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福寺(山東青州劈山廣福寺)

廣福寺(山東青州劈山廣福寺)

廣福寺,坐落於山東省青州市南郊,山環水抱,素有小九華山之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廣福寺
  • 地理位置:山東省青州市南郊
  • 類型:寺廟
  • 宗教:佛教
  • 慶典時間:2014年9月27日
  • 所屬國家:中國
  • 所屬城市:青州市
  • 建議遊玩時間:2小時
  • 適宜遊玩季節:四季皆宜
行前必讀,景區動態,景區介紹,關鍵信息,歷史沿革,寺院住持,寺廟碑刻,寺廟法會,相關詩詞,

歷史沿革

廣福寺歷史上最值得稱道的事件是隋文帝敕建舍利塔法事活動。由《廣弘明集》卷17《舍利感應記》和出自寺內的《舍利塔下銘》石刻可知,仁壽元年(601年),隋文帝下令在青州等30個州的30座寺院中同時興建舍利塔,掀起了中國性大規模崇佛熱潮。這年十月十五日,在文帝敕使大德僧智慧型、羽騎尉李德諶主持下,青州長史邢祖俊、司馬李信則錄事參軍丘文安、司功參軍李浩率領僧俗信眾,雲集廣福寺,“奉安舍利,敬造靈塔”,虔誠地表達了文帝祈願“一切法界幽顯生靈,……生生世世,值佛聞法,永離苦空,同升妙果”的美好願望。法事場面隆重盛大,深為時人矚目。
青州廣福寺
廣福寺
廣福寺能引起隋朝開國皇帝揚堅的重視而有幸分得舍利建塔,一方面說明此寺當時絕非一般性寺院;另一方面,據《法苑珠林》卷40《舍利篇》載:文帝詔令塔址必須選在“高爽清靜”之處。廣福寺地理環境正合這一要求,因而被選中。由《重修廣福寺記》碑知,作為這次建塔法事歷史見證的《舍利塔下銘》石刻至遲在明代成化年間即已被人們從地宮中取出。然而,文帝欽賜的佛教聖物——舍利卻在當時不知作何處理,下落不明了。
明代以前廣福寺內建築除隋文帝敕建的舍利塔外,均不可考。如所周知,北朝隋時寺院多呈前塔後殿格局,廣福寺主體布局理應如此,但因其自身地理環境的特殊性
廣福寺
,也不排除例外的可能。該寺在歷史上曾多次重修,尤以明天順、成化年間住持瑛翠庵重修力度為大。這次修建的如來殿是寺中最主要建築物,“高爽宏麗,重檐疊拱”,殿內“塑主如來寶相,環以十八大阿羅漢,其後為觀音大士,湧現雲海間”。如來佛、十八羅漢均系塑像,雲海中的觀世音菩薩則是壁畫形式。此外還建造有天王殿、方丈室、僧堂、鐘樓、東西兩廊廡、齋庖房等等。作為寺院的基本設施,可說是一應俱全了。邢寬在《重修廣福寺記》碑中禁不住稱讚道:“誠一郡蘭若之甲者也!”可知廣福寺在明代已有青州首剎的地位。
廣福寺東、西各有一處石塔林東塔林即《重修廣福寺記》碑所載“普同之塔”,今存石塔6座,塔基4處;西塔林存石塔4座。在兩塔林中分別見有明正統九年(1444年)青州僧綱副都綱聞絕學和尚、正德九年(1514年)興古峰和尚和嘉靖三年(1524年)果香林和尚三件塔銘。東塔林內有一座修建時代不遲於北宋的地宮,地宮分為前、後兩室,門楣上浮雕著金翅鳥普賢菩薩像。東塔林山崖下開鑿兩間平面方形石室,內有禪床。兩石室外崖面上,鑿有密布成行的小方龕。中國著名佛教考古專家溫玉成先生推測,這兩間石室是北朝遺留的禪堂,室外小方龕則是寺院存放僧人骨灰之所。另外,廣福寺南山崖上還有一處隋唐小型石窟,惜造像業已殘毀。頗值一提的是,《重修廣福寺記》碑陰刻有該寺歷代開山高僧法名,字跡雖近摩滅,但仍可辨識若干,這為研究廣福寺僧人傳承情況提供了珍貴歷史信息。
天下名山僧占多!廣福寺與其附近的駝山寺、大雲寺共同組成了青州城南山區大型佛教寺院聚落群,乃古代青州佛教文化的繁興地域。這裡不僅是青州佛教信徒的重要活動場所,也是官宦士夫與尋常百姓流連忘返的遊覽勝地。
青州舍利塔下銘》,隋仁壽元年(公元601年)立,隸書,十二行,行十二字,銘額十二字,左有題名二列,列四行。原在山東益都廣福寺。故宮博物院藏拓本。
此銘隸書系承受北齊隸法傳統,筆劃多有楷意,用筆頓挫,頗具姿致。隋代隸書多屬北朝隸書風格,與漢隸異趣,封唐隸有一定影響。

