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方向
中國文化與中國式管理、基於中國人心理程式的員工心理援助(EAP)、青少年學習及行為問題、網路監控與網路安全、用戶體驗、網路心理套用產品等。
專家團隊
中心現有教授博士生導師3名、副教授碩士生導師5名、碩博士研究員12名。
周宗奎 華中師範大學心理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心理學會發展心理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教育學會兒童教育心理研究會理事,湖北省暨武漢市心理學會副理事長,湖北省心理學會發展與教育心理專業委員會主任,湖北省十一屆人大常委會委員。專業領域:發展心理學、社會性與人格發展、心理健康教育主要研究方向:從文化視角對人的社會性與人格的畢生發展進行理論與實證相結合的研究:兒童青少年的社會交往、同伴關係研究;社會性與人格的畢生發展與生涯規劃研究:對不同年齡階段的社會性與人格發展研究;對不同文化背景中的社會性和人格發展的比較研究;青少年網路心理與行為等。
馬紅宇 華中師範大學心理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湖北省心理學會管理心理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於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博士後流動站社會與經濟行為研究中心從事科研工作,曾主持多項國家科研項目,在組織行為與人力資源管理、團體動力學領域有豐富的理論研究成果。
劉亞 華中師範大學心理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中國心理學會會員,國際行為與發展學會(ISSBD)會員,湖北省心理學會科普委員會主任,華中師範大學心理學院心理諮詢師培訓總監,心理學套用研究中心主任,是中南部多所知名企業及學校的特聘培訓專家。研究領域:組織行為學與人力資源管理、中國文化與中國式管理、大學生職業決策。
汪海燕 華中師範大學心理學院教授,中國心理學會註冊心理師,中國心理學會註冊督導師,中國心理衛生協會大學生心理諮詢專業委員會委員,湖北省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副主任、湖北省心理諮詢與教育研究會常務理事,湖北省心理衛生協會性心理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湖北省勞動教養學會副會長,華中師範大學社會性別與婦女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領域:心理諮詢與心理健康教育、團體輔導、危機干預與自殺預防。
高闖 華中師範大學心理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物理學學士、碩士,腦認知與理論生物物理聯培博士。中國教育學會高師工作委員會委員,湖北省心理學會基礎心理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研究領域:網路心理學及套用、網路心理動力學、套用認知心理學、認知心理學、認知神經科學、實驗心理學、人機互動。研究方向:從認知心理、認知神經、生物物理、信息編碼、複雜性等角度,對視覺認知加工“時-空結構及相互作用關係”進行實驗、唯象、理論架構、計算研究(生物計算視覺)。研究路線:1.從心理動力學、社會學、神經科學三個層次研究網路動力及其關聯;2.從行為學、神經結構兩層次,尋求、恢復心理行為與神經基制關聯研究方法學:行為方法與技術、EEG方法與技術、眼動方法與技術、交叉學科方法與技術、數理方法與技術、社會網路。
張微 華中師範大學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專業從事兒童學習困難和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的理論和實踐研究已經十餘年,並取得顯著成績,也是華中師範大學心理學套用研究中心“學習困難”研究項目首席專家。曾主持全國“十一五”教育規劃國家青年基金項目“兒童閱讀障礙與注意缺陷多動障礙的語音迴路功能對比研究”,主持湖北省人的發展與心理健康重點實驗室項目“伴與不伴注意缺陷的閱讀障礙兒童的認知機制差異研究”。出版《分心不是我的錯:注意力障礙兒童父母必讀》,發表有關學習困難和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的論文幾十篇。張微副教授曾多次接受各種媒體採訪,幫助家長了解學習困難兒童,如何正確對待學習困難兒童,相關報導多次被《中國教育報》等報刊爭相轉載。研究領域:學校心理學(學校心理輔導)、學習與學習障礙。
