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役背景,世界背景,國內背景,戰役部署,日本方面,中國方面,戰役經過,日軍進攻,戰局變化,外圍保衛戰役,常德守城戰役,中方增援,收復常德,追擊戰役,戰爭結果,戰役結束,結果統計,兵力對比,日軍兵力,國軍兵力,戰爭評價,戰役影響,後世紀念,紀念烈士,周年紀念,
戰役背景
世界背景
國內背景
1940年9月,日本與德、意兩國簽定了“軸心國協定”,英美等國開始了對“軸心國”的物資禁運,日本便加速了在中國掠奪的步伐, 以達到“以戰養戰”的目的。常德當時屬於重慶蔣介石國民政府所轄的第六戰區,毗鄰的宜昌、武漢、岳陽等城市均處於嚴密控制之下。此時,常德處於國民黨正面戰場的最前沿。
國民政府為了與盟軍協同打通
中印公路,先後從第六、第九戰區陸續抽調7個軍轉用於雲南及印度,準備反攻緬甸。日軍為牽制中國軍隊不再向印、滇轉用,以策應其南方軍的作戰,再次組織進攻。
1943年秋,太平洋戰爭的形勢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日軍已被迫轉為守勢。在印緬戰區,盟軍也在計畫反攻緬甸。日軍為了策應太平洋戰場和印緬作戰,牽制中國軍隊由四川、湘南調滇、印,其中國派遣軍總司令官向日軍大本營提出:“必須割斷重慶同英美的關係,為此,除了付諸於武力,別無其它方法可尋”。日軍杉山參謀總長認為,對中國採取攻勢,“殺出一條血路是能最迅速地解決中國事變的唯一重要方策。”
日軍“中國派遣軍”總部根據大本營的指示精神,圍繞當前的戰爭全局形勢,特別是緬甸方面盟軍的反攻、中國軍隊的策應和美國駐華空軍的加強趨勢,並針對派遣軍自給情況以及華北
八路軍的狀況等進行了分析和研究,於1943年8月28日制訂了《
昭和十八年秋季以後中國派遣軍作戰指導大綱》。其作戰方針是:“派遣軍努力確保和平定現有占領地區,特別是在華北方面,本年秋季以第11軍及第13軍主力分別進行常德作戰和廣德作戰。來年春季,以華北方面軍及第11軍進行打通京漢線作戰。”
日軍大本營根據戰場形勢,同意其中國派遣軍進攻常德的作戰計畫。日軍認為:“湖南素有‘湖南豐收,四川饑饉’之稱。而常德則是湖南省西部地區的軍事、政治、經濟中心,與東部的長沙相對,為重慶軍補給命脈所在。我軍將該地占領,東南可監視長沙、衡陽,西方可顧及四川東部,成為足以威脅重慶的戰略要衝。”
日軍第11軍按照總部的命令,擬訂了進攻常德的作戰計畫,並於同年10月6日召集各參戰部隊的參謀長進行圖上作業。計畫將整個會戰劃分為3個階段進行。其主要內容的方針為:首先以一部殲滅
安鄉附近之敵,以主力消滅王家廠周邊地區之敵,繼而攻占常德,同時追索該方面集結反攻之敵,予以殲滅。作戰目的一經完成,即按另行下達之命令開始返還,擊滅殘敵,恢復原態勢。日軍希冀通過一次勝利戰役提高士氣、壓制國內厭戰反戰情緒,取得在大陸戰場的優勢。
1943年10月下旬,日軍以其第39師團,第13師團,第3師團,第116師團,第68師團,及第58師團之一部,共約10餘萬兵力,分別集結華容、石首、藕池、沙市、江陵等地區。
中國第5、第6、第9戰區,於1943年夏鄂西會戰中止後,與武漢方面軍日軍形成對峙狀態 。此際,國民政府先後由第6、第9兩戰區抽出兵力轉移於雲南及印度,準備打通中印公路 。迄至1943年9月,日軍開始頻繁調動,第6戰區根據情報,判斷敵企圖對本戰區發動進攻。立即修訂防禦計畫。規定作戰方針是:“以鞏衛陪都為目的,兵力重點配置於石牌、廓河兩要塞,先以第一線兵團依縱深據點逐次打擊敵軍,最後固守常德、石門、漁洋關、資丘、石牌、廓河等地區,再以第二線兵團,協同第一線兵團對敵實施機動作戰,殲滅進攻之敵。”常德會戰中國第6戰區第10、第26、第29、第33集團軍,江防軍及王耀武兵團,第9戰區李玉堂兵團、歐震兵團,總共30個師約20萬人參戰。
戰役部署
日本方面
1943年夏,日軍第11軍實施鄂西會戰後,已進至江陵、監利間長江右(西)岸宛市、石首 、華容之線,對洞庭湖西側地區構成威脅。1943年10月,日軍第11集團軍以湘北、鄂西的第40、第13師,集結華容、石首、藕池口等地區,並從安慶、九江、南昌等地區調第39、第3、第116、第68師,分別集結於江陵、郝穴、石首、監利等地區,並在監利、沙市問江面,泊集艦船30餘艘,濱湖河議泊集汽艇300餘艘,民船千餘艘。在武漢地區集中飛機約50餘架。於10月31日完成作戰準備。
中國方面
中國軍隊於1943年10月10日完成常德會戰計畫的策定後,於月底完成作戰準備。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並於 10月27日,電令中國空軍對岳陽、沙市地區集結的日軍進行轟炸,並致函第14航空隊,準備配合常德會戰。
中國軍隊常德會戰的部署是:
第6戰區以第10集團軍之第79軍及66軍一部,守備宜都、松滋、新江口(不含)之線;江防軍以第30、第18、第86軍守備石牌要塞、宜都(不含)、榮家店、玉山各附近地區; 第29集團軍以第44、第73軍守備甘家廠、宮牆、南縣之線; 第6戰區直轄部隊第87軍、第94軍集結於秀山、建始地區; 軍事委員會直轄第74軍及其所屬第51、第57、第58師,集結於常德、桃源地區待命。
|
戰役經過
日軍進攻
1943年11月1日,日軍五個師團兵分三路,依原訂計畫全線出擊。第39師團與第13師團為左翼,直取第10集團軍主力陣地,第68師團居中,準備自兩個集團軍交界中間穿過,徑攻
慈利;第3師團則在第29集團軍前渡江,希望捕捉王纘緒集團軍主力。日軍主攻常德的“奇兵”第116師團(岩永汪)則水運渡過洞庭湖,在第29集團軍的右翼
