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學(科學出版社出版圖書)

《微生物學》是科學出版社出版圖書。

出版信息,內容簡介,目錄,

出版信息

微生物學
出版社: 科學出版社
ISBN:9787030344984
版次:31
商品編碼:13127502
品牌:科學出版社(SCIENCE PRESS)
包裝:平裝
叢書名: 生物科學主幹課"6+X"簡明教程系列
開本:16開
出版時間:2021-02-01
頁數:340
正文語種:中文

內容簡介

本書在編寫過程中參考了許多學科前沿進展,在注重加強基礎理論論述的同時,突出教材的新穎性和啟發性,體現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全書簡明論述了微生物在其生命活動過程中的基本規律,其主要內容包括微生物的特點、形態結籃騙燥構、營養要求、生長繁殖、新陳代謝、遺傳變異、生態環境、分類鑑定、傳染免疫以及微生物資源的開發與利用等。

目錄

前言
**章 緒論 1
**節 微生物與微生物學 1
一、什麼是微生物 1
三、微生物學的範疇 2
三、如何學好微生物學 2
第二節 微生物在生物界道寒屑牛中的地位 3
一、兩界和三界系統 3
二、五界系統 3
三、三界(域)系統 4
第三節 微生物學的發展史 4
一、史前時期 4
二、微生物學的初創時期 5
三、微生物學的發展 5
第四節 微生物學的未來 8
一、微生物基因組學和後基因組研究 8
二、微生物系統學研究 8
三、微生物和環境治理研究 9
四、微生物生態學研究 9
五、病原微生物研究 9
本章小結 11
習題 12
思考題 12
第二章 微生物細胞的結構與功能 13
**節 原核微生物細胞的結構與功能 13
一、細胞壁 13
二、細胞壁以內的構民鑽煮榆造一一原生質體 21
三、細胞壁以外的構造 30
第二節 真核微生物細胞的結構與功能 34
一、細胞壁 35
二、鞭毛與纖毛 36
二、細胞質膜 37
四、細胞核 37
五、細胞質和細胞器 38
本章小結 41
習題 42
思考題 42
第三章 微生物的營養 43
**節 微生物的營養要求 43
一、微生物細胞的化學組成 43
二、營養物質及其生理功能 44
二、微生物的營養類型 48
第二節 培養基 50
一、配製培養基的原則 50
二、培養基的類型及套用 52
第三節 營養物質進人細胞的方式 57
一、單純擴散 57
二、促進擴散 58
三、主動運送 58
四、基團移位 59
第四節 細菌活阿譽記的非可培養狀態 60
一、“活的非可培養”細菌的誘導因素 61
三、“活的非可培養”細菌的生物學特性 61
三、“活的非可培養”細菌的復甦 61
四、“活的非可培養”細菌的檢測 61
五、進行“活的非可培養”狀態研究的理論和實際意義 62
本章小結 63
習題 63
思考題 63
微生物的代謝 64
**節 代謝概論 64
第二節 微生物產能代謝 65
一、生物氧化 66
三、異養微生物的生物氧化 66
二、自養微生物的生物氧化 75
四、能量轉換 77
第三節 耗能代謝 84
一、細胞物質的合成 84
二、其他耗能反應E 運動、溶質攝取、生企趨危物發光 92
第四節 微生物代謝的調節 93
一、酶舍成調節 93
二、酶活性調節 94
第五節 微生物次級代謝及其調節 97
一、次級代謝與次級代謝產物 97
二、次級代謝的調節 97
本章小結 101
習題 101
思考題 102
第五章 微生物的生長篇擔紙殖及其控制 103
**節 微生物的培養 103
一、微生物的純培養 103
二、微生物的培養方法 105
三、微生物的同步培養 107
四、微生物的分批培養 108
五、夜姜多微生物的連續培養 108
第二節 細菌的生長與繁殖 109
一、細菌的個體生長 109
二、細菌的群體生長繁殖 111
二、原核微生物的生活史 115
第三節 真菌的生長與繁殖 120
一、黴菌的形態結構 120
二、黴菌的繁殖方式 122
三、酵母菌的生長繁殖 128
第四節 環境對微生物生長的影響 130
