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物種特徵,分布範圍,國外主要分布,國內主要分布,豹貓亞種,生活習性,種群現狀,價值,致危因素,保護措施,保護措施建議,
基本信息
貓形亞目 Filifomia
貓科 Felidae
貓亞科 Felinae
豹貓屬 Prionailurus
瀕危信息:CITES:附錄II
IUCN:易危(V)
物種特徵
山狸體長為36—90厘米,尾長15—37厘米,體重3—8千克,尾長超過體長的一半。頭形圓。從頭部至肩部有4條棕褐色條紋,兩眼內緣向上各有一條白紋。耳背具有淡黃色斑,全身背面體毛為淺棕色,布滿棕褐色至淡褐色斑點。胸腹部及四肢內側白色,尾背有褐斑點或半環,尾端黑色或暗棕色。 豹貓的體形十分勻稱。頭圓吻短,眼睛大而圓,瞳孔直立,耳朵小,而呈圓形或尖形。牙齒的數目減少,只有28—30枚,但很多牙齒的形狀變得很強大,同時連帶著上下頜骨也變得短而粗壯,而控制頜骨的肌肉及附著的顴弓也變得更堅強有力。門齒較小而弱,上下頜各有3對,主要作用是啃食骨頭上的碎肉和咬斷細筋。犬齒長而極為發達,最為突出醒目,而且還與附近的門齒及前臼齒之間保持相當的空隙,是主要的武器,用來殺傷或咬死獵物,由於前後有間隙,因此能咬得更緊,貫穿得更深。上下4枚犬齒相合,好比4支槍尖交錯一般。臼齒只有1對,上臼齒退化,都是非常弱小,而且被壓縮到內側,但是下臼齒則很堅強發達。一般沒有第一枚上前臼齒,第二枚上前臼齒不大。裂齒強大,又有兩三個特別銳利的齒尖,上下交錯,形如剪刀,可能咬穿最硬厚的牛皮或割裂最堅韌的獸肉。裂齒位置靠後,接近咀嚼肌,所以它們的強力咬切動作均後移至嘴角。
分布範圍
國外主要分布
豹貓是亞洲地區分布最廣泛的小型貓科動物,廣泛分布於東亞、東南亞、南亞各地。包括:俄羅斯(西伯利亞和遠東地區)、朝鮮北部、巴基斯坦、尼泊爾、不丹、錫金、印度、孟加拉國、緬甸、泰國、寮國、越南、高棉、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度尼西亞和菲律賓。
國內主要分布
分布在以下保護區:
天堂寨、松山(北京)、牛姆林、武夷山(福建)、武夷山(福建)、戴雲山、白水江(甘肅)、南嶺、南崑山、豫北黃河故道濕地、鼎湖山、大瑤山水源林(廣西)、防城金花茶、道真大沙河、赤水桫欏、麻陽河、雷公山、習水、梵淨山、茂蘭、吊羅山、尖峰嶺、壩王嶺(昌江、白沙)、董寨鳥類、濟源獼猴、雞公山、寶天曼(內鄉)、洪河、涼水、興凱湖、九宮山、神農架、後河、桃源洞、壺瓶山、八大公山、索溪峪、莽山、長白山、鄱陽湖、武夷山(江西)、岩泉、桃紅嶺、桃紅嶺、井岡山、雙台河口、老禿頂子、老禿頂子、白石砬子、六盤山(寧夏)、青海湖鳥島、龐泉溝、太白山、佛坪、王朗、王朗、臥龍、縉雲山、金佛山、珠穆朗瑪峰、石林(雲南)、哀牢山、大圍山、金平分水嶺、高黎貢山、高黎貢山、銅壁關、銅壁關、南麂列島、清涼峰、天目山(浙江)、古田山、烏岩嶺、三江(黑龍江)、瓦屋山、賽罕烏拉、朱家山、安溪雲山、小溪、八仙山、梅花鹿鐵布、黃河三角洲
分布在以下山脈湖泊:
阿爾金山、長白山、中條山、大別山、都龐嶺、關帝山、崑崙山-東段、老爺嶺、老爺嶺、小興安嶺、五指山、五台山、完達山、六盤山、蘆牙山、太行山、清涼峰、秦嶺、千山、祁連山、大興安嶺南段、張廣才嶺、張廣才嶺、伏牛山、河湟谷地、吊羅山
豹貓亞種
豹貓在國內分布紀錄有5個亞種,除新疆和內蒙古的乾旱荒漠、青藏高原的高海拔地區外,幾乎所有的省區都有分布(高耀亭等,1987;王應祥等,1994),包括:1、北方亞種P.b.euptilura分布於東北、華北和西北地區;
3、指名亞種P.b.bengalensis分布於雲南大部、貴州西部和廣西西部;
4、川西亞種P.b.scripta分布於雲南北部、四川西部、西藏東南部和甘肅南部;
5、海南亞種P.b.hainana僅分布於海南島。國外分布於俄羅斯(西伯利亞和遠東地區)、朝鮮北部、巴基斯坦、尼泊爾、不丹、錫金、印度、孟加拉、緬甸、泰國、寮國、越南、高棉、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度尼西亞和菲律賓。
生活習性