寺院住持

本悟法師,俗姓王,浙江寧波人。自幼受儒、釋、道傳統文化薰陶,早年接觸佛教,對禪、淨、律均有涉獵。一九九七年起專修台宗,隨天台宗大德“四明二老”張秉全老師、沈仁岩老師學習天台教觀,是天台宗第四十六世嫡傳法子。
2002年在天台山萬年寺依上允下觀律師披剃出家,後於寧波阿育王寺,依上廣下修老和尚座下得授三壇大戒,期間一直在天台山佛學院深造,天台宗碩士研究生畢業。
2004年在天台山佛學院(萬年寺)任僧值、佛學院正科班班主任。同年承寧波觀宗講寺益行長老授記付法,傳持天台教觀第四十六世,受囑永續法焰,莫作最後斷佛種人。
2005年在天台山佛學院(萬年寺)請書記,任大知客兼僧值、佛學院正科班班主任。
2006年請堂主、任大知客兼僧值;任佛學院教導兼班主任。
2007年正月,奉青島湛山寺明哲大和尚命,在山東湛山佛學院授備師資研究班,輔助明公長老廣演天台教法,並在山東佛學院(湛山寺),請堂主、任山東佛學院副教務長、招生辦主任。同年五月,受山東青州市民宗局、佛教協會請,全面主持廣福寺的規劃、設計、修復、建設與管理工作。
2008年當選為山東省臨朐縣佛教協會會長。
2010年當選為山東省濰坊市佛教協會副會長、政協青州市第十二屆委員。
廣福寺(山東青州劈山廣福寺)
2012年當選為山東省濰坊市政協委員。
2013年當選為山東省佛教協會副會長。
2014年9月27升座為青州廣福寺方丈。

寺廟碑刻

山東青州市博物館收藏有隋文帝仁壽元年(601年)《舍利塔下銘》石刻一方。該石刻青石質,長、寬均83厘米,厚18厘米,通體完好,鐫工細膩。銘面以纖細陰線區分為橫、豎各13行的方格網,上刻字徑2寸的陰文隸書12行,滿行12字,正文總計107字。孟弼書丹。僧、官結銜題名以字徑8分的小字附屬在正文之後。現將《舍利塔下銘》石刻全文標點斷句,考證鑑定於下。
舍利塔下銘
維大隋仁壽元季歲次辛酉,十月辛亥朔,十五日乙丑。皇帝普為一切法界幽顯生靈,謹於青州逄山縣勝福寺奉安舍利,敬造靈塔。願太祖武元皇帝、元明皇后、皇帝、皇后、皇太子、諸王、子孫等,並內外群官,爰及民庶、六道三塗、人非人等,生生世世,值佛聞法,永離苦空,同升妙果。敕使大德僧智慧型、侍者曇辯、侍者善才,敕使羽騎尉李德諶。長使邢祖俊、司馬李信則、錄事參軍丘文安、司功參軍李俈。孟弼書”。
青州逄山:隋代青州治益都縣(今青州市)。逄山縣為今山東臨朐縣古名。據《隋書》卷三十《地理志(中)》載:“北海郡,舊置青州……統縣十……(治)益都……。臨朐,舊曰昌國。開皇六年(586年)改為逢(逄)山,……大業(605—617年)初改曰臨朐”。
勝福寺:亦名廣福寺、興福寺。在隋屬今臨朐縣,現屬青州市,位於青州城南十里雲峽河鄉後寺村西。又因坐落在劈山東麓,故俗呼劈山寺。關於此寺沿革情況,光緒《益都縣圖志》卷一三《建設志(上)》有載:“(廣福寺)創始無考,寺有(東魏)武定二年(544年)造像,則亦北魏建矣。隋曰‘勝福’,唐以後始易今名。金皇統八年(1148年)重修,明永樂以後迭次修葺,國朝康熙間漸次頹圮。後遂廢,神像皆露處。光緒十三年(1887年),知縣張承燮為葺數椽以庇之,又易其名曰‘興福’雲”。
廣福寺(山東青州劈山廣福寺)
舍利:佛教名詞。意為身骨或死屍。丁福保《佛學大辭典》 “舍利”條云:“佛之身骨也,又總名死屍”。相傳是釋迦牟尼遺體火化後結成的珠狀物,後來也指德行較高的僧人死後燒剩的骨頭。
靈塔:即舍利塔,又名寶塔、神塔。如仁壽二年(602年)鄧州舍利塔下銘題曰“大隋皇帝舍利寶塔下銘”,正文云:“奉安舍利,崇建神塔”(1);仁壽元年(601年)歧州、雍州舍利塔下銘均稱“奉安舍利,敬造靈塔”(2); 《續高僧傳》卷二《釋彥琮傳》謂:“仁壽初年(601年),敕令送舍利於荊州……置寶塔……仁壽末歲(604年),又敕送舍利於復州……置靈塔”(3)。太祖武元皇帝、元明皇后隋文帝楊堅的父親楊忠和母親呂氏。 《隋書》卷一《高祖紀(上)》載:“(開皇元年——581年)乙丑,追尊皇考為武元皇帝,廟號太祖,皇妣為元明皇后”。
皇帝、皇后:隋文帝楊堅與文獻皇后獨孤氏。獨孤氏系河南洛陽人,北周大司馬獨孤信之女,年十四嫁楊堅。楊堅、獨孤氏的長女為北周宣武帝皇后。及宣帝卒,楊堅居禁中,總百揆,獨孤氏使人謂楊堅曰:“大事已然,騎獸之勢,必不得下,勉之”(4)。楊堅代周稱帝後,獨孤氏被立為皇后。
廣福寺碑刻
皇太子:即後來隋煬帝楊廣。按文帝有兩太子,先為楊勇,後為楊廣。據《隋書》卷二《高祖紀(下)》載:“開皇二十年(600年)皇太子勇及諸子並廢為庶人”,“以晉王廣為皇太子”。因為《舍利塔下銘》石刻刊刻於仁壽元年(601年),故塔銘所稱皇太子應為楊廣
碑刻碑刻
六道三塗:佛教名詞。六道亦名六趣。佛教把眾生世界分為天、人、阿修羅、地獄、餓鬼、畜生六類,眾生按各自所作的善惡行為不同,死後於此六道中輪迴轉生。三塗,為兇險悲慘之地。丁福保《佛學大辭典》 “三塗”條云:“塗者,途之義。一火途,地獄趣猛火所燒之處。二血途,畜生趣互相食之處。三刀途,餓鬼趣以刀劍杖逼迫之處”。
通觀塔銘,可以看出,這是一篇隋朝開國皇帝楊堅敕令青州建造舍利塔的發願詔書,它虔誠地表達了楊堅以佛治國,祈得“妙果”的美好願望。
寺廟法會寺廟法會