一、環境對微生物生長的影響 130
二、微生物生長的測定 132
第五節 微生物生長繁殖的控制 134
一、控制微生物生艇的化學物質 134
二、控制微生物生長的物理因素 135
本章小結 137
習題 138
思考題 138
病毒 139
**節 概述 139
一、病毒的特點與定義 139
三、病毒的宿主範圍 140
二、病毒的分類與命名 140
第二節 病毒研究的基本方法 142
一、病毒的分離與純化 142
二、病毒的測定 143
三、病毒的鑑定 145
第三節 病毒的性質 146
一、病毒的形態結構 146
二、病毒的化學組成 150
第四節 病毒的複製 154
一、病毒的複製周期 154
二、病毒感染的起始 156
三、病毒大分子的合成 159
四、病毒的裝配與釋放 163
第五節 病毒的非增殖性感染 166
一、非增殖性感染的類型 166
二、缺損病毒 167
第六節 病毒與宿主的相互作用 169
一、噬菌體與宿主細胞的相互作用 170
三、病毒與真核細胞的相互作用 172
三、機體的病毒感染 174
第七節 亞病毒因子 175
一、衛星 176
二、類病毒 177
三、阮病毒 178
本章小結 180
習題 180
思考題
微生物遺傳變異和育種 182
**節 遺傳的物質基礎 182
一、DNA作為遺傳物質 182
二、RNA作為遺傳物質 184
三、阮病毒的發現和思考 184
第二節 微生物的基因組結構 185
一、大腸桿菌的基因組 185
二、啤酒酵母的基因組 186
三、詹氏甲燒球茵的基因組 186
第三節 質粒和轉座因子 187
一、質粒的發現和命名 188
二、質粒的分子結構 188
三、質粒的主要類型 188
四、質粒的不親和監 190
五、轉座因子的類型和分子結構 190
六、轉座的遺傳學效應 192
第四節 基因突變及修復 192
一、基因突變的類型及其分離 193
二、基因突變的規律 194
二、基因突變的分子基礎 195
四、DNA損傷的修復 197
第五節 細菌基因轉移和重組 197
一、細菌的接合作用 197
二、細菌的轉導 199
三、細菌的遺傳轉化 201
四、基因定位和基因組測序 203
第六節 真核微生物的遺傳特性 204
一、酵母菌的接合型遺傳 204
二、酵母菌的質粒 205
二、酵母菌的線粒體 205
四、絲狀真菌的準性生殖 206
第七節 微生物育種 207
一、誘變育種 207
三、體內基因重組育種 209
三、基因組重排技術育種 210
四、分子育種 211
本章小結 212
習題 213
思考題 213
微生物的生態 214
**節 微生物在生態系統中的地位與作用 214
一、微生物在生態系統中的作用 214
二、微生物與生物地球化學循環 215
第二節 微生物在自然界的分布 218
一、土壤中的微生物 218
二、水體中的微生物 219
二、空氣中的微生物 220
四、工農業產品上的微生物 220
五、極端環境下的微生物 220
六、生物體內外的微生物 222
第三節 微生物與生物環境間的關係 225
一、互生 225
二、共生 225
三、寄生 227
四、拮抗 227
五、捕食 228
第四節 微生物與環境保護 228
一、微生物對市染物的降解與轉化 228
二、污染物的微生物處理 229
三、環境污染的微生物檢測 232
本章小結 233
習題 234
思考題 234
第九章 微生物的系統分類 235
**節 微生物的分類單元和命名 236
一、微生物分類單元的等級 236
二、微生物的分類單元的劃分 237
三、微生物分類單元的命名 239
四、微生物的分類系統 243
第二節 微生物系統分類的依據 246
一、原核微生物的分類依據及方法 246
二、真核微生物分類依據 255
第三節 微生物的系統分類和主要的屬 256
一、原核微生物的系統分類和主要的屬 256
二、真核微生物的系統分類和主要的屬 261
本章小結 264
習題 264
思考題 265
感染與免疫 266
**節 感染的一般概念 266
一、傳染與傳染病 266
二、決定傳染結局的3 個因素 266