謝員 華中師範大學套用心理學教研室主任、碩士生導師,中國心理學會工業與組織心理學會員,在組織行為學與人力資源管理、生涯心理輔導與諮詢、組織員工EAP領域有豐富的理論成果與實踐經驗。研究領域:組織行為學與人力資源管理、生涯心理輔導與諮詢、組織員工EAP 。講授課程:生涯輔導技術、人力資源管理、職業測評、大學生職業輔導、普通心理學。
王忠軍 華中師範大學心理學院教師、博士研究生,中國心理學會工業與組織心理學會員、中國社會學會社會網路與社會資本分會會員。研究領域:組織行為學與人力資源管理。研究興趣:員工領導關係;工作動機與激勵;職業生涯管理;人才測評。講授課程:組織行為學、管理心理學、人力資源管理、公共心理學、人力資源測評、職業生涯管理。
科研項目
目前,中心擁有與網路監控與網路行為相關的專利3項,先後主持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社會科學基金、教育部、科技部、十一五、十二五項目、湖北省各單位、武漢市各單位以及國際合作項目近100個。主要項目介紹如下:
項目名稱
| 性質
| 主要負責人
|
自殺/抑鬱症的分子遺傳學和預警基因晶片的合作研究
| 國際合作項目
| 周宗奎
|
我國兒童青少年人格發展基礎性資料庫構建研究
| 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攻關項目
| 周宗奎
|
校園行為安全檢測體系框架、集成與示範套用
| 國家“十二五”科技支撐計畫子項目
| 周宗奎
|
同伴交往對青少年情緒與行為適應的助長和抑制:追蹤研究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面上項目
| 周宗奎
|
基於勝任力的教師教育與管理模式研究
| 全國教育科學規劃十一五課題
| 馬紅宇
|
突發性群體事件應對策略研究
| 湖北省社會科學基金項目
| 馬紅宇
|
網路遊戲與青少年身心健康
| 財政部、教育部課題
| 馬紅宇
|
中國員工的職業承諾及管理對策研究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 劉亞
|
“網路文化安全與民族文化數位化關鍵技術研究與示範”分支研究“網路文化安全監管指標的理論研究”
| 國家科技部“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撐計畫重點項目
| 劉亞
|
武漢市公安民警心理援助項目
| 武漢市公安局
| 劉亞
|
青少年網路色情圖片等級的內隱加工指標研究
| 教育部
| 高闖
|
兒童閱讀障礙與注意缺陷多動障礙的語音迴路功能對比研究
| “十一五”教育規劃國家青年基金項目
| 張微
|
我國青少年危險行為的評估、預警與干預示範研究》一級干預子課題
| 國家科技支撐計畫課題
| 謝員
|
延遲滿足視角的知識員工職業生涯成功模式與效應
| 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項目
| 王忠軍
|
公務員職業生涯高原對組織承諾的影響
| 湖北省社科基金項目
| 王忠軍
|
代表論文
1.王明忠, 范翠英, 周宗奎等(2014). 父母衝突影響青少年抑鬱和社交焦慮——基於認知-情境理論和情緒安全感理論. 心理學報, 1, 90-100.
2.耿協鑫, 周宗奎, 魏 華等(2014). 視頻遊戲對成功老齡化的影響. 心理科學進展, 2.
3.賀金波, 陳昌潤, 周宗奎等(2014). 網路社交存在較低的社交焦慮水平嗎. 心理科學進展,
2.
4.
馬紅宇, 申傳剛,
楊璟等(2014). 邊界彈性與工作-家庭衝突、增益的關係:基於人環境匹配的視角.
心理學報, 4, 540-551.
5.馬紅宇, 周 殷, 謝菊蘭等(2014). 心理脫離在工作連通行為與工作、家庭衝突間的中介作用. 中國健康心理學雜誌, 3.
6.
趙競,
孫曉軍,
周宗奎(2014). 網路交往中的人際信任.
心理科學進展, 8, 1493-1501.
7.
趙慶柏,
張小菲,
周宗奎等(2013). 局部表象產生中行為性別差異的神經基礎.
心理學報, 4, 438-445.
8.謝笑春,
孫曉軍,
周宗奎(2013). 網路自我表露的類型、功能及其影響因素.
心理科學進展, 2, 272-281.
9.
梁娟,
馬紅宇, 高記(2013). 自我不確定感對程式公正效應的調節作用:回顧與展望.
心理科學進展, 3, 530-538.
10.
李改,
王斌,
馬紅宇等(2013). 青少年領導力發展的研究述評.
心理與行為研究, 1, 132-137.
11.
張暢,
張微,
馬紅宇等(2013). 注意缺陷多動障礙大學生注意分配能力.
中國臨床心理學雜誌, 12.
12.皮忠玲, 夏麗榮,
高闖等(2013). 農村大四畢業生社會支持與抑鬱的關係:焦慮的中介作用.
中國健康心理學雜誌, 10,1561-1563.
13.謝員,
江光榮,
張微等(2013). 青少年健康相關危險行為的類型及與心理健康的關係:基於潛在剖面分析的結果.
中國臨床心理學雜誌, 4.
14.
魏薇, 史更虎,
高闖等(2013). 眼固視成分分離的研究現狀及套用進展.
中國組織工程研究, 24.15.
劉燕君,
馬紅宇,
周宗奎等(2013). 用戶認知導向的網路信息搜尋模型研究述評.
