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恩格斯關於教育的論述

馬克思、恩格斯關於教育的論述,K·馬克思和F·恩格斯是人類歷史上偉大的革命家、科學家,全世界無產階級和被剝削被壓迫民眾的偉大導師,科學共產主義的奠基人。他們在投入無產階級革命實踐及為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理想而鬥爭的過程中,對許多重大的、帶有根本性的教育理論問題作了科學的論述。馬克思、恩格斯的教育思想具有高度的科學性和革命性,它與各種非無產階級的教育學說有著本質的區別。馬克思、恩格斯所闡述的教育原理,已經成為廣大教育工作者進行教育理論研究和教育實際工作的指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馬克思、恩格斯關於教育的論述
  • 所屬領域社會科學
引用示例
馬克思、恩格斯在教育理論上的主要貢獻有:為教育理論奠定了科學的理論基礎;給教育理論提供了科學的方法論;批判了資產階級的教育理論和教育制度,同時,也繼承了資本主義社會教育中一切對未來的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社會教育的有益的東西;確定了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創立了科學的人的全面發展學說;科學地論述了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提出了共產主義教育的構想。
社會關係決定教育的性質和作用
馬克思主義理論對教育科學具有指導意義。它用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武裝了教育科學,從而使人們有可能進一步揭示教育現象的本質和規律。馬克思主義創始人運用歷史唯物主義原理,在教育史上科學地揭示了教育的本質、教育的社會作用、教育的歷史性和階級性,以及教育發展的規律。
馬克思、恩格斯從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社會基礎與上層建築以及人的自然性與社會性的辯證關係等方面,論證教育是一種社會現象,它的發展受物質資料的生產方式制約,它的性質是由占統治地位的社會關係決定的。一定的教育總是受一定社會的政治和經濟所制約,並對社會起著重要的作用。在階級社會裡,教育有著明顯的階級性。剝削階級把教育變成統治和壓迫人民的工具,利用教育來鞏固自己的階級統治。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科學地闡明了教育與生產勞動相互作用的原理,以及教育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馬克思、恩格斯的科學社會主義學說指出,在為消滅階級、消滅剝削,提高人們的物質生活和文化生活水平方面,都要求教育緊密配合,發揮積極的作用。
對資產階級教育的批判
馬克思、恩格斯指出,資產階級的教育是為維護資產階級利益、壓榨勞動人民服務的。馬克思在《哥達綱領批判》(1875)中指出:在資本主義社會,根本不可能實現普遍的和人人平等的國民教育。資產階級在任何時候都不會把自己子女的教育降低到僱傭工人和農民子女的教育水平。馬克思指出,在資本主義社會提出“實行免費教育”,只不過是從總稅收中替上層階級支付教育費用,給勞動人民增加經濟負擔,實質上只有利於資產階級而不利於勞動人民。
馬克思主義創始人認為:支配著物質生產資料的階級,同時也支配著精神生產的資料。因此,在剝削階級學校里實行的是剝削階級統治。恩格斯指出:“在這裡,一切知識的來源都在政府控制之下,從貧民學校、主日學以至報紙和大學,沒有官方的事先許可,什麼也不能說,不能教,不能印刷,不能發表”(《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8卷,第15頁)。資產階級的道德教育就是“灌輸資產階級的原則”。資產階級還利用宗教教育麻醉青少年,搶奪孩子們的靈魂,給孩子們的腦子裡塞滿了不能理解的教條和各種神學上的奧妙東西,從童年時期起就培養起教派的仇恨和狂熱的偏執,而一切智力的、精神的和道德的發展卻被忽視了。
資產階級“把未成年人變成單純創造剩餘價值的機器,就人為地造成了智力的荒廢”。資產階級在不得已的情況下使工人受教育,也是為了資產階級本身的利益,給資產階級創造更多的利潤。
教育是一種生產力的再生產過程
馬克思、恩格斯把教育和物質資料的生產密切聯繫起來,強調教育在社會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馬克思在《資本論》(1867)中提出了教育是勞動力再生產的必要條件的科學論斷。他指出:要改變一般的人的本性,使它獲得一定勞動部門的技能和技巧,成為發達的和專門的勞動力,就要有一定的教育或訓練。恩格斯在《共產主義原理》(1847)中也指出:要發展工農業,使它們提高到能滿足社會全體成員需要的水平。“單靠機械的和化學的輔助工具是不夠的,還必須相應地發展運用這些工具的人的能力。“教育可使年輕人很快就能夠熟悉整個生產系統”,要發展社會生產,就需要發展教育。
馬克思、恩格斯還把教育與先進階級消滅私有制的鬥爭結合起來論述其重要作用。他們認為,教育對工人階級的徹底解放和建設共產主義都有著重要的意義。馬克思指出:“最先進的工人完全了解,他們階級的未來,從而也是人類的未來,完全取決於正在成長的工人一代的教育”(《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6卷,第217頁)。馬克思主張從現實情況出發,在資本主義條件下工人階級要爭取實行普及義務教育制度,使工人子女受到保護,減少資本主義制度對他們的危害。馬克思、恩格斯還論述了教育在人的發展中的作用,科學地解決了環境、遺傳和教育在人的發展中的辯證關係。他們認為:只有在社會中並通過社會來獲得他們自己的發展。處在一定歷史階段的個人的發展,不僅要受到生產力發展水平的制約,而且也要受到社會關係的制約。馬克思一方面肯定了法國啟蒙運動思想家C·-A·愛爾維修和英國空想社會主義者R·歐文等人的唯物主義觀點;一方面指出他們不懂得“環境正是由人來改變的”,以及“環境的改變和人的活動的一致”;不懂得革命的實踐的重要性。批評了他們過分誇大環境和教育的作用,忽視人的能動作用的錯誤。
