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連芳

趙連芳

趙連芳,農學家、細胞遺傳學家,畢生從事農業教育、科學研究和農業行政管理工作,是中國現代農業科學先驅者之一,尤在水稻育種方面,主持培育出帽子頭、南特號、勝利秈等一批早期水稻良種,為長江中下游水稻品種改良奠定了基礎。抗日戰爭期間對四川及大後方糧棉及外銷農產品增產,解決戰時軍需、民用貢獻甚大。抗戰勝利後,接管台灣農業機構,清除殖民地農業弊端,奠定了台灣農業的發展基礎。晚年,作為水稻專家受聘於聯合國糧農組織,進行援外活動,為伊拉克、多米尼加等開發中國家改進水稻生產,作出卓越貢獻。另有同名書法家趙連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趙連芳
  • 別名:趙守彰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地:河南省羅山縣張躍區趙家崗
  • 出生日期:1894年4月2日
  • 逝世日期:1968年5月7日
  • 職業:農業學家
  • 畢業院校:威斯康星大學,依俄華農工學院
簡介,生平,簡歷,主要論著,研究成就,我國水稻育種和良種推廣的先驅,致力於全國農村經濟的全面發展,改進農業生產,支援抗日戰爭,清除殖民地弊端,振興台灣農業,投身社會活動,援外農業服務,江蘇省書法家協會會員,

簡介

趙連芳(1894~1968),字蘭屏,水稻遺傳育種學家,河南羅山縣人。早年曾加入同盟會,1911~1912年參加反清民國革命戰爭。1921年畢業於清華學校,旋赴美國繼續學習。1923年獲美國依俄華農工學院學士,後轉威斯康星大學專攻作物遺傳育種,獲碩士(1924)及博士(1926)學位,是年夏去康奈爾大學研究細胞學。1928~1935年先後在金陵大學河南大學中央大學的農學院任教授、系主任。1935~1949年曾任全國經濟委員會農業處處長、全國稻麥改進所技正兼稻作組主任、中央農業實驗所技正兼稻作系主任、四川省農業改進所所長。1949年赴台灣,歷任台灣省農林處處長、農林部技監、台灣大學教授、系主任等職。1958年當選為中央研究院第二屆院士、研究員。1955~1958年受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聘為稻作專家,派赴伊拉克協助稻作改良。1962~1964年任多米尼加農業顧問。該國授贈“大十字最高勳章”。
趙連芳早在1921年,發表了“中國的御稻”一文。在美國學習期間,著有“水稻連鎖遺傳的研究”、“水稻糯性因子對門德爾遺傳律之影響”及“水稻的細胞學研究”等論文,是世界上較早研究水稻遺傳的學者之一。回國任教和從事科研工作期間,發表過“水稻育種之理論與實施”“稻作品種鑑定的理論與實施”等有學術價值的論文。育成了中大帽子頭和中大258等水稻優良品種,指導江西、湖南稻作人員分別育成南特號、勝利秈,並進行大面積示範推廣,開創我國改良稻種大規模推廣工作。在全國稻麥改進所等單位任職期間,他先後收集了10多個野生稻種,3000多個品種,豐富了中國水稻品種資源;他還通過大規模稻種比較實驗,確定了良種的適應範圍,對中國稻作區域的劃分,做出了重要的貢獻;首創了稻作檢定工作。赴台灣後發表論文25篇,並著有《現代農業》一書。