澧縣一帶登入,一面包抄第44軍,一面兼程直取常德。日軍這個布置有其深意。畑俊六集結了所有華中方面能動用的兵力將近九萬人,除了五個師團的2/3外,再加上獨立第17
旅團、第34、32、58師團的一部,並安排第40師團協攻牽制第九戰區,規模遠遠超過國軍預期,第11軍在規劃上,希望能一舉殲滅國軍第一線兵團兩個集團軍,並以兩個善打攻城戰的主力師團鑽隙。第68師團由中境切入,第116師團則籍舟艇在洞庭湖面進行“水上機動”。
戰局變化
1943年11月1日當日,第10集團軍長江南岸第一線前哨部隊第98師首當其衝,戰況激烈。正面敵軍番號經判明為第3、13、39師團、第68師團的一部分及獨立第17旅團。番號之多,頗出軍委會與第六戰區的預期。
第10集團軍王敬久總司令在接獲第一批戰報後,判明日軍主攻方向如戰區之預測,為暖水街、王家畈一帶,乃電令所屬第79軍及第66軍將主力開往暖水街、王家畈設定防禦主陣地。兩軍分別以一部遲滯抵抗,在4日順序退入主陣地。意圖以暖水街為中心,阻止日軍攻勢,以待戰區重兵來援。11月3日,沿江全線轉入激戰,自右而左,第73軍於澧縣,第44軍於
東港,第79軍於
街河市都發現日軍主力部隊。日軍規模之大,遠出戰區預料。
孫連仲司令長官在研判
湘西方面軍情後,認為敵主力似乎已經表明指向常德,乃於4日晚間電令自第九戰區開來的第74軍開往桃源,作為第10集團軍之後衛,同時該軍已在常德附近構築工事的第57師立即進入常德占領陣地。但是孫長官對日軍主攻方向仍無信心,鄂西會戰前期,日軍也在這個地區大舉肆虐,意圖造成以此地為主攻地區的假象,最後還是指向石牌。孫長官是陪都大門的鞏衛軍,自然不敢輕舉妄動,所以仍然電令江防軍吳奇偉總司令固守陣地,慎防來敵,對於戰區預備隊第26集團軍與第33集團軍,孫長官遲遲不願過早調往湘西,仍訓令兩集團軍待命策應江防軍作戰。
1943年11月4日,第一線兵團各部均開始依戰區命令轉移主力至主陣地,此時戰局發生戲劇性的變化。據日軍戰史記載,第13師團
作戰參謀櫻井
中佐被國軍擊斃,這個參謀隨身攜帶有這次攻勢之重要命令,以及該師團戰後將調往
馬里亞納群島的相關資料。第13師團司令部像炸鍋似的一團大亂,偵騎四出,務要將屍體檔案搶回。雖然日軍戰史稱該批檔案“無損收回”,但國軍顯然已經從中得到重要情報。
7日,第一線兵團兩個集團軍已在王家廠,暖水街,
紅廟一線形成一整然防線,以第74軍為主的第二線兵團則仍在運動中,搶占後方桃源等要點。日軍渡江集結完畢後,以第3、13、39、68師團主力及協攻之第40、58師團部分部隊(聯隊級支隊)向國軍展開全線進攻,戰局立變。7日上午正當第一線之第79軍暫6師已因傷亡慘重而撤退,王敬久總司令電令前線各部奮勇逆襲,恢復陣地,均未奏功。戰況危急。暫6師在街河市與敵激戰四日後,退入第10集團軍主陣地的中樞——暖水街。
第10集團軍總司令王敬久將軍在奉命出擊之後,妥為謀劃。王總司令深知所部處於守勢狀態的兩個軍,在兵力與機動力皆不如日軍的狀況下,無從攻擊取勝。但江防軍方面援軍不能輕出,右翼第29集團軍正遭嚴重打擊,後援的王耀武集團仍未趕到,第10集團軍勢必得靠一己之力取勝。第10集團軍雖然兵力居於絕對劣勢,王總司令只有不足五個師可與日軍近三個師團對打,大膽採用攻勢防禦戰術,以暖水街、王家畈陣地為核心,將日軍吸引誘集於此一三角地帶,而集團軍的主力則不拘型態,采活潑步調,內線作戰,或衝突或合圍,拘束日軍,並相機逆襲包圍。王敬久總司令以第79軍暫6師為暖水街防衛部隊,擔任吸引日軍蝟集的“磁鐵”,其餘四個師則且戰且退,將日軍誘入暖水街陣地周圍。第79軍的第98師與第194師努力抗擊當面之敵,第199師則於暖水街側翼機動邀擊日軍。
此時暖水街主陣地反而陣線犬牙交錯而孤懸敵後,側翼曝露,王敬久總司令乃電令暫6師趙季平師長突圍。暖水街陣地雖然堅持半周,依然力持不垮。趙師長奉到命令後,才率暫6師含淚突圍。不過因王總司令部署有方,第79軍王甲本軍長仍大膽運動第98師與第199師,突進側擊,而第66軍也固守防線,適時配合轉移攻勢,日軍或進或退,皆遭節節阻擊。所以即使暖水街棄守,日軍仍然無法突破第10集團軍的防禦地境。只能一直繞著暖水街打轉繞圈圈。
12日,日軍在纏鬥逾一周之後,仍蝟集於第10集團軍當面。橫山勇見王家廠、暖水街一線膠持日久,無法飛渡,而江防軍方面的援軍以漁洋關為依託,正穩步推進,再不想辦法突破僵局,就會在江畔被國軍夾攻。而且此時進攻部隊傷亡甚重,已達三千餘人,長久僵持,有弊無利。於是決心考變主攻方向,將主力調往新安、石門一線,將衝力擺在第29集團軍正面,暖水街方面只留第39師團兩個多聯隊原地構築工事,遲滯國軍。日軍這個轉向,果然突破了國軍的第一線兵團防線。
外圍保衛戰役
正當第10集團軍全線激戰,殊死搏鬥之際,第29集團軍卻正踏入殺陣。在第3師團渡江全力進犯後,第116師團亦以一部水面機動,在濱湖區點點突破。第44軍多面受敵,當面已無陣線可言。
第29集團軍在日軍調轉主攻方向後轉入守勢,但因部隊原先已與日軍糾纏交錯,所以在日軍驟然加強兵力後的進攻下立遭突破。孫長官趕緊電令第29集團軍暫時放棄濱湖區,撤守
石門至澧縣間之
澧水防線。王纘緒總司令部署集團軍向澧水方面轉進集結,以第44軍駐守澧縣及各渡口,第73軍主力據守石門,1943年11月13日,王纘緒總司令以第44軍久戰疲乏,乃擴張解釋孫長官先前相機撤退的命令,率領其嫡系第44軍部撤過澧水。但是非其嫡系的第73軍仍堅守石門與敵酣戰,局勢危急。