圖書情報工作, 17, 139-146.
16.
張微,
王玉琴,
鄭麗娜(2013). 人格素質傾向還是職業決策傾向:免費師範生學習動機的特點及其發展研究.
教室教育研究, 3, 72-78.
17.王忠軍, 袁德勇, 龍立榮(2013). 工作中自我損耗的來源、影響與應對研究探析. 外國經濟與管理, 35(2), 71-80.
18.Li, H.Y., Xi, Y., Li, S.M., Xie, S.Q., Gao, C., Yang, Z.L. (2012). The effects of vertical gradient of disparity and combination mode of features on the occurrence of double fusion in Panum's limiting case,perception, 41, 1299 – 1314.
19.申傳剛,
馬紅宇,
楊璟等(2012). 上司不當督導與下屬績效:反饋尋求行為和學習目標定向的作用.
心理學報, 12, 1677-1686.
20.
姜兆萍,
周宗奎(2012). 老年歧視的特點、機制與干預.
心理科學進展, 10, 1642-1650.
21.王忠軍, 劉雲娟, 袁德勇(2012). 職業延遲滿足研究述評. 心理科學進展, 20(5), 705-714.
22.
魏華,
周宗奎, 鮑娜等(2012). 網路遊戲體驗問卷在中國大學生中的適用性分析.
中國臨床心理學雜誌, 5, 597-599.
23.
熊婕,
周宗奎等(2012). 大學生手機成癮傾向量表的編制.
中國心理衛生雜誌, 3, 222-225.
24.
李斌,
馬紅宇(2012). 習慣研究的現狀與展望.
心理科學, 3, 745-753.
25.
何梅,
張微,
宋紅艷(2012). ADHD的抑制缺陷和厭惡延遲——來自雙通道模型的解釋.
心理科學, 4, 1018-1022.
26.臧玲,
張微,
劉華山(2012). 韋氏兒童智力量表第四版對學習障礙評估和干預的價值.
中國特殊教育, 7, 67-73.
27.Chuang,G., Zhang, F.J., Wei, Z.Y., Ke, S.Y. (2011). Sensation significant change during wake-sleep transition,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6, 1-4.
28.王忠軍, 龍立榮(2011). 組織中主管-下屬關係的運作機制與效果. 心理學報, 43(7), 798-809.
29.
張微,
劉翔平,
宋紅艷(2011). 注意缺陷多動障礙兒童的表征搜尋.
心理科學, 1, 137-140.
30.湯舒俊,
劉亞,
郭永玉(2010). 高校教師勝任力模型研究.
教育研究與實踐, 6, 78-81.
主要專著
1.周宗奎(2011). 發展心理學-孩子的成長. 北京: 機械工業出版社.
2.周宗奎(2011). 兒童青少年發展心理學. 武漢: 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
3.周宗奎(2007). 青少年心理發展與學習.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4.周宗奎(2005). 大學生學習指導.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5.馬紅宇, 王斌(2009). 組織心理學. 北京: 人民大學出版社.
6.馬紅宇(2008). 備戰2008年北京奧運會心理訓練與調節手冊. 北京: 國家體育總局科教司,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科學研究所.
7.馬紅宇(2005). 易地參賽環境及運動員的適應性調節. 北京: 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
8.馬紅宇(2008). 奧運心理對決系列科教片. 北京: 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科學研究所出品.
9.馬紅宇, 田麥久(2008). 易地參賽環境及運動員的適應性調節. 田麥久主編《競技參賽理論文集》. 北京: 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
10.張紅梅, 劉亞(2009). 教師如何做好學困生轉優. 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
11.汪海燕, 馬奇柯(2009). 高職高專學生心理健康指導(第二版).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2.汪海燕, 吳才智(2008). 活著沒商量----自殺心理及其預防.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3.汪海燕(2005). 高職高專學生心理健康指導(第一版).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4.汪海燕(2005). 走進陽光地帶------大學生心理健康導航. 武漢: 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
15.高闖(2012). 眼動實驗原理-眼動的神經原理、方法與技術. 武漢: 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
16.高闖(2013). 心理實驗系統與原理-系統、測量原理與重整方法. 武漢: 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
17.高闖(2013). 網路空間心理動力學-唯像學模型及網路證據. 北京: 世界圖書出版社.
18.高闖(2013). 網路空間心理觀. 北京: 世界圖書出版社.
19.張微(2013). 學習障礙的評估與矯正. 武漢: 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
20.劉翔平,張微等(2006). 分心不是我的錯:注意力障礙兒童父母必讀. 上海: 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