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理論與教育——社會與文化再生產理論批判》是2012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雷蒙德·艾倫·蒙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社會理論與教育——社會與文化再生產理論批判
- 作者:雷蒙德·艾倫·蒙羅
- 譯者:宇文利
- ISBN:9787208109315C.424
- 頁數:388
-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2-10-01
《社會理論與教育——社會與文化再生產理論批判》是2012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雷蒙德·艾倫·蒙羅。
《社會理論與教育——社會與文化再生產理論批判》是2012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雷蒙德·艾倫·蒙羅。內容簡介本書系統總結了教育社會學和文化研究在教育研究和批判教育學中的套用,對近30年來英國、法國、德國、西班牙...
《社會理論與教育(社會與文化再生產理論批判)》由雷蒙德·艾倫·蒙羅、卡洛斯·阿爾伯特·托雷斯著,宇文利譯,系統總結了教育社會學和文化研究在教育研究和批判教育學中的套用,對近30年來英國、法國、德國、西班牙和葡萄牙社會與文化再生產領域出版的最為相關的著作進行了透析。作者記錄並批判了發達社會與邊緣社會發展中...
教育社會學是以社會科學為原理,研究教育現象、教育問題及與社會之間相互制約關係的學科,是教育科學的重要分支。我國很早就注意到教育與社會的關係。古代教育家孔丘提出過“庶、富、教”的理論,認識到人口增長、經濟發展與教育的關係。先秦時期的《學記》載“化民成俗,其必由學”,“建國君民,教學為先”,表述...
教育學的研究對象是人類教育現象和問題,以及教育的一般規律。是教育、社會、人之間和教育內部各因素之間內在的本質的聯繫和關係,具有客觀性、必然性、穩定性、重複性。如教育與社會的政治、生產、經濟、文化、人口之間的關係,教育活動與人的發展之間的關係,教育內部的學校教育、社會教育、親職教育之間的關係,國小...
源於馬克思、恩格斯的社會階級分析理論。被西方(主要是英國)馬克思主義教育社會學者套用於分析學校教育過程。中心概念:“抵制”、“相對自主”、“創造性適應”。否定經濟決定教育的觀點,批判文化和社會直接再生產理論過於簡單地分析學校生活,視學生為被動地適應,忽略存在於學校中的鬥爭與矛盾;主張學校和學生文化是...
分配,指已生產出來的產品,通過一定形式被社會成員所占有的過程。(廣義的分配包含生產資料的分配和消費資料的分配兩部分,四環節中的分配環節,僅指狹義的分配,即消費資料的分配。所以,定義中的產品,是指生活消費品。)交換,指人們相互交換勞動產品的過程。(廣義的交換,包含活動交換和產品交換兩部分,此處僅指狹義...
批判教育學是20世紀70年代後興起的一種新的教育思潮,也是近年來西方教育理論界占主導地位的教育思潮。代表人物有美國的鮑爾斯、金蒂斯、阿普爾、吉魯、法國的布迪厄等。批判教育學是一種思考、解決問題與改造的方式,其思考、處理與改造的對象是課堂教學、知識生產、學校的制度結構以及更廣大的社區、社會及國家之間的...
社會功能 教育的社會功能主要是指教育對社會發展的反作用。生產力發展水平制約著教育的發展水平,教育又反過來促進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歷史上出現五種不同的生產關係,就有五種不同類型的教育。一個國家通過它制訂的教育方針政策來控制教育,教育又反過來為鞏固其統治服務,對社會政治、經濟等發揮重要的作用。教育是文化...
第三章 學校教育中的再生產、抵制與適應 再生產理論 走向抵制理論 第二部分 抵制與批判教育學 第四章 意識形態、文化與學校教育 文化與意識形態:相互衝突的範式遺產 意識形態與教育理論和實踐 意識形態:定義、定位與特點 意識形態、表征與課堂物質實踐 文化、學校教育與權力 第五章 公民教育中的批判理論與合理性 ...
