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歷程
2015年4月25日前後,文一路隧道東段破土動工並開始實施交通改道,施工期間由雙向六車道變為雙向四車道。同年7月,文一路隧道進入主體施工階段。
2018年3月,文一路隧道機電項目正式進場施工。7月28日,文一路隧道東段隧道南線盾構機完成進洞接收工作,標誌著文一路地下通道工程的四條隧道實現全部貫通。8月,益樂路以西區間機電安裝工作任務完成;9月,益樂路以東機電安裝工作任務及全段通電調試和聯動調試工作完成。10月18日,文一路隧道通車運營。。
隧道位置
文一路隧道位於中國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區境內,沿文一路—文一西路走向,一路下穿教工路、學院路、萬塘路、古翠路、益樂路、豐潭路、競舟路、古墩路、紫荊花路、紫金港路10個路口,穿越西溪河、古盪灣河、馮家河、蓮花港、紫金港5條河道,最後至
紫金港立交橋以西出地面。
隧道設計
隧道結構
文一路隧道分別由地下主線隧道、地面道路,及其各出入口匝道組成,隧道路段呈東至西的方向布置,東起保俶北路,通過一段地面快速路與德勝快速路高架橋相接,西至紫金港立交,與建設中的文一西路改造提升工程快速路隧道相接,並於豐潭路至益樂路之間設定兩對平行匝道與文一西路地面交通互通。
隧道參數
文一路地下隧道工程全長5.124千米,設計標準地下採用雙線雙向4車道,設計車速60千米/小時,地面維持雙向6車道,採用11.66米大直徑盾構推進。
硬體設施
文一路隧道機電安裝工程(含監控與通信系統工程)項目由浙大網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承建,中標金額為2.5億元。主要負責隧道全線段K1+040~K6+164,紫金港立交段K0+360~K1+040及管理用房的機電設備採購及安裝工程,主要工程範圍包括智慧型交通工程、通風空調工程、給排水消防管道工程、供配電工程、通信及監控系統工程、火災自動報警系統、管理用房設備安裝、隧道排水工程安裝、工勤用房安裝。
文一路隧道項目所使用的網新隧道綜合管理平台,主要以物聯網為基礎,採用雲架構,集數據管理、監控、通信、圖文顯示於一體,運用多樣化的信息處理手段,為隧道的信息化建設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同時文一路隧道項目增設了泡沫噴淋自動滅火系統、電氣火災報警系統、防火門監控系統、全隧道網路高清視頻監控系統、LED照明智慧型調光控制系統;其中泡沫噴淋自動滅火系統除了能起到普通系統的滅火作用外,還能迅速冷卻物體、降低熱輻射並對流散到地面的液體初期火災起到更好的撲滅和控制作用。
運營情況
票制票價
2018年10月18日,文一路隧道通車運營,隧道全段不實施收費制度,免費通行。
通行事項
文一路隧道禁止行人、非機動車與載貨汽車、專項作業車、機車、掛車、輪式專用機械車、拖拉機、特型機動車、載運爆炸物品、易燃易爆化學品以及劇毒、放射性等危險物品的機動車通行;在工作日的7時至9時、16時30分至18時30分時間段內,浙A號牌機動車實行尾號限行,非浙A號牌機動車全號段限行。
文一路隧道快速路主線限速80千米/小時,進通道限速60千米/小時,出通道限速40千米/小時。若道路限速標誌標明的車速與上述車道行駛車速規定不一致則按照道路限速標誌標明的車速行駛。過往機動車駕駛人需要注意交通信號燈、標誌、標線提示並服從現場民警和管理人員的指揮。
保修養護
文一路隧道使用多種新科技如無人駕駛環衛清掃車、自動巡檢機器人等智慧型化設備,降低人工成本,提高養護效率。
文一路隧道是國內首個實施基礎設施“全壽命周期”運營管理的試點,在規劃和建設時期就同步考慮了後期運行維護的需求,通過技術手段達到預防性養護目的。文一路隧道在隧道建設的同時就考慮到了後期運營維護的需要,提前設定了3000多個感測器;使用
建築信息模型(BIM)以展現隧道設計、施工和養護維修等信息;使用Pathway路面多功能檢測車實時採集隧道內路面各項性能指標;使用狀態評價模組將感測器和多功能檢測車的相關數據匯總到一起,進行分析與評價,對隧道運行狀況進行實時“體檢”。
建設成果
建設難題
文一路隧道基坑施工離房屋最近距離僅3米,地下管線錯綜複雜,盾構機需要近距離下穿河道,在盾構機推進過程中也面臨著盾構掘進經濟壓力下穿運營中的捷運2號線的巨大難題。杭州捷運2號線豐潭路站-文新站區間和文一路地下通道工程,在古墩路和文一西路的交叉口重疊,兩次穿越的位置,捷運2號線和地下通道之間的距離都很近,北線最小的距離5.3米,南線最小的距離6.8米。為了最大程度保障捷運運營,要求隧道施工誤差控制在1厘米以內。