汪之斌軍長匆匆率部撤到石門後,大吃一驚。這個湘西防務的中樞,居然沒有象樣的防禦工事,軍委會電令中的“國防工事”,只是一條20公里多的散兵壕。而此時第44軍逃過澧水,更使石門側翼依託盡失,成為無險可守的絕境。汪之斌軍長只好搶挖野戰工事,背對澧水急忙布防,作無望之斗。以暫5師堅守石門,第77師與第15師則在外圍展開,阻擊野戰。日軍以兩個完整師團集中於石門一隅上,第73軍抵擋不住,被日軍打得千瘡百孔。
14日,日軍對石門發動總攻,除正面強攻外,並以一部經原第44軍原防線越過澧水,抄絕第73軍退路,石門右翼被突破,戰況危急。此時軍委會慌了手腳,
軍令部次長劉斐反而越過第六戰區,電告王纘緒總司令,準許第73軍突圍。14日晚間,汪之斌軍長率部開始渡過澧水撤出石門,留下暫5師死據石門,掩護全軍渡河,但此時日軍已經繞攻到石門後方,所以第73軍在涉水突圍時遭到日軍截擊,一片混亂,建制全散,兩個師均失去掌握,各自奪路突圍。汪軍長率軍部退往
慈利,收容部隊。
15日黃昏,暫編第5師最後撤出石門,日軍已在澧水對岸嚴陣以待。暫5師在渡河時立遭圍攻,師部被截擊,部隊大亂,彭士量師長親自指揮殘部,奮力衝突,在南岩門口被敵機掃射命中,壯烈殉職。暫5師在撤退中傷亡殆盡。
石門方面的作戰失利,其實只要第六戰區能貫徹原訂作戰方針,便可以避免。軍委會的戰後檢討,一針見血。盛稱第11軍能大膽曝露側翼,以連續快攻擊破第29集團軍,使國軍來不及利用這個側翼,並且突破石門後,截斷了第10集團軍與王耀武集團的聯繫,使這兩個主力兵團“不及發生統合戰力”。
石門失守之後,第29集團軍雖竭力抵抗,但日軍以第3師團為主力,衝過石門缺口,橫渡澧水,直撲第29集團軍側翼。第44軍的第150師防線被沖得支離破碎;第161師則被節節擊退。為避免被切散。王纘緒總司令輕棄澧水門戶,意圖自保,但覆巢之下,第44軍首當其衝,自食惡果。王澤浚軍長在戰線過長,突破口過多的情況下,無從堅持防線,抵擋不住,只好後撤重整。而第73軍已經脫離主戰場,此時奉令急開慈利重整布防。
17日,日軍在打開石門缺口之後,大膽突進,在洞庭湖濱待命達半個月之久的攻城“奇兵”第116師團以一部由陸路協同第3師團打開出路,確定可以在常德會師之後,立即全師渡過
洞庭湖。此時橫山勇以第39師團牽制第10集團軍,第3師團與第13師團為正面攻擊主力,加上獨17旅團及第58師團一部,齊頭並進,直取慈利,第116師團則自湖面側擊第44軍右翼。最有趣的是第68師團。水運直取
漢壽,直接在常德側翼登入。
此時在整體態勢上,國軍第一線兵團防線已遭突破,不僅第29集團軍全師已經淹沒在日軍三個主力兵團的洪流之中,第10集團軍與逼近慈利的第74軍也因側翼曝露而處境危殆,除了與第10集團軍正面膠持的第39師團之外,第116師團也已順利登入,隨時可以竄入國軍腹地。日軍只要集中主力,鑽隙蹈瑕,要重創在平原上已被切散的國軍野戰軍,並非難事。
慈利失守後,第13師團馬不停蹄向南猛進,久未露臉的第68師團也被證實已從
三仙湖越過湖面,在常德東南的漢壽登入。第10集團軍當面的第39師團則顯出守勢,似乎滿足於掩護南路攻擊部隊的側翼。最明顯的則是第116師團,這個師團在第3師團攻陷澧縣之後,立即由澧縣渡過澧水,筆直地向常德狂奔。局面豁然開朗。
渡過澧水之後,第11軍抓緊機會,甩開北面勇猛善戰的第10集團軍,猛烈攻擊第44軍,希望在王耀武的第100軍與第74軍趕到之前越過
沅江,一鼓作氣拿下常德。此時原訂水上機動的第116師團已經完全登入,3個聯隊兵分三路,尾追第44軍,直指陬縣、臨澧。穿過這個缺口,就到常德了。橫山勇在右翼使用第3師團與第13師團,抵禦第74軍的進援部隊及第44軍的殘部,左翼第68師團則於
安鄉登船,直趨漢壽,構成常德南面的包圍圈。為了及早趕到常德,第11軍甚至在桃源用上了傘兵。21日傍晚,日軍在桃源猛烈轟炸,隨後空投近一個中隊的傘兵,當地駐防的第44軍獨立團(新由新線撤下整補,約300餘員)沒見過這種陣仗,日軍並輔以一個步騎混成的旅團鑽隙向桃源突進,獨立團勢單力薄,不支後逃。於是第3師團主力與第116師團第109聯隊乃得以排山倒海之勢,猛撲主力在
陬市的第150師。
第150師許國璋師長剛接到集團軍轉來戰區頒布不得退過
沅江的嚴令,乃率部死據陬市,寸土必爭,但第150師本擋不住如狂潮般的第116師團,不到半天便幾乎全軍覆沒。許國璋師長眼見日軍即將突破,急派師屬工兵連前往阻擊,工兵連不到半小時便死傷殆盡。許師長乃親率450團殘部上前衝殺,身受重創。第150師幾乎全軍覆沒。許師長重傷昏迷,被警衛抬上渡船後送。許國璋將軍醒來時見到自己已經渡過沅江,部隊大部潰散,聯絡中斷,大為震撼,悲憤交集,在擔架上痛斥左右誤己,身為師長怎么可以丟下部隊隻身後退,立刻奪過身邊衛士佩槍自盡,左右救之不及。王纘緒總司令聞耗,電調第162師副師長
趙璧光上校代理第150師師長一職,率殘部與第161師一道撤過沅江右岸整理。
桃源淪陷之後,千呼萬喚的第100軍先頭師第19師終於趕到,一到戰場便立刻投入作戰,在黃石巿與第3師團惡戰。
唐伯寅師長深知自己應援的速度關係全局,竟驅促部隊每日強行軍70公里。第19師到達
黃石市,已是人困馬乏,喘息未定,難敵日軍鋒銳,激戰半日後撤出黃石市。唐師長這一仗。算是昭告日軍王耀武集團已經開到。
21日,第10集團軍雖已轉向,向石門攻擊前進,但第39師團拚死抵抗,進展不順;第29集團軍傷亡慘重,不足決戰,反而急待整理。此時日軍第3師團及第116師團已經開到桃源,第13師團到慈利;第68師團則於22日攻陷漢壽。主攻的四個師團已就包圍常德之定位,前鋒並與常德守軍接戰。
常德守城戰役
