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批判(上海)》1928年1月創刊於上海,月刊,屬於綜合類刊物。丁哲主編,上海創造社出版部發行,地址位於上海北四川路麥拿里四十一號。第5期由於遭到國民政府文化審查政策的阻礙,改名為《文化》出版。該刊具體停刊時間及原因不詳。館藏該刊前5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文化批判(上海)
- 語種:中文
- 創刊時間:1928年
- 出版周期:月刊
《文化批判(上海)》1928年1月創刊於上海,月刊,屬於綜合類刊物。丁哲主編,上海創造社出版部發行,地址位於上海北四川路麥拿里四十一號。第5期由於遭到國民政府文化審查政策的阻礙,改名為《文化》出版。該刊具體停刊時間及原因不詳。館藏該刊前5期。
《文化批判(上海)》1928年1月創刊於上海,月刊,屬於綜合類刊物。丁哲主編,上海創造社出版部發行,地址位於上海北四川路麥拿里四十一號。第5期由於遭到國民政府文化審查政策的阻礙,改名為《文化》出版。該刊具體停刊時間及原因...
《文化批判與文化認同》是2008年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楊劍龍。內容簡介 《文化批判與文化認同》為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上海師範大學都市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楊劍龍教授多年來從事都市文化研究的成果,內容涉及文化發展、上海文化、文化比較、學術文化、文化教育、時尚文化、文化人物、文化藝術等,對...
上海的文化被稱為“海派文化”。海派文化是在中國江南傳統文化(吳越文化)的基礎上,融合開埠後傳入的對上海影響深遠的源於歐美的近現代工業文明而逐步形成的上海特有的文化現象。海派文化既有江南文化(吳越文化)的古典與雅致,又有國際大都市的現代與時尚,區別於中國其他文化,具有開放而又自成一體的獨特風格。內容 ...
《文化批判》簡介 1928年1月,《文化批判》創刊,成為創造社同魯迅進行革命文學論爭的中心。《文化批判》登載了多篇文章對魯迅進行"筆尖的圍剿"。魯迅冷靜地理性思考,寫下一系列文章對《文化批判》一些近乎謾罵式的攻擊進行了尖銳中肯的反批評。值得關注的是圍繞著"趣味文學"二者進行了一場激烈的的批評與反批評。這對...
《顛覆與拯救:現代性審美文化批判》是2014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黃力之。內容簡介 《顛覆與拯救:現代性審美文化批判》通過對傳統審美文化,特別是歐洲中世紀審美文化進行對比,認為現代性審美文化的基本屬性和特徵集中於審美自由、感性的放任、反叛精神、文化的大眾化、文化生產的商品化等方面。現代審美文化的...
《文化雜誌(上海)》創辦於1932年9月1日的上海,刊期不詳,屬於綜合刊物。該刊的編輯者是中國文化學社,發行者是X文治,發行地址位於XXXX父路底二九四號,印刷者是上海神州光社印刷所,地址位於新閘路福康路。館藏僅1932年創刊號,具體停刊時間與原因不詳。欄目方向 該刊自述為純粹的研究學術刊物。主要刊登國際與...
復旦大學碩士博士研究生畢業,文學博士,上海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理論經濟學專業博士後。曾任上海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副所長、黨總支副書記。2018年7月至2023年4月任上海社會科學院新聞研究所所長。研究方向 批判傳播、傳媒經濟、文化意識形態、社會輿情分析及文化事業產業 主要成就 主要從事批判傳播學專題、傳媒經濟管理...
《文化批評教程》是2008年10月1日上海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 《文化批評教程》主要內容:20世紀文化理論思潮對現代人的社會生活和思維方式產生了重要影響。作為直接面向當代社會現實的批評實踐,文化批評正日益發揮其重要而且不可替代的作用,使得人文學術與當代文化更加緊密地聯繫了起來。《文化批評教程》以當代...
《廣告視覺文化批判》是2007年8月復旦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殿元 內容簡介 現代傳播媒介加快了社會文本化的進程,社會實體被完全遮蔽,只有透過對文本世界的解讀才有可能真正了解這個世界。而在各種表象和符號系統中,廣告是最豐富、最有生命力的一支,值得做細緻的分析和研究。與以往過於注重對廣告文化現象做...