生平

趙連芳,字蘭屏,1894年4月2日出生於河南省羅山縣張躍區趙家崗。世代書香,耕讀傳家,謂為宋太祖趙匡胤後裔。1907年考人羅山縣高等國小,勤奮好學,聰慧過人,有憂國憂民思想,14歲加入同盟會。清末政治腐敗,甲午戰敗,庚子賠款,有志之士輒憤憤於懷,正讀國小的趙連芳即立志維新,剪去髮辮。後聞武昌起義,毅然偕同學陳立三、陳展鵬、羅勤修一起,背著家人,徒步500里投奔武昌革命軍江西援鄂軍,加入敢死隊之炸彈隊,改名趙守彰。後轉到南昌人陸軍講武堂,因學習優異,由軍士班擢升將校班。1913年畢業時授少校軍銜進長江總司令部任參謀,轉戰九江、湖口、吳城、南昌、臨川一帶,幾度死裡逃生。戰爭失敗後,棄武從文,人武昌私立英算專科學校就讀,以修英文為主科。次年考入英人創辦的武昌博文書院,以優異成績插班人五年級。又次年畢業後考入北京清華學校,並根據成績,插入理科二年級。
1919年北京“五四”運動爆發,趙連芳積極參加,並接受軍訓,率領清華義勇軍圍攻賣國賊曹汝霖陸宗輿章宗祥官邸。
趙連芳在清華學校攻讀期間,曾發起成立農社和世界語學會,思想活躍,帶動一些青年學子積極進取,立志報國。
1921年夏北京學生運動又起,八個大學的學生罷課未參加畢業考試。清華當局不顧大體,強行畢業考試,並規定不參加考試的不發畢業證書、也不派出國留學。多數同學在壓力下參加了考試,趙等29位同學堅持,校當局以自動退學論處,勒令遷出校園,寄居臥佛寺,後經據理力爭並根據中美有關協定,由外交部和美駐華大使館共同派員調查,結果認為他們都是學習成績優秀的學生,準予返校再讀一年作為大學部首屆畢業生,於1922年4月畢業。趙被選送到美國依阿華州立農工學院插入二年級,以學習作物學、土壤學為主,次畜牧學、經濟學及社會學。1924年6月畢業,論文為《美國農業教育試驗研究與推廣方法之比較研究》,獲學士學位。又轉入威斯康星大學研究生院攻讀作物遺傳育種學與農藝學。一年後,校方認為成績優良,免繳論文,於1925年6月授予碩士學位,並留校繼續攻讀博士。1927年6月完成《水稻連鎖遺傳研究》,獲博士學位。此後又轉入康奈爾大學繼續研究當時正在興起的細胞染色體與性狀遺傳的關係,藉機訪問各州立大學農學院、農業試驗場和推广部門,以期對美國農業科技教育有更全面的了解。1928年3月,結束在美國的學習,取道歐洲回國,順訪英、法、比、荷、丹麥、瑞典和德國,以了解歐洲第一次世界大戰後農業的恢復和發展情況。此次訪問,收穫匪淺。晚年寫進回憶錄中的有英國1840年建立的羅薩姆農業試驗場,他看到白髮蒼蒼的教授與青年學子一起,埋頭工作,孜孜不倦,工作嚴謹,把歷年試驗記錄,分門別類,匯訂成冊,完整保存並有複本可供查閱,以避免後人做重複試驗;還在德國柏林附近,看到一個私人辦的甜菜育種場,當時已擴大成甜菜種子公司,每年可供應全世界40%的甜菜種子。育種場與周圍農家合作,選育繁殖生產甜菜良種,均經嚴格的糖分測定,化驗室規模很大,數百名女子在埋頭化驗工作,凡屬糖分在標準以下,或雜質、破損粒、外觀等不合標準者一律淘汰,工作之嚴謹、認真,給他留下深刻印象。
1928年夏,趙連芳途經哈爾濱、大連,回到上海,受到中華農學會梁希吳覺農等迎候,接著在南京會見金陵大學農科主任過探先及原東南大學農學院院長鄒秉文等農界人士,並經鄒推薦前往河南,協助馮玉祥將軍籌劃華北農業改良事宜,在輝縣北原(即今百泉)營地經過勘測規劃和插花地的調整,提出建立農業試驗場的計畫報告,後因等待批准,需要時日,新學年即將開始,經沈宗瀚介紹回到南京就任金陵大學農科副教授,主講作物學。同年12月,應鄒秉文之邀受聘為廣西農務局農藝部主任兼技師,主持稻作改進事宜,為廣西開創了水稻育種工作。又因蔣、桂矛盾,局勢不穩,從廣西返回南京,任中央大學農學院農藝系教授兼系主任,一面教授育種學與稻作學,同時,積極擴充崑山稻作試驗場,進行水稻育種和田間技術的試驗研究,成為早期長江流域水稻改良中心。
