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紅習俗是重慶市第六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申報地區是城口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搭紅習俗
- 批准時間:2019年6月18日
- 遺產級別:省級
搭紅習俗是重慶市第六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申報地區是城口縣。
搭紅習俗 搭紅習俗是重慶市第六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申報地區是城口縣。傳承保護 2019年6月18日,重慶市人民政府印發《重慶市人民政府關於公布重慶市第六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的通知(渝府發〔2019〕16號)》,搭紅習俗被列入重慶市第六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
主要講述河津地區的人們在歲時節慶,衣食住行,交往,娛樂,美俗,陋習等相關生活習俗。歲時節慶 臘月二十三日,俗稱“小年”,亦謂灶鍋爺上天之日。俗傳灶鍋爺上天前要清點“人頭”,故外出家人都要回家。晚飯時,設糖瓜祭灶,意謂粘灶君之口,使上天不能說壞話。同時燃放爆竹(雙響)以示“送灶”。二十三日...
冥婚 比“抱木為婚”更為荒謬的是“冥婚”的舊風俗。一個將要結婚的男子死了,遇到有一個死了的未婚女子,兩方家長可邀人從中說合,不讓這兩個已死的大小子和大閨女成為“孤墳”,讓他倆配成死婚。雙方家長在非常難過的氣氛中照常辦“喜事”,女方過嫁妝,如衣服、箱子和擺設等,完全是由“扎彩作”用紙糊...
習俗是一個漢語辭彙,讀音為xí sú,是習慣風俗的意思。習字最早見於,字形作習,上部是鳥羽毛的象形,下部是聲符。《禮記·樂記》等均有相關記載。基本定義 東漢學者許慎將習字解釋為“數飛也”①,即練習或學習飛行的意思,這是習字的本義。習字隨著人類社會文化的發展,在本義基礎上又演變出多種重要含義,習慣...
《中國民間婚喪習俗》是2009年金盾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朱洪斌。本書主要以故事的形式闡述了中國民間婚喪習俗的歷史淵源、發展過程及現代認識。內容簡介 《中國民間婚喪習俗》收集了中國民間婚喪習俗趣聞若干則,以故事的形式闡述其歷史淵源、發展過程及現代認識,並附有現代民間較為流行的婚喪禮儀規範,具有知識性、...
滿族風俗,民族風俗,生活中有許多忌諱,犯忌則被視為不禮貌。滿族不吃狗肉。西炕不許隨便坐人。院中有索倫桿,不許拴牲口等。傳統民俗 新媳婦不能同公公、婆婆、丈夫同桌吃飯。長輩在吃飯時,媳婦在旁伺候,否則,就視為不敬不孝。大爺伯父輩不得同侄兒媳婦開玩笑。侄兒媳婦不許在大爺面前露胳膊露腿。過去...
呼和浩特市部分地區還鼓勵“一個小區只壘一個旺火”,既保留了春節傳統的習俗,又能兼顧低碳、環保。搭建 壘旺火(搭旺火、攏旺火)旺火最講究的是“壘”,“壘旺火”是第一 步,也是關鍵的一步。1、選材。壘旺火的“炭”(山西方言對煤的俗稱,下同)要上一層比下一層小,最下面的一層(稱為“毛炭”)最...
雙方各自用茅竹架大棚,再在大棚上架設篷布,在梁、柱、叉等突出部位,均須插上用染紅的絲棉纏繞的柏枝,這是太湖漁家特有的習俗。此種習俗在岸上現已定居的原太湖鄉湖中、湖榮等漁業村中仍盛行。逢新年新歲、辦婚嫁喜事,當地漁民家門口的屋檐下都懸掛紅絲棉和柏枝,以避邪求吉。搭船棚後,要在船艙內外張貼...
“送燈”繼承苗家過火盆和送靈,還有馬燈的部分習俗。在舞獅活動的最後一天,村裡的人得將一切不乾淨,舊年的東西,扔進火堆燒掉,把霉氣,病鬼,不幸燒掉,祈求來年好運 “跳火堆”在送燈之前,人們會堆起稻草燃燒,獅子需要在火堆來回跳幾次,全村人輪流跳火堆燒掉舊年不幸 不解之謎 (1)有的村子老將軍或者馬角...
