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急模式(contingency mode)是2005年公布的航天科學技術名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應急模式
- 外文名:contingency mode
- 所屬學科:航天科學技術
- 公布時間:2005年
應急模式(contingency mode)是2005年公布的航天科學技術名詞。
為實現城市應急機制的法制化,在此,筆者基於研究角度的不同,提出城市應急機制的三種模式,即以突發事件為視角的城市應急機制理論分析模式、以政府部門為視角的分析模式和以合作式應急管理主體為視角的分析模式。(一)以突發事件為視角的城市應急機制理論分析模式 不容置疑,任何突發事件都會經過發生、發展和消亡的過程。...
在突發事件發生的種類不斷增多,規模、頻率和影響持續增強的時代背景下,各國政府應急管理的內涵和外延也在不斷地更新變化,應急管理的框架、模式,從空間維度上看,是一個充分整合各種管理要素和資源的一體化應急管理體系;從時間維度上看,是一個有預防、回響、處置和恢復組成的綜合性應急管理過程。在許多國家應急管理...
應急模式 應急模式(contingency mode)是2005年公布的航天科學技術名詞。公布時間 2005年,經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發布。出處 《航天科學技術名詞》第一版。
白海平:要完成一次高效的救援,有非常多的因素,有地面的有空中的,有體制機制的也有設備設施的。從目前我國所處的階段和面臨的情況來看,建議重點關注三個方面,一是地面的,也就是應急救援基地的網路化;二是空中的,也就是先進救援裝備的國產化;三是實施主體的,也就是救援模式的多樣化。航空應急救援基地的...
工作專班辦公室設在市應急局,市防指指揮長、市應急局局長明道煜任辦公室主任。各縣區要比照市級成立相應的工作專班,推動防汛救災“雙2+5模式”的落地落實。四、工作任務 商洛市防汛救災“雙2+5模式”中,第一個“2+5模式”是以固化“兩個機制”,提升“五種能力”,立足極端暴雨、超標準洪水,開展防汛救災工作...
《中國應急管理體系頂層設計原理方法及模式重構》是依託同濟大學,由韓傳峰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重大研究計畫。中文摘要 突發事件呈高頻次、多領域發生的複雜態勢,我國應急管理體系難以有效應對,亟待自上而下系統規劃,開展頂層設計和模式重構。本項目擬綜合運用系統科學、管理學、社會學等理論方法,分析把握中國應急管理時代性...
《應急管理:中國特色的運行模式與實踐》是2011年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 當今社會頻發的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事件和社會安全事件,致使人們的生活充滿了不確定性,而現代社會中科學技術的發展又為本已充滿不確定性因素的社會生活注入了更多的變數和參數,由於科學技術的高度發展而導致的現代性對...
《風險規制視域下我國政府應急管理回應模式研究》是2018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劉志欣。內容簡介 《風險規制視域下我國政府應急管理回應模式研究》以風險規制理論為視角,通過對我國政府重大突發事件應對案例的梳理,從風險識別、風險評估、風險規制三個環節進行研究,描述我國政府應急管理回應模式的基本...
《城市應急管理網路及其治理模式研究》是2021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一本圖書,作者是唐攀。內容簡介 應對與管理突發事件是一種典型的跨越組織邊界的公共事務,對城市地方政府的傳統管理模式提出了挑戰。城市應急管理網路是地方政府通過合作機制創新,整合多元化的城市治理主體形成的跨組織網路。本書從中國城市應急管理的實踐出發...
《國家應急志願服務體系的模式選擇與機制建設研究》是2011年智慧財產權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網成。內容簡介 本書通過分析和借鑑國內外的相關實踐,總結其經驗教訓,探索建立政府、機構、志願服務組織合作共建應急志願服務機制的有效途徑與方式,分析開展預防災害、減災、救災、重建志願服務的有效途徑與方法,最終為加快...
《中國應急產業發展模式及技術創新路徑》是一本2022年武漢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劉嘉。內容簡介 當前,中國正處在工業化、信息化和城鎮化的關鍵時期,對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事件和社會安全事件等各類突發事件的有效應對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此,本書提出中國應急產業發展和技術創新的政策建議,包括發展...
《超大城市智慧應急》是一本2022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孫建平 等。內容簡介 第一章重點介紹了國內外應急管理的典型模式,經歸納分析後主要有三類。第一類為“高級別應急管理委員會模式”,其特點為“國家在應急管理體系中設定級別高於各大部委的應急管理委員會”,如俄羅斯聯邦安全會議、印度國家災害管理...
《非常規突發事件處置模式及應急技術集成原理與方法》是依託同濟大學,由韓傳峰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重大研究計畫。中文摘要 非常規突發事件處置模式是應急管理系統的核心,應急技術系統化集成原理與方法是應急平台分析設計的理論基礎。本項目綜合運用管理、信息、系統與控制等學科理論,複雜適應系統、群體智慧型、業務過程管理等建模...
