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冠仁

徐冠仁

徐冠仁(1914.3.7—2004.2.18),著名核農學家。江蘇省南通縣人。1934年畢業於中央大學農藝系。1950年獲美國明尼蘇達大學博士學位。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曾任美國明尼蘇達大學農學及植物遺傳系研究員,中國農業科學院原子能利用研究所研究員、副所長、所長、名譽所長,兼任北京農業大學教授、農業物理氣象系主任,中國科學院遺傳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科學院生物學部副主任、代主任,中國科學院等離子物理研究所顧問,中國原子能農學會理事長、名譽理事長、榮譽理事長,《原子能農業套用》、《核農學報》主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徐冠仁
  • 外文名:Xu Guanren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江蘇省南通縣
  • 出生日期:1914.3.7
  • 逝世日期:2004.2.18
  • 職業:核農學家
  • 畢業院校:美國明尼蘇達大學博士學位
人物簡介,人物簡歷,科學研究,學術交流,主要貢獻,主要論著,

人物簡介

徐冠仁,1914年3月7日出生於江蘇省南通縣的一個教師家庭。父親徐由白曾任南通師範學校數學教師,因家境清貧,8歲才入學。但他學習刻苦努力,1930年在南通學院附屬農科高中畢業,升入南通學院農科。後轉入國立中央大學農藝系,於1934年畢業,獲學士學位,因學習成績優異留校任教並從事水稻遺傳研究。他和他的同班同學蔡旭俞啟葆都是當時從事稻、麥、棉研究的優秀青年科技工作者。
徐冠仁徐冠仁
徐冠仁撰寫的《水稻植物性狀遺傳研究》、《水稻抽穗期遺傳研究》和《不同類型水稻雜交、不孕性遺傳研究》在《印度遺傳育種》雜誌上發表,曾獲自然科學論文二等獎和三等獎。他編寫的《稻作學》教材在當時具有較高的學術水平,1946年徐冠仁接受明尼蘇達大學的獎學金赴美留學,主攻遺傳學,輔修植物學,同時兼職任教。他的博士論文《正常玉米與矮生玉米生長發育的比較研究》對雜交種優勢的產生與表達提出了新的觀點,為H.K.海斯博士專著《玉米雜種優勢》一書所引用。1950年獲博士學位。隨後被推薦為美國西格馬賽科學榮譽學會會員,留在明尼蘇達大學農學及植物遺傳學系當研究員,從事小麥遺傳育種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原子能和平利用引起世界各國的高度重視,徐冠仁採用熱中子和X射線處理小麥種子,得到抗稈鏽病突變體,為抗病育種指出了新的途徑,受到國際育種界的重視,其論文刊登在《第一屆國際原子能和平利用會議論文集》第12卷60—62頁。他的名字被列入聯合國1954年印發的《世界小麥育種家和育種站名錄》中。
1956年,徐冠仁放棄在美國優越的工作和生活條件,毅然和夫人黃小玲(明尼蘇達大學園藝學碩士)攜幼子轉道日本回國。他懷著報效祖國、為人民服務的滿腔熱情,勤奮工作,致力於開創我國原子能在農業上的套用研究和推動我國農業現代化的發展。

人物簡歷

1914年3月7日 生於江蘇省南通縣
1930年6月 畢業於南通學院附屬農科高中。
1930年9月—1931年6月 南京學院轉大學一年級。
1931年9月—1934年6月 轉入中央大學農藝系,畢業時獲學士學位。
1934年7月—1946年6月 歷任中央大學助教、講師、副教授。
1946年9月—1950年6月 在明尼蘇達大學研究生院進修,獲博士學位。
1950年7月—1956年6月 留明尼蘇達大學農學及植物遺傳系任研究員。
1956年10月 歷任中國農業科學院原子能利用研究室主任,研究所副所長、所長、名譽所長;中國農業科學院學術委員會委員;中國原子能農學會理事長、名譽理事長;中國科學院生物學部常委、副主任、代主任。
2004年2月18日 病逝於美國洛杉磯

