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大學

揚州大學

揚州大學(Yangzhou University),簡稱揚大。學校坐落於長江、古運河之濱的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江蘇省揚州市,是江蘇省人民政府教育部共建的江蘇省屬重點綜合性大學,江蘇高水平大學全國百強省屬高校建設計畫支持高校,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高校,國家“特色重點學科項目”建設高校,國家首批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畫改革試點高校,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全國首批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範高校,江蘇省綜合改革試點高校;是中國率先進行合併辦學的高校,也被譽為中國高校改革的一面旗幟。辦學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902年由中國近代著名實業家、教育家張謇創建的通州師範學校和通海農學堂(後成為南通學院的一部分)。1992年5月19日經國家教委批准,由揚州師範學院江蘇農學院揚州工學院揚州醫學院、江蘇水利工程專科學校、江蘇商業專科學校聯合組建揚州大學。

揚州大學是一所綜合性多學科協調發展的大學。1981年成為全國首批具有博士、碩士、學士學位授予權的高校,2015年成為江蘇省同教育部共建高校;學校具有招收外國留學生、港澳台學生和推薦免試研究生的資格。

截至2019年3月,校園占地面積4000多畝,校舍建築面積160多萬平方米。全校固定資產總值58.7億元,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11.66億元,圖書館藏書428.9萬冊,擁有直屬附屬醫院、實習工廠、實驗農牧場、動物醫院等一批教學、科研、實習基地。有全日制本科生25000多人,各類博、碩士研究生11000多人。

基本介紹

  • 碩士點:240
  • 博士點:70
  • 所屬地區:中國揚州
  • 主管部門江蘇省
  • 學校官網http://www.yzu.edu.cn
  • 中文名:揚州大學
  • 英文名:Yangzhou University
  • 簡稱:揚大
  • 創辦時間:1902年
  • 類別:公立大學
  • 學校類型:綜合
  • 屬性省部共建高校
    省屬重點大學
    特色重點學科項目高校
    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畫高校
    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畫高校
    江蘇高水平大學全國百強省屬高校建設計畫
  • 現任校長焦新安
  • 知名校友吳登雲畢飛宇陳玘徐冠仁
  • 博士後流動站:14
  • 校訓:堅苦自立
  • 校歌:揚州大學校歌
  • 專職院士:3(含外籍院士1名)
  • 主要院系:涵蓋十一大學科門類的27個學院
  • 國家重點學科:3(含培育)
  • 學校地址揚州市大學南路88號
  • 學校代碼:11117
  • 主要獎項: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創新獎2項
    省部級科研成果300多項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9項
    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4篇(截至2016年3月,上同)
    2013年QS亞洲大學排名前300強
基本信息,知名校友,歷史沿革,學校前身,合併以後,辦學條件,院系設定,師資力量,教學建設,學科建設,社會評價,合作交流,學術研究,科研成果,科研機構,學術資源,校園文化,知名校友,學校領導,現任領導,歷任領導,董事名單,