目前,西方國家用於應急管理的理論與方法比較多,在災害預防方面常用的是風險管理方法,在應對方面常使用權變理論,在災害減除與社區恢複方面常採用組織理論。在應急管理的研究中有一種方法很受到推崇,即模型系統的運用。模型系統是指多變數因素間的理論聯繫或者群體內部或群體之間關聯的表達方式。發展模式包括綜合模式、...
本書圍繞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重點研究了三個方面:第一,當代社會風險產生的原因及其管理;第二,我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管理模式及其轉變;第三,如何構建我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預防——主動”型管理模式。作者簡介 童文瑩,博士,南京師範大學社會發展學院教師。目錄 目 錄 第一章 導論/1 第一節 研究緣起/1 第二...
第六條 國務院應急管理部門統籌協調各地區各部門應急預案資料庫管理,推動實現應急預案數據共享共用。各地區各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本部門(行業、領域)應急預案數據管理。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要注重運用信息化數位化智慧型化技術,推進應急預案管理理念、模式、手段、方法等創新,充分發揮應急預案牽引應急準備、指導...
三、深化體制機制改革,構建最佳化協同高效的治理模式 (一)健全領導指揮體制。按照常態應急與非常態應急相結合,建立國家應急指揮總部指揮機制,省、市、縣建設本級應急指揮部,形成上下聯動的應急指揮部體系。按照綜合協調、分類管理、分級負責、屬地為主的原則,健全中央與地方分級回響機制,明確各級各類災害事故回響程式,...
到2027年,應急管理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基本實現現代化 行動方案明確了總體思路和目標: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建立大安全大應急框架,推動應急管理治理模式向事前預防轉型,加快推進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進程。推進安全生產風險專項整治,加強重點行業領域安全監管,堅決遏制重特大事故發生,促...
這樣,那些臨時的、無權威的、隨機設立的各形各色安全機構、安全運作模式和資源啟用模式都將廢棄,那些應急延誤、危機疏忽、內耗浪費及由此而來的危險後果都將避免;進而從體制上做到充分確保公共安全。與此相配套,各級地方行政區域也要設定同樣的總部機構,統管本轄域的全部非國防應急管理事務。這其實就是要求在政府建制...
第六條 國務院應急管理部門統籌協調各地區各部門應急預案資料庫管理,推動實現應急預案數據共享共用。各地區各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本部門(行業、領域)應急預案數據管理。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要注重運用信息化數位化智慧型化技術,推進應急預案管理理念、模式、手段、方法等創新,充分發揮應急預案牽引應急準備、指導...
應急仿真演練系統可以用來訓練各級決策與指揮人員、事故處置人員,發現應急處置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檢驗和評估應急預案的可操作性和實用性,提高應急能力。系統可以使企事業單位能夠運用現代化手段,加強協調能力和應急能力,使應急演練科學化、智慧型化、虛擬化。1.虛擬演練子系統主要包括兩種訓練模式:預案訓練模式和突發事件...
編制修訂了各類預案,應急預案體系不斷完善,形成省、市、縣三級突發事件應急預案體系。應急管理信息化水平不斷提升,搭建了信息化系統建設總體框架,實現了省應急管理廳與多部門監測預警系統互聯互通,初步建立了以自動化、網路化、移動化、智慧型化為特徵的應急管理工作新模式。應急救援隊伍建設不斷加強,以綜合性消防救援...
市應急管理局負責統籌全市應急救援力量建設,科學組織市級應急救援力量有效處置突發災害事故;市消防救援支隊負責指導全市應急救援力量能力建設,開展日常聯勤聯訓工作,根據需要及時調度指揮全市相關應急救援力量到場處置。縣級應急管理部門和消防救援機構參照市級模式,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應急救援力量建設和災害事故處置工作。2...
研究我國各地的區域應急特徵,建立地震應急救援能力評估的指標體系和評估模型,開展省、地市、縣、社區四級應急模式的示範性研究。開展地震重點區的地震應急風險評估研究。(二)地震災情獲取關鍵技術研究 研究利用簡訊、電話、電力網、通信網、交通網、社會監控、台站等多種手段實時獲取和處理災情的關鍵技術,研製實時啟動...
我國國家應急管理系統組織機構傳承於原有的計畫經濟體制,根據危機的類別由相應部門進行垂直管理,沒有獨立和常設的危機管理協調機構。在國家層面上,國務院是國家緊急事務管理的最高行政機構,遇到突發事件成立臨時性指揮機構,對各部門進行協調和指揮;而在地方層面上,則大部分仍採用分部門、分災種的單一應急模式。協調...
藉助一些先進的儀器進行幫助。在救援方法上與國際相比,也是幾種單一的模式,現在國家地震救援隊引進了以下幾種儀器:( 1 )聲波振動生命探測儀。聲波振動生命探測儀靠的是識別被困者發出的聲音。救援工具 生命探測儀 生命探測儀是當前世界上最先進的搜救及檢測儀器,主要通過感應人體所發出的超低頻電波產生的電場(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