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鵬翮詩選

張鵬翮詩選

《張鵬翮詩選》,胡傳淮編選,2006年香港銀河出版社出版。該書以清代光緒八年(1882)刻本《張文端公全集》為底本,精選出張鵬翮詩歌288首,並附錄有關研究資料,是第一部關於張鵬翮的詩歌選本。

基本介紹

  • 書名:《張鵬翮詩選》
  • 作者胡傳淮
  • ISBN:9624751986
  • 出版社:銀河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6年6月
  • 開本:32開
序言,後記,目錄,編者,

序言

《張鵬翮詩選》序
清代詩人,數以十萬計,這是社會上普通讀者所難以想像的。據近年楊忠、李靈年兩位先生共同主編的《清人別集總目》,和柯愈春先生所著《清人詩文集總目提要》,現今仍然有詩集傳世的清代詩人也還多達上萬家。然而這些詩集,一般社會上很難見到。而今人通過單獨選本予以介紹的,目前也還不過幾十家而已。
胡傳淮(右)與朱則傑在蘇州胡傳淮(右)與朱則傑在蘇州
四川遂寧張鵬翮,在清初康熙年間官至文華殿大學士。他生平以名臣著稱,但也留有兩卷詩歌。後世如乾隆年間沈德潛輯著名的《清詩別裁集》、民國時期徐世昌輯目前規模最大的清詩選本《晚晴簃詩匯》,都選取有他的作品:已故著名清詩研究專家錢仲聯先生主編的《中國文學家大辭典·清代卷》,以及《清詩紀事·康熙朝卷》,其中都有關於他的介紹,可見他的詩歌以及作為一個詩人向來為人所重視。特別是他出使俄羅斯等地所寫的詩歌作品,即使在整箇中國古代詩歌史上也是不多見的。
四川省蓬溪縣奎閣廣場張鵬翮塑像四川省蓬溪縣奎閣廣場張鵬翮塑像
張鵬翮作為一位四川籍詩人,清代中葉李調元輯《蜀雅》,曾經選其詩一首:清末孫桐生輯《國朝全蜀詩鈔》,又增選至二十四首,但也還相當有限。如今胡傳淮先生這個選本,所選多達二百餘首,末後還附有若干參考資料,這對於讀者接觸、了解張鵬翮其詩以及其人,無疑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胡傳淮編選《張鵬翮詩選》封面胡傳淮編選《張鵬翮詩選》封面
張鵬翮能夠遇到有志的學者,乘宣傳地方文化的東風,以單家詩選的形式展現在世人面前,這對於整個清詩研究來說同樣也是一件好事。但願有更多的清代詩人,也像張鵬翮這樣不斷進入單家詩選的行列,這樣人們對清代詩歌的了解也就越來越多了。
2005年國慶節寫於杭州玉泉浙江大學

