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氏族譜

胡氏族譜

《胡氏族譜》,胡傳淮纂修,2000年9月出版,已著錄於《中國家譜總目》,該族譜主要講述先祖胡其祥,明末清初湖廣麻城縣孝感鄉教子村人,生四子。其長子胡大國,清康熙後期遷居四川省蓬溪縣文井場三台觀,為本支胡氏入川始祖。今族人聚居於蓬溪縣文井鎮百恆村、梅埡村、羅戈鄉石牛村等地。譜載宗祠、世系圖、世傳錄等。

基本介紹

  • 書名:《胡氏族譜》
  • 出版時間:2000-9-1
  • 開本:32開
  • 纂 修:胡傳淮
  • 著 錄:《中國家譜總目》
  • 收藏單位:上海圖書館
胡姓簡介,內容簡介,圖書序言,圖書後記,作者簡介,

胡姓簡介

胡姓得姓始祖胡公滿所建立的陳國在今河南淮陽,胡姓,是一個中國人的姓氏,是一個值得自豪的貴姓、大姓,為帝舜之後裔。以胡姓在全國人口中的比例的多少排名第13位,在《百家姓》中排名第158位。南宋時期的著名經學家和湖湘學派的創始人之一胡安國;現代著名學者、詩人、歷史學家、文學家、哲學家、新文化運動的領袖之一胡適;無產階級革命家、理論家、政論家和社會科學家胡喬木;中共中央委員會主席、中央委員會總書記胡耀邦;中共中央委員會總書記、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胡錦濤;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胡春華
胡傳淮纂修《胡氏族譜》胡傳淮纂修《胡氏族譜》

內容簡介

《胡氏族譜》,胡傳淮纂修,四川省蓬溪縣文井鎮《胡氏族譜》編委會編,2000年9月出版。該書由《序言》《凡例》《正文》《編後記》組成,正文分八篇:第一篇《宗族源流》;第二篇《胡氏宗祠》;第三篇《字輩譜》;第四篇《世系圖》;第五篇《世傳錄》;第六篇《著述》;第七篇《譜論》;第八篇《續後篇》。

圖書序言

2017年春節文井胡氏家族聯誼會2017年春節文井胡氏家族聯誼會
歷史者何?賡續人類之生活,以求歷史之資鑒。上古無文字,結繩以志之。自有文字來,便以字代之,故歷史為人類共同生活之必要。木有本,水有源,人類則應知祖先之創業艱難,故慎終追遠,孔子美之為民德,有深意也。江澤民同志1991年3月9日,致信李鐵映、何東昌同志:“要對小學生、中學生,一直到大學生,由淺入深,堅持不懈地進行中國近代史、現代史及國情的教育”。國者,人之積也。國情,即民情。大則國情,小則鄉土民情,家族便是其中之一員。家族教育,必須要記載,方能知其源本。源之深者,流必長;葉之沃者,光必華;本之厚者,枝必茂。此族譜之應修也。我族自湖北遷蜀後,族譜雖經修纂,有的保管不善,亦已失傳;有的在“文化大革命”中毀於火。如不重新加以修纂,則前人創業之辛苦、披荊斬棘、櫛雨沐風、改造自然之豐功偉績,無傳也。
我族未入川前之世系、名人傳記、傳說,一概不得而知,只好付之闕如;單就入川後之事而言之。惟我胡氏,氏源衛媯,系出陳封,周武王以元女太姬配胡公而封諸陳。數千載來,人才輩出,文人學士,不絕如縷;達官顯貴,不絕於朝,此其遠者。我族自前清康熙年間,由湖北麻城孝感遷入。先祖胡其祥公,未入川,膝下生四子:長大國,二大鵬,三大宗,四大海。二子、三子留在湖北。入川者惟我族大國公與四弟大海公。大海公入川後,落業南充縣城郊之蓮花池。大國公初來時,借居文井場之雲台觀附近八寶山,生活在那裡,卒亦葬在八寶山。大國公生三子:長應秩公,落業羅戈鄉石牛廟乾柏樹,置業不多,子孫不及二、三房之眾;二應穗公,生一子廷棟,產業多至八個灣,不染世俗,在家修持,後落髮為僧;三子應秋公,置業不多,生七子,即:廷福、廷祿、廷榮、廷華、廷富、廷貴、廷旭,故其子孫,嫌其業少,有的外出就佃,所以,今有幾戶只知姓胡,不知其先祖是誰。
清代民國時期,族人難以維持溫飽,讀書者甚少。族中較有威望者,有胡聯芳,系耆英,其祝壽時,縣上的儒學教諭張某,鳴鑼唱道,打起高足燈籠,並贈以匾,名震一時。胡永蛟系武生,其子亦武生,在治喜酒時,很熱鬧,遠近為之祝賀,名聞遐邇。胡家潤,號恩溥,光緒年間為文井團總,鄉人敬憚之。此有清中,我族之特出者。中華民國時,人口增多,溫飽尚存問題,糧食產量低,只能輔以手工,維持不足。
迨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族人分得了田土,人民有田可耕,有書可讀,無凍餒之虞,其出類拔萃者,大有人在。胡傳裕在鄉上工作三十餘年,勤於職守,人稱其賢;胡傳松參加抗美援朝戰爭,擢至營長。胡傳沛援越抗美作戰八十餘次,升為營長,轉業於縣上武裝部門。胡傳海在縣上商業部門工作,曾任商業局長。胡世順在抗美援朝戰爭中犧牲,經志願軍炮兵602團政治處批准為革命烈土。胡世民為民辦教師三十餘年,勤奮自學,評為中學一級教師,桃李滿園,春風化雨,堪稱師表。胡傳淮先後畢業於綿陽師專和四川教育學院中文系,獲文學學士學位,在縣政協主持我縣文史工作。我本庸人,亦在一千五百多人競爭中考取四川省立南充高中,惜就業未成,故爾呆滯農村。此就族中之文化而言之,誠我族之佼佼者。至於族人生活,新舊社會,兩個世界。昔日之茅舍陋巷,今成高樓大廈,電視、電燈晝夜通明,弦歌不綴。昔日之衣不蔽體,今則豪華備至。昔日之食不果腹,今則三餐肉食,水積於塘,糧滿於倉,山清水秀,誠盛世也,故志之。
因我族之族譜失傳已久,傳淮在縣上主持《蓬溪縣誌》、《蓬溪文史資料》編纂工作,欲將族譜來一次重修,以譜前人之豐功偉績,以勵後人之繼往開來,索序於余。余現年七十有四,奄奄一息,風燭殘年,故將我對族中史料所能記憶者,略言之以志不朽雲。