歷史沿革

學校前身

揚州大學前身可追溯到1902年由中國近代著名實業家、教育家張謇先生創建的通州師範學校,是一所歷史悠久、聲譽卓著的百年名校。學校前身——原江蘇農學院揚州師範學院便是在南通學院(即私立南通大學)農科和通州師範學校文史科的根基上發展起來的,參與合併的其他4所高校也均有60年以上的獨立辦學歷史。
揚州大學中心校區揚州大學中心校區
1902年,張謇在南通創辦通海農學堂及通州師範學校;
1906年,張謇將通海農學堂附設到通州師範學校,成為該校農科;
1952年8月全國院系調整南通學院農科與蘇南文教學院農業教育系、江南大學農藝系合併建立蘇北農學院,即江蘇農學院前身;通州師範學校文史專修科與揚州中學數理專修科、蘇南丹陽藝術學校藝術專修科、蘇北師資訓練學校教育專修科合併建立蘇北師範專科學校,即揚州師範學院的前身。
  • 原揚州師範學院
其前身為蘇北師範專科學校,建於1952年。
揚州大學揚子津校區揚州大學揚子津校區
1952年暑期開始招收第一批學生,同時集中了蘇北行署文教處委託私立通州師範學校代辦的文史專修科,揚州中學代辦的數理專修科,蘇南丹陽藝術學校代辦的藝術專修科,以及蘇北師資訓練學校代辦的教育專修科的學生。
1958年夏,中文、數學兩專業開始招收本科生;
1959年,揚州師範專科學校併入,蘇北師範專科學校改為“揚州師範學院”。
1981年11月,經國務院批准,學校成為全國首批博士、碩士學位授予單位。
  • 原江蘇農學院
其前身為蘇北農學院,建於1952年,由原來的南通學院農科、蘇南文化教育學院農教系和江南大學農藝系三部分組成。
張謇先生張謇先生
張謇先生於1902年創立私立通州師範學校;
1906年,通州師範內設農科;
1910年,分設初高兩等農校;
1912年改為甲、乙兩種農校;
1916年,乙種農校停辦,專辦甲種農校;
1919年,甲種農校升為農科大學;
1928年,農科與醫科、紡科合併,定名為私立南通大學
1930年,在民國政府重新註冊登記時更名為私立南通學院;
1938年,農科遷上海;
1942年,農科遷天長;
1947年,農科遷回南通仍為私立南通學院;
1952年,農科遷揚州,同蘇南文教學院農教系、江南大學農藝系合併組建為蘇北農學院,3校調整來的教師64人,學生200人,其中南通學院110人,蘇南文教學院38人,江南大學52人。南通學院副院長兼農科主任馮煥文教授為首任蘇北農學院院長。
蘇南文化教育學院原名江蘇省立教育學院,創建於1928年;江南大學由榮德生及其子榮一心於1946年創辦。
1971年,南京農學院遷揚州,兩院合併定名為江蘇農學院。
1979年,南京農學院在原校址恢復建制,江蘇農學院仍在揚州校址辦學。
  • 原揚州工學院
其前身為揚州工業學校,建於1952年。
揚州師範學院揚州師範學院
1952年7月,揚州中學工科調整併入工校,同年11月招生1200名;
1953年更名為“華東第二工業學校”,隸屬第二機械部領導;
1955年,西安建築工程學校建築專業教師和學生併入;
1956年更名為“揚州建築工程學校”;
1958年升格為“揚州工業專科學校”,隸屬江蘇省領導;
1961年更名為“揚州農業機械專科學校”;
1962年恢復“揚州工業專科學校”校名;
1965年,學校劃歸第五機械工業部領導,升格為“揚州工業學院”;
1969年,學校被迫停辦;
1972年,復辦“揚州光學機械學校”;
1978年以“南京工學院揚州地區大專班”名義增招300名大專學生;
1980年經國務院批准恢復“揚州工業專科學校”,隸屬關係回歸江蘇省;
1987年升格為“揚州工學院”。
  • 原揚州醫學院
前身是蘇北衛生行政幹部學校(高郵),1951年遷至揚州,與上海私立惠生高級助產職業學校合併,更名為蘇北揚州助產學校;
歷史沿革歷史沿革
1953年更名為江蘇省揚州醫士學校;
1954年,南通醫士學校併入;
1956年更名為江蘇省揚州醫士、助產士學校;
1958年1月又更名為揚州衛生學校;
1958年6月升格為揚州醫學專科學校;
1959年8月,揚州中醫專科學校併入揚州醫專;
1962年6月,揚州醫學專科學校停辦;
1962年10月,省衛生廳決定揚州醫專附設衛校改名為揚州衛生學校,繼續培養中級醫、護人才,“文革”期間停止招生;
1976年12月,揚州衛校擴建為江蘇新醫學院揚州分院,設3個專科專業5箇中專專業;
1978年下半年,由於原江蘇新醫學院撤銷,揚州分院經國務院批准,成為高等醫學專科學校;
1984年,教育部批准揚州醫專升格並定名為“揚州醫學院”。
  • 原江蘇商業專科學校
其前身是南京商業專科學校,源起於1958年成立的南京市財經學校
揚州大學荷花池校區揚州大學荷花池校區
1963年在南京市財經學校的基礎上成立了由省市合辦的南京商業職業學校;
1965年夏初,經省政府批准改建成南京商業專科學校;
1965年秋,學校再易名為南京半工半讀商業專科學校;
1971年,學校停辦;1979年恢復南京商業專科學校,改名為江蘇商業專科學校;
1982年2月,學校遷來揚州,與駐揚的江蘇省商業學校合併建校,成立新的“江蘇省商業專科學校”。
原江蘇省商業學校是1952年10月在私立鎮江新華中學基礎上創建的,原名為蘇南鎮江商業學校。
1953年江蘇建省時改稱江蘇省鎮江商業學校。
1955年8月遷來揚州,並改名為江蘇省商業學校。
  • 原江蘇水利工程專科學校
其前身為1950年創建於南京的淮河水利專科學校,1951年1月改歸華東水利部領導,7月改稱華東水利專科學校;
1952年10月,一部分與華東地區其他高校的水利系(科)合併,成立華東水利學院,一部分改辦中專,定名華東水利學校;
1954年10月改由中央水利部領導;
1955年7月更名為水利部南京水利學校;
1958年7月,學校下放江蘇省,同年9月升格為南京水利學院,附設中專部;
1960年1月遷校揚州,改稱江蘇水利學院;
1962年6月,大學部學生調整到蘇北農學院,中專部停辦;同年9月,水利電力部接收學校,改為水利電力部揚州水利學校。
1970年1月,學校再次下放江蘇省,改稱江蘇省揚州水利學校;
1984年4月,經江蘇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江蘇水利工程專科學校”。

合併以後

1992年5月19日,經國家教委批准,由揚州師範學院、江蘇農學院、揚州工學院、揚州醫學院、江蘇水利工程專科學校、江蘇商業專科學校聯合組建揚州大學。學校是全國率先進行合併辦學的高校,開創中國高等教育改革先河。江澤民同志為揚州大學題寫了校名。
1993年11月16日,學校隆重舉行授暨奠典禮。
1995年5月16日,學校召開幹部會議,正式啟動實質性合併進程;同月,校本部辦公樓落成。
1997年,學校成立經濟管理學院、建築工程學院,原有學院的舊格局被打破。
1997年4月16日,江蘇省和揚州市、揚州大學簽署省市共建揚州大學協定;同年9月,教學主樓奠基,荷花池校區建設拉開序幕。
1998年1月,全國高等教育管理體制改革經驗交流會在揚州大學舉行。
1998年至1999年上半年,學校相繼召開學科建設與科研工作會議、首次教學工作會議、首次學生工作會議,學校工作中心開始轉向教學、科研與學科建設方面。
1999年9月,荷花池主校區教學樓投入使用,中心校區基本建成。
2000年,學校召開後勤改革工作會議和科技產業工作會議,大力推進後勤工作社會化改革和校辦產業改革;
2002年之後,基於學科建設需要,學校又進行院系重組。
2002年,學校與南京師範大學蘇州大學等八所省屬高校聯建宿遷學院
2004年,學校以優秀成績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
2008年5月12日,學校在揚州市揚子津科技園建設第八個校區,
2009年9月,揚子津校區正式建成,首批4個學院入駐該校區。
2011年,學校與南京師範大學南京信息工程大學等6所省屬高校在省內具有進行自主選拔錄取資格;同年,學校被認定為第二批江蘇省、第三批國家級語言文字規範化示範學校;同年學校入選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畫
2012年5月19日,揚州大學迎來110周年華誕;學校舉行建校110周年、在揚州辦學60周年、合併辦學20周年校慶活動。
2013年2月,學校正式成立研究生院
2014年6月,學校獲江蘇省科學技術廳和教育廳批准籌建省級大學科技園。
2014年10月,學校被列為國家首批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畫改革試點項目高校。
2015年9月,江蘇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聯合印發《江蘇省人民政府教育部關於共建揚州大學的意見》,該校成為新一批省部共建高校
2016年12月28日,揚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劃轉揚州大學,揚州大學附屬醫院正式成立。
2018年1月,入選教育部首批國家級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