科學研究

開創我國原子能農業套用事業
徐冠仁回國後把全部精力投在工作上。1956年9月6日他在北京永安飯店住處起草了一個建議“在中國農業科學院建立原子能農業套用實驗室”。這個建議得到了黨和國家有關部門和領導的重視,很快就決定由他負責籌建中國農業科學院原子能利用研究室。當時國際上原子能和平利用剛剛起步,我國在這一領域還是個空白,既沒有人才,又沒有資料,更沒有設備,真可算是“白手起家”。但他不畏困難,從有關單位借聘來7位專家一起,發揮集體的智慧,積極投入籌建工作。沒有實驗室,就把幾間平房改建成放射性實驗室和物理測量室。經過不到一年的時間,克服了重重困難,於1957年9月,我國第一個原子能農業套用研究機構——中國農業科學院原子能利用研究室正式誕生。從此,邊建設邊培養人才、邊開展工作,先後舉辦了5期原子能農業套用培訓班,培養出300多名專業技術骨幹。同時,在北京農業大學講授輻射育種課程兼帶研究生;親自主持輻射遺傳育種研究課題,並指導北京農業大學、中國科學院遺傳研究所青年研究人員開展輻射誘變育種工作,獲得了小麥抗稈鏽病,洋麻抗炭疽病,高粱矮稈、棉花、小黑麥早熟突變體等。到1958年,該所的同位素示蹤、低劑量刺激農作物增產、輻射保藏食品、輻射消滅病蟲害等方面的研究工作,相繼開展了起來。1957年4月,他代表我國出席了蘇聯部長會議原子能利用管理局和蘇聯科學院在莫斯科召開的“同位素及輻射在國民經濟及科學套用全蘇科技會議”。1958年4月,他再次赴莫斯科參加蘇聯農業科學院召開的“同位素及輻射在農業套用學術會議”,發展和加強了我國原子能農業套用研究與國際的學術交流。在他的倡導下,1979年3月成立了中國原子能農學會,創辦了《原子能農業套用》期刊。現在該刊已擴展為《核農學報》、《核農學通報》兩個學術刊物。目前,全國有27個省、市、自治區先後建立了原子能農業套用研究機構和學會,形成了核農學研究和學術交流密切配合的兩個體系,這在國外也是少有的。我國的輻射育種與輻照保鮮已經取得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在國際上處於先進行列,受到了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和各國同行專家的重視。徐冠仁曾先後應邀參加FAO/IAEA農業處聯合召開的專業顧問會議,培訓顧問會議,以及在日本召開的第14屆同位素會議,在美國召開的第7屆太平洋地區核科技會議等。他的事跡已載入《原子能科學家名錄》之中。
首先育成雜交高粱並套用於生產
徐冠仁十分關心和重視我國農業生產和科學技術的發展。早在1957年籌建原子能利用研究室的同時,他便利用從美國帶回來的高粱雄性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復系材料,向青年研究人員講授套用“三系”配套生產雜種的有關理論和方法,並成功地育成了我國第一個雜交高梁。為了儘快地在生產上推廣套用,他親自到農業部種子局落實雜交高梁的示範推廣試驗,並得到種子局領導的大力支持。由於雜交高粱的大面積推廣套用,促進了我國高梁產量大幅度增長,也推動了我國小麥、水稻、穀子和其它作物利用細胞質雄性不育系選育雜交種的研究。為了開闢新糖源,他主持“糧糖兼用雜交高梁育種研究”。從收集國內外甜稈高梁種質資源入手,到引進國外甜高粱不育系,為開創我國糧糖兼用雜交高粱的利用研究做出了重要貢獻。早在1956年,他就曾利用小麥“單體”、“缺體”全套材料,指導科技人員利用非整倍體系列開展遺傳育種研究,在發展作物育種套用染色體工程技術中起了帶頭作用。1986年,美國明尼蘇達大學授予他“傑出成就”金質獎章和獎狀,他的事跡被載入《國際知名知識分子傳記》和《中國現代農學家傳》之中。