常德會戰前,軍委會有鑒第六戰區緊繃,已將第74軍及第100軍撥歸第六戰區節制,會戰開始時這兩個軍正向第六戰區行進中。常德會戰開始時,孫長官以第73軍新於鄂西會戰受創,誠恐有失,乃著第100軍急速開往石門。渠料王纘緒總司令讓第44軍撤退澧水防線於前,劉斐次長電令放棄石門在後。待先頭部隊第19師開抵黃石巿時石門已失,隨後第74軍全軍開抵,長官部以石門敗象已露,不願讓第74軍平白犧牲,乃將該軍布置於常德慈利間,等待100軍也集結完畢,讓王耀武將軍得整齊部署四個師的力量(缺第57師)成為第二線兵團的中堅。16日南下之敵與第74軍接觸,到22日日軍主力已經正面與第74軍前鋒接戰,第74軍在草草築成的野戰陣地之中,與敵第3師團及第13師團對戰。第51師
明月山陣地便呈報當面之敵達一萬五千人,
周志道師長率部拚死拒戰,爭取部隊集結時間,陣地失而復得者五次,第151團第2營張集光營長壯烈殉職。只是此時桃源失守,側翼曝露,王耀武軍長乃將主力轉移到漆家河以南之線。在此地布置一條整然防線,成為第二線兵團。
第29集團軍至此已退居次要角色,第73軍奉令戴罪立功,不得不以路續收容的少數部隊(16個步兵連及1個機槍連)索敵攻擊,而第44軍則在王纘緒總司令照顧下後撤退過沅江整理,退出戰場。日軍突破第44軍防線之後,也不再窮追,而將注意力集中在王耀武集團上。第44軍因此逃過被壓迫到常德外圍而遭殲滅的命運。
第57師在5月時進駐常德整訓,兼修築工事。11月3日起即進入常德陣地,成為孫長官布在兩線兵團中的軸心。第57師師長余程萬中將驍勇善戰,是打防衛戰的能手。上高會戰中死守上高城,使羅卓英總司令的三路大軍得以順利圍殲日軍第34師團,榮獲陸海空軍第一號武功狀,此時進駐常德,搶修工事,使常德城成為一個堅強的防禦陣地。常德城防工事除城郊的野戰工事與城牆的第二道防衛圈外,在城內各重要交叉路口與要衝均築有水泥碉堡,以備巷戰之用。
據攻城日軍描述,城內街巷角落均被充分利用,遍築明碉暗堡,並打通民房,構成完整的防禦體系。配上第74軍傳統上出類拔萃的火力配置,形成強大據點。此時第57師並配署第74軍炮兵團的一個762炮兵營及戰防炮營第1連,高炮第42團一個排,擁有遠超過一般國軍師級單位的炮兵火力。第57師在會戰初期待命應援前線(前線失利之速大出長官部預料之外),此時則全師就位,準備與攻城敵寇決一死戰。第169團防守城北,第170團防守城西,第171團防守城東,城南則為沅江,形成背水而戰態勢。余師長並與常德縣府協商,將縣城內居民完全遷出。孫長官則於此時電調第63師第188團留守德山,掩護第57師於沅江渡口,俾使第九戰區方面進援容易,並與第57師成抵角之勢。而第44軍退過沅江後,則據守常德外圈的
太陽山等處據點,但這些據點與常德主陣地相距過遠,無從發揮應援作用,日軍並不以為意。
1943年11月18日,日軍第116師團與第68師團逼近常德,第57師前哨據點塗家湖169團警戒部隊遭敵攻擊。同時,第九戰區用以抵禦第40師團佯動的第99軍在第68師團之後進駐漢壽,與第68師團對峙。第44軍駐城郊太陽山,第74軍在慈利以南漆家河防線,第100軍在桃源以南,與常德守軍相呼應。構成整然的第2線兵團防線。局勢已經很明顯了,國軍當前的第一要務,便是如何讓第11軍出擊的主力匯聚於常德城下。如何讓兩線兵團順利於常德鉗殺日軍。常德的成敗是整個會戰的關鍵。
22日,日軍第11軍主力在常德城郊集結完畢,開始向常德發起總攻,意圖以壓倒性兵力在短時間內一舉掠取常德。原本布置用以攻城的主力第116師團在會戰前期儘量避戰,此時部隊完整,整個師團均用以攻城。轉於漢壽登入的第68師團負責在第116師團攻城時掩護左翼,抵禦來自第九戰區的援軍。第3師團與第13師團在慈利,桃源方面截阻王耀武集團的國軍第二線兵團,第39師團,獨17旅團與第58團一部則在後方抵擋第10集團軍攻勢,並掩護第11軍退路。日軍第一階段之戰略企圖已經完成,國軍兩線兵團處於分散狀態,常德危急。第100軍第63師第188團在會戰之初奉孫長官命令,搶占德山陣地,以與第57師成犄角之勢。橫山勇一動手便全力猛撲德山,第188團匆促應戰,僅一晝夜德山陣地便告失守,第188團不支,鄧光鋒團長放棄德山,向第100軍靠攏。德山是常德對外聯絡最重要的要害,是城南沅江上的渡口。德山失陷後,第57師後路被截,攻城戰之如與外界交通便告中斷。
24日,第116師團集結完畢,對常德城防展開主攻。山本三男師團長初期仍以傳統步炮協同攻城,以大隊級炮兵密接支持聯隊級混成步兵正面進攻,並派中隊至大隊級的敢死隊集中突破。城廂陣地中的國軍多與攻入之日軍在陣地中白刃肉搏。第116師團以強大的炮兵轟毀第57師據點工事,步兵隨後突入。第57師各團營長則親率所部衝鋒逆襲,在城巷以手榴彈與火攻遏阻來敵,並以近戰搏殺將侵入的日軍步兵敢死隊截斷殲滅。
第171團陣地並不是日軍的主攻方向。第170團遭第116師團第120聯隊猛攻,突入多處,
孫進賢團長親自率部猛烈逆襲,反覆衝殺。第170團營長張挺林率部在陣地中奮勇衝擊,負傷達七次之多,壯烈殉國。彭幼威營長見戰局險惡,攘臂大呼殺敵,與突入城內的日軍白刃近戰,逐退來敵。第116師團第109聯隊則猛攻第169團陣地。柴意新團長奮勇迎戰。日軍為求速進,除集中炮火轟擊外,並大量施放催淚瓦斯,而後109聯隊整齊衝鋒,柴團長冷靜指揮所部憑險據守,以準確集火殺傷日軍,第109聯隊在第169團精準的火網下損失慘重,代理第109聯隊聯隊長的作戰參謀鈴木立遭擊斃,第3大隊大隊長馬村也被亂槍打死。該聯隊在衝鋒中損失逾半,連城垣都沒摸到。
25日敵再調第120聯隊進攻第169團,第120聯隊立下貫徹”
武士道”的堅決誓言,全聯隊向第169團瘋狂猛撲,一路怪喊亂叫,柴團長不慌不忙,待日軍逼近時突然發揚火力,攻城的人潮立刻在亂舞的機槍彈與迫炮彈片中大片倒下,帶頭的第3大隊長葛野立遭擊斃,敢死隊死傷枕藉,再度倉惶潰退。意圖抄絕國軍後路的第3師團第6聯隊,算是橫山勇布置的一支奇兵。第6聯隊中細盧一聯隊長在東南亞作戰時,率日軍獨立第4聯隊進駐泰國首都曼谷,是較有能力的指揮官。在接受渡江任務後,中細聯隊長率領幕僚到沅江邊偵查渡江地形,被守軍第169團第1營發現,此時正有一個