1932年,董時進負責籌建江西農業院,趙被聘為理事會理事,負責創建南關口及蓮塘稻作試驗場和農村服務社。在此期間,趙相繼發表《水稻育種之若干基本試驗》、《水稻育種之田間技術》、《水稻育種之理論與實施》等論文和著作,對我國早期水稻育種技術的提高,有重要影響。
1934年以後趙連芳轉入國家農業行政和科研機構,擔任全國經濟委員會農業處處長,並為發展糧食生產,在中央農業實驗所農藝系稻麥兩部分工作的基礎上,增撥經費,擴大範圍,建立全國稻麥改進所,由他兼任稻作組主任併兼長全國稻米檢驗處處長。在此期間,足跡遍及南方稻區,對南方水稻生產技術的改進,謀求稻米自給,特別是建立稻米質量檢驗體制等方面,均有所籌劃,因不久抗日戰爭爆發,未能付諸實施。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上海、南京相繼淪陷,他隨中央農業實驗所遷到重慶,擔任技術主任兼稻作系主任,併兼任設在成都的四川工作站主任,後者是他的工作重點。四川成為抗戰大後方後,解決軍需民食的任務更為迫切,四川省政府成立農業改進委員會,聘請趙連芳為主任委員,統籌全省農業改進事宜,決定把農、林、牧、漁各事業單位合併,成立四川省農業改進所,由他兼任所長,親手制訂工作方針及具體實施計畫,成效顯著。
沿海各省淪陷後,大批農業專門人才流亡到四川,為了廣為收納這些人才,趙連芳在省府會議上力陳吸收他們開展工作和為國儲才的重大意義,並從多方面找到經費,增大農業發展計畫,把稻、麥、棉、蠶等良種推廣工作普及到50多個縣,既奠定了四川農業改進的基礎,又增加了抗戰軍民的衣食供應。
1941年,趙回到中央農業實驗所,繼續從事全國農林生產及科技工作。1943年春,曾作為我國10位代表之一,前往美國弗基尼亞州出席美國總統羅斯福發起召開的世界糧食與農業會議。會上趙起草了《中國農業建設備忘錄》,列舉我國農業實際狀況與戰後復興工作要領,並與鄒秉文、沈宗瀚共同起草在大會上發表的宣言,會後,又考察了美國一些州的農業發展狀況,結合會議心得寫成《世界糧食與農業會議與中國農業建設》一文,對中國戰後農業建設的途徑、資源利用與改善、農業生產效率的提高及國際農業生產與消費商情之溝通等,均有明澈的剖析與論述。
1945年日寇投降後,趙被派前往台灣省,主持農林機構的接管和農林科技事業的恢復與發展。在清除殖民地農業之影響,加強農田基本建設,發展外銷產品等方面,為台灣後來之農業發展打下了良好基礎。1947年趙回南京任農林部技監兼糧食增產委員會副主任委員,1948年當選為立法院立法委員,1949年攜眷到台灣定居。
趙連芳1934年加入中華農學會,為永久會員。1953年台灣中華農學會設立趙連芳獎學金。1955年因對水稻育種之卓越貢獻,接受台灣教育部學術獎金。1956—1958年受聘於聯合國糧農組織(FAO),去伊拉克指導稻作改良事宜,並訪問土耳其、伊朗、約旦、黎巴嫩、埃及等國,對中東各國水稻品種之改良,試驗研究之推進,作出諸多貢獻。1962—1964年受多米尼加政府之邀,前往協助改良稻種、提高水稻栽培技術,實現稻穀增產,有卓越貢獻。
1968年5月初,趙在赴高雄市海港考察漁業時,心臟病突發,於7日晨在台灣省立高雄醫院病逝,終年75歲。