圖書後記

吾族世居麻城孝感,自清康熙年間遷蜀以來,歷三百餘年,凡十有二世。派衍荊楚,既根深而葉茂;支分蜀北,亦源遠而流長。子孫繁庶,瓜瓞綿延,遂稱文井巨族。
參天之樹,必有其根;懷山之水,必有其源;家之有譜,猶國之有史。吾族舊有家乘,悉毀於兵燹。今逢盛世,修譜復興。為保存家族史料、書載族人遷蜀創業之艱辛和取得的成就,經余提議,重修族譜,深得族人贊同。1998年至1999年,吾印製了編修《胡氏族譜登記表》,廣泛徵集族人史料,並訪之耆壽,采諸見聞,既旁搜而遠紹,復縷晰而條分。然而,雨殘煙燼,舊牒不存,搜討故策,渺不可得。從胡氏受姓始祖胡公滿至其祥老祖以前之歷代世系名諱,概無所知。大國公入川以來各代先祖事跡,亦感茫然,僅知其名諱而已。資料缺乏,給修譜工作帶來了很大困難。
吾族遷蜀以來,繁衍十數傳,生丁甚眾,若再事遷延,不彙輯成冊,恐年湮世遠,不但祖宗之世系,久而漸忘;即一本之親,亦視如路人矣!故余不揣固陋,董理其事,歷經兩年寒暑,修成新譜,存此崖略,使後世子孫知吾族姓之所由出、派之所由傳。掛漏之處,俟異日有志續譜者補正之,幸甚!冀甚!
站在千年之交和世紀之交,願吾族在新的千年、新的世紀裡,發揚先輩入川艱苦創業之精神,把祖國建設得更繁榮富強、族人過上更幸福美滿的生活!

作者簡介

胡傳淮照片胡傳淮照片
胡傳淮,四川省蓬溪縣人,生於1964年8月,因胡姓傳統根脈在淮陽,故名胡傳淮。網名驕陽似火,成都師範學院中文系本科畢業,文學學士。著名文史學家、張問陶及其家族研究專家,四川省政協文史資料研究員、蓬溪縣家譜收藏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清詩、巴蜀文化、鄉邦文獻及方誌家譜。出版專著70餘部、發表論文、詩詞、隨筆等300餘篇,總計800餘萬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