P-40驅逐機小隊在常德上空,余師長乃電召空軍支持掃射,中細聯隊長當場被擊斃。這隻奇兵在被發現後,渡江的少量日軍被第169團的火力拘束在江邊一小段狹長地帶,進展不得。
中方增援
在常德被完全包圍之後,第10、第29集團軍以及王耀武集團兩個軍均與全力阻擊的日軍外圍掩護部隊膠著,一時之間難直趨常德解圍。此時第九戰區的及時應援成為常德解圍的關鍵。第九戰區在會戰開始時即與第五戰區奉令出擊,實行牽製作戰。第五戰區司令長官
李宗仁上將僅不痛不癢地派出
國民革命軍第三十集團軍三個挺進縱隊擾亂敵後;第九戰區司令長官
薛岳上將則布置口袋,靜候第68師團與第40師團入彀。
18日軍委會鑒於常德方面軍情轉急,電令第九戰區出兵北援。第九戰區並未動用最接近前線的
國民革命軍第99軍,反而令
國民革命軍第10軍自長沙向常德方面推進。薛岳司令長官此舉,顯在提防日軍轉向攻入第九戰區(這也不是絕無可能)。由於第六戰區形勢渾沌,第10軍推進緩慢,遲至26日才跨越戰區分界,開始與在漢壽登入的第68師團接觸。但其左翼第190師甫經接戰,便呈報與敵膠著,第10軍則藉口左翼曝露,而幾乎停止推進。第九戰區進援不力,第六戰區本身預備隊復耗用於荊當方面攻勢,只得繼續倚靠戰區第一線兵團及第74軍。
軍委會在石門失陷後,見戰況不利,深知第九戰區的及時應援為常德存亡之所寄,更是兩線兵團能否順利合圍日軍的關鍵。但此時蔣委員長遠在
開羅,軍委會號令顯得有氣無力,而且飢不擇食。經軍委會點名急開常德前線的部隊,超過第九戰區所轄部隊之半數,完全沒考慮到日軍第15軍仍在鄂皖一帶,伺機蠢動。薛岳司令長官身負重膺,深知不計一切冒然進軍的危險,所以謹慎調兵。第99軍的口袋不能動(相對的第40師團也不能動),第10軍自長沙出發,仍緊密注視第11軍,只要稍有向第九戰區進攻的風吹草動,馬上列陣以待。
軍委會的威勢無法威懾百戰功高的薛岳長官,於是高參們想出一個絕招。24日,軍委會竟然更改第六戰區與第九戰區的分界線,訓令第九戰區將戰區分界線改至沅水,使沅江以南成為第九戰區之責任區。並於電文中不假辭色,直接訓示第九戰區改變消極態度:“各級指揮官應迅速掌握兵力求敵攻擊之,切忌脫離掌握,或以廣大一線專防守而逸失戰機,貽誤全局”。軍委會疾顏厲色地將第九戰區訓誡一頓之後,直接下令調用第99軍。隨後並成立
李玉堂兵團負責南面解圍攻勢。並明確規定李兵團兩個軍的進度。第10軍應兼程向常德
黃土店推進,第99軍附暫54師,則急開往漢壽
德山之間,以掩護常德守軍的右翼。
李兵團作戰序列如下:
指揮官 第27集團軍副總司令李玉堂中將
第190師 朱岳少將(軍校三期)
第197師 胡大佐少將
1943年11月25日,孫連仲司令長官與
郭懺參謀長判斷日軍已無意於慈利以西之攻勢,而將專力於常德的攻城戰。第六戰區第一線兵團的當面之敵,均已停止主力攻擊,轉以守勢拒止國軍應援。孫長官決心將第六戰區第一線兵團各部完全轉入攻勢,全力擊破敵第39師團與第13師團的阻擊陣線,將日軍主力壓迫於常德城郊,包圍殲滅。務求及時解常德之圍。但日軍四個師團蝟集常德城郊,難以突破。有石門之例在前,常德固守的前景並不樂觀。
25日,第11軍投入第116師團全部,第3師團第6聯隊,第68聯隊及第68師團第234聯隊攻城。第116師團以第133聯隊為前導再度進攻常德,國軍各式火炮炮彈已經用盡,只能以輕兵器應戰。日軍仍以大隊級步炮混成兵力編成攻城敢死隊,猛烈衝鋒,四面鑽隙。意圖以絕對優勢兵力突破第57師防線。第169團首當其衝,郭章嘉營長督隊衝殺,壯烈殉職,第170團營長酆鴻均在城垣死守不退,在近戰中陣亡。常德城廂陣地失守,守軍退入城中,與敵巷戰。各營各排即使被沖斷,仍在街巷中自發迎戰逆襲,與日軍反覆拉鋸相持,堅守不退,並將侵入北門的第133聯隊逐出。橫山勇見攻勢遲滯,心急如焚,不顧可能造成攻城部隊困難,召集第3航空師團主力空援,仿效美軍絕招,在常德城中四處濫投燃燒彈,常德城中處處大火,大半房舍均在烈焰之中,慘不忍睹。在大舉空襲之後,第116師團認為國軍即使陣地仍在,也必然被這種規模的濫炸嚇掉守城意志,於是乘機全力突進,國軍再予重創,當頭的第133聯隊第1大隊大隊長協屋復遭擊斃。各線攻城敢死隊潰不成軍。
守城部隊並以機槍擊落日機一架。第3師團第6聯隊附野炮大隊全部強渡沅江,一部日軍並突入城垣。第169團第1營董慶霞營副見防線被突破,立即果敢率部向城垣衝鋒,用刺刀將日軍逐出城垣,恢復陣地。董營副則在白刃戰中壯烈殉職。第169團穩住腳步後,拒險痛擊來敵,第6聯隊在江邊進退不得,四處亂竄。
國軍在守城中展現非凡勇氣,最廣為傳誦者為賈家巷陣地戰鬥,該陣地駐有第171團第3連一個排,日軍在空襲後傾一大隊衝鋒,不能逐退這個排,復集中炮火轟毀該陣地,余兵八名奮戰到底,排長殷惠仁在日軍迫近時引爆最後一枚手榴彈,與敵寇同歸於盡。
孫連仲將軍對常德守軍的困境瞭然於胸。在以往歷次戰例中,守城能打到巷戰階段還能奮持不退的前例並不多見。常德是整個會戰局勢轉危為安,甚至轉入勝局的關鍵,絕對不能有失。孫長官在25日電諭第57師余師長,告知第10軍已奉命馳援,26日必可到達德山。余程萬師長得電知援軍已近,大喜過望,立即將孫長官慰勞電文公布周知。據戰史記載,第57師官兵士氣大振,連傷員也要求參加作戰。余程萬師長回電,願與常德共存亡: “職師四面受敵,血戰七晝夜,雖傷亡慘重,將所有雜兵編入戰鬥,但士氣旺盛,全體官兵謹遵鈞座意旨,鹹抱決心,願與常城共存亡!”