在文一路隧道項目施工過程中,面臨各類難題,項目部探索創新,以工程項目總工侯永茂博士的工作室為前沿陣地,創新了地下連續牆無滲漏GXJ接頭、軸力自補償伺服鋼支撐系統等施工技術以保障隧道工程的建設。
為了提升項目建設進度,保證按期完成各項工程節點,公司在盾構掘進中同時投入三台11米級大直徑盾構參與到項目建設中,在過往項目建設中史無前例。
針對捷運線路交叉問題,建設方在捷運運行時,安排人員不間斷搭乘穿越區段捷運列車,觀察捷運隧道位移對列車運營影響,確保捷運正常運營。每天凌晨,捷運停運後,各專業單位對捷運隧道、軌枕等進行巡視檢查,對捷運變形進行人工複測,確保次日捷運運營萬無一失。
文一路隧道工程工期緊、難度大、任務重,面臨巨大的壓力,參與項目建設的工人頂住壓力,先後舉行了3次立功競賽誓師動員大會,成立了以朱靈聖青年突擊隊為代表的一大批敢打敢拼、攻堅克難的隧道鐵軍,為文一路隧道的通車奠定基礎。
科研成果
首創基於結構、環境、設備的地下快速路全方位感知全壽命周期監測體系,實現了軌道巡檢機器人、4S智慧管片等新技術在地下快速路建設、運維中的創新套用;
首創基於數據驅動的城市快速路全壽命“建設+運營”、數字資產、全過程信息管理標準及評價體系,研發以BIM為載體的管理平台和移動端套用,實現了工程建造與運營、養護的無縫銜接;
地下快速路中間風井採用明暗挖結合的“風-隧合建”建造技術,將常規地下兩層的中間風井減少為地下一層;
通過MJS隔離樁、支撐伺服系統、RJP暗撐、自動化監測等技術的集成套用,攻克了鬧市區深厚淤泥層深大基坑的變形控制難題;
首次成功實踐了深厚淤泥層大直徑泥水平衡盾構近距離下穿運營捷運隧道,變形控制達到毫米級,攻克了深厚淤泥層大直徑泥水平衡盾構上浮控制難題。
“ 軟土隧道強震非一致作用安全控制技術”獲得2018年度上海市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 面向基礎設施的長壽命智慧型無線感測網技術及其套用”獲得2019年度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技術發明獎一等獎;
“ LED隧道照明系統技術”獲得2016年度上海市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 地下連續牆關鍵工藝創新”“超大直徑泥水平衡盾構施工工法創新及套用”“全方位高壓噴射注漿加固成套技術與工程套用”分別獲得2015年度、2016年度、2018年度上海市科技進步獎三等獎;
榮譽表彰
2021年9月27日,杭州文一路地下通道工程榮獲第十八屆中國土木工程詹天佑獎。此外,杭州文一路地下通道工程先後獲得2018年度上海市市政公路行業協會上海市市政工程金獎、2019年上半年度杭州市建設工程質量安全管理協會杭州市建設工程“西湖杯”(結構優質獎)和2020年度上海市土木工程學會上海市土木工程工程獎一等獎。
價值意義
文一路隧道通車以後,從杭州電子科技大學文一路校區至蔣村最快情況下只需5分鐘;從下沙高教園區通往蔣村,也不再有紅綠燈,最快只需45分鐘。通車後,文一路地下隧道將與繞城高速內部城市快速聯通,集散城西與中心城區、錢江新城、下沙高教園、濱江高新區、蕭山等區域的長距離快速交通,為杭州提供對內聯繫和對外互動的重要紐帶,顯著提升杭州城市交通運輸功能。
(浙大網新科技 評)“德勝—文一路”快速路是連線杭州下沙和城西的大動脈,也是杭州主城區東西向最長的一條快速路。此前,西面紫金港立交和東面德勝快速路都已經打通,這次開通的是中間段“文一路地下通道”,途經城西最繁華的區域,也是地面道路最擁堵的地方。文一路隧道開通後,將極大改善杭州城西目前的交通擁堵狀況,方便城西居民出行。由它連結的“德勝—文一路”快速路,自東向西串聯起了東湖快速路、秋石快速路、上塘-中河快速路、紫金港快速路四條縱向快速路,是目前唯一一條與全部“四縱”快速路均能形成互通的橫向快速路。杭州城西與市中心、錢江新城、下沙高教園、濱江、蕭山等地也因此串接起來。它將成為杭州對內聯繫和對外互動的重要紐帶。至此,杭州快速路網通車總里程將達到187.8千米。(《杭州網》評)
工程以建設環境友好型城市快速路工程為目標,踐行全壽命周期、設計建管養運一體化的綠色建造理念,全過程運用BIM技術,結合GIS、IoT、雲計算、大數據等信息技術,深度融合建設運維維護需求,實現了集約化建設、協同化管控,打造了一條數位化、智慧型化、綠色、安全的城市快速路,為後續大型市政工程的設計、施工和運維提供借鑑。(中國土木工程學會 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