馬克思、恩格斯一方面論述了遺傳素質在人的發展中的一定作用,一方面批判了施蒂納認為遺傳素質決定人的才能,從而決定人的分工的“遺傳決定論”的錯誤觀點。
教育是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的手段
馬克思、恩格斯建立了科學的人的全面發展學說。他們在分析資本主義制度下大工業機器生產的特點時,深刻論述了物質生產過程的智力同體力勞動相分離,智力變成資本支配勞動的權力的過程。指出這個分離過程在簡單協作中開始,在工場手工業中得到發展,在大工業中完成。工場手工業壓抑工人的多種多樣的生產才能和志趣,大工業使工人變成局部機器的一部分,工人的體力和智力受到嚴重摧殘,成為片面發展的畸形物。他們批判地繼承了空想社會主義者關於人的全面發展的思想,從社會發展的規律以及大工業生產的內在要求出發,創造性地論述了人的全面發展的問題。從而把人的全面發展學說建立在真正科學的基礎上。他們運用歷史唯物主義原理揭示了承認工人儘可能多方面的發展是社會生產的普遍規律。他們不僅明確指出人的全面發展的物質基礎,而且論述了人的全面發展與社會關係的關係,其中包括與精神文明的關係,揭示了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的正確道路。馬克思主義創始人認為:生產勞動是人類社會存在的基礎。他們把人的全面發展首先看成是人的勞動能力的發展,每個人的智力和體力充分和自由的發展,它包括精神方面和道德方面的正常發展。它要求社會全體成員的全面發展。而實現全體成員的全面發展是一個歷史過程,需要相當長的時間,需要有一定的條件。根本的條件是生產力高度發展和徹底消滅私有制、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等。
馬克思、恩格斯十分重視教育的作用,認為它是造就全面發展的人的有力手段;教育可以培養和訓練人的勞動能力,可以使人擺脫舊分工給他們造成的片面性。教育對人的發展具有全面的系統的影響作用。
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
馬克思、恩格斯論述了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的原理,他們讚揚歐文的教育實驗,認為在工廠制度中實行生產勞動與智育和體育相結合,萌發出了未來教育的幼芽。他們充分肯定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的意義和作用,認為它是“提高社會生產的一種方法”,是“改造現代社會的最強有力的手段之一”,是“造就全面發展的人的唯一方法”。馬克思很重視體力勞動,認為它“是防止一切社會病毒的偉大的消毒劑”但體力勞動一定要與教育相結合。
馬克思很重視技術教育,他說:“技術教育,這種教育要使兒童和少年了解生產各個過程的基本原理。同時使他們獲得運用各種生產的最簡單的工具的技能”(《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6卷,第218頁)。舊的分工使體力勞動與腦力勞動分離,妨礙學徒獲得牢固的業務知識。馬克思認為綜合技術教育可以彌補分工造成的這種缺陷。恩格斯也論述了技術教育的作用。他說:“如果技術教育能夠一方面設法至少使那些最富有生命力的最普遍的工業部門的經營比較合理,另一方面又對兒童事先進行普通技術訓練,使他們能夠比較容易地轉到其他工業部門,那末,技術教育也許就能夠最快地達到自己的目的”(《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4卷,第428頁)。
馬克思很重視工藝學校、農業學校和職業學校,認為它們都是在大工業基礎上自然發展起來的變革過程的要素。在這種學校里,工人子女受到一些有關工藝和各種生產工具實際操作的教育。恩格斯在《反杜林論》(1878)中還指出,勞動與教育相結合,可以“保證多方面的技術訓練和科學教育的實踐基礎。”馬克思主義創始人認為: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是教育的基本原理,是發展教育的根本途徑,對教育實踐有普遍指導意義。
無產階級取得政權後的教育
馬克思、恩格斯都很關心和重視無產階級奪取政權後的教育及其發展。他們在《共產黨宣言》(1847~1848)中擬定了無產階級國家應該採取的教育的基本措施:“對一切兒童實行公共的和免費的教育。取消現在這種形式的兒童的工廠勞動。把教育同物質生產結合起來,等等。”“在那裡,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
馬克思在《法蘭西內戰》(1871)一書中總結巴黎公社的經驗時指出,無產階級奪取政權後,“一切學校對人民免費開放”,使“學校教育人人都能享受”,使科學“擺脫了階級成見”。
馬克思很重視工藝教育的發展。指出:“工人階級在不可避免地奪取政權之後,將使理論的和實踐的工藝教育在工人學校中占據應有的位置”(《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535頁)。
馬克思主義創始人很重視培養工人階級自己的專家的工作。恩格斯指出,為了工人階級的解放,需要培養“腦力勞動無產階級”,需要培養“醫生、工程師、化學家、農藝師及其他專門人才,因為問題在於不僅要掌管政治機器,而且要掌管全部社會生產,而在這裡需要的決不是響亮的詞句,而是豐富的知識”(《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2卷,第487頁)。
馬克思、恩格斯教育學說的產生,是教育科學領域中的革命,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它給教育科學中的唯心史觀和形上學以深刻的批判。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