在第116師團與第3師團圍攻常德的同時,王耀武集團的第74軍及第100軍集結完畢,已與第13師團激戰一周,但是與常德間之聯絡線已告中斷。此時王耀武副總司令下令第100軍掩護第74軍猛力向黃石巿推進(該地為敵第13師團的主要防守陣地),並飭各師組加強營附無線電一班,大膽向常德鑽隙前進,務與常德守軍取得聯繫。25日王耀武指揮所部向黃石巿全力奮進,日軍前線各據點皆被攻克,進展順利。此時常德守軍危急,孫長官電令王將軍分兵攻占河洑,策應城內守軍。王副總司令抽出第19師及第51師,配合各師之加強營鑽隙支隊,向河洑攻擊前進,而以第58師攻擊黃石巿正面。第74軍與第100軍廣正面鑽隙,使日軍第13師團陣線搖搖欲墜。而此時第73軍也以收容的殘餘兵力向慈利進擊,全線出擊。26日,第六戰區各部均有進展。但還是沒能突破日軍陣地。
橫山勇展開全部力量近兩個師團攻城,第57師逐屋逐巷,艱苦抵抗。橫山勇大怒,下令集結各式火炮逐區分段將常德城完全轟毀,並召集空援大肆狂炸。日軍戰史記載,橫山勇嫌火炮效率太慢,竟下令炮兵冒險推進至第一線,隱藏於破損的民房中,行零距離射擊。橫山勇並親至火線觀察。1943年11月28日,第57師官兵損傷殆盡,余程萬師長下令將城內炮工輜部隊,政工,師部幕僚及所有官佐雜役編隊,由第171團團副高子曰中校率領,投入戰鬥。常德警察亦編入部隊,並發掘常德警局埋藏之槍彈一萬發,此為第57師之最後接濟。
此時眾望所寄的李玉堂兵團,攻擊步調依然遲緩,敵除第68師團之外,並將第3師團調至此線抵禦。軍委會每日一電催促李兵團挺進,第九戰區也下了如期攻克的嚴令,但是因為日軍第3師團及第68師團的堅強防守,第10軍戰況膠著。軍委會急得跳腳,竟越過第九戰區,直接細部指示第10軍方先覺軍長要加強重點於左翼,排除第190師當面之敵。並使出哄騙口吻,強調常德城郊之敵不過幾百,第3師團正北退等語,意圖哄催第10軍快點前進。足可見當時軍委會的無力感。但是第10軍處第一線,自然明白前面擋著的是第3師團與第68師團全部。遲至11月29日,李兵團進展仍處膠著局面,軍委會一籌莫展。
1943年11月29日,蔣委員長自開羅諭令兩戰區司令長官部,方先覺軍長接獲戰區代轉的委員長口諭後,大驚失色,此時已為29日的晚間10時,距離期限不到半日。第10軍三位師長接獲委員長嚴令後,立刻展開該方面空前英勇之攻勢。在第10軍全力進攻之際,第3師團主力被預10師沖退,山本三男師團長因此誤判預10師為第10軍攻勢主力,於是立刻重整主力反撲,與預10師激戰。第10軍真正主攻的德山方向反而開了大門,第3師周慶祥師長抓緊機會,大膽鑽隙前進,第3師在一晝夜間,竟強行百餘華里,直逼德山。預10師因為立足未穩,攻勢過於猛烈,被第3師團衝擊後犧牲甚大,師長孫明謹戰死,全師潰散。
1943年12月1日,孫長官電告余程萬師長第10軍已到常德東南,可速與聯絡。余師長立遣
陳噓雲副師長前往連絡,但卻沒能連絡上。此時城內屋舍悉成焦土,第57師死據不撤的最後陣地寬不及三百公尺。最後時刻已經來到,深恨友軍的余程萬師長向孫長官發出最後一電:”彈盡人亡,城已破,友軍觀望不前。刻大街小巷混戰成一團。職率副師長參謀長死守中央銀行。職余程萬謹叩。”12月3日深夜2時,余程萬師長召集所屬四員團長告知自己已經決定突圍,並點名第169團柴意新團長死守陣地。柴團長毫不推諉,起立報告:“師長為全師希望所寄,希望師長早日突圍,我在此死守,等師長率援軍來解圍”。其實柴團長心裡明白,援軍不可能來了。
余程萬師長留下第169團殘部與第171團殘部之一部共百餘人死守陣地,自己率所屬三員團長及兩團殘部百餘人,於半夜向
德山突圍,尋找第10軍。3日深夜4點,柴意新團長離開
中央銀行大樓,集結第169團殘部,進入雙忠巷最後陣地。柴意新深知第57師末日已到,決心一死殉國。凌晨,日軍集中擲彈筒及槍榴彈,迫炮火力攻擊雙忠巷。柴意新團長奮然起身高呼殺敵,率殘部以刀矛棍石向敵衝鋒,反覆肉搏十餘次,身受兩處重傷,仍英勇力戰,不幸在白刃戰中中彈隕命,壯烈犧牲,隨從百餘殘餘官兵傷亡殆盡,雙忠巷陣地陷落,常德城宣告失守。5日黎明德山復被日軍攻陷,第57師余師長率部200人突圍最後僅剩83人。
收復常德
1943年12月5日,第六戰區北面各部作戰順利,但德山第3師被日軍包圍,軍委會判定日軍雖在退卻中,留守常德的部隊卻達八個聯隊(這個情報是誤判),動向可疑難解,於是下了一個糟糕透頂的命令,讓兩個戰區暫持原態勢,不要靠近常德,先觀察敵情。
歐兵團推進中其新11師意外收容自德山突出的第57師殘部。余師長向上級報告後,顯然未獲諒解。王耀武軍長電令該師協助友軍攻占常德。余師長不得以只好命杜鼎團長集結帶出來的殘部八十餘人協同新11師進攻常德。時常德已經撤守,成為空城,新11師毫髮無傷於12月7日列隊開進常德。在常德的斷垣殘梁中,奇蹟似地走出三百餘名第57師官兵。望著
青天白日旗再度招展於中央銀行大樓,不禁痛哭失聲。常德尚有三百餘官兵存活一事,使余程萬師長馬上被蔣委員長手令拘押。蔣並揚言要槍決余程萬。軍委會原本預期收復常德時會有一場惡戰,不料日軍只留了一個中隊死守。歐震將軍以新11師為前鋒,直取常德,才發現日軍已然退走。
追擊戰役
日軍發動常德會戰時,原預定“作戰目的一經完成即恢復原態勢”,但由於駐華美國空軍於同年11月25日轟炸了台灣
新竹,加以太平洋戰場日軍艦船損失嚴重,日本大本營與“中國派遣軍”研究了打通大陸交通線、聯絡
印度支那鐵路,“以確保南方交通”和“摧毀美國駐華空軍基地”的作戰問題。
畑俊六認為“有必要確保常德”,遂在攻占常德當天電告第11軍:“從常德返還時機暫時待命”,並派參謀傳達了軍的意圖。第11軍“由於兵力所限及其他原因,對確保常德缺乏信心,不希望確保常德”。派遣軍於6日同意了第11軍的意見,“命令在適當時機開始從常德返還”。第11軍遂於7日令各部隊“迅速在沅江以北整頓態勢,準備返還”。9日下達於11日返還命令,要求12日到達石門、合口、澧縣附近澧水南岸一線。
