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人民政府關於建立安全生產長效管理機制的意見

《常州市人民政府關於建立安全生產長效管理機制的意見》是2008年常州市人民政府發布的意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常州市人民政府關於建立安全生產長效管理機制的意見
  • 發布日期:2008年
各轄市、區人民政府,市各委辦局,市各公司、直屬單位:
  為進一步加大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力度,實現我市安全生產形勢的持續穩定好轉,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和《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安全生產工作的決定》等有關規定,結合本市實際情況,現就建立安全生產長效管理機制提出如下意見:
一、統一思想認識,增強建立安全生產長效管理機制的緊迫感
  1. 建立長效管理機制,是實現又好又快發展的客觀需要。保持安全生產形勢持續穩定好轉是實現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基礎。各地、各部門要充分認識安全生產工作的長期性、艱巨性,自覺站在落實科學發展觀、確保我市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高度,增強建立安全生產長效管理機制的責任感和緊迫性。
  2. 建立長效管理機制,是強化“兩個責任”的重要舉措。建立和完善以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為核心的長效管理機制,使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和政府安全生產監管責任落到實處,實行全員、全過程、全方位、全天候的安全生產管理。推動企業落實主體責任是實現安全生產管理由被動到主動、由局部到整體、由短期行為到長期效果轉變的必要手段和重大措施。
  3. 建立長效管理機制,是加強安全生產基層基礎工作的需要。基層基礎是安全生產整體工作的關鍵,是實現企業本質安全的基石。建立和完善長效管理機制,就是要把安全生產監管的網路覆蓋到基層一線,安全生產監管的觸角延伸到作業現場,強化基礎,管住源頭,努力實現安全生產長治久安。
  二、強化主體責任,建立完善企業安全生產長效管理的約束機制
  1. 建立法定代表人安全承諾制度。要認真落實生產經營單位(以下簡稱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規定,以建立和完善企業內部安全生產責任制、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和崗位操作規程為重點,實行企業法定代表人向政府和社會作出安全生產承諾,並簽署承諾書。監管部門要根據承諾的內容,逐條逐項進行檢查,督促落實。凡未按承諾內容履行責任的企業,採取“安全警示告知”、“約談告誡”、“公開曝光”等措施,要求企業加強管理和投入,切實承擔責任,把書面的承諾變成實際的行動。對違反法律、拒不履責的企業及其法定代表人,依法予以處罰;對發生死亡事故的,嚴格按照“四不放過”的原則,嚴肅追究相關人員責任,切實把“最嚴格的安全生產監管制度”落到實處,促進企業及其法定代表人恪守承諾、誠信履責,推動企業形成自我約束的長效管理機制。
  2. 建立事故隱患排查整改制度。企業要建立健全崗位、車間(分廠)、公司(工廠)三級隱患排查治理責任制和危險源分級管理制,定期進行自查自糾,並建立隱患排查治理“一患一檔制”、“掛牌整改制”、“責任追究制”。對瞞報安全隱患或隱患限期整改不到位的企業,依法實施處罰,決不姑息養患。要實行市、轄市(區)、鄉鎮(街道)三級隱患排查治理督辦制度,建立隱患監督不力“責任倒查”制,確保事故隱患排查治理工作不走過場。