學術交流

為促進科學技術服務於四化建設,徐冠仁十分重視開展國內外學術交往工作。他曾在中共中央書記處組織的科學講座會上和侯學煜先生一起做了《現代科學技術與農業現代化》的報告,在中國核學會第一次代表大會和中國農學會第一次學術報告會上分別做了“和平利用原子能加速農業現代化”和“核技術與農業現代化”的講演。他還經常應邀在省、市、自治區召開的一些會議上做學術報告,闡述科學技術在實現農業現代化中的作用、地位和意義,指明科學技術為實現農業現代化的方向和途徑。
他向國家科委提出充分利用我國廣大水面資源發展水上種植業的新建議,得到國家科委、農業部和浙江省政府的支持和資助,在杭州中國水稻所開展“水上種稻、種菜”的試驗研究,並取得了初步的可喜成果。此後對該項研究進行了擴大試驗和深入探討,旨在將水上種植與水下養殖相結合,陸地生產與水域生產相配合,以充分利用自然資源。他的這一開拓性業績已載入1991年《中國名人年鑑》。
1980年他被遴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生物學部常委、副主任;1990—1991年任生物學部代主任。在職期間他積極參加推進我國生物學科的發展工作,並公正嚴肅地主持了生物學部遴選新學部委員的工作。1985年他獲得中國科學院授給他的從事科學工作五十年榮譽獎狀。
徐冠仁自1956年回國以後,曾先後出訪蘇聯、美國、英國、法國、日本、奧地利、泰國、菲律賓和新加坡等國。在出訪期間,他往往放棄東道主安排的觀光活動而去詳細考察所在國科技發展狀況和新動向,抓住一切可利用的時間進行對口學術交流,不失時機地宣傳我國核農學的發展現狀及所取得的重大成就。他積極爭取國際合作,溝通與國際原子能機構和世界各國的廣泛聯繫。1984與1985年,他曾擔任國際水稻研究所董事會董事及國際科聯亞洲生物科學網理事會理事。由於他在國內外農業科技界卓有成效的工作,1987年美國傳記研究所將他的業績載入《國際傑出領導大詞典》,並授予他“傑出領導”獎牌。
徐冠仁為我國核農學事業的創立與發展嘔心瀝血,做出了重要貢獻。他年逾古稀時,本可安度晚年,但他仍精神飽滿地孜孜於農業科學事業。他雖身居二線,但還是照常工作,經常應邀外出講學,參加學術會議,項目論證,成果鑑定,職稱評審以及研究生論文答辯等活動。他作為《核農學報》的主編,對所發表的每篇文章,從中文到外文,都要細心審閱,給予必要的修改。他還擔任許多學術職務,如中國原子能農學會名譽理事長、中國農科院學術委員會委員、中國科學院遺傳所和成都生物研究所學術委員會委員、國家科委同位素專業組副組長、國際生物科學聯合會中國委員會委員以及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農業科學評審組成員;他還是《中國大百科全書農業卷》《中國農業百科全書》等書刊的編委。隨著高新技術在我國的蓬勃發展,中國科學院合肥等離子物理研究所請他當新成立的“離子生物學效應及誘變育種研究組”顧問;中國農業生物技術學會也邀他做顧問,中國科學院請他參加中國生物技術學會籌建工作。
1990年3月,他應美國核學會邀請參加學術會議,在美國的妻子、子女都希望他會後能多住幾天,與親人團聚,但他想的是國內還有許多工作等待他處理,沒有多住,按期回國。他對待工作認真負責,一絲不苟,高標準,嚴要求,經常工作到深夜。但在生活上,他卻始終保持簡樸的作風。他平易近人,助人為樂。五十餘年如一日,從事著開拓性的農業科學研究。他說:“知前人所已知,識時人所未知,為後人導新航,乃科學家之本色”。他不僅勤學,更講求團結與獻身精神。他說過:“將知識的力量,團結的力量,加上獻身精神的力量,我們將無往而不勝”。
2004年2月18日早6時(美國時間),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生物學部原副主任、中國農業科學院原子能利用研究所名譽所長、中國原子能農學會榮譽理事長、中國核農學事業創始人、著名科學家徐冠仁先生在美國洛杉磯因病醫治無效去世,享年90歲。
徐先生的一生是探求真理、為中國農業科技事業孜孜以求的一生,是為中國核農學學科的創立、發展、壯大奮鬥不止,無私奉獻的一生。從徐先生身上我們又一次看到了中國知識分子以愛國主義和艱苦奮鬥、銳意創新、團結協作、無私奉獻為主要內涵的偉大的科學精神,他的逝世是中國農業科學院和整箇中國農業科技界的巨大損失。徐先生雖然離開了我們,但是他的愛國主義精神和對科學事業孜孜以求的精神將永遠活在每一個人心中,並將激勵我們不斷努力,繼承徐老未竟的事業,為祖國的科學事業而努力奮鬥。
我們再用徐冠仁自己說的一段話做為結束語:“對一個團體或個人作出評價,要看這個團體或個人所開創和從事的事業,是否對人民有利,後繼有人,不斷地興旺發達,而不是靠樹碑立傳。傳是會被人遺忘,甚至被人改寫的,碑是會受到風蝕,甚至倒塌的。唯有對人民有利,不斷興旺發達的事業,可與日月同輝,永放光芒。”