同年11月,日軍糾集7個師團約10萬人進攻常德,王耀武率七十四軍參加會戰。他率主力在常德東北地區與敵激戰,常德被日軍陸、空軍及坦克優勢火力猛攻16天,全城夷為平地。堅守常德城的部隊是七十四軍五十七師,57師固守常德18天,全師僅餘數百人。王耀武率五十一師反擊,在友軍的配合下,經過6天激戰,終於收復了常德城,常德血戰一時被廣為傳頌。
1943年12月9日,軍事委員會即令第六戰區及第九戰區:“常德之敵已動搖退卻,仰捕捉好機截擊猛追,以收殲敵之效”,規定“兩戰區之追擊目標,為長江沿岸之線”。但各部隊行動遲緩不力,致日軍在未受大的追擊情況下到達澧水之線。
13日,日軍派遣軍又指示第11軍停止撤退,準備再次攻占常德,並確保該地。第11軍致電派遣軍,要求“取消這次作戰,待明春再進行進攻常德的作戰”;又由於中國軍隊正向其採取合圍行動,所以還報告派遣軍:“目前態勢不宜長期保持,望火速下達指示。”派遣軍研究後雖然同意了放棄常德,但不同意恢復原態勢,要第11軍“停留在澧水附近山區”。第11軍於14日再次致電派遣軍,建議儘快恢復原態勢,並提出“如果長期停留在目前的戰線上,將不利於保持今後作戰的機動兵力”。派遣軍總參謀長
松井太久郎於16日至11軍指揮所了解情況,看到部隊已“減員一萬”,“戰力已顯著下降,急需整頓”,且要守住澧水之線“至少需要3個師團”,而當前兵力也嚴重不足,因而決定收回成命,於18日下令:“第11軍自今日起,選擇適當時機,從澧水附近現在戰線撤離,恢復原態勢。”
第六戰區各部隊13日接到追擊命令後,發現日軍停止於澧水之線不再撤退,轉為守勢,於是向日軍發起進攻,但在日軍抗擊和反擊下無大進展,雙方暫時形成對峙。
戰爭結果
戰役結束
日軍第11軍接到派遣軍恢復原態勢的命令後,下達命令(包括對在
漁洋河以東仁和坪、暖水街一帶的第39師團、古賀支隊及宮脅支隊等部隊):“軍於19日夜開始行動,準備向
松滋河右岸地區轉進。”日軍於22日分別到達松滋河右岸地區,在第13師團掩護下,於23、24日先後渡過長江,分別返回原駐地。第六戰區及第九戰區部隊緊隨日軍之後實施跟蹤追擊,僅與日軍後衛掩護部隊發生小的戰鬥,至1943年12月25日,全部收復了失去的陣地,恢復了會戰前的態勢。常德會戰至此結束。
結果統計
常德會戰期間,日軍第3飛行師團以第44、第25、第90 和第16戰隊參戰。中國方面使用了第2、第4、第11大隊以及中美混合團參戰,美軍第14航空隊亦參加了戰鬥,總計使用飛機約200架,共出動216批,使用戰鬥機1467架次、轟炸機280架次,重點是打擊常德、
石首、藕池口、
華容等地的日軍地面部隊。11月25日在常德陣亡的日軍第6聯隊聯隊長
中畑護一就是由中國空軍2架P40戰鬥機擊斃的。據統計,在空戰中共擊落日機25架,擊傷19架,炸毀地面飛機12架。
國軍損失
據中國國軍參戰部隊上報陣亡數字:第六戰區損失45000人,第九戰區損失15000人,第五戰區損失3000人,總計喪失6萬餘人,並有第150師師長許國璋,暫編第5師師長彭士量,預備第10師師長孫明謹等將軍於此役中殉國。
日軍損失
中國方面統計的數字為四萬多人,日方公布的數字為:戰死1274人,負傷2977人。可這個數字並不一定真實。據
橫山勇所說的18%失去戰鬥力來說,恐怕不止這么少,日軍出動了8、9萬,大概損失了1萬多人。
兵力對比
日軍兵力
日軍參戰部隊為:第11集團軍所屬5個師團 (第3師團、第13師團、第39師團、第68師團、第116師團,計28個聯隊,還有飛行第44戰隊及偽軍)共10萬餘人,其中日寇攻城部隊為第3師團、第68師團、第116師團(包括毒瓦斯部隊),總計4萬餘人。
日軍參戰部隊第十一軍(45個步兵大隊)
師團長:山本三男中將
師團長:赤鹿理中將
第三十九師團(代號“藤”)(5個大隊)
第六十八師團(代號“檜”)(6個大隊)
師團長:左久間為人中將
師團配屬部隊:
戶田部隊(隸屬第四十師團)步兵第234聯隊長:戶田義直大佐(3個大隊)
第一百一十六師團(6個大隊)
師團長:岩永汪中將
古賀支隊(隸屬第五十八師團)(3個大隊)
支隊長,步兵第五十二旅團長:古賀龍太郎少將
佐佐木支隊(隸屬第三十四師團)(4個大隊)
支隊長,步兵第二百十六聯隊長:佐佐木勘之亟大佐
宮脅支隊(隸屬於獨立混成第十七旅團)(2個大隊)
支隊長,獨立步兵第八十八大隊長:宮脅龜次郎中佐
柄田支隊(隸屬於第六十五師團)(3個大隊)
支隊長,獨立步兵第五十八大隊長:柄田節大佐(步兵3個大隊)基幹
飛行第四十四戰隊:福澤丈夫中佐
國軍兵力
中國軍隊參戰部隊為:第六戰區、第九戰區共16個軍近30萬人。
第九戰區:
李玉堂兵團(第99軍,第10軍),
歐震兵團(第58軍,第72軍)。
總兵力:2個戰區,計16個軍43個師,總計21萬餘人。
參加常德會戰之第六戰區將軍名錄 參謀長陸軍中將封少君
第十集團軍總司令陸軍中將王敬久
第二十九集團軍副總司令王耀武
第149師何保恆少將
第150師許國璋少將(陣亡,追贈陸軍中將)
暫5師彭士量少將(陣亡,追贈陸軍中將)
第18軍軍長
羅廣文少將 第30軍軍長池峰城中將 第86軍軍長
朱鼎卿中將
18軍:11師胡璉18師
覃道善 55師伍泉遠 獨立工兵第36營
李鳳彪吳奇偉部直屬:巴萬要塞指揮官韓棟材;
奉節警備司令韓棟材;海軍第二艦隊
曾以鼎;重迫機炮第4團鐘懿;炮兵42團第2營
楊秉義;要塞工兵第二團(欠一營)何新文;工兵第6團第4營鄭夢嚴;石工大隊葉樹聲
戰區直轄部隊
第74軍軍長王耀武中將 第100軍軍長施中誠中將
58師長張靈甫少將
常德城守城將軍74軍57師師長余程萬中將
57師少將參謀長兼169團團長柴意新(陣亡,1944年追贈陸軍中將)
戰爭評價
第六戰區是常德會戰的主戰場,戰區對會戰有著細緻的總結。關於勝利的原因,第六戰區的報告特彆強調了兩點。