3. 建立安全生產費用管理制度。為建立高危行業安全生產投入長效機制,要按照國家財政部、安監總局頒發的《高危行業企業安全生產費用財務管理暫行辦法》等有關規定,在全市高危行業企業全面推行安全生產費用管理制度。安全生產費用提取標準按國家規定的標準執行。安全生產費用由企業在規定限期內自行提取,專戶儲存,專款專用,並實行安全生產費用提取使用報告制度。安監部門進行核查,對未按規定提取或者發現虛提、虛報的,依法予以查處。
  4. 建立安全生產風險抵押金制度。根據財政部、安監總局、人民銀行頒布的《企業安全生產風險抵押金管理暫行辦法》等有關規定,對非煤礦山、道路交通運輸、建築施工、危險化學品、煙花爆竹、民爆物品等行業和領域的企業,依法存儲一定數額的安全生產風險抵押金。安全生產風險抵押金的存儲標準應在國家規定的幅度內合理確定,由職能部門督促相關行業、企業按規定標準足額存儲,全力提高企業防範事故和抵禦事故風險的能力。
  5. 建立企業安全生產準入制度。監管部門要嚴格按照有關規定和標準,對企業新建、改建、擴建項目把好“設立關”、“設計關”和“驗收關”。凡不具備安全生產條件的項目和企業,不審查通過,從源頭上徹底杜絕不安全因素。對於不具備安全生產條件,通過整改仍達不到要求的企業和項目,要依法予以停業整頓或關閉。
  三、創新監管模式,不斷提升安全生產長效管理的實際效果
  1. 實施標準化管理。在全市範圍內推行企業安全生產達標考核。本著“以點帶面、分步實施、加快推進”的總體思路,重點做好非煤礦山、冶金、建築、交通運輸、機械、電力、建材等行業和人員密集場所安全生產標準化工作。各有關部門要按照國家、行業安全質量標準,制定安全生產標準化考核評定標準,編制《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指導手冊》,建立健全各行業企業、各環節、各崗位安全工作標準,開展安全評估,規範企業及其從業人員的安全生產行為,提高安全生產的管理水平。要採取法律的、經濟的和行政的手段,建立獎懲激勵機制,對實施安全生產標準化工作成績突出的企業,授牌表彰,給予適當獎勵,並向社會公布。對安全生產未達標的企業,擇時公布企業名單,掛牌督促整改。通過開展安全生產達標工作,努力提高企業本質安全水平。
2. 實施規範化管理。按照“屬地管理”和“誰監管、誰負責”的原則,在實施危化品生產企業“紅、橙、黃”分級分類監管的基礎上,對所有企業實行分級分類監管。企業安全狀況劃分為四個等級:一級為安全生產條件好的企業,重點抓好鞏固提高;二級為一般企業,重點抓好提升晉級;三級為較差企業,重點抓好整改落實;四級為未達標企業,要重點抓好停產停業整頓。對整改無望或整改後仍不符合安全生產條件的,堅決依法關閉。要建立企業分類管理升降級制度,級別低的企業經過整改、重新評估、驗收合格後予以升級;級別高的企業在檢查中發現較多事故隱患或發生事故的要予以降級。要加強零星小企業、租賃企業的評估分類,做到一個不漏,消滅盲區。通過實行分級分類監管,逐步使安全生產監管工作規範化。
  3. 實施格線化管理。為積極探索和建立安全生產監管無縫隙、全覆蓋的安全管理責任體系,在全市全面推行安全生產格線化管理。各轄市(區)要按照格線化管理的要求,建立以鄉鎮(街道)為塊、以部門為條,在鄉鎮(街道)以村委(社區)為單元的安全監管責任區。編制安全生產格線化管理地圖,明確標識各安全管理責任區、相關負責人、責任單位和重點監控企業分布等。要建立安全生產巡查制度,對格線內企業的安全生產狀況進行不間斷的綜合監督管理。對巡查過程中發現的事故隱患,應督促責任單位整改,直至隱患消除,不留“死角”和“盲點”,提高安全生產監管檢查的覆蓋率和實際效果。
  4. 實施數位化管理。按照“反應迅速、信息暢通、資源共享、支撐有力”的建設目標,加快安全生產信息平台建設。主要包括四大部分:一是安全生產基礎資料庫。逐步形成重點監控對象安全生產基礎情況資料庫、重大危險源資料庫、重大事故隱患資料庫、傷亡事故檔案資料庫、地理信息資料庫、調度與統計資料庫。二是重大危險源監控監管平台。對重點行業的重大危險源進行登記建檔、檢測、評估、監控,逐步完善市、轄市(區)兩級重大危險源監控監管網路體系。三是安全生產信息管理系統。建立市、轄市(區)、鄉鎮(街道)三級政府及負有安全生產監管職責部門間的安全生產信息網路並實現聯網,及時、準確地傳送安全生產信息,做到信息互通、資源共享,形成全市統一的安全生產信息保障體系。四是安全生產應急救援指揮系統。包括應急預案和有關信息,使之成為市應急指揮中心的支持系統。