辦學條件

院系設定

截至2018年3月,揚州大學擁有7個校區,28個二級學院及1個獨立學院,121個本科專業。
  • 校區學院分布
荷花池校區(中心校區):新聞與傳媒學院
揚州大學體育館揚州大學體育館
瘦西湖校區:文學院、社會發展學院、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化學化工學院、教育科學學院(師範學院)、學前教育學院、數學科學學院
文匯路校區:馬克思主義學院、農學院、園藝與植物保護學院、音樂學院、美術與設計學院、獸醫學院、動物科學與技術學院、生物科學與技術學院
淮海路校區:醫學院、護理學院
揚子津東校區:旅遊烹飪學院、水利與能源動力工程學院、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機械工程學院
揚子津西校區:法學院、商學院、外國語學院、建築科學與工程學院、信息工程學院、體育學院
江陽路南、北校區:美術學院
  • 專業設定
學院名稱專業名稱
漢語言文學、漢語國際教育、秘書學
歷史學(師範)、檔案學、社會工作、哲學
思想政治教育(師範)
美術學、藝術設計、服裝設計與工程音樂表演
音樂表演、音樂學
法學
英語(師範)、翻譯、商務英語、日語、朝鮮語、法語、阿拉伯語
數學與套用數學、信息與計算科學、統計學
物理學、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微電子科學與工程、光電信息科學與技術
化學、套用化學、高分子材料與工程、製藥工程、化學工程與工藝
教育學、國小教育、學前教育
廣播電視學、教育技術學、攝影
體育教育、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武術與民族傳統體育
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農業機械化及其自動化、工業設計、車輛工程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體工程、電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自動化、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網路工程、物聯網
建築學、土木工程(建築工程方向、交通土建工程方向)、工程管理、交通工程
水利水電工程、農業水利工程、水文與水資源工程、港口航道與海岸工程、能源與動力工程、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測控技術與儀器、建築環境與能源套用工程、建築電氣與智慧型化、新能源科學與工程
給水排水工程、環境工程、資源環境學、環境科學、海洋生物資源與環境
農學、農村區域發展、種子科學與工程
植物保護、生態學、園藝、園林
動物科學、水產養殖學、草業科學
動物醫學
生物技術、生物科學(含師範)、生物工程
臨床醫學(五年)、護理學、藥學、中西醫臨床醫學(五年)
經濟學、財政學、金融學、國際經濟與貿易、農林經濟管理、國際商務、工商管理、市場行銷、人力資源管理、電子商務、會計學、財務管理、行政管理、公共事業管理
揚州大學旅遊烹飪學院
(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
旅遊管理、烹飪與營養教育、食品衛生與營養學、食品科學與工程、食品質量與安全、乳品工程
文法系、經濟管理系、機械電子工程系、土木電氣工程系、化工與醫藥系、旅遊與藝術系、基礎部

師資力量

截至2019年3月,全校有教職員工6000多人,其中專任教師2400多人,醫護人員1900多人,具有高級職稱教師1300多人,博、碩士生導師3100多人,中國工程院院士2人、外籍院士1人,國家“萬人計畫”科技創新領軍人才入選者3人、科技創業領軍人才入選者1人、教學名師入選者2人,“長江學者獎勵計畫”入選者2人,“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5人,“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2人,首批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1個,國家級教學名師1人,“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7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入選者11人,“創新人才推進計畫”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4人。
揚州大學揚州大學
  • 中國工程院院士(2人)
  • 外籍院士(1人)
Robert Gilbert(澳大利亞科學院院士、澳大利亞皇家化學院院士)
  • 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6人)
  • 國家傑出青年基金(1人)
焦新安
  • 創新人才推進計畫(1人)
陳永平、劉巧泉
  • 長江青年學者
陳軍
  • 千人計畫(1人)
朱留存
  • 青年千人計畫(1人)
高利增
  • 國家級教學團隊(3個)
植物生物學教學團隊(王忠)、物理化學教學團隊(刁國旺)、水泵及水泵站教學團隊(劉超)。
  • 教育部創新團隊(1個)
動物疫病病原分子致病機制及控制研究(秦愛建)
  • 國家級榮譽稱號
姓名
獎項
頒發部門
時間
秦愛建
全國優秀教師
教育部
2009年
夏錦文
高等學校教學名師獎
教育部
2008年
劉秀梵
全國模範教師
人事部、教育部
2004年
張洪程
五一勞動獎章
中華全國總工會
2004年
陳崚
全國師德先進個人
中國教科文衛體工會
2004年
郭 榮
優秀骨幹教師
教育部
2002年
焦新安
高校青年教師獎
教育部
2001年
陳崚
全國優秀教師
教育部
2001年
張洪程
全國教育系統勞動模範
人事部
1998年
王余龍
全國優秀留學回國人員
國家教委、人事部
1997年
繆茂森
全國高校優秀教師
國家教委
1996年
顏軍
全國高校優秀教師
國家教委
1996年
郭榮
全國優秀教師
教育部
1995年
陳長順
全國優秀教師
教育部
1993年

