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清泉(上海社會科學院思想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員)

徐清泉(上海社會科學院思想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員)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徐清泉,男,1963年1月生,陝西勉縣人,復旦大學畢業,文學博士,經濟學博士後,上海社會科學院思想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員,“文化發展研究”重點學科科研骨幹,《社會科學報》副社長、副總編,上海社會科學院黨群處副處長,中共上海社會科學院黨委宣傳部副部長,《上海社會科學院》院報主編。現任上海社會科學院新聞研究所所長。

出版個人專著及合作專著十餘部,發表論文和研究報告數十篇,發表漫畫數十幅、短篇小說數篇。主持過國家項目一項、省部級項目數項,獲國家級、省部級獎勵十餘項。2003年獲上海社會科學院“優秀青年科研人才”榮譽稱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徐清泉
  • 國籍:中國
  • 出生日期:1963年1月生
  • 畢業院校:復旦大學
人物履歷,研究領域,

人物履歷

1985年8月參加工作,1984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上海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副所長、黨總支副書記。
2018年7月20日,任上海社會科學院新聞研究所所長。

研究領域

文藝美學、文化理論及文化產業
主要成果及獎勵:出版專著:個人專著主要有:《中國傳統人文精神論要》(2004年獲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中國服飾藝術論》(獲第13屆中國圖書獎)及《維吾爾族建築文化研究》(等;合著主要有:《中國古代審美文化論》(2004年獲華東地區古籍整理優秀成果一等獎)、《中華審美文化之魂》、《當今國際環境和國際政治鬥爭帶來的影響研究》(2002年獲上海鄧小平理論研究優秀成果三等獎)及《2000—2003上海文化發展藍皮書》(4冊)等;代表論文:《論隱逸文化在中國傳統文學藝術發展中的意義》(2002年獲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文學評論》2000年4期發表,《新華文摘》2000年11期全文轉載,人大複印資料《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2000年第12期頭條轉載)、《審美文化、美學及其相互關係芻議》、《文化的分流與現實的作為》及《中國傳統文化事項的重估及啟示》等。研究報告:《我國加入WTO對上海新聞出版廣播影視業的影響及對策研究 》(2002年獲上海內部研討優秀成果獎)、《媒體購買集團:一種針對新聞傳媒的新控制力》、《中國加入WTO與上海文化體制改革中的政府職能轉變》、《創意產業:城市發展的又一引擎》、《創意產業的特質及其在中國的實踐》、《繁榮世博文化市場,促進和諧社會構建》、《進一步發展上海文化產業及文化事業的對策和建議》(2003年2月獲“中宣部優秀調研報告獎”)及《世博會與上海新一輪發展戰略研究(B方案)》(2004年獲上海市決策諮詢優秀成果一等獎)等。
徐清泉 1951年畢業於廈門大學經濟學院,1955年2月起,一直在中學政治教學這塊德育園地里辛勤耕耘,默默奉獻。寒來暑往,歲月如流,至今已有44個春秋。
在這漫長的政治教學生涯中,他孜孜不倦地探求教書育人的新天地,矢志不渝地當一名澆灌德育之花的好園丁,是一位畢生獻身於中學政治教育事業、成績卓著、德高望重的老教師。他多次被評為福州市先進教育工作者,先進班主任,優秀黨員,勞動模範。1987年被福建省人民政府授予首批特級教師的光榮稱號。
“正人先正己,教育者首先要受教育”,這是徐清泉老師的座右銘。他認為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對學生都是一種無聲的教育,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因此,他十分珍惜教師的這種特殊的師表作用,重視自身的師德修養,處處以身作則,身體力行。
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徐老師博採重長“庇千山之木而發一台,匯百家之流而成一學”,苦心鑽研,逐漸形成了自己的教學風格。徐老師的教學形象生動,理論聯繫實際;重視能力培養,鼓勵學生民主研討;在教書的過程中,注重育人,寓德育於智育;並把培養青年教師當作自己義不容辭的責任。他認為“一花獨放不是春,萬紫千紅春滿園。”從而精心育桃李,熱心傳幫帶,他每年都與新教師結成傳幫對子,訂立師徒契約,從敬業思想到教學業務上,關心幫助青年教師。
多年來,徐老師還精心勤筆耕,陸續將自己的教研教改體會撰寫成論文。他的代表作《一切著眼於教書育人》入選全國特級教師經驗選第二集。在平凡的崗位上,他猶如春蠶默默地吐絲作繭,像蠟燭靜靜地發光發熱,似人梯讓後來者踏著肩膀往上攀登。40年如一日,勤耕不輟,誨人不倦,為教育事業奉獻自己一顆熾熱的愛心和畢生的精力。若說清貧,他一身粉末;若說富有,他桃李遍地;若說辛苦,他口燥眼花;若說幸福,黨和人民沒有忘記他,學生沒有忘記他。
一位畢業生在給他的信中寫道:“徐老師,您就像擺渡人,周而復始地把學生送到知識和理想的彼岸,而年自己卻從不厭倦,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這種精神學生終生難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