《卿本佳人奈何做賊腐敗現象的文化批判》是中國方正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宋慶森。本書主要從腐敗的“前世今生”、人性的弱點、人們對腐敗的容忍度、官薪等十幾個方面對腐敗現象進行批判。作者簡介 宋慶森,上海人,早年插隊,大學學歷,副研究員。曾服役於空降兵、軍隊院校,任團政治委員,空軍上校軍銜。1994年...
符號” 212 第八章 裝飾風韻 228 第一節 歷史的評說 228 第二節 “錯采”與“白賁” 245 附錄 風水文化批判:《宅經》《葬書》的導讀與今譯 前言 正本清源:理性地解讀“風水” 261 導讀 294 宅經 313 卷上 313 卷下 331 葬書 347 內篇 347 外篇 393 雜篇 419 ...
《文學研究泛文化現象批判》是2008年上海三聯書店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姚朝文。內容簡介 當前,國內外的文學研究都呈現出泛文化的趨勢,確而言之,它是指對文學的研究跨越出傳統文學的領域,採用傳統上看來屬於非文學的研究資源、研究方法、研究角度來研究文學現象的思想文化趨向。對這種發展趨向的研究所導致的各種現象,就...
我不是完人,我惟一能做的就是不斷自我調試——一方面保持文化批判的力度,一方面避免人身攻擊。這是一種平衡遊戲。我時常感覺自己像一個體操運動員,艱難地行走在話語的鋼絲上。魯迅和胡適都是傑出的原創者,而不是守望者。還原和重新認識魯迅,就是要正確地清理他的話語遺產,過濾掉不健康的部分,復興他所發動的...
現代文化(上海1928)《現代文化(上海1928)》創刊於1928年,是文學刊物。辦刊宗旨 本刊旨在研討無產階級藝術和所謂的革命文學。報導內容 載文有“無產階級文藝運動的謬語”、“革命文學的批判”、“關於現代的中國文學”等。
東北軍區後勤部政治部主任,東北野戰軍後勤部副政治委員、政治委員,第四野戰軍兼中南軍區後勤部政治委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總政治部文化部部長,中共上海市委副書記兼宣傳部部長,上海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著作有《我們從朝鮮同來》、《停戰後的朝鮮》、《十年歷程》、《腳印》、《白山黑水》...
12.對傳統劇目的整理 13.文藝“大躍進” 14.上海文化事業支援全國 15.國慶十周年的文化活動 16.1960年代的“上海之春”17.“文藝八條”的初步貫徹 18.意識形態領域的錯誤批判 19.培育社會主義新風尚 20.文化管理機構的演變 21.公共文化設施的建設 22.戲曲現代戲的發展 23.對外文化交流 主要參考資料 後記 ...
張淳,文學博士,現為上海大學文學院文化研究系講師。首都師範大學文學院碩士,首都師範大學-悉尼大學聯合培養博士(2012)。求學期間獲奧地利EPU博士-博士後獎學金,赴克拉根福大學傳媒文化系留學。研究興趣 研究興趣為文化研究、批判理論、中國現當代文學與電影。主要成就 曾任英文學術期刊Frontiers of Literary Studies in...
韋伯與文化政治 文化政治視野里的普遍與特殊 全球化時代的文化悖論:多樣性還是單一性 第四輯 文學筆記 從“朦朧詩”到“新小說”——新時期文學的階段論與意識形態 遺忘的系譜——魯迅再解讀 自我意識的童話——格非與實驗小說的幾個母題 上海懷舊——王安憶與現代性的寓言 上海的意象——城市偶像批判、非主流寫作...
《文化和自然遺產批判性思路》是2021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 反思遺產就是反思我們的歷史 選擇遺產就是選擇我們的文化 聚焦全球文化產業爆發和巨變,反思當代文化遺產傳承和創新 文化遺產的關注映照當代社會發展方向,關係文化的傳遞與復興 本書分為四大部分。第1、2章介紹一系列核心概念。第3、4章簡...