教學建設

截止2019年3月,揚州大學建有國家級特色專業6個,江蘇高校品牌專業6個,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2個,省級優秀研究生工作站9個,教育部卓越人才培養項目8個。擁有國家級精品課程14門,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13門,教育部精品視頻公開課2門,國家級雙語教學示範課程1門,國家級教學團隊3個,教育部、農業部農科教合作人才培養基地2個,國家級校外實踐教學基地1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個,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1個,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3項、省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特等獎5項。學校大力推進通識教育改革,深化創新創業教育,強化實踐育人,積極打造“一院一品”,推動第一第二課堂融合發展。本科教學改革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混合教學白皮書》案例,連續五次捧得全國“挑戰杯”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優勝杯”,獲評全國首批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範高校、全國實踐育人創新創業基地。2004年以優秀成績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2016年順利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審核評估。
揚州大學昭文館揚州大學昭文館
  • 國家級精品課程
課程名稱學院負責人
植物生理學
生物科學與技術學院
王忠
文學概論
文學院
姚文放
動物傳染病學
獸醫學院
劉秀梵
物理化學
化學化工學院
刁國旺
分析化學
化學化工學院
胡效亞
作物栽培學
農學院
張洪程
大學英語
外國語學院
俞洪亮
水泵及水泵站
水利工程學院
劉超
獸醫微生物學
獸醫學院
孫懷昌
昆蟲學
園藝與植物保護學院
祝樹德
大學化學實驗
化學化工學院
薛懷國
土壤肥料學
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
封克
動物遺傳學
動物科學與技術學院
李碧春
生物統計與試驗設計
農學院
徐辰武
  • 國家雙語教學示範課程
有機化學
  • 國家級特色專業
動物醫學、農學、化學、數學與套用數學、水利水電工程、漢語言文學。
  • 國家級教學實驗示範中心
揚州大學生物科學與技術教學實驗示範中心
  • 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
生物科學與技術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
  • 江蘇省教學實驗示範中心
能源與動力工程實驗教學中心、營養與烹飪科學實驗教學中心、動物醫學實驗教學中心、水污染控制與治理實踐教育中心、光電技術綜合訓練中心、現代酒店與旅遊管理實踐教育中心等14個。
揚州大學江陽路北校區揚州大學江陽路北校區
  • 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區
地方綜合性大學生物技術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獸醫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
  • 江蘇省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區
化學化工複合型創新性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基地、綜合性大學卓越教師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基地等。
  • 江蘇高校品牌專業一期建設
漢語言文學、農學、數學與套用數學、化學、動物醫學、生物技術
  • 江蘇省品牌特色專業
專業名稱學院負責人
漢語言文學
文學院
佴榮本
數學與套用數學
數學科學學院
劉金林
化學
化學化工學院
郭 榮
水利水電工程
水利科學與工程學院
劉 超
農學
農學院
郭文善
動物醫學
獸醫學院
劉秀梵
經濟學
經濟學院
胡學勤
法學
法學院
錢玉林
體育教育
體育學院
潘紹偉
烹飪與營養教育
旅遊烹飪學院
路新國
物理學
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
陳小兵
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
機械工程學院
王隆太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信息工程學院
陳 崚
動物科學
動物科學與技術學院
王金玉
套用化學
化學化工學院
許文林
農業水利工程
水利科學與工程學院
程吉林
思想政治教育
社會發展學院
周建超
歷史學
社會發展學院
周新國
植物保護
園藝與植物保護學院
楊益眾
工商管理
管理學院
陳 耀
生物技術
生物科學與技術學院
焦新安
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
機械工程學院
周驥平
動物科學
動物科學與技術學院
王志躍
英 語
外國語學院
俞洪亮
高分子材料與工程
化學化工學院
張 明
  • 江蘇省重點專業
專業名稱專業代碼專業名稱專業代碼
經濟學
020101
英語
050201
國際經濟與貿易
020401
商務英語
050262
法學
030101
日語
050207
思想政治教育
030503
朝鮮語
050209
體育教育
040301
歷史學
060101
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
040303
檔案學
120502
教育學
040101
數學與套用數學
070101
教育技術學
040104
信息與計算機科學
070102
漢語言文學
050101
物理學
070201
漢語國際教育
050103
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
080714
化學
070301
套用化學
070302
化學工程與工藝
081301
製藥工程
081302
生物科學
071001
生物技術
071002
生物工程
083001
機械自動化
080202
材料成型與控制工程
080203
車輛工程
080207
農業機械化自動化
082302
水利水電工程
081101
水文與水資源工程
081102
農業水利工程
082305
農學
090101
園藝
090102
植物保護
090103
農村區域發展
120302
動物科學
090301
水產養殖學
090601
動物醫學
090601

