其它標準的分法。
在分析的同時還應結合在一起理解,其兩者間是相輔相成的。
標準
一般標準
物質文明是人類改造自然的物質成果。表現為人們
物質生產的進步和物質生活的改善,是
精神文明的物質基礎,對精神文明特別是其中文化建設起決定性作用,物質文明的性質為生產方式所決定。
精神文明是人類在改造客觀世界和主觀世界的過程中所取得的精神成果的總和,是人類智慧、道德的進步狀態。
一是科學文化方面,包括社會的文化、知識、智慧的狀況,教育、科學、文化、藝術、衛生、體育等項事業的發展規模和發展水平。
二是思想道德方面,包括社會的政治思想、道德面貌、社會風尚和人們的世界觀、理想、
情操、覺悟、
信念以及組織性、紀律性的狀況。
作用是為
物質文明的發展提供思想保證、精神動力及政治保障,法律保障和智力支持。
古代文明列表
人類古代文明列表
此列表為目前學術界普遍承認的12個古文明(以公元前1000年為界,未能發展為文明的古代文化不列入統計對象),但具體起源和留存細節依然需要更多的考古研究去支撐,關於各古文明的詳細資訊參看具體詞條。
中華文明為所有古文明中唯一完整延續至今的原生文明,此外蘇美爾、古埃及、哈拉帕、奧爾梅克也均為原生文明,但都在公元前被徹底毀滅。它們對周邊的文化輻射導致了其他大量次生文明的產生與發展。
公元前2600年~公元前1420年:
米諾斯文明(克里特)
公元前2600年~公元前1750年:古印度文明(
哈拉帕)
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200年:
邁錫尼文明(古希臘青銅時代)
公元前1300年~公元前539年:
腓尼基文明(閃族分支)
古代文明史
公元前4000年到公元前1000年這段時期,就稱做是古代文明時期。
古代文明基本都以河流及流域為發源地。不同的時期往往被不同的文明占據。
地中海文明區
古埃及文明 發源於非洲尼羅河(Nile)流域,又稱
古埃及文明,世界最早的文明之一。其歷史也可追溯到公元前4000年。古埃及的國土緊密分布在尼羅河周圍的狹長地帶,是典型的
水力帝國。公元前3500年進入高度文明。公元前3100年左右,
上埃及國王
美尼斯統一
上下埃及,開始了史稱的埃及王朝時期。
兩河文明
發源於亞洲底格里斯河(Tigris)與幼發拉底河(Euphrates)河流域,又稱美索不達米亞(Mesopotamia)文明。
兩河文明也是有史可考的亞歐大陸最古老的文明,其文明形成期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000年,當時生活在兩河流域的是蘇美爾人,建立了蘇美爾文明。之後陸續有閃
米特人、西臺人、
亞述人、波斯人、
馬其頓人、羅馬人、
阿拉伯人和
突厥人相繼入侵。兩河流域繼蘇美爾人之後最偉大的文明就是由閃米特人漢穆拉比建立的
巴比倫。公元前3500年進入高度文明。公元前2371阿卡德王國建立。兩河流域出現最早文字。文字發展處於當時世界最高水平。
愛琴文明 發源於希臘
愛琴海地區,形成於公元前2000年左右。公元前1700年進入高度文明。
米諾斯文明發源於歐洲地中海的克里特島(Crete),又稱
克里特文明,後被
邁錫尼文明所取代。
東亞文明區
良渚文明:良渚文明發源於亞洲長江流域。形成於公元前3300左右。公元前2800年進入高度文明。並出現亞洲最大的城市良渚古城(總面積290萬平米)玉器成就當時位居環太平洋地區之首。
華夏文明:亞洲黃河流域的華夏文明發源於公元前2500年左右的龍山文化時期。當時位於姜族支系中的華夏族崛起建立了華夏文明。公元前2300年陶寺遺址時期進入高度文明。(出現陶寺古城280萬平米)華夏文明的成就在於陶瓷。製造出了薄如蛋殼的黑陶。陶瓷成就位居當時世界最高水平。
古蜀文明:發源於中國四川地區。文明形成於公元前3000年左右。高度文明開始於公元前2500年左右的三星堆遺址。主要特徵是大規模的青銅器刷新數個世界紀錄。
石家河:古城位於
天門市石河鎮,距天門市城區約16公里,是迄今為止
湖北省發現的分布面積最大、保存最為完整的古城。城址平面略呈長方形,南北長1000米、東西寬900餘米,面積120萬平方米。城牆殘高3~8米,牆底寬30~50米。城外側有護城河,寬60~100米,深4~6米。古城存在年代是2600 BC-2000 BC。
南亞次大陸文明區
古印度河文明:發源於亞洲
印度河與恆河(Ganges)流域。文明的開始可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最終形成於公元前2600年左右。主要成就是城市文明。城市建築超過了同時期的古埃及、兩河、中國三大文明發祥地。城市建築居世界之首。
奧爾梅克文明