三、傳染的3 種可能結局 270
第二節 非特異性免疫 270
一、生理屏障 270
二、細胞因素 271
三、體液因素 273
第三節 特異性免疫 274
一、免疫系統 275
二、抗原和抗體 277
第四節 免疫學的實際套用 285
一、抗體的製備及套用 285
二、免疫學技術 287
三、免疫預防 290
本章小結 293
習題 293
思考題 293
微生物的套用和產晶 294
**節 工業發酵的菌種和發酵特徵 294
一、生產菌種的要求和來源 294
二、大規模發酵的特徵 295
第二節 工業發酵的方式 299
一、發酵方式 299
二、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細胞 302
三、固態發酵 303
四、混合發酵 303
第三節 微生物發酵的主要產品 304
一、食品和飲料 304
二、醫藥工業的主要產品 306
三、農牧業的主要產品 309
四、微生物在冶金、能源等領域的套用.311
五、微生物塑膠和生物計算機 314
六、微生物的其他套用 316
本章小結 317
習題 318
思考題 318
主要參考文獻 319
附錄 常用微生物名稱 322
四、基團移位 59
第四節 細菌活的非可培養狀態 60
一、“活的非可培養”細菌的誘導因素 61
三、“活的非可培養”細菌的生物學特性 61
三、“活的非可培養”細菌的復甦 61
四、“活的非可培養”細菌的檢測 61
五、進行“活的非可培養”狀態研究的理論和實際意義 62
本章小結 63
習題 63
思考題 63
微生物的代謝 64
**節 代謝概論 64
第二節 微生物產能代謝 65
一、生物氧化 66
三、異養微生物的生物氧化 66
二、自養微生物的生物氧化 75
四、能量轉換 77
第三節 耗能代謝 84
一、細胞物質的合成 84
二、其他耗能反應E 運動、溶質攝取、生物發光 92
第四節 微生物代謝的調節 93
一、酶舍成調節 93
二、酶活性調節 94
第五節 微生物次級代謝及其調節 97
一、次級代謝與次級代謝產物 97
二、次級代謝的調節 97
本章小結 101
習題 101
思考題 102
第五章 微生物的生長篇殖及其控制 103
**節 微生物的培養 103
一、微生物的純培養 103
二、微生物的培養方法 105
三、微生物的同步培養 107
四、微生物的分批培養 108
五、微生物的連續培養 108
第二節 細菌的生長與繁殖 109
一、細菌的個體生長 109
二、細菌的群體生長繁殖 111
二、原核微生物的生活史 115
第三節 真菌的生長與繁殖 120
一、黴菌的形態結構 120
二、黴菌的繁殖方式 122
三、酵母菌的生長繁殖 128
第四節 環境對微生物生長的影響 130
一、環境對微生物生長的影響 130
二、微生物生長的測定 132
第五節 微生物生長繁殖的控制 134
一、控制微生物生艇的化學物質 134
二、控制微生物生長的物理因素 135
本章小結 137
習題 138
思考題 138
病毒 139
**節 概述 139
一、病毒的特點與定義 139
三、病毒的宿主範圍 140
二、病毒的分類與命名 140
第二節 病毒研究的基本方法 142
一、病毒的分離與純化 142
二、病毒的測定 143
三、病毒的鑑定 145
第三節 病毒的性質 146
一、病毒的形態結構 146
二、病毒的化學組成 150
第四節 病毒的複製 154
一、病毒的複製周期 154
二、病毒感染的起始 156
三、病毒大分子的合成 159
四、病毒的裝配與釋放 163
第五節 病毒的非增殖性感染 166
一、非增殖性感染的類型 166
二、缺損病毒 167
第六節 病毒與宿主的相互作用 169
一、噬菌體與宿主細胞的相互作用 170
三、病毒與真核細胞的相互作用 172
三、機體的病毒感染 174
第七節 亞病毒因子 175
一、衛星 176
二、類病毒 177
三、阮病毒 178
本章小結 180
習題 180
思考題
微生物遺傳變異和育種 182
**節 遺傳的物質基礎 182
一、DNA作為遺傳物質 182