黃庭康,美國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校區教育政策博士,任職於中國台灣中研院社會學研究所。目錄 序/1 第一講 符應理論與批判教育社會學的起源/1 第二講 矛盾的再生產與再生產的矛盾/27 第三講 符號暴力、文化資本與階級再生產/48 第四講 課程符碼、階級與社會控制/73 第五講 教育論述、教育機制與符碼理論的...
經濟哲學視域中的當代資本主義批判理論 西方左派馬克思主義者的資本主義批判理論 生產與再生產理論研究 歷史與文本中的馬克思“生產方式”概念 馬克思的再生產理論與歷史唯物主義的深化 追憶第一代英國新左派思想家 理察·霍加特、《識字的用途》及文化轉向 雷蒙·威廉斯與新左派政治學 愛德華·P.湯普森的倫理激進主義...
提出了教育是一種生產力的再生產過程,是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的手段,教育必須與生產勞動相結合等著名論斷。這些都是馬克思主義教育學說的基本內容。馬克思主義教育學說是社會主義國家制訂教育綱領和方針政策的指導思想,是社會主義教育科學的理論基礎。在社會主義教育實踐中,要不斷地完善、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教育學說。
《馬克思的社會再生產理論》是劉國光編著的政治經濟類著作,首版時間是1981年。作品目錄 關於《社會總資本的再生產和流通》一、緒論 二、簡單再生產 三、積累與擴大的再生產 小結 馬克思關於社會再生產的原理及其在社會主義經濟中的套用 一、關於社會再生產的類型問題 二、關於社會總產品的構成問題 三、關於社會生產兩...
文化視域中的階級和階層——布迪厄社會空間理論/52 一個揭示教育不平等的社會學分析框架——布迪厄文化再生產理論/71 象徵差異與權力——試論布迪厄的象徵支配理論/90 權力與時尚再生產——布迪厄文化消費理論再考察/105 文化資本與人力資本——布迪厄文化資本理論的經濟學意義/119 社會科學新境界——《布迪厄“文化...
第一節 思想理論背景 第二節 社會學和社會學家的職責 第三節 思想和研究方法 第四節 研究生涯及基本著作 第二章 文化再生產理論 第一節 文化再生產問題的指出 第二節 文化研究的對立模式和方法 第三節 扭轉社會人類學文化研究的方向 第四節 文化再生產的象徵性結構 第五節 文化再生產的可能性及其與文化產品...
文化視域中的階級和階層——布迪厄社會空間理論/52 一個揭示教育不平等的社會學分析框架——布迪厄文化再生產理論/71 象徵差異與權力——試論布迪厄的象徵支配理論/90 權力與時尚再生產——布迪厄文化消費理論再考察/105 文化資本與人力資本——布迪厄文化資本理論的經濟學意義/119 社會科學新境界——《布迪厄“文化...
教育出現於人類社會之初,起源於 社會勞動,為適應傳授生產勞動和社會生活經驗的需要而產生。教育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動力和基礎。人類社會的每一次跨越式發展都伴隨著相應的教育大革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有豐富的教育教學思想。定義 教育的定義方式決定著教育的定義內容。從哲學 認識論角度分析,教育的定義方式可以分為...
針對文化理論的使人誤入歧途的批判 客觀力量的主觀化:習慣 從習慣到策略 “無意識策略”的矛盾修飾法 “場理論”和同源相似:對制度性自主性的還原 研究綱領和經驗性還原:經驗研究的“雙重決定論”作為場的教育和科學:不斷生產的習慣和不斷再生產的分層 趣味、策略以及階級習慣的各種變形 認識論的實在論和徹底的...
文藝復興時代的人文主義者用人性反對神性、用個性解放取代封建專制、用快樂主義反對禁慾主義,在反對宗教神學和封建宗法制度的鬥爭中形成了一整套市民階級的社會倫理觀。從社會學的學科歷史上考察,這些理論觀點都屬於社會學史前階段。社會學產生於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形成以後,它的產生有其直接的社會歷史背景。社會結構變遷 ...
5.“社會”決定論:行動和秩序的合併以及馬克思關於個人的理論 第七章 涂爾幹的後期著作(1):向作為精神力量之道德的轉變 1.對《社會分工論》的批判:中期階段以及涂爾幹對道德秩序的最初理論重建 1.1 作為理論批判的《社會學方法的準則》1.2 《社會主義》和《自殺論》:作為道德和感情的交換與聯合 1.3 ...
