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課程論:理念與文化

德育課程論:理念與文化

《德育課程論:理念與文化》是國家“211工程”三期建設項目“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深化與教學創新研究”的重要成果,也是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十一五”規劃教育學一般課題“中國優秀傳統德育資源的開發與套用研究——‘生命。實踐’學校德育體系構建”的研究成果。《德育課程論:理念與文化》立足於中國傳統道德文化,在批判與繼承的基礎上,對傳統道德豐富與深刻的內涵,特別是傳統道德文化強調生命意識與生命活動中個體體驗的精神進行了較為深入的挖掘和領會,並結合對現實德育問題的反思,嘗試提出了以“生命·實踐”為基礎的學校德育課程體系的新理念。全書共分六個部分。第一章著重分析現實中的學校衝突與困惑,指出現代社會申的學校德育問題產生的歷史、文化與社會發展原因。第二章主要探討道德及其概念,以期建立學校德育課程建設的邏輯起點。第三章從文化角度對學校德育課程進行追問與反思,特別是對當前進行的新課程改革申的問題進行思考。第四章主要從經濟全球化的角度進行反思,介紹外國學校德育課程實施情況,以期參考與借鑑。第五章是《德育課程論:理念與文化》的重點,在充分領悟傳統道德文化課程資源的同時,探討如何建立以傳統道德文化為基礎的現代學校德育課程體系。最後的結語,是對全書的一個基本總結,並對未來的研究提出進一步的思考。

基本介紹

  • 書名:德育課程論:理念與文化
  • 類型:教育
  • 出版日期:2011年5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107224409
  • 作者:易連雲 靳玉樂
  •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 頁數:342頁
  • 開本:16
  • 品牌:人民教育出版社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德育課程論:理念與文化》為當代課程與教學研究書系之一。

作者簡介

易連雲,1963年生,重慶奉節人。1983年本科畢業,擔任中學英語教師6年。1989年入東北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攻讀教育學碩士學位,研究方向為學校德育;1992年畢業後到西南師範大學任教。1996年赴華東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院,在職攻讀教育學博士學位。現任西南大學教育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專業方向為教育基本理論、德育原理與高校德育。兼任中國教育學會教育學分會理事,中國教育學會教育學分會德育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高等教育學會高等教育學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北京師範大學公民道德教育研究中心兼職研究員,教育部重點文科研究基地南京師範大學道德教育研究所兼職研究員。
蘭英,1963年生,四川內江人。教育學博士。現任西南大學教育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課程與教學系副主任。
鄧達,1969年生,四川達州人。教育學博士。現任樂山師範學院副教授、華南師範大學教育學博士後。

圖書目錄

前言
第一章 困惑與衝突:現實的德育與德育的現實
第一節 社會轉型對學校德育的衝擊
一、走進新時代
二、社會變革與學校德育拷問
三、理想的德育與現實的困惑
第二節 全球化與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德育應對
一、全球化過程中的文化交融與衝突
二、中國現代化過程中的民族文化交融與衝突
三、多元價值觀念與道德確定性質疑
第三節 課程改革過程中的教師與學生身份認同
一、誰是教育者?——德育過程中教師與學生的身份危機
二、“一無所有!”——教師與學生面臨的價值觀空洞
三、“我拿什麼奉獻給你!”——教師師德的尷尬

第二章 概念與語境:德育課程建設的邏輯預設
第一節 德育概念梳理
一、學校德育概念的歷史回顧
二、“大”德育與“小”德育——德育概念的理論性與實踐性爭論
三、回歸本質的道德教育
第二節 德育概念的內在衝突與矛盾
一、現行德育概念內涵及特點
二、理論的衝突與實踐的困惑
三、現行德育概念的內在衝突與矛盾分析
第三節 德育中的道德基礎辯護
一、德育有道德性嗎?
二、學校德育中的道德性缺失
三、傳統道德中泛道德意識的現代解讀
四、道德教育語境中的學校德育

第三章 解讀與反思:學校德育課程改革的文化追問
第一節 學校德育課程改革的新意解讀
一、以人為本的德育課程新理念
二、課程內容綜合化與課程開發主體多元化
三、強調主動學習的教學觀
四、強調學校德育課程的現實生活基礎
五、研究型教師——新課程中的教師角色轉換
第二節 學校德育課程改革中存在的問題
一、文本解讀——德育課程建設中的理念追問
二、學校德育課程改革申的問題分析
……
第四章 文化多樣性:不同視野下的德育與德育課程
第五章 追根與溯源:中國傳統道德文化課程資源
結語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