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鵬翮文化研究會
- 辦公地點:四川省蓬溪縣政協
- 社團性質:非盈利性社團組織
- 顧問: 胡傳淮
- 成立時間:2015年11月2日
- 主管單位:四川省蓬溪縣人民政府
作用意義,性質宗旨,業務範圍,
作用意義
家族、家譜文化是中華民族文化的三大支柱之一,它具有極強的傳承性,長久性,基礎性。蜀中蓬溪,歷史悠久,人文薈萃,尤其是黑柏溝張氏家族,已形成了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家族文化,清代張氏家族與宋代眉山蘇氏家族、明代新都楊氏家族,構成了巴蜀地區歷史上最有名的三大家族。清代蜀中黑柏溝張氏家族被稱為“清代四川第一家”。
為了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繼承和發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傳統美德,引導教育人講道德、愛家族,愛國家,進一步有效的研究、發掘、傳播清代名人張鵬翮、張問陶家族文化資源,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非物質文化品牌,開展以家族、家譜,方誌、文物古蹟保護為主要代表的家族文化文獻的蒐集、整理、宣傳、研究、交流等活動,為張氏族人傳承先祖美德,為蓬溪縣開發利用家族文化創建優良旅遊業,為全社會服務,特成立張鵬翮文化研究會。 開展張氏家族文化研究是中華傳統文化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以血緣關係為紐帶和諧相處,共生共榮的歷史文化傳統,也是繼承和弘揚中華悠久文化,推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需要。以大清廉吏、治河專家張鵬翮和蜀中詩冠、大清神斷張問陶為代表的張氏家族移民文化、廉政文化、名人文化、詩書畫文化越來越受到國內外學者和張氏族人的重視,他們對張氏家族文獻資料的蒐集、整理、交流、拓展產生了強烈地渴望。為提升張氏家族的影響度,弘揚張氏家族文化,推動文化學術研究,開發地方文化旅逰事業,成立“張鵬翮文化研會”勢在必行。
張鵬翮文化研會成立,旨在追溯張氏淵源,研究張氏沿革,發掘張氏文化精髓,培育張氏文化產業,促進蓬溪張氏文化事業發展和張氏人才成長;使公民遵守國家憲法、法律、法規和政策,激發愛國、愛鄉、尊祖敬祖的熱情,以敦親睦族服務社會和諧,團結友好凝聚族智民力,促進社會繁榮。同時組織熱心張氏文化研究的單位和個人,增強民族愛國精神,提高市民的文化素質。蓬溪張氏後裔經過一定努力,已組織開展了形式多樣的文化宣傳和交流活動,蒐集了富有價值的文化資料。為了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和地方民族精神,深入發掘整理地方文化、姓氏文化的研究,廣泛開展繼承傳統文化和華夏文化交流活動;繼續以建設美好家園,構建和諧社會為己任,廣泛聯繫張氏後裔,大力宣傳蓬溪,推進地域經濟、科技、文化的對外交流與合作,為加速全縣的經濟建設、使蓬溪成為一帶一路的重要節點城,為精神文明建設和社會進步作出應有的貢獻。
性質宗旨
張鵬翮文化研會主要利用非國有資產、實行會員制,由熱心張氏家族文化的個人自願結成、自願舉辦。是依法登記的地方性、從事非營利性的學術性民間民眾社會團體,為張氏族人、為社會服務活動的社會組織。其目的是推動社會的全面發展與進步。張鵬翮文化研會堅決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在中國共產黨的文化路線指引下,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繼承和發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傳統美德,引導人們講道德、愛家族、愛國家,遵守憲法、法律、法規和國家政策,遵守社會道德風尚。大力宣傳推介巴蜀特色文化,促進探索對外文化交流。以人為本,挖掘、整理、發揚民俗文化、巴蜀文化、姓氏文化。團結互助,促進和諧,貢獻社會。
業務範圍
一、開展張氏文化學術發掘交流,研究、培育發展蓬溪張氏文化;收集、研究張氏歷代先祖的文獻、事跡。
二、積極參與社會公益活動,集中族智民力,扶危濟困、幫貧解難、救助弱勢。及時向政府及有關部門反映張氏文化研究工作的意見和建議,為蓬溪張氏文化研究工作者搞好服務。
三、積極開展張氏文化宣傳教育活動,創造條件,有計畫地、定期不定期出版張氏文化書籍、期刊、科普讀物、電子聲像等信息,宣傳報導張氏傑出人物及事跡;尋根溯源,交流各支派的輩序排列。
四、不定期組織本會和有關人員開展張氏文化研究。利用人才資源,開展課題研究,組織成果鑑定,舉辦各類諮詢、技能培訓班,各類張氏文化展覽會、演示會等活動,加強信息溝通交流,為促進地方事業發展做出積極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