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專業發展階段理論

教師專業發展階段理論,對教師的專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它指明了教師專業發展的階段和路徑,幫助教師明確自己在專業發展的過程中要經歷的步驟,既有助於教師根據發展階段制定自身發展的短期和長期的目標,同時也有利於學校或教師培訓機構針對教師專業發展的特點提供促進專業發展的輔助性條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教師專業發展階段理論
  • 外文名:Teache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Theory
  • 鼻祖:《教師關注問卷》
  • 時間:1969年
概述,主要理論模式,關注階段論,職業生涯階段論,教師社會化階段論,

概述

教師專業發展階段理論是建立在職業生涯發展研究與理論的成果之上的。該理論研究的鼻祖是美國學者福勒(Fuller),其在1969年編制的《教師關注問卷》,成為教師發展理論研究的開始。

主要理論模式

關注階段論根據關注內容的不同,將教師由師範生到專業教師的成長過程分為以下四個階段:

關注階段論

1.任教前關注(preteachingconcerns)階段。此階段因為尚未經歷教學角色,沒有教學經驗,所以只關注自己。
2.早期生存關注(earlyconcernsabortsurvival)階段。此階段關注的是作為教師自己的生存問題。他們關注班級管理、教學內容以及指導者的評價。
3.教學情境關注(teachingsituationsconcerns)階段。此階段所關注的是教學情境的限制和挫折,以及對他們各種不同的教學要求。
4.關注學生(concernsabortstudents)階段。他們親身體驗到必須面對和克服較繁重的工作時關注學生。
職業生涯階段論 根據人生理周期成熟和發展的過程,將教師的專業發展過程分為三個階段:

職業生涯階段論

20~40歲階段,是教師步入職業生涯和初步發展階段。教師對自己從事的職業有了從無到有的認識和了解,從事教學的目標和志向發生轉變;
40~55歲階段,是教師專業發展的黃金階段。明確了職業的目標和志向,教師在工作中志向強烈,士氣高漲;
55歲以後,面臨職業生涯的結束。工作的熱情和拼勁不足,依靠從前的工作積累吃“老本”。
費斯勒通過研究,他將教師的職業周期分為八個階段:
第一階段,職前準備階段。是指從進入師範學院或大學接受培養開始到初入新崗位時的再培訓,該階段是教師角色的儲備階段。
第二階段,入職階段。是指教師初任教師的前幾年,新任教師努力尋求學生、同事、學校與教育行政人員的認同,在處理日常問題時能夠達到令人滿意的程度。
第三階段,形成能力階段。在此階段,積極地參加培訓計畫和各種交流會,積極接受各種新的教育觀念,是獲得專業發展的階段。
第四階段,熱心和成長階段。在此階段,教師持續的追求專業的更大發展,不斷尋求進步。
第五階段,職業受挫階段。在此階段,教師的職業滿意度開始下降,體驗到的是挫折和倦怠。此階段多數發生在職業生涯的中期。
第六階段,穩定和停止階段。在此階段,教師已經失去了進步的要求,工作囿於本分,只滿足於完成任務,缺乏進取心和高質量的要求。
第七階段,職業泄勁階段。在此階段,教師帶著各種不同的感情品味著即將離職的感受。
第八階段,職業生涯結束階段。是教師離開工作崗位及離開後的階段,既包括退休教師的離開,也包括因各種原因的被迫或自願的中止工作。
休伯曼教師的職業生涯過程歸納為5個時期:
(1)入職期(careeredtry),時間是入職的第一至三年,是“求生和發現期”。
(2)穩定期(stabilizationphase),時間是工作後的第四至六年。
(3)實驗和歧變期(experimentationandreassessment),時間是工作後的第七至二十五年。
(4)平靜和保守期(serenityandconservatism),時間在從教的第二十六至三十三年左右。
(5)退出教職期,時間是教師工作的第三十四年以後,教師的職業生涯步入了逐步終結的階段
教師社會化階段論 “教師社會化”階段理論是將教師作為一個社會人角度來考察其成為專業教師的變化過程。教師專業社會化的過程,本身也是教師職業融入社會、被社會認可的過程,因此,教師專業的社會化與教師個體社會化的過程是相互融合相互影響的。

教師社會化階段論

台灣的學者王秋絨將教師的專業化發展過程分為師範生、實習教師和合格教師三個階段來考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