簡歷

1894年4月2日,出生於河南省羅山縣。
1907年,入羅山縣高等國小。加入同盟會。1909年畢業。
1911年,投筆從戎,赴湖北武昌參加革命軍江西援鄂軍敢死隊的炸彈隊。
1912年,選入江西陸軍講武堂擢升將校班,1913年畢業授少校銜,隨即入長江總司令部任參謀,進行二次革命。失敗後入武昌私立英算專科學校就讀。
1914年,入英人創辦的武昌博文書院,1916年畢業。
1917年,入北京清華學校,1922年畢業。
1923年,公費赴美入依阿華州立農工學院。
1924年,入威斯康星大學研究院攻讀遺傳與細胞學,1925年獲得碩士學位,1926年6月獲得博士學位。
1927年,入康奈爾大學繼續研究細胞學。
1928年,任金陵大學農藝系副教授。
1929年,任中央大學農學院教授兼農藝系主任。
1929年—1932年,任中央大學教授期間,被聘為江西農業院理事會理事,參加籌建江西農業院,並創辦稻作試驗場,農村服務社。
1934年—1935年,任全國經濟委員會農業處處長。
1936年—1937年,任實業部全國稻麥改進所技正兼稻作組主任。兼稻米檢驗監理處處長。
1938年—1942年,任中央農業實驗所簡任技正兼技術主任,併兼稻作系主任。後受聘四川省農業改進委員會主任委員,籌建四川省農業改進所併兼任所長。
1943年,任農林部中央農業實驗所業務工作設計考核委員會主任委員、農林部設計考核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1944年,任農林部參事,行政院善後救濟調查設計委員會農業復員專門委員會主任委員等。
1945年,任農林部台灣特派員兼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農林處處長。
1947年,任農林部技監兼糧食增產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同年任中華稻作學會理事長。
1948年,經農學界推薦提名為參加中區豫、鄂、湘、贛、漢口等五省市農會立委候選人,當選為第一屆民選立法委員。
1949年,遷居台灣,任台灣大學農學院教授兼農藝系主任。
1955年,受聘聯合國糧農組織為稻作專家,在技術援助方案下,任伊拉克王國農業顧問三年。
1958年,當選為中央研究院院士。
1963年,受聘多米尼加共和國農業部顧問三年。
1968年,赴高雄市考察漁業時,突發心臟病辭世,享年75歲。

主要論著

1 趙連芳.Linkage Studies in Rice.U.S.G.A.Genetics.1927.(13).
2 趙連芳.中國水稻之研究.中華農學會報.1927.(53).
3 趙連芳.Gytological Studies in Rice.Indian Genetics Association.Genetics.1928.
4 趙連芳.水稻育種之若干基本試驗.國立中央大學農學季刊,1930年.1.(1).
5 趙連芳.水稻育種之田間技術.中華農學會報,1932.(193).
6 趙連芳.水稻育種之理論與實施.中華農學會報,作物育種專號.1933.
7 趙連芳.全國米糧自給計畫.全國經濟委員會印本,1935.
8 趙連芳.全國米糧支配及改進辦法.湖南農業建設,1937.1.(1)
9 趙連芳.湖南中熟稻區域試驗結果之分析,湖南農業建設,1938.2.(4)
10 趙連芳.湖南間作稻試驗結果之分析.湖南農業建設,1938.2.(5).
11 趙連芳.我國稻作問題.全國生產會議講演稿,1939.
12 趙連芳.抗戰下我國的稻作建設.農業推廣通訊,1940.4.(2).
13 趙連芳.世界糧農會議與中國農業建設.中央日報專欄,1944年2月1~5日.
14 趙連芳.機械化的美國稻作.稻作通訊,1944.3.(6)~(8).
15 趙連芳.中國之農業,農林部單印本,1944.
16 趙連芳.戰後中國農業復興計畫提要,農林部單印本,1945.
17 趙連芳.A Study of the Timing of Heading in Oryza Sativa L.The Indian Journal of Genetics & Plant Breeding,1945.4.(2).
18 趙連芳.台灣農林之復興.稻作通訊,1946.5.(7)~(9).
19 趙連芳.台灣之農業政策.農報,1947,1.(1).
20 趙連芳.我國今後稻米增產應取之途徑.稻作通訊,1947.4.(11)~(12) .
21 趙連芳.中國稻米生產問題.中農月刊,1948.
22 趙連芳.中國農業之現在與將來,中央大學演講稿,1948.
23 趙連芳.中國農林建設之理論與實施.英士大學講演稿,1948.
24 趙連芳.稻種檢定與糧食增產。和平日報特刊,1948年11月26日.
25 趙連芳.中國糧食政策.中國稻作,1948,3(4).
26 趙連芳.今後糧政工作成敗之我見.中國稻作,1948.3(4).
27 趙連芳.農村復興與農林產業政策.民主憲政月刊,1951,2(2)~(3).
28 趙連芳,湯文通.作物學(高級農職教科書).正中書局,1952.
29 趙連芳.現代農業.正中書局,1953.
30 趙連芳.台灣水稻育種問題.中興大學農藝學會會報,1955,1~2.
31 趙連芳.Studies of Rice Improvment Problems of Irag.清華學報,1959,特刊一號.
32 趙連芳.美國農業現況.台糖通訊,1960,26(14).
33 趙連芳.中南美洲之農業.幼獅月刊,1961,14(4).
34 趙連芳.世界農業之新趨勢.科學農業,1966,14(11)~(12).

