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汝棟

郭汝棟

郭汝棟(1889—1952),四川銅梁人,川軍將領。1911年參加辛亥革命,1912年入四川軍官速成學堂,畢業後分發川軍第2師劉存厚部工兵營任排長,迭升連、營、團長。1925年楊森發起“統一全川”戰爭時,任楊部第1混成旅旅長,4月9日升任川軍第9師師長。9月初,楊森戰敗,與楊部將領通電服從劉湘,後與楊森舊部五人組成“六部聯盟”,防止劉湘吞併。1926年3月,與六部聯盟東下萬縣重歸楊森旗下,5月初任十四省討賊聯軍川軍第一路軍第3師師長。10月任國民革命軍第20軍第2路司令。1927年參加楊部進攻武漢國民政府之役,任第二縱隊司令。1928年1月由南京政府委為20軍軍長,5月12日通電就職。同年在倒楊(森)作戰中失敗依附劉湘,1930年率部進駐鄂西。1934年9月,所部改稱43軍,任軍長。1935年4月8日敘任陸軍中將。1937年抗戰爆發後,率軍赴上海參加淞滬會戰,戰後以喉疾辭職,任軍事參議軍參議,回川寓居重慶、銅梁,抗戰勝利後遷居成都,1946年7月31日晉階陸軍上將並退役。1949年12月在成都迎接解放,1952年病逝於成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郭汝棟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重慶銅梁
  • 出生日期:1889年
  • 逝世日期:1952年
  • 職業:川軍軍閥
  • 主要成就:參加辛亥革命、抗戰期間參加淞滬會戰
早年經歷,統一全川,涪陵之王,軍閥混戰,請纓抗日,相關人物,

早年經歷

郭汝棟早年就讀於重慶府中學堂,1911年參加辛亥革命,在張培爵的影響下加入重慶蜀軍政府“炸彈隊”。1912年入四川軍官速成學堂,畢業後分發川軍第2師劉存厚部工兵營任排長,迭升連、營、團長。

統一全川

1925年,楊森發起“統一全川”戰爭時,任楊部第1混成旅旅長,出兵自貢自流井,趕走劉文輝部費東明。4月9日升任川軍第9師師長。不久,楊森分兵五路,向川軍其他各部進攻,不到兩月,就占領72個縣,部隊擴大到19個師、12個混成旅,郭汝棟率第四路軍擊敗劉文輝部於貢井的瑪瑙洞,占領資中內江
5月,楊森被皖系軍閥段祺瑞免去四川軍務督辦,調北平署理參謀總長,原職由劉湘代替,然而楊森不同意離川。因此劉湘拉攏黔軍軍閥袁祖銘,與川軍軍閥鄧錫侯賴心輝劉成勛聯合,組成倒楊聯軍。
7月1日,聯軍以劉文輝、劉成勛、賴心輝等部沿東大道向西進攻,以鄧錫侯和黔軍王天培集中進攻銅梁大足璧山,劉湘進攻瀘州富順。7月2日,劉文輝部從永川、走馬崗、老關口、白市驛出發,與楊軍在榮昌激戰四天,傷亡慘重,劉文輝幾乎被圍。7月15日,郭汝棟率部向銅梁進攻,企圖截斷鄧錫侯、袁祖銘的聯繫及後路,將兩部主力殲滅,白駒、吳行光、范紹增分三路會攻大足。當兩軍激戰大足時,楊軍王正鈞被鄧錫侯部李家鈺擊潰,全線動搖,郭汝棟、范紹增分別後退。7月21日,聯軍乘勝全線進攻,橫掃楊軍。
9月初,郭汝棟與楊部將領通電服從劉湘,後與楊森舊部白駒、吳行光、包曉嵐、楊漢域、范紹增五人組成“六部聯盟”,以郭汝棟為首,防止劉湘吞併。