“敵情及其企圖始終明了,各部隊均肯爭捕俘虜,奪取檔案,實為本會戰最大之進步”。如“44軍在薦祖溪擊斃敵重要軍官,獲得要圖與日記,即知敵3D、68D、116D集中之位置,並敵第一期攻擊目標為宜都,第二期會師目標為常德。”
常德會戰中,“空軍保有大部制空權”,實現“自會戰開始至末期,空軍除受天候影響外,逐日均能照預定目標轟炸或掃射,確實保有大部制空權,迫敵不得不於黎明前及日沒後行動。且據各方報告,敵受我空軍之傷害頗大。”
同時,第六戰區還總結了此戰暴露的國軍20項劣點,其中有4項同無線電使用有關,當算是常德會戰中,國軍暴露中的最大問題。
有關日軍,第六戰區列有10項優點,分別為“敢放膽抽調兵力”“能以少數兵力守備廣大正面”“死守據點之精神特強,雖至全部殲滅亦不放棄、潰退”“軍官戰術思想一致,慣用包圍迂迴、鑽隙滲透”“慣用便衣隊襲擊我各級指揮部”“修築公路力頗強”“對於攻城及巷戰,能運用各種小戰法”“偽裝良好,空中、地下均不易於發現”“陸、空聯絡及炮兵協同均較良好”“後方諸勤務頗良好,尤其遺棄傷兵頗少”。
日軍的劣點則有8點,包括:“戰意低落、攻擊精神與企圖心均不如前之旺盛”“無飛機及優勢之炮兵,每不敢放膽攻擊”“戰術上頗多輕敵”“後方過於空虛,不能確保已占要點與聯絡線”“戰場上遺棄屍體較前眾多”“無戰略預備隊,一至戰局危急,無法挽救”“夜間行動火炬燭天,企圖不能秘匿”“兵員不足,編制缺額甚多”。從日軍的戰意、遺屍、兵員等方面來看,其戰鬥力與戰爭初期相比,有了明顯下降。這是由於太平洋戰爭以來,日軍在華精銳很多調往東南亞造成的。
戰役影響
在常德會戰中,中國軍隊依託陣地節節阻擊,遲滯了日軍的進攻,並以反攻恢復了原態勢,給日軍以相當的損傷消耗,較重地打擊了進犯的日軍,部分地破壞了日軍南下的作戰企圖,在戰略上配合了敵後戰場反“盪”反“清鄉”鬥爭。
常德會戰是抗日戰爭正面戰場罕見的以我軍勝利告終的一場重大戰役,被譽為東方“史達林格勒保衛戰”。它對鞏固中、美、英的聯合作戰和爭取抗日戰爭的最後勝利,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日軍戰史稱,“這次作戰總的來說是順利的,但在常德卻意外地遇到了敵人頑強抵抗,經過艱苦的戰鬥才予以攻占。”中國方面稱,此役是開羅會議後,中國獲得的第一次勝利,國際輿論為之一變,“此戰役至少可使有關於中國軍隊力量薄弱及日軍可任意攻入中國內地之謊言宣告平息。”
後世紀念
紀念烈士
常德會戰結束後,時任國軍74軍軍長王耀武將軍為紀念捍衛國土而壯烈犧牲的將士們,決定在常德建造“烈士公墓”。公墓正門是一座高大的三門紀念牌坊,上方是王耀武所題“常德會戰陣亡將士紀念坊”的橫匾。
紀念坊的四根水泥鋼筋方柱之間的上方架有三塊橫匾:正中是
蔣介石所題“天地正氣”,左側為
陳誠所題的“碧血丹心”,右側是
白崇禧題寫的“旗常炳耀”。
進大門數十步是一座9米高的紀念塔,基座四方刻有中華民國考試院長
戴傳賢,監察院長
于右任,立法院長
孫科,司法院長
居正四人題詞,碑身正面為王耀武所題“陸軍第74軍常德會戰陣亡將士紀念塔”,公墓落成當天,常德各界人士及74軍代表舉行了隆重集會,數十匹馳騁疆場的白馬也參加了這次集會。
周年紀念
公祭英烈典禮
2013年11月13日,人們在湖南省常德市參加紀念常德會戰70周年公祭英烈典禮。當日,紀念常德會戰70周年公祭活動在湖南省常德市中心的常德會戰陣亡將士紀念碑塔前舉行。包括抗戰老兵、陣亡將士家屬在內的海峽兩岸各界人士共同沉思歷史,緬懷先烈,接受愛國主義教育。
1943年11月至12月,日軍投兵10萬,中國投兵20萬人,展開“常德會戰”。這場會戰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中的重大戰役之一。其中,參加常德守城戰役的8500多名將士和常德民眾,發揚“一寸山河、一寸血肉”的愛國熱忱,同4倍於己的攻城日軍苦戰16晝夜,寫下極為壯烈的一筆。
學術研討會
2013年11月13日,作為紀念常德會戰70周年系列活動的重要一環,由民革湖南省委、
中共常德市委主辦的學術研討會在共和酒店國際會議中心舉行,省市領導、抗戰老兵、英烈家屬和專家學者圍坐一堂,回憶過去,分享研究成果。
現場氣氛活躍,與會者紛紛發言。“我不滿16歲參軍抗日,當時腦子裡只想為國家和民族的安危出份力。”抗戰老兵吳淞在會上說出了掏心窩子的話。“常德會戰粉碎了日軍發動戰爭的主要企圖,支援了其它地區對日軍的反攻……”湖南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
蕭棟樑從四個方面闡述了常德會戰的歷史意義。雕塑家李春華表示,他會用雕塑的方式來弘揚常德會戰中展現的民族精神,將選取常德會戰中最具代表性的元素進行創作。
研討會的最後進行了捐贈活動,廣東雕塑家
李春華首先向常德會戰研究會捐贈了抗戰老兵
吳淞的雕塑頭像。緊接著,常德會戰研究會向國民革命軍74軍軍長王耀武將軍的外孫女黃惠珍捐贈了《抗日戰爭湖南戰場史料》五冊書籍;向柴意新將軍的後代捐贈了柴意新將軍在
陸軍大學學習的照片和追授柴意新將軍為陸軍中將的國民政府公告複印件。
常德會戰發生於1943年11月至12月,日本中國派遣軍為牽制國軍對雲南的反攻,並掠奪戰略物資,打擊中國軍隊的士氣,對第六戰區和第九戰區結合部發動的一場戰役。日軍第11軍出動約9萬人攻克常德,中國74軍57師苦戰16晝夜,幾乎以全軍覆沒的代價為中國軍隊形成對敵的反包圍贏得了主動,6天后國軍收復常德。常德會戰在整個抗日戰爭乃至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都具有一定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