寺廟法會

山東省青州市廣福寺打“法華七”
《法華偈》 :
六萬餘言七軸裝無邊妙義廣含藏
白玉齒邊流舍利紅蓮舌上放毫光
喉中甘露涓涓潤口內醍醐滴滴涼
假饒造罪過山嶽不須妙法兩三行
青州市廣福寺打“法華七”,日期從07年陽曆9月1日至9月7日,由天台宗的本悟法師主持,食宿免費。
《法華經》 ( 《妙法蓮華經》 )是“眾經之王”。若能親自參加,乃至勸別人參加法會的人,都有巨大的不可思議功德。佛教中素有“開悟在《楞嚴》 ,成佛在 《法華》”之說。
“又、阿逸多!若人為是經故,往詣僧坊,若坐、若立,須臾聽受,緣是功德,轉身所生,得好上妙象馬車乘、珍寶輦輿,及乘天宮。
“若復有人於講法處坐,更有人來勸令坐聽,若分座令坐,是人功德,轉身得帝釋坐處,若梵王坐處,若轉輪聖王所坐之處。
“阿逸多!若復有人語餘人言:“有經名法華,可共往聽。即受其教,乃至須臾間聞,是人功德,轉身得與陀羅尼菩薩共生一處,利根智慧,百千萬世終不喑啞。
“口氣不臭,舌常無病,口亦無病;齒不垢黑、不黃、不疏、亦不缺落,不差不曲;唇不下垂,亦不褰縮,不粗澀,不瘡胗,亦不缺壞,亦不咼斜,不厚不大,亦不黧黑,無諸可惡,鼻不匾□,亦不曲戾;面色不黑,亦不狹長,亦不窊曲,無有一切不可喜相。唇、舌、牙齒悉皆嚴好,鼻修高直,面貌圓滿,眉高而長,額廣平正,人相具足。
“世世所生,見佛聞法,信受教誨。”
------------------- 《法華經.隨喜功德品》

相關詩詞

題廣福寺軒
相關詩詞相關詩詞
年代:宋作者:陳睍
小軒架寒溜激激鳴水蒼。
老僧不靳惜,借與一榻涼。
枕流暫憩息,清飈襲衣裳。
蟬聲亦多思,牽引晝夢長。
俗慮頓消處,栩栩無何鄉。
翻嫌市廛中,吏隱殊相妨。
未賦淵明歸,祗益袁君狂。
平生不勇決,戀戀粟一囊。
何如水西頭,飛雲共徜徉。
日尋方外游,煮茗燒妙香。
此致渺未遂,嘯歌空自傷。
坐待山月明,拿舟泛滄浪
游廣福寺
作者:胡志康
年代:宋朝
詩文:
蘭若幽深與世違,酒蘭重覓未斜暉。
相關詩詞相關詩詞
籃輿繞入花邊路,布衲趨迎竹下扉。
清籟敲風和梵奏,獨槐籠榻漲煙霏。
吟欄倚遍詩成處,不覺金蓮映月輝。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