研究成就

我國水稻育種和良種推廣的先驅

趙連芳在留美學習期間即非常重視學以致用。1924年自選《美國農業教育試驗與推廣配合論》之論文,取得學士學位。繼之深入探討水稻遺傳規律,完成《水稻連鎖遺傳》論文,獲博士學位。回國後,在中央大學任教期間,即著眼於國家農業生產的實際需要,十分重視田間技術並深入實踐,不斷從深度和廣度上開展工作,使教學、科研、生產相結合,除從事水稻育種工作外,還兼理其他作物,如麥、棉、雜糧等改良工作,且不限於校內實習農場,對南京郊區勸業農場(小麥為主)、江寧縣江浦農場(棉花為主),特別是崑山稻作試驗場,深入田間,親自指導生產和試驗工作,成效顯著。在此基礎上,逐步拓展工作空間,不斷取得新的科研成果。並在江蘇及臨近各省建立良種區試體系,逐步形成長江流域各省的稻作改良中心,為後來的水稻改良工作打下良好基礎。
在全國稻麥改進所工作期間,趙連芳花了很大精力開展全國稻種比較試驗,進行生理、遺傳、雜交育種三方面的研究,同時創辦地方稻米檢驗檢定,把工作擴大到皖、贛、湘、川、桂、滇等省。還創辦了皖、贛、湘等省稻米檢驗所,促進稻米品質的提高,以利於產銷體制之建立。這樣,就從水稻育種研究、繁育推廣以至產品銷售,都有了比較完善的實施計畫。培養了一批水稻育種人才,育成若干產量較高的良種,推廣於長江中、下游,如“帽子頭”、“南特號”、“勝利秈”等,均屬我國早期的優良稻種。當時我國稻作育種尚缺高深研究,他除從事繁忙的教學、科研、推廣工作外,還有不少有關稻作的著述,如《中國稻作育種之理論與實施》一書,對提高我國稻作育種水平有重大影響。