主要貢獻

中國核農學的創始人
徐冠仁早期從事水稻性狀遺傳、不同類型水稻雜交和不孕性遺傳的研究,曾獲自然科學論文獎。在美國期間研究了玉米雜種優勢的產生與表達並提出了新的觀點,採用熱中子和X-射線處理小麥並得到抗稈鏽病突變種,為當時抗病育種指出新途徑,受到國際上的重視。1956年回國後,致力於核技術在農業上的套用,創建中國第一個原子能農業利用的研究機構,發起並組建中國原子能農學會,創辦《核農學報》、《核農學通報》。利用小麥單缺體改組遺傳結構及利用輻射誘發遺傳變異的理論和研究方法,推動全國雜種優勢利用、輻射育種及染色體工程的發展,推動核技術在大農業上的套用。
徐冠仁徐冠仁
主要著作有《利用雄性不育系選育雜交高粱》、《核科學技術在作物育種上的套用》、《植物誘變育種》和《核農學導論》等。
徐冠仁,著名的作物遺傳育種學家和原子能農學家,中國核農學的創始人。他首先將高粱細胞質雄性不育系引入我國,培育出第一個高粱不育系和“原新1號”等優良組合,為我國高粱雜種優勢利用做出重要貢獻;倡導輻射誘發與雜交相結合,在多種作物上選育出用於大面積生產的新品種,使我國輻射育種技術走在世界前列;提倡利用湖泊水面懸浮栽培水稻等作物研究,初見成效。

主要論著

1 徐冠仁,盧浩然.水稻植物性狀遺傳研究(英文).印度遺傳育種雜誌,1943,3(2):108—114.
2 趙連芳,徐冠仁.水稻抽穗期遺傳研究(英文).印度遺傳育種雜誌,1945,4(2):69—74.
3 徐冠仁.不同類型水稻雜交不育遺傳研究(英文).印度遺傳育種雜誌,1946,5(1):51—57.
4 徐冠仁.正常玉米與矮生玉米生長發育的比較研究.明尼蘇達大學博士論文,1950,1—72.
5 徐冠仁.輻射育種的進展.中國農業科學,1961(12):7—13.
6 徐冠仁,項文美.利用雄性不育系選育雜種高粱.中國農業科學,1962(2):15—21.
7 徐冠仁.原子能核科學技術在作物育種中的套用(遺傳育種論文選).濟南: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1979.
8 徐冠仁.原子能在中國農業中的套用(英文).日本第14屆同位素會議論文集,1979:204—212.
9 徐冠仁.核子科學技術與農業現代化.中國農學會主編《現代農業科學講座叢書》,北京:農業出版社,1979,1—28.
10 徐冠仁,侯學煜等.現代科學技術與農業現代化科學技術知識講座(五).北京:知識出版社,1982.
11 徐冠仁.中國套用核技術發展生物產業(英文).核技術,1988,11(10):17—24.
12 徐冠仁.中國農業現代化與核技術(中、英文).技術、設備,1989,92—94.
13 徐冠仁.中國套用核技術發展生物產業(英文).第7屆太平洋地區核科技會議論文集,1990,418—424.
14 徐冠仁.我國套用核技術發展生物產業.科技導報,1992,(3):32—33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