“春雷一聲雨來了,親朋大家恭喜來了,親朋來是空沒來,吉祥如意帶上來,親朋去是空不去,瘟疫疾病帶上去,帶是不往別處帶,帶到塔寺古廟裡去”;“碗口大的紅牡丹,你得下兒女都喜歡,兒女他是活財寶,人丁發旺光陰好,你給親朋管酒飯,長精神來撐體面”……發展變化 搭喜花兒習俗,折射出在漫長的舊社會,...
當新娘人洞房後,眾鄉親把公婆簇擁到院子裡,耳朵上掛兩串紅辣椒,頭上戴上破草帽,脖子裡掛一個銅鐘,反穿皮襖,倒騎毛驢,在眾人的逼迫下,讓公婆騎上毛驢轉圈圈,逗笑話。回族民眾認為,結婚三天沒大小,不耍不熱鬧。山東泰安和曹縣的回民婚禮習俗也很有趣,新娘子在媒人帶領下,和婆家所有的親戚見面,新郎拿...
整個南通一帶休閒娛樂中都流行打紙牌,因牌形窄長俗稱“長牌”,啟海一帶叫“篤子胡”,如皋人稱來“搭子胡”,據說搭子胡創始人是北宋的萬餅條老先生,看這名字似乎有點民間傳說的感覺。但是到底是誰發明已不重要,只要遇有婚喪喜慶和節假日,南通人都免不了打牌娛樂,似乎成了一種習俗。隨著人們精神物質生活...
在浙江省嘉興市秀洲區油車港鎮古竇涇村,有七夕香橋會。每年七夕,人們都趕來參與,搭制香橋。每年農曆七月初七這一天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七夕節。因為此日活動的主要參與者是少女,而節日活動的內容又是以乞巧為主,故而人們稱這天為“乞巧節”或“少女節”、“女兒節”。在江蘇宜興,有七夕香橋會的習俗。每年七夕...
正月十二是中國傳統農曆節日之一。這一天的中國民俗活動有藏剪刀,收舊鞋,捏老鼠嘴,搭燈棚等。民間習俗 十二漏屎 人們自除夕開始,一直到這一天,每天都是吃一些油膩的東西,吃壞了肚子。十二搭燈棚 從即日起人們開始準備慶祝元宵佳節,選購燈籠,搭蓋燈棚。有童謠云:“十一嚷喳喳,十二搭燈棚,十三人開燈,...
北京辦白事也有此習俗,即是在將死人放在吉祥板時就開始“散燈花”,其意義不外是以此引路燈送魂放亮,和天津大同小異。燈花的數目和死人的歲數成正比,每個燈花在繩上行走約二三分鐘,速度不能快。孝子一直在靈前跪著,時間很長,有時得孝孫暫時代替。②渡橋。這是從靈前的繩上“跑幡”。③十王座。就是...
如女方父母有意,即向煤人要來寫有男方姓名籍貫、出生年月日、職業等情況的紅紙條——"字仔",讓煤人三天以後再來,這門婚事算有了希望。在提親議婚的過程中,"煤太婆"往往憑藉其三寸不爛之舌,鼓動議婚雙方攢成親事,好從中撈取"煤人錢"。廈門議婚很早就有"對看對相"的相親風俗。兩家通過"提字仔",彼此認定...
點旺火是盤子會活動期間的傳統風俗。每個盤子點都要在盤子前壘旺火,用平整見方的大塊黑炭在旺火架上排成圓形的底座。底下留個點火口,中空外圓,裡邊裝有木柴,便於引燃。一個盤子點壘一人高的炭塔,大盤子點的旺火有的高達丈余。從農曆正月十起,各盤子點都要點旺火。旺火火勢烈焰,以示旺氣通天,興隆繁盛,...
潮汕元宵習俗 賞燈 潮汕俗語曰:“一年一度元宵明。”這一天,明月皎潔,高懸碧空, 而人間萬家燈火、金碧輝煌,真可謂天上人間,懼成燈火世界了。元宵節在潮汕人眼裡,地位只稍亞於春節。敵此,從十三日起;便已經開始準備過節了。例如,海豐人在十三日便開始“搭燈棚”了。這天,街頭賣燈籠的,將各式各棒的...
出土的明嘉靖本《荔鏡記》第七出《燈下搭歌》就載有元宵節潮州人斗畲歌的風俗,由此推知,至遲在明代便有斗畲歌活動。現將《荔鏡記》中黃五娘和李婆、益春元宵夜上街賞燈,碰見林大鼻和卓二,男女雙方斗畲歌的內容引錄如下:男:恁(你們)今向(那)爿(片、邊)阮(我們)障(這)爿,恁今唱歌阮著...