後記

《張鵬翮詩選》後記
蜀中張氏,有清望族,文章德業,代有聞人。康熙、雍正朝重臣名臣張鵬翮,尤足稱傑。
張鵬翮(1649—1725),字運青,號寬宇,清代四川省遂寧縣黑柏溝(今屬蓬溪縣任隆鎮黑柏溝村)人。康熙九年(1670)進士,選翰林院庶吉士,歷官蘇州知府、浙江巡撫、江南學政、兩江總督、河道總督、刑部尚書、戶部尚書、文華殿大學士兼吏部尚書,加太子太傅,幾乎擔任過清王朝從建立到走向鼎盛時期內政、外交的各種重要職務。卒謚“文端”,著有《張文端公全集》。《清史稿》《清史列傳》《錦里新編》《四川通志》《辭海》等有傳。
張鵬翮歷官五十餘年,立志遠大,以身許國,品行高尚,作風嚴謹,一生精覃,清操自矢,才幹非凡,政績卓著,名滿天下,時稱“賢相”、“清官”。生前,康熙帝對他的評價是“天下廉吏,無出其右”;逝後,雍正帝讚譽他:“志行修潔,風度端凝。流芬竹帛,卓然一代之完人!”評價之高,無出其右。集政治家、水利專家、詩人、文學家、外交家、教育家於一身,為清代四川人中官位最顯赫、名聲最響亮的人物。張鵬翮工詩善文。清中葉四川學者李調元《蜀雅》云:“文端論詩,以性情為主”,並稱讚其《自嘆》詩“恬退實從肺腑中流出,不愧曲江(唐詩人張九齡)風度”。清末四川學者孫桐生《國朝全蜀詩鈔》云:“文端平生居官以清節重,揚歷中外,早著循聲。詩亦純實簡質,自是正聲。”民國總統徐世昌輯《晚晴簃詩匯·詩話》云:“文端為治河名臣,行役之作,意境獨超。”清詩研究專家錢仲聯主編《中國文學家大辭典》(清代卷)也對張鵬翮之詩作了中肯評價。
胡傳淮主編《張鵬翮研究》胡傳淮主編《張鵬翮研究》
胡傳淮著《張問陶年譜》胡傳淮著《張問陶年譜》
張鵬翮現存詩600餘首,題材廣泛,體裁多樣,語言清新,格調剛健。七言律絕,佳句絡繹。諸如民間疾苦、旅思羈愁、離懷別緒、英雄肝膽、兒女柔情、山川景色、鄉土民俗、歷史人文、異域風光等在其詩中均有呈現。尤其是康熙二十七年(1688),張鵬翮出使俄羅斯,往返百餘日,寫下不少紀行詩,表現出詩人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和堅毅頑強的意志,詞精句美,詩意濃郁,氣格高亢,盛世英氣,勃勃有聲;俄羅斯異國風光,歷歷在目,這在整箇中國古代詩歌史上也是前無古人的。
張鵬翮論詩主性情,開清代性靈派先聲。張鵬翮比清代性靈詩派主將袁枚早60餘年,其詩論主張直接影響到其玄孫性靈派大詩人張問陶。著名學者吳庚舜說:“張問陶的詩歌理論一般文學史只著眼於袁枚對他的影響,而忽略了他的高祖張鵬翮對他的直接影響”。由此可見,張鵬翮對後世詩歌的影響是不小的。
張鵬翮以名臣著稱,其詩也自成一家。然而後世對他的介紹和研究做得很不夠,許多人不知道張鵬翮在清史上那段輝煌。數典不應忘祖,張鵬翮是一位不該湮沒的詩人,他的詩應該進行研究,應該為人們所了解。有鑒於此,我用數年時間,遍查有關資料,以清代光緒八年(1882)刻本《張文端公全集》為底本,對張鵬翮現存詩作,一一認真審讀,反覆斟酌,選出288首,編成《張鵬翮詩選》一書。當然,他的精華之作,並不止此;而且所選之詩,也不一定全是精華。只是為了對張鵬翮詩歌有一個大致的了解,並力圖從題材、體裁、思想、藝術上,能夠基本反映作者的面貌。張鵬翮之詩直抒性情,清淺自然,平實易解,毋須煩瑣箋注,所以本書沒有對張鵬翮詩作註解。為了知人論世,在詩選之後附錄了有關張鵬翮的生平、家世資料,對人們了解張鵬翮其人其詩,也許有用處。
胡傳淮在南嶽衡山胡傳淮在南嶽衡山
本書作為三百年來第一本張鵬翮詩歌選本,希望在介紹張詩和推動張詩的研究上起到一定作用。這僅僅是一種嘗試,一種探索,希望拋磚引玉,以待來哲。因編選者學識所限,兼之時間倉促,缺點和錯誤在所難免,殷切希望廣大專家、學者及本書所有讀者批評指正。
在編選和出版本書中,承蒙浙江大學教授、清詩研究專家朱則傑博士賜序;四川省遂寧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張吉泰,中共四川省蓬溪縣委書記、縣人大常委會主任李孝富等同志,鼎力玉成茲舉,謹在此一併致以衷心感謝!
2005年11月15日