致力於全國農村經濟的全面發展

趙連芳初以科學研究與人才培養為職志。目睹我國國勢衰落,農民貧苦,1934年轉入農林行政管理工作,立定“藉事業以發揚學術”的宏願。此後十餘年,奔波於全國各地,從農林業的全局考慮,因地制宜,增加糧棉生產,大力倡導外銷農業和農村合作,並推動農工商貿結合以促進農村經濟之發展,主要的有:
1.復興茶業。當時我國茶業尚乏整體計畫。茶區分散,茶園零星,栽培加工技術落後,效益不佳。趙經過深入調查研究後,決定從產、制、銷三方面人手加以改良。選定安徽紅茶產區建立祁門紅茶改良場,投資引進德國機械及技術,同時派人去日本考察,吸取日本茶園密植栽培經驗,在皖、贛等茶區設模範茶場,變滿天星種植為帶狀成行栽培,顯著提高了產量質量,並逐步形成產、制、銷一元化體系。祁門紅茶改良場的成功,對我國後來茶業的發展有很大影響。
2.推動西北畜牧改良。西北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嚴重,十年九旱,糧食產量甚低,發展畜牧業具有極端重要性。趙連芳與黃河水利委員會合作,力主種植牧草,既保持水土,又提供飼料。乃設畜牧改良場辦事處於蘭州,並親自赴晉、陝、甘、青諸省考察,沿黃河溯源而上至青海,最後抵達新疆羅布泊,極盡艱辛。一次考察途中夜陷泥沼,險些犧牲。經過考察,明確提出發展牧草,改良牛、羊品種,防治疫病等關鍵措施,並從美國引進優良種畜,安排得力專業人員在改良場工作,推動地方畜牧業之發展。
3.增產糧食,力爭稻米自給。“九一八”事變後,日寇侵華野心已圖窮匕見。為著眼於長期抗戰,趙連芳深感解決糧食自給的戰略迫切性,提出“全國稻米自給計畫”,經全國經濟委員會、行政院合作委員會及國防經濟研究會三方聯合審議,獲得批准。決定成立全國稻麥改進所,指派趙連芳、沈宗瀚分別兼任稻作和麥作組主任。為了實現計畫,趙以嚴重缺糧的廣東為重點,與中山大學合作,利用既有科研設備條件,從培養人才人手,制訂全省增產計畫;接著又到福建、湖南,促進建立福建省農業改進處和湘米改進委員會,開展稻作改良;最後到四川建立省稻麥改進所,各分區設試驗場,落實改良措施;華東的江、浙、皖諸省則依靠在中大任教時培植的科研推廣基礎開展工作。稻米增產有了保證,又抓住產銷環節,建立稻米檢驗制度、制訂稻穀分級檢驗標準。1937年初湘、皖、贛三省稻米檢驗所相繼成立,原希望實施稻米檢驗,防止壓級壓價收購,暢通銷售渠道,由於抗戰爆發,未能付諸實施。

改進農業生產,支援抗日戰爭

抗日戰爭期間,國民黨政府西遷重慶,國家陷入困境。趙連芳到達四川後,在成都任中央農業實驗所技術主任兼四川省農業改進委員會主任委員,統籌全省農業改進事宜。經過周密調查協商後,決定將該省農、林、牧、漁試驗研究機構合併成立四川省農業改進所,由趙任第一任所長。此時沿海各地農業專門人才陸續從淪陷區逃亡到四川。趙不分省籍校籍,一視同仁,廣攬人才,針對戰時非常情況,努力發展四川農業以支援國家抗戰。當時制定了四川農業改進四大方針,連同具體實施步驟和計畫項目,張貼在所內公告牌上,使所內外人員一目了然。四大方針是:
1.增加糧、棉生產以解決軍需民食。
2.發展外銷農產以增加國家財力。
3.扶植農村副業以增加農民收入。
4.儲備戰後全國農業復原資源,以利抗戰勝利後迅速復興國家農林生產。
落實計畫面臨的最大困難是經費問題。川農所成立前各農林牧漁事業單位全部經費只有30萬元,而完成上述四大任務,約需800萬元。為了爭取經費,趙列席省政府會議,力陳四川為抗戰後方,集聚人才發展農業的迫切性和重要性以及復國建國的戰略意義,終於通過了300萬元的預算。不足之數,趙又向各有關部門呼籲,得到全國糧食局局長盧作孚給予川農所糧食增產經費200萬元;外銷物資增產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鄒秉文與主辦人員協商撥給200萬元;加上農林部其他各項農林專業增產計畫預算的補助,1941年總經費增至1500萬元,還有中國、中央、交通、農業四大銀行透支貸款400萬元,使工作計畫得以順利實施。建立健全了各專業實驗室、陳列室、原種場、制種場、苗圃等,同時增辦血清廠、骨粉廠、藥劑廠等以滿足生產需要並增加收入。當時川農所工作人員增至1251人。為了加強組織領導,省成立農業推廣委員會,下設10個督導區,104個縣農業推廣所,形成一套科研推廣體系。四年間,改良棉種、麥種、稻種、蠶種普及50多個縣,有的農民自百里外來換種。良種推廣、牲畜防疫、病蟲防治等等給農民帶來實惠,為國家增強了抗戰軍民的衣食供應,受到政府的通令嘉獎。