送湯是古代流傳下來的一種民間習俗,也是一種民風禮儀,通過此禮儀它能加深人們互相之間的友誼,所以在陝北這塊神奇的土地上一代一代地至今流傳,經久不衰。搭平伙 陝北的民間有一種叫“搭平伙”的習俗。什麼叫搭平伙呢?從字義上講,搭是在一塊,平伙,是平吃,合起叫一塊平吃,說具體一點,就是相好夥伴們...
在對死者進行沐浴更衣之後,親屬要馬上把屍體移到靈床上。同時還要採取一些儀式,把死者的靈魂也引到靈床上去。山東臨沂一帶的習俗,是用一塊白布從樑上搭過來,再用一隻白公雞在病床上拖幾下,順著白布從樑上遞到外間屋,在死者身邊走上一圈,然後把公雞殺死,這叫做"引魂"。在江南的一些地方,如果死者生前做...
“儺”乃人避其難之謂,意為“驚驅疫厲之鬼”。巫儺活動在生命意識上滿足了廣大信仰者的心理要求,長期以來,巫儺之風的傳承與流布融入習俗之中,即使在現代,仍以傳統文化的形態存留於民間。文化定義 巫儺活動在贛鄱大地可上溯到殷商。經三千年的沿襲、發展,江西儺文化形成了歷史積澱豐厚、原始形態古樸、文化...
這天是二月初八,從此曇華山的彝家人就把這一天定為盛大的節日,以表示對咪依魯的紀念。由於當日咪依魯是頭插鮮花為民除暴的,彝民便把這視為驅邪納吉的象徵,遂有了頭插鮮花和互相插花以祝福吉祥的習俗。插花節還是青年男女結交擇偶的好機會。他們在對調子和跳舞中結識後,便成雙成對地悄悄進入林中樹下,互相...
這個風俗起源於波斯(伊朗一帶),因為波斯即舊時的綠衣大食,北方回民冬天還用黑色棉布或狐狸尾巴做耳套,用布料做的耳套。其外形似桃子,並繡有簡單的圖案。回民喜歡穿自己縫製的搭面子二毛皮大衣、老羊皮大衣。布鞋 傳統回族男子的鞋,一般都是自製的方口或圓口布鞋,也有用麻和線自製的涼鞋。隨著社會的發展;大...
欣喜若狂的鄉親們為慶賀吉祥的來臨,紛紛換新衣戴新帽,到親友家道喜問好。這件事很快在周圍村里傳開了,人們都知道了驅趕"年"獸的辦法。從此每年除夕,家家貼紅對聯、燃放爆竹;戶戶燭火通明、守更待歲。初一一大早,還要走親串友道喜問好。這風俗越傳越廣,成了中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節日。元宵之一 ——東方...
中國解放後,婚姻制度發生了變化,即由包辦婚姻、買賣婚姻變為自由婚姻。受社會新風俗的影響,赫哲族婚俗也發生了較大的變化,比較突出的是男女婚姻得到了自由,其結婚儀式也有所改變,大部分赫哲族人選擇在學校教室或其他公共場所採取新的結婚儀式舉辦婚禮,免去了舊社會結婚儀式中的陳規舊習。活動流程 提親:赫哲族人...
當地風俗,孝子服孝期間,都要散發,以麻束之,男左披,女右垂。男子不穿皮鞋,不著紅服,不理髮刮鬍,婦女則不穿帶有紅或艷麗布料的衣服,不化妝不戴裝飾品。直至百日後,才剃髮。吊 唁 下葬前一日上午,要重設正廳靈堂,移棺入內,稱“移靈”或“請靈”。正面要擺放靈牌、死者肖像。正廳靈堂擺設完畢後,...
花燈起源自漢武帝於農曆正月十五日於皇宮設壇祭祀當時天神中最尊貴的太陽神,由於徹夜舉行,必須終夜點燈照明,此為元宵節點燈的開端;在佛教自印度傳入中土後,由於道教神仙術與佛教燃燈禮佛的虔誠互相結合,每到正月十五夜,城鄉燈火通明,士族庶民,一律掛燈,形成一個中西合璧的獨特習俗。元宵節是中國傳統的燈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