第一節 從理性批判到社會批判 第二節 辯證理性與歷史辯證法 第三節 文明辯證法和愛欲解放 第四節 單向度的社會 第五節 自然革命與文化革命 第二章 布迪厄的實踐感理論 第一節 學術生涯與思想來源 第二節 實踐理論 第三節 象徵權力的政治學 第四節 教育、文化與社會再生產 第五節 反思社會學的建構...
他追溯了自由民主理念、組織現代性與現代大學的歷史關聯,評析了全球化、資訊時代、民族國家、學術資本主義、文化政治學、知識生產新模式等新興話語對大學理論的闡述,在此基礎上提出了自己對現代大學使命的獨到看法。他反對“大學消亡”的觀念,認為在當今的知識社會中,大學應該成為一個交流的場所,並擔負起三個使命:...
馬克思、恩格斯在教育理論上的主要貢獻有:為教育理論奠定了科學的理論基礎;給教育理論提供了科學的方法論;批判了資產階級的教育理論和教育制度,同時,也繼承了資本主義社會教育中一切對未來的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社會教育的有益的東西;確定了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創立了科學的人的全面發展學說;科學地論述了教育與生產...
布爾迪厄與讓—克勞德·巴塞朗合著的《教育、文化和社會再生產》一書,則使他名列社會學中的“分層理論家”和教育學中的“再生產理論家”。而這與他在阿爾及利亞的工作幾乎沒什麼聯繫。1977年英文版的《實踐理論概要》出版時,人類學家廣泛地閱讀這本書,但該書最初卻為社會學家所忽視。1984年哈佛大學出版社...
布丟(Pierre Bourdieu,1930—2002,又譯為布迪厄)是法國當代著名的社會學家,主要著作有:《實踐理論大綱》(1977)、《教育、社會和文化的再生產》(1990)、《語言與符號權利》(1991)、《實踐與反思:反思社會學導引》(1992)。人物生平 出生於法國庇里牛斯 - 大西洋省的丹郡一個普通公務員之家,父親是當...
“再生產理論”認為學校教育與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結構之間存在對應關係,在中立和公正的幌子下,實現學生身份和地位的再生產及其合法化。“抵制理論”進一步發展了“再生產”理論,認為學校課程不僅是統治階級文化、意識形態和階級關係的再生產工具,也是實行抵抗的實踐、進行反霸權的鬥爭、實現民主的文化實踐的能動過程...
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的關係不是決定作用和反作用的簡單關係,兩者之間通過何種途徑產生聯繫,阿爾都塞的意識形態批判理論正是在這方面做出了傑出的貢獻,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再次,他對西方“文化研究”思潮和某些政治運動產生了巨大的啟示和影響。這一理論推動了當代話語理論和文化再生產理論的發展,深化了人們對現實的...
試析社會階層分化中的“模糊身份者”現象張義禎 存在的孤離與人文的反思——現代人生存境遇的一種人文讀解林默彪 新現代性:超越現代性與後現代性之爭高飛樂 教育與農村女性代際流動——以文化再生產理論為分析框架周玉 轉型進程中東南沿海縣域社會階層的實證分析——以福建省晉江市為例程麗香 我國人口老齡化與養老...
據此,他們判定無論“高級”文化還是通俗文化都在執行著同樣的意識形態功能。這樣,在批判資產階級意識形態時,法蘭克福學派進一步走上了對整個“意識形態的批判”。作為社會理論的批判理論,歸根結底把認識批判和文化批判看成一回事;它既提出了總體性的理論認識的要求,同時又從根本上否定了這種認識的可能性。阿多諾認為...
也就是將語言現象與社會物質生產、生活實踐、心理反射、思維活動、認識過程相聯繫地進行全盤思考與綜合研究。這樣便可由語言現象的偶然性中發現語言規律的必然性。可貴的是,所有這些不是作空泛的理論性論述,而是根據“楨”、“乾”等許多古語詞(概念)的引申變化過程來作實證,以解釋語言規律。姜亮夫先生曾寫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