豹貓主要棲息于山地林區、郊野灌叢和林緣村寨附近。分布的海拔高度可從低海拔海岸帶一直分布到海拔3000m高山林區。在半開闊的稀樹灌叢生境中數量最多,濃密的原始森林、墾殖的人工林(如橡膠林、茶林等)和空曠的平原農耕地數量較少,乾旱荒漠、沙丘幾無分布。窩穴多在樹洞、土洞、石塊下或石縫中。豹貓的巢域大小,根據Rabinowitz(1990)在泰國對3個雄性和1個雌性的無線電跟蹤研究為1.5~7.5k㎡,核心區為0.7~2.0k㎡。豹貓主要為樹棲,攀爬能力強,在樹上活動靈敏自如。夜行性,晨昏活動較多。獨棲或成對活動。善游水,喜在水塘邊、溪溝邊、稻田邊等近水之處活動和覓食,主要以鼠類、松鼠、飛鼠、兔類、蛙類、蜥蜴、蛇類、小型鳥類、昆蟲等為食,也吃漿果、榕樹果和部分嫩葉、嫩草。 它們的動作輕巧,反應敏捷,奔跑神速,擅長跳躍,還具有一身攀樹登高的高超本領,這一切常使追擊它的天敵一籌莫展,望樹興嘆!碰到險情和身處危境時,就會縮體弓背,嘴牙咧嘴,口裡發出帶有威嚇性的吼聲,向對方表示警告。豹貓生性凶野,經常匐伏在斑駁離陸的灌叢中或陰暗處,靜候伺機出襲正在入眠休息的野雞、鳥類、老鼠、野兔,甚至還敢於向貉和獾發起猛烈的進攻。此外,也喜歡捕食水塘里的小魚。餓肚時,偶而侵入村莊幹些偷雞咬鴨的勾當也並非絕無僅有的,所以農民們專門為豹貓起了一個“偷雞豹”的惡名。
北方的豹貓繁殖有一定的季節性,一般春夏季繁殖,春季發情交配,妊娠期56天左右,5~6月產仔,每年1胎,每胎2~4仔,以2仔居多。出生10天后的小貓睜開眼睛,23天后能夠吃固體食物,如果小貓被殺死,母貓可能在當年內再次發情,並再次產下幼崽。南方地區的豹貓一年四季都可繁殖。
種群現狀
豹貓在我國分布廣,資源數量大,是我國傳統的外貿出口裘皮之一。60~70年代,我國豹貓毛皮年收購量約20~25萬張,估計全國的豹貓資源量不少於100萬隻;70年代以後,豹貓在多數省區數量下降,有些省區(如北方和華東地區)豹貓幾乎成為瀕危物種;80年以後,年收購量約為60年代的1/3~1/2。陸厚基等曾統計過我國南方六省區(雲南、貴州、廣西、湖南、湖北、江西)1955~1981年的收購數,60年代中期1964、1965年六省區的年收購量分別為22.2萬和17.2萬張;1978、1979年分別為12.6萬,14.1萬張(Lu and Sheng, 1986)。在80年代中期,我國的豹貓皮張年收購數仍保持在15~20萬張左右。據Yu(1991,in Litt.)的資料,我國1989~1990年的豹貓皮庫存量有80餘萬張。根據我們最近的調查,1991~1992年我國豹貓皮的收購數約在10萬張左右,其資源約為60年代的一半。在我國,西南地區(包括雲南、貴州、廣西和四川)是我國豹貓資源最豐富的地區,其收購量約占全國收購量的50%~60%。從1985年以來,沒有有關豹貓的種群現狀的科學報導(Yu, 1995)。
價值
與其他貓類動物一樣,豹貓經過培育馴化後,也是一種皮用、藥物、觀賞類經濟動物。目前,國內已經有許多地方人工養殖成功。有人認為,人工養殖豹貓的意義是:國際上已把豹貓列入世界珍稀動物之一,有利於出口創匯和動物資源保護與利用;豹貓的骨與肉均可入藥,能治痔及鼠瘺;豹貓皮為裘的原料。
豹貓皮的商品叫狸子皮,是野生細毛皮中產量較大而廉價的皮貨。北方豹貓皮的毛長絨厚,禦寒性強,蘇州地區和南方各省的豹貓皮毛鮮亮,以美觀著稱。20世紀70年代,蘇州市動物園還經常能在農村收購到一定數量的豹貓,以供展覽,但是目前的豹貓資源已呈極度衰落狀況,偶而發現的豹貓也常被誤認為是野貓而不惹人注意。現已列為江蘇重點保護動物。
致危因素
3. 作野昧食用,在80年代,華南地區每年的消耗量約數千。
保護措施
豹貓是我國一種重要的大宗毛皮獸,資源較多,一直未被列為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然而,在國際上被瀕危物種公約(CITES)列入附錄II,指名亞種被列入附錄I,包括我國的種群。我國參加該公約後,根據實際情況,提出提案,經1985年該公約成員國大會通過,我國的指名亞種種群降為附錄II,多年的庫存豹貓皮重新得以出口。但因管理不力,也帶來大量捕殺和收購的負面影響。後經再次暫停出口多年,豹貓種群的威脅才有所減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