《現代與後現代之間的文明批判》是2009年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謝建文。內容簡介 《現代與後現代之間的文明批判——博托·施特勞斯作品研究》一書,繫上海外國語大學德語系博士生導師謝建文教授多年研究工作的結晶。博托·施特勞斯在左派啟蒙的語境中開始其文學生涯。直至八十年代早期,其劇評、隨筆和敘事文本...
文化批判主義是西方社會科學界中從人文角度對資本主義社會現實持批判態度的各種左派激進觀點的統稱。基本簡介 特指20世紀50年代以後美國社會學中批判西方社會學自然主義理論,進而批判當代資本主義社會的激進觀點,它不同於從社會哲學方面對資本主義社會進行批判的法蘭克福學派和其他各種“新馬克思主義”觀點。代表人物有C.W...
《社會理論與教育——社會與文化再生產理論批判》是2012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雷蒙德·艾倫·蒙羅。內容簡介 本書系統總結了教育社會學和文化研究在教育研究和批判教育學中的套用,對近30年來英國、法國、德國、西班牙和葡萄牙社會與文化再生產領域出版的最為相關的著作進行了透析。作者記錄並批判了發達社會...
朱鏡我(1901—1941),浙江省鄞縣人,原名朱德安,筆名雪純。1927年10月朱鏡我回到上海,加入創造社,主編《文化批判》月刊,1928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29年,中共中央文化工作委員會(簡稱文委)成立,朱鏡我為文委成員,參與籌建中國左翼作家聯盟。1930年3月起,先後任文委書記和中共江蘇省委宣傳部長。1931年冬,...
過去上海等大城市有名的食品店和肉食店牌號。〔11〕“昨日的文學家”馮乃超在獨幕話劇《同在黑暗的路上走》(一九二八年一月《文化批判》第一號)的“附識”中說:“戲曲的本質應該在人物的動作上面去求,洗鍊的會話,深刻的事實,那些工作讓給昨日的文學家去努力吧。”篇末所引就是這個劇本中的對話。
《信仰與超越:盧卡契美學思想論稿》(湖南文藝出版社1993);《中國話語:當代審美文化史論》,(中央編譯出版社2001年);《先進文化論》(上海三聯書店2002年);《歷史實踐與當代問題: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從俄羅斯到中國——後馬克思主義時代的社會主義文化問題》(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
16.顧彬:論中國人的憂鬱,載《跨文化對話》(四),上海文化出版社,2000。17.德語閱讀教程(第一冊)(主編),陳瑾、呂晶珠編,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論文 《‘文學的使命’” - 評安娜.西格斯的長篇小說 》,外國語文,1986年第1期。1. 《關於外語專業高年級學生專業學習中厭倦情緒的分析》, 外國...
我們在過去近30年中國先鋒藝術的發展過程中發現,判斷中國先鋒藝術的標準從根本上說離不開社會、文化批判和語言批判這雙重任務。但是,這種批判的功能只有在中國的背景中才有意義。中國先鋒藝術的價值與標準應該在每個不同時期有不同的文化真對性和社會針對點,也就是說,藝術家在現實社會處境中對人的生存提出什麼樣...
2.差異性可分為三種:閒適型、批判型、哲理型。結語:海派文人在大時代的變革中發現自己是小人物並且認同這一身分,同時又不能找到人生的理想支點,重獲文化英雄身份,所以他們在商業社會面前呈現話語失落。歷程 五四新文學發動以來,海派小說的傳統一度受到打擊,新文學發起者對上海作家竭盡嘲諷之能事。如郭沫若等...
同時,又從華東師範大學調來中文系教師王紹璽,從上海師範學院調來中文系教師徐緝熙。後因批判文章任務重、人手不足,又調來楊振龍,海燕(均為《大眾電影》編輯部)、蔡建平、趙志強、范維珩(均為天馬電影製片廠文學部編輯)、葉子銘(南京大學中文系)、湯大民(南京師範學院中文系畢業)、胡錫濤(復旦大學中文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