目錄

《張鵬翮詩選》 目錄
標題作者/出處頁數
序言
朱則傑
1
五言律詩
旅夜書懷
1
晚次彭市河
1
夜泊漳脊有懷三弟
1
涪江夜雨
2
兵書峽
2
西塞山聞雁
2
池州道中作
2
古佛寺雙松
3
鮑營夜雨追思張夢臣
3
過黃天盪順風安瀾而渡竟不知其險賦此
3
追思六飛兄
3
河間
4
夢大人
4
赤崖山讀書處口占
4
南園
5
海棠花有感
5
東明道中
5
順風渡江
5
燕湖關晚眺
6
赤崖舊宅
6
韓忠臣祠
6
落霞
7
儀征渡江
7
抵巫山
7
七言律詩
恭和聖制淮黃告成韻
8
恭和聖制挽大學士張玉書
8
丁酉誕辰
8
寄二弟
9
留別舍弟
9
過重慶寄弟
9
寄夫人
9
蘇墳夜雨次韻
10
吊二蘇墳用原韻
10
漢口感懷
10
愁懷
10
荊州清明
11
題太暉觀
11
黃陵大士閣
11
旅次書懷
11
香溪
12
黃陵懷古
12
桓侯廟
12
黃州懷古
12
九日
13
下鐘寺
13
感懷
13
題觀音山閣
13
張王廟
14
飛雲樓
14
海船口夜泊
14
黃鸝峽阻風雨
14
江上雨霽
15
登岱嶽
15
過風后故里
15
題虞帝琴堂
15
憂旱
16
奉命出使俄羅斯口占
16
早發居庸關
16
彈琴峽
16
雞鳴山懷古
17
歸化城謁關夫子廟
17
登歸化城樓口占
17
歸化城郊原蒙古持獻清茶炒麋伏迎道左喜而賦之
17
昭君青冢
18
駐軍拉拉克泰有作
18
中秋前一日同陳掌科使還
18
楊林磯
18
登南高峰
19
邳州道中口占
19
涇川道中
19
游茅山
19
吳門訪李光祿故宅
20
皂河化險為平
20
雞頭關懷古
20
潼關
20
登明遠樓
21
自嘆
21
思家
21
星馳過泰安
21
陸漫堤春雨
22
奉使詣上海
22
紫薇花
22
鎮江秋夜感懷
22
中途遇雨
23
渡黃河
23
中山曉望
23
登樓
23
思鄉
24
己亥十月朔觀堂中黃花有感
24
題大佛寺
24
瞿唐
24
丹河
25
銅雀台
25
聞河南水災
25
雪夜齋居
25
乞還
26
大樟祖居
26
如意而歸
26
元日在重慶
26
連枝會
27
哀鴻
27
黑柏溝祖塋被楚民侵占蒙制軍清還讀罷檄語感而泣下
27
萬里橋
27
月山
28
題鶴鳴山
28
黌宮古柏
28
遂寧城
28
題靈泉寺
29
書台應瑞
29
龍山曉鐘
29
仙井晴霞
29
涪江晚渡
30
鶴鳴夜月
30
梵雲春曉
30
雲靈仙跡
30
旗山鐘秀
31
靈泉聖境
31
五七言絕句
輞川桂花
32
己亥除夕夢中得句
32
清明雨
32
水仙花
32
巫山
33
岳武穆祠
33
范縣看衛河
33
太行堤
33
涼夜中元望雨
33
秋後百日紅花盛開
34
使節駐江寧聞長孫女沒於含山
34
南旺寄富主事
34
梁真定祠
34
夏日經通州驛
34
五龍口
35
新灘
35
巴東
35
巫山
35
蝦蟆泉
35
自嘆
36
吊德吾龐氏
36
寄懋文
36
白雲
36
詠柳
36
初夏藤花始開
37
偶題
37
憶涪水端陽
37
今年海棠未開
37
天署新槐
38
早梅
38
署中藤花
38
七夕
38
春柳
39
桃花寺
39
楝樹
39
萬壽菊
39
古北口遇雨
39
堯亭古柏
40
石閘
40
仙鶴
40
40
庚子七月二十五日出塞偶作
40
萬里駿
41
庚子九日
41
戴村壩
41
雨夜
42
清貧
42
送人
42
42
即景
42
莫愁湖
43
清閒
43
貢院百日紅
43
夜雨
43
辛丑季夏三日
43
紅梅
44
齋宿容台歸夢
44
思鄉
44
再過荊州
44
秋日感懷
44
下弦月
45
桓侯廟
45
峽行苦雨
45
筒酒
45
旅夜書感
45
泊鳳凰灘
46
石寶磯
46
平都山
46
訪何羽聖不遇
46
大渠夜泊口號
46
懷兩弟
47
雲安道中
47
韓忠臣祠
47
紀夢
47
宿舌口
47
旅店口占
48
題田家
48
白雲
48
金山
48
皋亭道中
48
雲樓
48
湖上
49
曉行曲
49
宿重興集
49
觀河圖
49
興福院乘涼
49
徐州道中
50
奉聖寺古樹
50
高郵道中
50
澄城道中
50
潼關
50
太白騎驢處
51
寇萊公故里
51
郭汾陽祠
51
趙城媧皇陵
51
水簾洞
51
思親
51
浣花溪
52
盆梅
52
署前藤花盛開口占
52
雨後芍藥鮮妍可愛
52
崓山古柏
52
新春見梅花
53
人日過泰安
53
楓橋
53
元宵
53
晴日梅花
53
駐節蘇台夢見大人
53
惜紫薇花
54
枇杷
54
羊叔子故里
54
饒陽道中思六飛
54
黃鶴樓
54
紫薇花
55
大文
55
翠鳥
55
田家
55
懷柔道中
55
夫人七十壽
56
新開嶺白雲
56
重經山店有感
56
讀孫冕七十詩有感
56
碧桃
56
喜雨
57
阿喜塞口
57
對藤花懷富太宰
57
通州道中大風
57
凱歌
57
合州冷泉
58
懷劉了庵先生
58
又題溫泉
58
官濺溪
58
慶元山
59
暮春歸赤崖舊居
59
漁磯
59
交河蓮窩偶題
59
牛欄山
59
人日
60
春日重遊靈泉寺
60
悼故光祿卿李子靜
60
成都青羊宮青羊
60
題昭君青冢
61
喀爾喀曲
61
塞下曲
61
附錄
張文端公傳
彭端淑
62
張文端公事略
李元度
66
張鵬翮世傳
《遂寧張氏族譜》
73
張鵬翮傳
《遂寧縣誌》
75
張鵬翮世系
胡傳淮
78
慶元山張鵬翮父子墓
吉成軒
92
為張鵬翮的人品與文品一辯
李朝正
95
遂寧張氏家族詩人
胡傳淮
108
《遂寧張氏族譜》初探
胡傳淮
122
後記
胡傳淮
135