學科建設

作為全國首批博士、碩士學位授予單位,截至2018年3月,學校擁有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22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47個,博(碩)士專業學位類別21個,博士後流動站14個;擁有國家級重點學科2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1個,省優勢學科5個,省重點序列學科1個,省“十三五”一級學科重點學科6個,省一級學科重點(培育)學科3個,化學、植物與動物科學、工程學、農業科學、臨床醫學、材料科學等6個學科的ESI排名進入全球大學和科研機構前1%。
揚州大學揚子津校區揚州大學揚子津校區
  • 博士後流動站(14個)
中國語言文學、作物學、獸醫學、植物保護、農業工程、化學、畜牧學、中國史、數學、水利工程、草學、生物學、中西醫結合、馬克思主義理論博士後流動站。
  • 國家重點學科(2個)
作物栽培與耕種學、預防獸醫學
  • 國家重點培育學科(1個)
動物遺傳育種與繁殖
“十三五”省重點學科:馬克思主義理論、數學、生物學、植物保護、草學、中西醫結合、外國語言文學、機械工程、土木工程
  • 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點(11個)
學科門類一級學科名稱學科門類一級學科名稱
文學
中國漢語言文學
歷史
中國史
理學
數學
理學
化學
工學
水利工程
農學
作物學
農學
植物保護
農學
畜牧學
農學
獸醫學
農學
草學
醫學
中西醫結合
  • 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點(44個)
學科門類一級學科名稱學科門類一級學科名稱
經濟學
套用經濟學
法學
法學
法學
馬克思主義理論
教育學
教育學
教育學
體育學
文學
中國語言文學
文學
外國語言文學
歷史學
中國史
理學
數學
理學
物理學
理學
化學
理學
生物學
理學
生態學
理學
統計學
工學
機械工程
工學
材料科學與工程
工學
控制科學與工程
工學
計算機科學與工程
工學
土木工程
工學
水利工程
工學
化學工程與技術
工學
農業工程
工學
食品科學與工程
工學
軟體工程
農學
作物學
農學
園藝學
農學
農業資源與環境
農學
植物保護
農學
畜牧學
農學
獸醫學
農學
草學
醫學
基礎醫學
醫學
臨床醫學
醫學
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
醫學
中西醫結合
醫學
藥學
醫學
中藥學
醫學
護理學
管理學
管理科學與工程
管理學
工商管理
藝術學
藝術學理論
藝術學
音樂與舞蹈學
藝術學
戲劇與影視學
藝術學
美術學
  • 江蘇省優勢學科(5個)
獸醫學、作物學、化學、畜牧學、文化傳承與區域社會發展
  • 省級一級重點學科(6個)
中國語言文學、數學、水利工程、中西醫結合、中國史、草學
  • 2012年教育部對各高校一級學科進行評估排名
揚州大學參評的一級學科一共32個,具體排名如下:
大類學科代碼學科名稱名次
人文社科
0301
法學
57
0305
馬克思主義理論
39
0401
教育學
35
0403
體育學
25
0501
中國語言文學
26
0502
外國語言文學
52
0602
中國史
41
理學
0701
數學
49
0702
物理學
47
0703
化學
39
0710
生物學
53
0713
生態學
61
0714
統計學
45
工學
0812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64
0814
土木工程
59
0815
水利工程
14
0832
食品科學與工程
27
0835
軟體工程
74
農學
0901
作物學
11
0902
園藝學
18
0904
植物保護
15
0905
畜牧學
10
0906
獸醫學
4
0909
草學
9
醫學
1001
基礎醫學
34
1002
臨床醫學
40
1006
中西醫結合
21
1008
中藥學
22
1011
護理學
33

社會評價

揚州大學的定位是國家級重點綜合性大學,為成為一所新名校而不斷前進。
揚州大學揚子津校區揚州大學揚子津校區
國內:2018年度中國校友會網——中國大學排行榜,揚州大學位列97名;2019年度位列94名。
2018年度軟科——中國最好大學排名,揚州大學位列100名;2019年度位列98名。
國外:2019泰晤士高等教育亞太地區大學排名,揚州大學位列亞太地區201-250名,世界801-1000名。

合作交流

  • 國際合作與交流
截至2019年3月,依託中非高校20+20合作計畫、中阿10+1高教合作、中國—東協教育培訓中心、江蘇-澳門·葡語國家大學合作聯盟、江蘇·英國20+20高水平大學合作聯盟等項目和平台,先後與50個國家(地區)的250多所高校和研究機構建立校際交流合作關係。學校獲批全國首個海外惠僑工程中餐繁榮基地,獲得國家創新型人才國際合作培養項目2個,國家優秀本科生國際交流項目44個,獲批國家“111計畫”學科創新引智基地1個、國家高端外國專家項目24項。
揚州大學逸夫圖書館揚州大學逸夫圖書館
  • 海外教育
學校具有招收外國留學生(包括接受政府獎學金外國留學生)和招收港、澳、台學生的資格,廣泛開展留學揚大行動計畫,留學生2200多人,生源國68個,2所孔子學院、1所孔子課堂4次獲評全球孔子學院先進集體。
昭文館雪景昭文館雪景
學校同美國肯尼索州立大學於2007年10月分別通過江蘇省教育廳和駐休斯敦總領館教育組向國家漢辦遞交了合作共建孔子學院的申請,並與2008年3月獲準共同承辦肯尼索州大學孔子學院。
學校同時牽頭與澳大利亞昆士蘭科技大學共同承辦昆士蘭科技大學孔子學院,並已派出首位中方孔子學院院長。此外,學校還協助江蘇省教育廳籌建蘇安中心(加拿大)、蘇曼中心(英國)孔子學院,為韓國又松大學孔子學院和韓國大佛大學孔子學院提供中國烹飪和漢語師資援助。
揚州大學瘦西湖校區揚州大學瘦西湖校區
  • 中外合作辦學
學校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合作雙方為中國揚州大學和澳大利亞查理·斯竇大學(Charles Sturt University),項目名稱為“國際商務商學士學位教育項目”。本項目2002年經國務院學位辦審批,同意試辦一年;2003年經全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評估合格;同年經國務院學位辦審批,同意繼續實施;2004年經江蘇省教育廳報送教育部覆核;2007年通過教育部覆核。
任中敏先生肖像任中敏先生肖像