發源於中美洲,形成於公元前1200年左右。是美洲人類文明的先行者。
古典時期文明
公元前1000年到公元500年這段時期,絕大多數古老的原生文明走向衰敗或已經絕滅,但更多的新生文明進入繁盛時期,人類世界的開化逐漸走向繁榮。這個時期通常也被稱做
古典時期。
華夏文明
華夏文明在大約公元前700年到公元200年間,達到文化思想的巔峰。在大約公元前200年到公元200年的
漢王朝時期,將華夏文化傳到整個東亞和西域地區。
古希臘文明
古羅馬文明
古羅馬文明在公元前300年到公元200年間達到輝煌,建立了幅員遼闊的帝國。
印度文明
瑪雅文明
瑪雅文明的輝煌時期在大約公元前200年到公元900年間。
失落的文明
相關理論
存在很多的關於文明如何誕生的理論。大部分的觀點比較一致的看法是
中央集權的出現是文明存在的起點。因而研究中央集權的出現成為了一個焦點。但是所有的理論都還不能解釋所有文明的起源,它只能適用於部分的文明。
卡爾·威特福格爾是這一理論的最有力的支持者。
這種理論認為新石器時代的農民認識到洪澇災害雖然會毀壞莊稼,但是也能提供更加肥沃的土壤。因此開始修建水壩。然後用來灌溉農田。隨著規模的不斷擴大,便開始出現了專門負責管理灌溉系統的人。
通過這種灌溉系統的集中管理,逐漸發展出最初的統治階層,文明由此產生。但是反對意見認為,當時一些興盛的城市,其灌溉規模很小;如果由國家管理灌溉,考古發掘的資料應該會更多,而實際情況相反。而且文獻中記載,當時的灌溉系統是有神廟管理,而不是政府機構。也有觀點說,灌溉工程是文明發展的結果,而不是起因。
貿易網路
有種理論認為貿易在文明的發展中起著決定作用。在生態多樣化的地區,要獲得稀少的資源,就需要貿易機構來組織貿易,這樣就需要某種中央集權的形式。但是這種理論對於某些文明是正確的,對於另外一些文明卻不正確。
環境與社會的限制
這是羅伯特·卡內羅提出的一種理論。認為由於地理環境的影響,例如山脈、海洋對人類的阻隔,才產生了文明。由於人口增長而沒有擴張的餘地,從而開始爭奪稀少的資源。這樣就導致在內部出現了階級,其中由統治者控制稀少的資源。對於外部就有了擴張的需要,這些都需要有一個中央集權的政府來嚴密組織。
這種理論認為宗教信仰對於文明的形成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相關名言
文明時代是學會天然產物進一步加工的時期,是真正的工業和藝術產生的時期。——
恩格斯 道德是為人類社會升到更高的水平,為人類社會擺脫勞動剝削制度服務的。——列 寧
文明的歷史是人類得到緩慢而痛苦的解放的歷史。——英格索爾
萬物之中,文明是最脆弱的,任何高度的文明都經不起它所面臨的多重危險的威脅。——亨·哈·埃利斯
明日的文明,始於今日的奉獻。
總而言之,唐小姐是摩登文明社會裡那樁罕物——一個真正的女孩子。——
錢鐘書人不能象走獸那樣活著,應該追求知識和
美德。——
但丁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恥祿之不伙,而恥智之不博。——
張衡土扶可城牆,積德為厚地。—— 李白
行一件好事,心中泰然;行一件歹事,衾影抱愧。—— 神涵光
入於污泥而不染、不受資產階級
糖衣炮彈的侵蝕,是最難能可貴的革命品質。——
周恩來應該熱心地致力於照道德行事,而不要空談道德。——
德謨克利特人在智慧上應當是
明豁的,道德上應該是清白的,身體上應該是清潔的。——
契訶夫良心是由人的知識和全部生活方式來決定的。—— 馬克思
我深信只有有道德的公民才能向自己的祖國致以可被接受的敬禮。——
盧梭自覺心是進步之母,自賤心是墮落之源,故自覺心不可無,自賤心不可有。——
鄒韜奮要留心,即使當你獨自一人時,也不要說壞話或做壞事,而要學得在你自己面前比在別人面前更知恥。——
德謨克利特不念居安思危,
戒奢以儉;斯以伐根而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長也。——
魏徵霸祖孤身取二江,子孫多以
百城降。豪華盡出成功後,逸樂安知與禍雙? ——
王安石萬物之中,文明是最脆弱的,任何高度文明都經不起它所面臨的多重危險的威脅。——
埃利斯地外文明的探索不僅是宇宙探索的一部分,同時對人類的進化和科技的發展將產生深遠的影響。——
周海中誰在平日節衣縮食,在窮困時就容易渡過難關;誰在富足時豪華奢侈,在窮困時就會死於饑寒。——
薩迪禮貌之本
禮貌是兒童與青年所應該特別小心地養成習慣的第一件大事。——
約翰·洛克禮貌使有禮貌的人喜悅,也使那些受人以禮貌相待的人們喜悅。——
孟德斯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