編者

胡傳淮,1964年8月生,四川省蓬溪縣人。四川教育學院中文系本科畢業,文學學士。著名文史學家、張問陶及其家族研究專家,四川省楹聯學會理事。主要研究清詩、巴蜀文化及鄉邦文獻。出版專著70餘部、發表論文、詩詞、歷史散文等300餘篇,總計800餘萬言。著作主要有《張問陶年譜》、《王灼集校輯》、《大英風物誌》,後兩書為合著,均系巴蜀書社出版。主編有《張船山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02年中國三峽出版社出版)、《張問陶研究文集》(2009年中央文獻出版社出版)、《船山詩草全注》(第一副主編,180萬字,2010年巴蜀書社出版)、《燼餘錄注》(2010年中國文史出版社出版)、《張鵬翮研究》(2011年12月中國文聯出版社出版)、《清代蜀中第一家:蓬溪黑柏溝張氏家族》(2012年中央文獻出版社出版)、《蓬溪文史資料精選》(2011年12月中國文史出版社出版)、《張問陶家族詩歌選析》(2012年大眾文藝出版社出版)、《明代蜀中望族:蓬溪席家》(2013年中國文史出版社出版)、《赤城春秋》(2013年中國文聯出版社出版)、《張問陶資料彙編》、《詩書畫大家呂潛》、《胡氏族譜》(2000年出版)、《蓬溪家譜序跋集》(2010年出版)、《蓬溪縣誌》(1986—2005,副總編,2012年方誌出版社出版)、《蓬溪文史資料》等。編著有《芝溪集》(2003年出版),編選有《呂潛詩選》、《張鵬翮詩選》(2006年香港銀河出版社出版)、《張問安詩選》(2002年出版)等清代詩人詩集和《蓬溪詩存》(唐代至民國,2005年出版)。已在《文學遺產》、《社會科學研究》、《紅樓夢學刊》、《蘇州大學學報》、《蜀學》、《西華大學學報》、《四川文獻》等學術刊物發表論文100餘篇。專著《張問陶年譜》,《光明日報》評其為“一部學術品格很高的好書”,被《清史》《中國文學編年史》《中國詩歌通史》《近三百年人物年譜知見錄》《清詩考證》《清代文學研究書目》《元明清詩文研究著作書目索引》《巴蜀文學史》《遂寧市志》《遂寧古今人物》《蓬溪縣誌》等多種文獻引證或著錄;論文《洗百年奇冤,還高鶚清白——高鶚非“漢軍高氏”鐵證之發現》,解決了紅學中的一大懸案,已寫入《紅學通史》。參加國家社科基金項目1項、四川省社科規劃項目3項,十餘次獲得省、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胡傳淮在上海外灘胡傳淮在上海外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