四、健全保障體系,為安全生產長效管理提供有力支撐
  1. 建立完善政府及部門責任考核體系。各地、各部門要嚴格執行《關於在全市推行“一崗雙責”完善安全生產責任制的實施意見》,落實安全生產“一崗雙責”。各轄市(區)主要領導和分管領導要切實履行領導職責。按照安全生產“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各主管部門要認真履行安全生產監管職責。根據市政府制定的考評辦法,加大安全生產目標管理考核力度,並把企業安全生產監管、基層監管隊伍建設和經費保障作為考核重點,提高考評分值。加大目標管理考核頻次,對各轄市(區)和有關部門採取每月隨機抽查、季度分析點評、年終綜合考評的方式進行,點評和年度考評結果在新聞媒體上公布。建立安全生產目標管理考核獎懲制度。
  2. 建立完善基層安全生產監管組織體系。各地要切實加強鄉鎮(街道)安全生產監管規範化建設,按照有關規定和標準,健全鄉鎮(街道)安全生產監管機構,配備安全生產監管人員,確保機構、人員、經費、裝備、制度落到實處,形成基層安全生產監管體系。企業要嚴格按照《安全生產法》規定,健全安全生產管理機構,配備管理人員。努力構建“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安全生產監管組織網路體系。
  3. 建立完善安全生產社會宣傳教育體系。一是建立輿論宣傳和公眾監督機制。要緊緊圍繞全市安全生產大局和工作重點,及時準確、公正客觀地向社會發布安全生產信息,大力宣傳安全生產法律法規、國家採取的重大舉措、工作中湧現的先進典型和取得的先進經驗;公開曝光隱患嚴重、管理不善並導致事故的典型案例和違法行為。在新聞媒體上開辦安全生產宣傳欄目,加強安全生產法律、法規宣傳,開展安全生產公益廣告宣傳,普及安全生產常識,逐步將安全生產法律法規納入公民普法教育範圍,納入幹部教育五年培訓規劃之中,提高安全生產法律意識。二是建立安全生產考培機制。按照“統一規劃、歸口管理、分級培訓、考培分離”的原則,整合培訓資源,建立布局合理、分工明確、優勢互補的安全生產培訓網路。積極探索專業培訓與社會化培訓相結合、法定職能和社會責任相統一的培訓體系,落實考培分離,確保培訓質量。三是重視安全文化建設。為適應全年百萬從業人員安全技能培訓和全市安全文化建設的需求,按照省、市“十一五”安全生產規劃要求,認真抓好以安全法制、安全誠信、安全科技為主要內容的安全文化建設,培養和造就更多的安全生產科技和管理人才,為全市安全生產提供有力的技術、智力和人才支撐。
4. 建立完善多渠道投入的資金保障體系。各地政府和相關部門要認真研究落實安全生產投入政策,加大對公共安全設施建設、重大危險源監控、重大公共安全隱患整改、安全生產應急救援體系建設和安全生產宣傳教育等方面的投入,努力提高安全保障能力。全市各行業要努力彌補安全欠帳,加快技術設備更新改造,及時淘汰危及安全生產的落後技術、工藝和設備,提高安全生產技術水平和安全裝備水平,改善企業安全生產條件,提高企業本質安全。
  5. 建立完善安全生產應急救援體系。一是要建立健全應急管理工作體制和機制。建立和完善安全生產應急體系,整合市、轄市(區)安全生產應急救援資源,儘快形成政府統一領導、部門協調配合、企業自主到位、社會共同參與、反應靈敏、運轉高效的應急管理工作格局。二是進一步完善預案和措施。企業必須加強事故前預警、事故中回響和事故後處置與恢復的能力,制訂和完善應急救援預案,每年組織對專項預案進行演練,確保應急救援預案的可靠性,並充分發揮安全生產專家組的技術指導作用。三是要切實加強隊伍和裝備建設。加強企業,尤其是危險化學品生產(儲存)企業、非煤礦山、建築施工等高危企業應急救援隊伍建設,不斷改善技術裝備,強化培訓和演練,逐步提高應急處置、搶險和救援能力。
二○○八年六月十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