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與特殊教育研究中心

心理與特殊教育研究中心是以提供心理與特教領域的政策諮詢服務的研究機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心理與特殊教育研究中心
  • 外文名:Psychology and special education research center
  • 職能定位:提供心理與特教領域的政策諮詢
  • 發展歷程:早在延安時期中國教科院前身
  • 研究領域:教育心理學、學校心理學
心理與特殊教育研究中心,發展歷程,研究特色,主要工作,主要業績,社會影響,專業刊物,

心理與特殊教育研究中心

心理與特殊教育研究中心是提供心理與特教領域的政策諮詢,引領心理與特教理論創新發展方向,指導心理與特教實踐改革,促進心理與特殊教育國內外學術交流。

發展歷程

早在延安時期中國教科院前身,心理研究就備受重視並一直發揮重要作用,保持著傳統優勢。上世紀90年代,特殊教育研究室成立。2003年,心理與特教研究室合併,成立心理與特殊教育研究部;2008年,更名為的心理與特殊教育研究中心。
主要研究領域
1.心理學研究領域包括:
教育心理學學校心理學、學校管理心理學、發展心理學、心理健康教育、學習與認知心理學、心理測評與實驗心理學、腦潛能開發與神經心理學、學習困難研究以及普通兒童和特殊兒童心理等方面;
2.特殊教育研究領域主要包括:
殘障兒童心理與教育(智力、聽力、視力殘障)、孤獨症研究、超常教育研究、處境不利兒童教育研究、學生問題與教育等。

研究特色

注重實驗與實用,強調證據與數據,綜合定性與定量,凸顯前沿與前瞻,兼容國內與國際,聚焦標準與標誌。

主要工作

1.完成上級下達的各項政策諮詢工作。
2.開展有關基礎性和套用性研究工作。
3.指導寧波鄞州教育綜合改革實驗區和各地幸福學校建設工作。
4.編輯出版《中國特殊教育》(CSSCI)雜誌。
5.建設國家級教育心理實驗室。利用腦電儀、眼動儀、行為觀察系統等先進的實驗儀器,開展心理與特殊教育研究。

主要業績

1.特殊教育研究成果豐富
對有特殊需要的兒童(包括感覺障礙、學習障礙、孤獨症兒童、超常兒童、處境不利兒童)開展理論與實踐的研究與指導,積極發展與國內國際重大機構和組織的交流與合作,申報和承擔國家級、國際級的重大課題和項目,為上級提供了特殊教育政策調研和諮詢多項。特殊教育理論與實踐、特殊兒童心理與教育研究獨具特色。
(彭霞光同志主持國內特教專家研討修訂隨班就讀《試行辦法》,教育部基礎教育二司特殊教育處處長謝敬仁出席會議並作重要講話,心理與特殊教育研究中心孟萬金主任、項目組骨幹成員楊希潔、趙小紅等參加了會議)
2.創立積極心理健康教育理論和實踐體系
開展積極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論和套用研究,包括積極心理健康教育體系、積極心理健康教育的課堂教學模式、學生積極心理品質結構、積極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專業標準;編寫積極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和學生用書、開發積極心理健康教育系列測評軟體、網路支持平台,服務全社會,彰顯中國特色、中國氣派。積極心理健康教育成為一面旗幟,引領全國方向。
(孟萬金主任主持全國積極心理健康教育研討會,袁振國院長、教育部於長學副司長、美國政府教育顧問Wagner教授、復旦大學心理系孫時近教授等出席並做重要講話)
3.開闢幸福教育新天地
在幸福中國幸福城市建設大時代背景下,重點開展幸福課堂、幸福班級、幸福學校、區域幸福教育等理論和實踐研究,制定出相應的標準和評價指標體系,為幸福學校和幸福學區建設指明方向,提供諮詢和指導,開闢了寧波鄞州區域幸福教育基地和十大幸福學校路徑。
(中外專家聚焦幸福學校幸福職教)
4.啟動多元干預學困(MILD)“快樂學習計畫”及“七早工程”
教育的核心問題是學生的學習問題。學生學習的關鍵問題是厭學和負擔過重。多元干預突破學困的“溫情教育-快樂學習”(MILDEducation,Enjoylearning)方案致力於破解這個難題。重點開展學習困難“七早工程”——學習困難早重視、早預防、早發現、早診斷、早干預、早突破、早成才系統工程。制定全國學困生分級分類標準,提供多元干預突破學困的“溫情教育-快樂學習”(MILDEducation,Enjoylearning)方案。
多元干預學困(MILD)“快樂學習計畫”全面啟動
(孟萬金教授、美國政府教育顧問Art教授、王新波副教授、鄞州教育局陸利明局長等領導出席儀式並做重要講話和報告)
5.出版學生問題與教育方案叢書
以中小學生品德、行為、情緒、學習、自我、青春期六大類問題的教育為重點,開展心理診斷與諮詢以及學校、家庭干預研究。學生問題與教育方案體系形成。