二、RNA作為遺傳物質 184
三、阮病毒的發現和思考 184
第二節 微生物的基因組結構 185
一、大腸桿菌的基因組 185
二、啤酒酵母的基因組 186
三、詹氏甲燒球茵的基因組 186
第三節 質粒和轉座因子 187
一、質粒的發現和命名 188
二、質粒的分子結構 188
三、質粒的主要類型 188
四、質粒的不親和監 190
五、轉座因子的類型和分子結構 190
六、轉座的遺傳學效應 192
第四節 基因突變及修復 192
一、基因突變的類型及其分離 193
二、基因突變的規律 194
二、基因突變的分子基礎 195
四、DNA損傷的修復 197
第五節 細菌基因轉移和重組 197
一、細菌的接合作用 197
二、細菌的轉導 199
三、細菌的遺傳轉化 201
四、基因定位和基因組測序 203
第六節 真核微生物的遺傳特性 204
一、酵母菌的接合型遺傳 204
二、酵母菌的質粒 205
二、酵母菌的線粒體 205
四、絲狀真菌的準性生殖 206
第七節 微生物育種 207
一、誘變育種 207
三、體內基因重組育種 209
三、基因組重排技術育種 210
四、分子育種 211
本章小結 212
習題 213
思考題 213
微生物的生態 214
**節 微生物在生態系統中的地位與作用 214
一、微生物在生態系統中的作用 214
二、微生物與生物地球化學循環 215
第二節 微生物在自然界的分布 218
一、土壤中的微生物 218
二、水體中的微生物 219
二、空氣中的微生物 220
四、工農業產品上的微生物 220
五、極端環境下的微生物 220
六、生物體內外的微生物 222
第三節 微生物與生物環境間的關係 225
一、互生 225
二、共生 225
三、寄生 227
四、拮抗 227
五、捕食 228
第四節 微生物與環境保護 228
一、微生物對市染物的降解與轉化 228
二、污染物的微生物處理 229
三、環境污染的微生物檢測 232
本章小結 233
習題 234
思考題 234
第九章 微生物的系統分類 235
**節 微生物的分類單元和命名 236
一、微生物分類單元的等級 236
二、微生物的分類單元的劃分 237
三、微生物分類單元的命名 239
四、微生物的分類系統 243
第二節 微生物系統分類的依據 246
一、原核微生物的分類依據及方法 246
二、真核微生物分類依據 255
第三節 微生物的系統分類和主要的屬 256
一、原核微生物的系統分類和主要的屬 256
二、真核微生物的系統分類和主要的屬 261
本章小結 264
習題 264
思考題 265
感染與免疫 266
**節 感染的一般概念 266
一、傳染與傳染病 266
二、決定傳染結局的3 個因素 266
三、傳染的3 種可能結局 270
第二節 非特異性免疫 270
一、生理屏障 270
二、細胞因素 271
三、體液因素 273
第三節 特異性免疫 274
一、免疫系統 275
二、抗原和抗體 277
第四節 免疫學的實際套用 285
一、抗體的製備及套用 285
二、免疫學技術 287
三、免疫預防 290
本章小結 293
習題 293
思考題 293
微生物的套用和產晶 294
**節 工業發酵的菌種和發酵特徵 294
一、生產菌種的要求和來源 294
二、大規模發酵的特徵 295
第二節 工業發酵的方式 299
一、發酵方式 299
二、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細胞 302
三、固態發酵 303
四、混合發酵 303
第三節 微生物發酵的主要產品 304
一、食品和飲料 304
二、醫藥工業的主要產品 306
三、農牧業的主要產品 309
四、微生物在冶金、能源等領域的套用.311
五、微生物塑膠和生物計算機 314
六、微生物的其他套用 316
本章小結 317
習題 318
思考題 318
主要參考文獻 319
附錄 常用微生物名稱 322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