學術研究

科研成果

截至2019年3月,承擔各級各類科研項目2300多項,年科技總經費6.5億多元,共有14項成果榮獲國家科學技術獎二等獎。“十二五”以來,取得了一批高水平科研成果,獲得國家和部省級科技成果獎168項,其中作為第一完成單位獲得國家科學技術獎5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1項、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4項),研製的重組新城疫病毒滅活疫苗(A-VII株)獲一類新獸藥註冊證書;連續8年獲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重大)項目,1項成果獲第六屆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一等獎,1項成果入選《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成果文庫》。
揚州大學文匯路校區揚州大學文匯路校區

科研機構

截至2019年3月,學校擁有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1個,教育部區域國別研究中心(備案名單)1個,部、省級重點(建設)實驗室24個和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公共技術服務中心、研究院(基地)29個,省級協同創新中心2個,國家技術轉移示範機構1個、國家級科技特派員創業培訓基地1個。
揚州大學揚子津校區揚州大學揚子津校區
  • 國家技術轉移示範機構
揚州大學技術轉移中心
  • 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
農業與農產品安全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
  • 省部級重點實驗室
教育部植物功能基因組學重點實驗室
江蘇省(教育部)禽類預防醫學重點實驗室
農業部禽用生物製劑創製重點實驗室
農業部食品安全監控重點開放實驗室
農業部長江中下游作物生理生態重點開放實驗室
江蘇省作物遺傳生理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建設點
江蘇省動物遺傳與繁育分子設計重點實驗室
江蘇省乳品生物技術與安全控制重點實驗室
江蘇省中西醫結合老年病防治重點實驗室
農業部長江中下游地區作物栽培科學觀測實驗站
  • 省部級工程中心
江蘇省家禽疫病防控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蘇中發展研究院、江蘇省家禽疫病防控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農業部長江流域稻作技術創新中心、教育部新型疫苗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江蘇省轉基因動物製藥工程研究中心、江蘇省揚州現代乳業加工服務中心、江蘇省揚州農業環境安全服務中心、江蘇省揚州LED新光源材料測試技術服務中心。
瘦西湖校區老化館瘦西湖校區老化館
  • 省級協同創新中心
江蘇省高校“動物重要疫病與人獸共患病防控協同創新中心” 、·江蘇省高校“糧食作物現代產業技術協同創新中心”培育建設點。
  • 江蘇高校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
淮揚文化研究中心
  • 省級科研機構(詳細名單見參考資料)
機構名稱批准單位機構名稱批准單位
揚州大學經濟研究所
省商業廳
蘇中發展研究院
省規劃辦、省教委
江蘇水利工程研究所
省水利廳
江蘇機電排灌工程研究所
省教委、省水利廳
江蘇省水利與建築環境污染防治工程設計研究所
省水利廳
揚州大學房地產研究所
省水利廳
揚州大學工程設計研究院
省教委、國家建設部
揚州大學水生蔬菜研究室
省教委
揚州大學光合作用研究室
省教委
揚州大學數量遺傳研究室
省教委
揚州大學大麥研究所
省教委
江蘇省轉基因動物製藥工程研究中心
省計經委
揚州大學生物製品研究所
省教委
揚州大學畜禽病原微生物研究室
省教委
揚州大學畜牧獸醫學院養兔研究室
省教委
揚州大學蜜蜂產品研究所
省教委
江蘇省烹飪研究所
省編制委

學術資源

  • 學術期刊
揚州大學學報編輯部是在原江蘇農學院、揚州師範學院、揚州工學院、江蘇商業專科學校等高校學報編輯部的基礎上,於1997年揚州大學合併辦學5周年之際成立。1997年創刊《揚州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雙月刊)、《揚州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季刊),2004年改為雙月刊;1998年創刊《揚州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季刊);1999年將《江蘇農學院學報》更名為《江蘇農業研究》;2002年將《江蘇農業研究》更名為《揚州大學學報·農業與生命科學版》(季刊)。
揚州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該刊為綜合性人文社會科學學術刊物。該刊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研究”、“蘇中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研究”、“中國儒商研究”、“揚州文化研究”、“女性文學多稜鏡”、“審美新視角”等特色欄目。該刊為全國中文核心期刊、中國核心學術期刊、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核心期刊、中國人文社科學報核心期刊、中國期刊方陣雙效期刊、全國百強社科學報、華東地區優秀期刊。
《揚州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
揚州大學瘦西湖校區揚州大學瘦西湖校區
該刊為綜合性高等教育研究刊物,堅持理論聯繫實際研究和探索高等教育改革與發展的各類問題,既發表高等教育改革與發展的理論性研究論文,也刊登具有普遍指導意義的高校教育教學改革的實踐經驗,內容覆蓋了高等教育的方方面面。該刊被《高校文科學術文摘》、中國人大複印資料中心、《教育文摘周報》、《新華文摘》等都不同程度地轉載、摘引該刊所發論文。該刊為中國核心學術期刊、江蘇省期刊方陣優秀期刊、第二屆全國優秀社科學報。
《揚州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該刊是自然科學綜合性學術刊物。主要刊登數理科學和化學、工業技術、環境科學等門類的學術論文。該刊為全國中文核心期刊、中國期刊方陣雙效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該刊被美國《數學評論》(MR)、俄羅斯《文摘雜誌》(РЖ)、德國 《數學文摘》(ZBL)、美國《化學文摘》(CA)、美國《生物學文摘》、《中國數學文摘》、《中國物理文摘》、《中國無機分析化學文摘》、《中國生物學文摘》、《中國力學文摘》等國內外著名檢索期刊收錄。並被《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資料庫》、《中國期刊網全文資料庫》、《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全國報刊索引(自然科學技術版)》、《萬方資料庫》、《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華藝數位藝術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科技期刊全文資料庫(重慶維普)》全文收錄。
揚州大學文匯路校區揚州大學文匯路校區
《揚州大學學報(農業與生命科學版)》(原《江蘇農學院學報》、《江蘇農業研究》)
該刊是綜合性農業與生命科學學術期刊。主要刊登農業科學、動物科學、動物醫學、生物技術、園藝、植物保護、食品科學、基礎醫學等學科的學術論文。 該刊被國家科技部中國科技信息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北京大學圖書館分別入選為“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即中國科技核心期刊” 、“中國科學核心期刊”、“全國中文核心期刊”。被聯合國糧農組織AGRIS、英國CABI、動物學記錄(ZR)、美國DIALOG化學文摘(CA)、波蘭哥白尼索引(IC)、國內所有以”中國”名頭出版的農業文摘類期刊和部分醫學文摘期刊及《中國生物學文摘》等作為一次文獻源期刊收錄。2002年以來多次獲教育部”全國高校優秀科技期刊一等獎”及全國農業優秀期刊(學術類一等獎),蟬聯”江蘇省雙十佳期刊”。
  • 圖書館藏
截至2014年9月,全校擁有文獻402萬餘冊;年訂購中文報刊3376種,原版外文期刊548種。館內藏有《四庫全書》、《續修四庫全書》、《四庫全書目錄叢刊》、《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等大型文獻,館藏中蘇北方誌較為齊全,文史、農業、烹飪類文獻具有特色,敦煌學資料豐富。館內擁有豐富的電子文獻資源,藏有各種電子出版物,包括中國期刊網鏡像站、超星數字圖書館、北大方正Apabi數字圖書系統、EI、PQDD、IEEE/IEE等國內外大型資料庫40種,折合電子文獻66.7萬冊。
揚州大學瘦西湖校區揚州大學瘦西湖校區