涪陵之王

1926年3月,與六部聯盟東下萬縣重歸楊森旗下,時稱“六部東下”。5月初任十四省討賊聯軍川軍第一路軍第3師師長,部隊駐守涪陵酉陽秀山黔江彭水等地。郭汝棟長期駐防涪陵一代,擁兵自重,自成一體,號稱“涪陵王”。
10月任國民革命軍第20軍第2路司令。1927年參加楊部進攻武漢國民政府之役,任第二縱隊司令,進攻唐生智部。楊森在仙桃鎮一戰被殲七個團,損失慘重。楊森只得逃回萬縣,郭汝棟仍駐紮涪陵。寧漢合流,郭汝棟屈服於劉湘的壓力,出賣了原熊克武的參謀長、共產黨員李蔚如

軍閥混戰

1927年7月,直系軍閥吳佩孚逃往奉節,依附楊森。12月22日,蔣介石以南京國民政府名義緝拿吳佩孚,楊森一再庇護,被免去一切職務。1928年1月,郭汝棟由南京政府委為20軍軍長,5月12日在梁山(今重慶梁平)通電就職。同年在倒楊(森)作戰中失敗,退守綦江南川,依附劉湘
1928年楊森發起倒劉(湘)之戰,郭汝棟趁楊森主力在長壽附近的張關、鐵山坪與劉湘主力王陵基激戰時,突然由魚洞、李家沱強行軍三天三夜,襲擊涪陵,並攻占豐都忠縣、萬縣。不久,劉湘大勝,郭汝棟占據酉陽、秀山、黔江、彭水、涪陵、忠縣、萬縣、豐都、石柱。
1930年中原大戰,湖北、湖南空虛,蔣介石調郭汝棟率部進駐鄂西,穩定後方,開始駐防於宜昌,後東移到黃岡廣濟一帶。1934年9月,所部改稱43軍,任軍長。1935年4月8日敘任陸軍中將。1935年10月到1936年夏,以縱隊司令率第二十六師,在貴州都勻獨山一帶“追剿”紅二軍團,後駐防黔南。

請纓抗日

1937年抗戰爆發後,請纓抗戰,率軍赴上海參加淞滬會戰,全師苦戰七晝夜,四個團長戰死兩個,14個營長戰死13個,連、排長共傷亡250餘名,全師僅剩600餘人。11月5日,與王公璵吳克仁死守松江縣城三日,保證上海友軍的撤退。
1938年6月,第九戰區令第四十三軍軍長郭汝棟為湖口守備官,歸王東原指揮。7月,郭汝棟令第二十六師劉雨卿增援,孤軍奮戰兩晝夜,湖口失守,傷亡超過三分之二。
郭汝棟郭汝棟
不久以喉疾復發辭職,任國民政府軍事參議軍參議,前往漢口休養。1938年蔣介石在漢口召開全國軍事會議檢討第一期作戰得失時宣布,郭汝棟的第二十六師是參加上海抗擊日軍70多個師中最優秀的五個師之一。
郭汝棟回川寓居重慶、銅梁,常在銅梁“龍潭虎穴”小住。蔣介石曾親筆書寫“節義可風”金匾,林森送“懿德延年”,潘文華送“慈雲永蔭”。
抗戰勝利後,楊森出任重慶衛戍總司令,郭汝棟害怕加害,遷居成都,暫住傅秉勛的公館。1946年7月31日晉階陸軍上將並退役。1949年12月在成都迎接解放,1952年病逝於成都。

相關人物

郭汝瑰,原名郭汝桂,四川銅梁縣人(現重慶銅梁人)。1926年考入廣州黃埔軍校第五期學習。1927年春受吳玉章指派四川,在其堂兄郭汝棟軍中任排、連、營長,192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0年失去黨的聯繫後赴日留學。抗戰時期,參加凇滬及武漢戰役、長沙第三次會戰,立有戰功。1945年12月和1946年3月,兩次在重慶密見董必武,為中共中央提供重要情報。1949年任敘瀘警備司令和國民黨第22兵團司令,12月11日起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