社會影響

1.特殊教育政策諮詢報告多次被政府決策機構採納。
2.積極心理健康教育得到了領導重視、學界認可和實踐歡迎。已經滲透到各級各類教育,得到了《中國教育報》、《教育研究》等報刊的廣泛推介,已經成為一面旗幟,引領全國心理健康教育發展方向。列入《教育部簡報》(08年36期)頭條上報中央政治局、書記處、全國人大、國務院、全國政協等黨和國家領導。
3.幸福教育已經引起許多地區和學校的重視。《中國教育報》、《中國德育》、《中國小校長》等報刊相繼發表幸福教育各項研究成果,寧波鄞州教育綜合改革實驗區以及重慶天台崗國小等一批幸福教育區域和學校取得了初步成效。
4.多元干預學困(MILD)“快樂學習計畫”及“七早工程”得到中國教科院重點立項。開始掀起全國關注幫助學生遠離學困的熱潮。
5.學生問題與教育方案叢書受到普遍歡迎。有的被評為影響教師成長的100本書。

專業刊物

中國特殊教育》雜誌創刊於1994年,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主管,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主辦,雜誌社現設在心理與特殊教育研究中心。該雜誌是我國特殊教育領域唯一的高品位學術性刊物,它的創辦填補了我國特殊兒童心理與教育領域無學術性刊物的空白,並且很快成為國內教育類核心期刊。對全國特殊兒童心理與教育研究的發展起到了導向和引領作用,同時也促進了我國特殊兒童心理與教育領域的學術爭鳴。雜誌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吸取國際全納教育思想精華,從推進教育公平和建設和諧社會的高度,提出“人人都有特殊需要,人人都需要特殊教育;人人都關心特殊教育,人人都享有特殊教育”的“人本特教”新理念。制定了“引領科研,促進交流;服務決策,指導實踐;凸顯公益,奉獻愛心”的新辦刊宗旨。在專業上引領全國特殊教育研究進人了一個新的發展時期、上升到了一個新的發展高度;也為雜誌改革與發展拓寬了新視野,開闢了新天地。雜誌以此為契機,充分發揮科研優勢,以科研導向為引領,以提高編審質量為重心,以產業機制為支撐,初步形成了以研帶編、以編促產的“研一編一產”一體化發展新模式,整合了資源,節約了成本,提高了效益,保證了質量,增強了實力。雜誌發行量、核心期刊排名、社會和經濟效益都有大幅進步。從2010年6月開始停止收取長期以來的編審費(版面費),繼而支付稿酬,深化了公益性理念和社會責任感。
雜誌不僅面向傳統意義上的特殊需要人群,還向普教開放,滿足一切普通人群的特殊需要。除傳統特殊教育欄目外,為普教新增:特殊能力教育(如:體育特長、文藝特長等)、特殊時期教育(如:青春期、腦發育關鍵期、社會非常時期等)、特殊領域教育(如:安全健康、愛滋病預防、性教育等)、特殊方式教育(如:懲罰、隔離、勞教等)、特殊親職教育(如:離異家庭、單親家庭、祖親家庭、環境不良家庭等)、特殊群體教育(留守兒童、流動兒童、孤兒、小團伙、,網路成癮兒童、,工讀學生)以及“隨班就讀”、“超常教育”、“後進生”、“學習不良”等個性化教育方面的欄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