校園文化

  • 校訓
堅苦自立
“堅苦自立”,取自近代中國實業家、教育家——張謇先生為其創辦的通州師範學校(即揚州大學的源頭)所立校訓。
堅苦自立”的內涵十分豐富。“堅,剛也”(《說文》)。“堅”的本意是牢固、結實,含執著、剛正、篤實之意。“堅苦”是指抱定宗旨,矢志不移,勇往直前;含有信念執著、意志堅強,勤勉刻苦、務實篤行之意。“自立”是指不依賴他人,憑自己的勞動而獨立生活,靠自身的努力而有所建樹,含有自尊自信,自強不息之意。
堅苦自立堅苦自立
“堅苦自立”,關鍵在“堅苦”,根本是“自立”。一方面,非“堅苦”無以“自立”,另一方面,堅毅刻苦的意志品格,又源於“自立”者強烈的自我擔當意識和社會責任感。中國自古就有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之說,後世學人更是將“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北宋·張載)視為至高至善的人生追求。
  • 校風
求是、求實、求新、求精
求是,就是摸索規律、探求真理。實事求是,堅持真理,是我們黨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科學精神和作風的體現,也是人類進步孜孜以求的目的和一種傳統美德。建校一百多年來,一輩輩揚大人勤勉誠樸,孜孜矻矻,堅持不懈探求科學的真理,為國家社會培養了一批又一批德才兼備、素質全面的優秀人才。他們崇尚科學,反對迷信;堅持真理,追求崇高;遵循規律,摸索規律,在教書育人、科研實踐和社會服務中,取得了了一個個突出的成就。
揚州大學瘦西湖校區揚州大學瘦西湖校區
求實,是指堅持理論和實踐相結合,一切從實際出發,求實、務實、紮實、踏實的作風和學風。揚州大學是一所綜合性大學,各學科的發展都經歷了由小到大、由弱變強的艱難歷程,這其中,揚大人以誠實、正直的良好品德,求實、務實的工作作風,腳踏實地,崇尚實幹,艱難困苦,玉汝於成。既成就了學校潤澤桃李、綿延流長的百年文脈,也鑄就了揚大人其道弘遠、其德芬芳的道德和人格文章。
求新,指的是一種大膽探索、銳意進取,與時俱進、不斷登攀的崇高精神境界,一種朝氣蓬勃、奮發有為的精神風貌。回溯百年風雨,揚州大學的歷史,是一部敢為人先,敢闖敢幹,革故鼎新,其命維新的改革發展史。無論是60年前,學校從南通西遷揚州,擇新址而開新業,還是20年前,六校聚合升華,書寫全國高校體制改革新篇章,學校每一個改革發展的重要節點背後,都印刻著鮮明的求新求變的烙印。求新,不僅是學校承繼自歷史的一種精神品格。
求精,就是精益求精。求精,既是手段、方法、途徑,也是目標;既是工作、學習上的認真嚴謹、一絲不苟的精神,也是矢志不移,孜孜以求所能達到的完美境界。長期以來,學校師生克勤克儉,求真求精,領導幹部精通業務,精細管理;教師嚴謹治學,精心育人,追求精品,培養精英;學生刻苦求知,精益求精。精益求精,止於至善,已成為學校沉潛誠樸的一種精神風尚和文化氣質。
  • 教風
厚德抱朴弘道樹人
  • 校歌
揚州大學 通州溯源
揚州大學校歌揚州大學校歌
六校聚合 屹立蘇中
堅苦自立 實學研攻
往績可述 來績無窮
願我人 繼前人之志 盡我人之力 益大益充
傳校譽於後世 建大業與寰中 建大業於寰中
  • 校徽
1、從整體看,標誌是一棵鬱鬱蔥蔥的參天大樹。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標誌首先從外形上突出了揚州大學的學校性質,也表達了百年揚大如一棵參天大樹,枝繁葉茂、碩果纍纍。
揚州大學校徽揚州大學校徽
2、從內部結構看,標誌內部由一個地球、一隻展翅的仙鶴組成。仙鶴是揚州的典型吉祥物,此時,周圍的樹冠可視為祥雲,與仙鶴組成了“鶴舞九天”的生動畫面,表達了揚州大學面向世界、面向未來、面向現代化的豪邁氣概。
3、標誌的外輪廓,既是樹冠又是片片祥雲,同時象徵一座知識高峰,通向高峰的路崎嶇曲折,需要揚大人不畏艱難險阻,戰勝前進道路上的一個又一個困難,向上攀登。
4、從標誌的構成元素看,仙鶴隱含英文字母Y,大樹的主幹是英文字母U的體現,Y U分別是Yangzhou University的字首,組成揚州大學的英文縮寫。
5、標誌渾然一體,和諧生動,以自然綠呈現,易於識別、易於記憶、易於傳達。該標誌自揚州大學合併辦校以來,一直沿用,具有認知方面的公眾基礎。
6、標誌的基本色是自然綠(自然綠02號),輔助色為中國紅(中國紅02號)。綠色象徵著“生命、青春、和平、安詳、新鮮、希望、成長、發展”,自然綠則在其基礎上增添了“深遠、穩重、沉著、睿智”。將自然綠定為基本色,既與學校的百年歷史文化天然契合,又與學校所在地揚州——園林城市、生態城市、最佳人居城市完美融合,具有一定的獨特性和地域性。在著力構建和諧社會,推進科學發展,綠色更象徵著百年名校青春煥發,以蓬勃的朝氣和昂揚的精神狀態,奮力推進“兩個轉變”,努力建設高水平大學。中國紅則具有“平安、喜慶、尊貴、和諧、團圓、成功、興旺、浪漫、熱烈”的象徵意味,寓示著學校深厚的歷史積澱與現代創新理念交相輝映。學校視覺識別系統一般套用基本色自然綠02,特殊情況下可以使用輔助色中國紅02。
  • 校慶日
每年的5月19日為揚州大學校慶日。2012年5月19日是揚州大學建校110周年,在揚辦學60周年,合併辦學20周年。