清除殖民地弊端,振興台灣農業

甲午戰敗後,台灣省淪為日寇殖民地。農業生產局限於提供糧食、食糖和原料,大宗收入悉為日人壟斷,台胞僅能經營些初級產品維持生計。1945年日寇投降、台灣省光復後,趙連芳作為農林部特派員兼台灣行政長官公署農林處處長,率領有關專家15人赴台,大力整頓機構,全面規劃振興農業的方案,以其卓越的才能、豐富的經驗和超人的精力,在短短兩年間即為台灣農業之恢復和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主要成就如下:
1.根據當時台灣的具體條件,提出三個目標:一是鞏固糧食增產,改善人民生活;二是發展農產外銷,增加外匯收入;三是充分供應工業原料,擴大農產加工企業。
2.提出農業建設四個方略:一是保持水土,興修水利以實現穩產高產;二是實行計畫生產以保障工農業之平衡發展;三是制定農業標準以使農產品標準化,適應外銷貿易之需求;四是強化農民組訓,提高農村文化。
3.分別不同地區,實施發展計畫:一是平地農業,興水利、增肥料、改良品種、改善農場經營、推行機械化;二是山地農業,高山為林、低山園藝、丘陵飼料,營林造林、保持水土、合理砍伐,研究森林工業;三是海洋農業,台灣省海域廣闊、資源豐富,急需發展捕撈業。
為實現上述任務,全面改組農林機構,在加強行政領導的同時,設定各專業科研機構並組成台灣茶葉、鳳梨(鳳梨)、水產、畜牧四個股份有限公司及農產、林產兩個籌備處,以促進農林業的企業化經營。
光復後的台灣省農林業,很快獲得新的生機,走上健康發展的道路。

投身社會活動,援外農業服務

趙連芳除了在農業教育、科研、行政管理部門從事專職工作以外,以其高度的愛國心和工作熱情,投入社會活動,熱心社會公益,倡導全方位多部門配合協作。他一身兼職數十個,主要的有:農村復興委員會、資源委員會、地方自治計畫委員會、農業教育委員會、糧食增產委員會、農業標準起草委員會、農會輔導委員會等,均聘他為委員。1958年當選為中央研究院院士,併兼任過台灣省農林公司董事長和土地銀行、合作金庫及糖業公司董事,還曾擔任私立義光育幼院董事長,可見他是一個融自身於社會的活動家。
趙連芳晚年,在海峽兩岸分裂的情況下,不能為祖國的大陸做什麼貢獻。曾跨出國門,投身於國際農業技術服務,並對中東、南美開發中國家糧食增產,做出重要貢獻。1955年,他受聯合國糧農組織之聘,先是去伊拉克幫助改進水稻生產,經過3年艱苦工作,通過改良品種、培育純系稻種及合理灌溉、施肥、採用新式農械、改良栽培制度、防治病蟲等,使伊拉克水稻產量成倍增長,並培育了當地技術人才,選育了適合當地栽培的稻種,倍受讚揚。1963年,又受聘為多米尼加共和國農業部顧問,任期兩年,協助改進水稻生產技術,以增加稻穀產量為重點,為多米尼加建立稻作試驗場,改良當地品種,引進外來良種以及開展灌溉、施用化肥、防治病蟲、去除雜草、改良農具等多種措施,取得明顯增產效果。同時開辦農業訓練班,招收農校畢業生加以提高。為當地評選出一批水稻良種,如嘉農242、新竹56、埃及Nilol、台中秈1等,為多米尼加提高水稻生產水平做出重要貢獻,並為此獲得該國最高勳章。此外,還先後到過寮國、約旦、伊朗、埃及、土耳其、黎巴嫩等國考察、演講及幫助改進生產技術,對加強農業科技的國際合作與交流,增進世界人民友誼,也有所貢獻。
趙連芳為人坦率,剛直敢言,勇於負責,不辭辛勞,重視提攜後進,是深受人們懷念和尊敬的科學家和社會活動家。

江蘇省書法家協會會員

趙連芳,女,1943年9月生,江蘇省書法家協會會員,南京市書法家協 會會員。自幼愛好書畫,先後臨寫《樂毅論》、《蘭亭序集》、《黃庭經》等歷代 名帖。其作品參加過全國廠化職工首屆美術書法攝影展、長江沿線石化職工第 一屆美術書法展和省市舉辦的書法展多次,並多次獲獎。其利用石、竹、塑膠、 有機玻璃等物,自製工藝品數千餘件,作品形象生動,栩栩如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