知名校友

校友名稱最高擔任職務
聖馬利諾共和國國際科學院院士
中國科學院院士
中國工程院院士
中國工程院院士
著名農學家
廣東省政協主席
曾任中國農業科學院院長兼黨組書記
中將
少將
曾任中國電子信息集團公司黨組書記,總經理
顧茂芝
西藏自治區農牧科學院副院長、中國作物學會理事
國務院參事,原國務院扶貧辦主任、農業部副部長
江蘇省副省長,江蘇省人民政府副省長,民盟中央常委、省委主委
南京市委副書記、南京市長;曾任江蘇省副省長
常州市委副書記、常州市長
曾任中山大學黨委書記
貴州省委常委,貴陽市委書記
現任江蘇省委常委、南京市委書記
現任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黨組成員;曾任淮安市委書記
江蘇省政協副主席
現任江蘇省政協副主席、黨組副書記;曾任江蘇省副省長、鹽城市委書記
鹽城市委副書記、鹽城市市長
上海閔聯園藝有限公司董事長
蘇州瑞興醫院集團董事長
于康震
中國獸醫藥品監察所所長
江南模塑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鹽城師範學院黨委書記
宿遷學院黨委書記
奧運會冠軍
蘇教版語文教材主編
楊寅榮
江蘇康緣藥業股份公司總經理
馬之庚
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公司原總經理
倪益瑾
國家菸草專賣局原局長、黨組書記
信息來源自揚州大學官網和校友會網

學校領導

現任領導

黨委書記:姚冠新
校長:焦新安
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劉延慶
黨委副書記、副校長:葉柏森
黨委常委、副校長:劉祖漢陳耀黃建曄胡效亞陳國宏洪濤陳亞平劉巧泉
(資料來源自2016年3月揚州大學官網)

歷任領導

  • 歷任黨委書記
朱克昌(1992—1998)
葛鎖網(1998—2002)
范 明(2002—2008)
陳章龍(2008—2012)
夏錦文(2012—2015)
姚冠新(2015——)
  • 歷任校長
袁相碗(1992—1995)
顧銘洪(1995—2002)
郭 榮(2002—2012)
焦新安(2012—)

董事名單

董事組織:董事會是由熱心高等教育、關心支持學校改革發展的政府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各界人士以自願方式組成的集團聯合體。董事會對學校辦學中的重大問題進行研究,提供諮詢、建議和策劃,對董事會基金的籌集、使用進行決策,是學校與社會各界建立穩定、全面、緊密的合作關係的紐帶和橋樑。許嘉璐、錢偉長、季允石、江澤慧、張緒武擔任首屆董事會名譽董事長,王榮炳擔任首屆董事會董事長。
揚州大學揚州大學
  • 名譽董事長名單
姓名工作單位職務、職稱
全國人大常委會
副委員長
全國政協
原副主席
季允石
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部
原常務副部長(正部級)
中國林業科學院
原院長
張緒武
全國工商聯
首席常務副主席
  • 董事長
姓名工作單位職務、職稱
江蘇省人民政府
原副省長
  • 副董事長
姓名工作單位職務、職稱
宗順留
中國人民解放軍瀋陽軍區
原副司令員、中將
凌啟鴻
江蘇省人大常委會
原副主任
紀寶成
中國人民大學
校長
中山大學
原黨委書記
中國農業科學院
院長
胡凌雲
東南大學
黨委書記
范 明
江蘇大學
黨委書記
郭 榮
揚州大學
校級調研員
  • 董事會秘書長
姓名工作單位職務、職稱
王慶林
揚州大學
對外聯絡辦公室主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