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屠姓
- 外文名:Tu
- 民族:漢族
- 排名:第二百三十八位
- 分布:浙江、江蘇、安徽、四川等省市
- 代表人物:屠遷、屠睢、屠呦呦、屠朝友
姓氏源流,出自子姓,出自九黎族,以職業命姓,出自部落文化,出自姚姓,出自蒙古族,出自杜姓,部分得姓始祖,遷徙分布,歷史名人,屠遷,屠睢,屠季,屠琛,屠滽,屠勛,屠 僑,屠楷,屠徑,屠 隆,屠大山,屠本畯,屠粹忠,屠 紳,屠叔方,屠安仕,屠祖賚,屠述濂,屠之申,屠道昕,屠仁守,屠文漪,屠兆鵬,當代代表人物,屠洪綱,屠呦呦,郡望堂號,郡望,堂號,宗祠通聯,四言通用,六言通用,七言通用,十言及以上,宗族特徵,家譜文獻,
姓氏源流
屠(Tú)姓:源出有九
出自子姓
出自九黎族
源於姜姓,出自九黎族首領蚩尤的後代,屬於以居邑名稱為氏。
相傳,上古時代,黃帝與炎帝兩個部族聯合起來,在涿鹿與九黎族大戰蚩尤部落,擒殺了九黎族的首領蚩尤。之後將其部族人強行遷出中原,遷往甘肅地區。遂將其部族人收入自己的部落,其中有一部分人願意歸順的,就遷到鄒屠之地(今山東 鄒平)定居,其後裔子孫有以居住地名為姓氏者,逐漸形成屠氏、鄒氏,世代相傳至今。
這在東晉學者王嘉撰著的《拾遺記》中有記載:“軒轅去蚩尤,遷其民善者於鄒屠之地,惡者於有北之鄉,其先以地命族,後分為鄒氏、屠氏。
相傳,上古時代,黃帝與炎帝兩個部族聯合起來,在涿鹿與九黎族大戰蚩尤部落,擒殺了九黎族的首領蚩尤。之後將其部族人強行遷出中原,遷往甘肅地區。遂將其部族人收入自己的部落,其中有一部分人願意歸順的,就遷到鄒屠之地(今山東 鄒平)定居,其後裔子孫有以居住地名為姓氏者,逐漸形成屠氏、鄒氏,世代相傳至今。
這在東晉學者王嘉撰著的《拾遺記》中有記載:“軒轅去蚩尤,遷其民善者於鄒屠之地,惡者於有北之鄉,其先以地命族,後分為鄒氏、屠氏。
以職業命姓
古人有屠宰為業者,其後便姓屠,稱屠氏。部分出自西周時期職人廛人,屬於以職業技能稱謂為氏。
廛人,即在古代屠宰為業者之統稱,亦稱屠沛,別稱屠士等。春秋時晉國有人名屠蒯,即為屠宰手。這在典籍《周禮·廛人》中有記載:“凡屠者,斂其皮角筋骨,入於玉府。乃市井鼓刀屠者。”
在屠人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或自己的職業技能別稱為姓氏者,稱屠氏,世代相傳至今。
廛人,即在古代屠宰為業者之統稱,亦稱屠沛,別稱屠士等。春秋時晉國有人名屠蒯,即為屠宰手。這在典籍《周禮·廛人》中有記載:“凡屠者,斂其皮角筋骨,入於玉府。乃市井鼓刀屠者。”
在屠人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或自己的職業技能別稱為姓氏者,稱屠氏,世代相傳至今。
出自部落文化
出自漢朝事情匈奴休屠部,屬於以部落文化上名稱漢化為氏。
休屠,是匈奴王號,其所統領的部落即稱匈奴休屠部,是漢朝時期匈奴民族中的一個勢力強大的部落群體。
要注意的是,休屠部雖為匈奴部落,但部落的民族主體卻並非匈奴本族。休屠部的形成是秦、漢之際活動於河西走廊的大月氏人,也就是西方史學家稱之所謂為“白匈奴”的民族。原來,河西月氏民族中有“酋塗部”,“酋塗”即“休屠”,是同部落名稱的兩種漢譯寫法。
在漢文帝劉恆初年(西元前174年),匈奴冒頓單于派右賢王領兵西征,擊敗大月氏,大部分“酋塗部”眾歸附組成匈奴的休屠部,餘眾則西遷至甘肅酒泉一帶,成為小月氏之“酋塗部”。
漢武帝劉徹時期,在驃騎大將軍霍去病出征河西擊敗匈奴後,匈奴休屠部在漢軍強大壓力下降漢小月氏“酋塗部”降漢,成為河西“休屠”的一部分。
匈奴休屠部的族源非匈奴本族,但其首領卻是匈奴貴族,世稱休屠王,由匈奴單于指派擔任。
漢武帝劉徹 元狩二年(西元前121年),漢武帝派驃騎將軍霍去病於春、夏二季連續率大軍反擊 位於隴西地區的右匈奴。當時,匈奴在隴西地區的統治者就是休屠王和昆邪王(渾邪王)。霍去病率五萬騎兵越過焉支山(今甘肅山丹)、居延澤(今內蒙古額濟納旗),斬獲匈奴四、五萬人,並繳獲了休屠王用來祭天的金人(銅人祭天雕像),
使匈奴右部受到了幾乎是毀滅性的沉重打擊。匈奴伊稚斜單于將這一重大的失利歸咎於休屠王和昆邪王,要將二人召至單于王庭治以死罪。二人畏死,商謀降漢,派使臣通知了漢王朝。
但當漢朝派霍去病前去迎接他們時,休屠王卻反悔了。於是,昆邪王殺了休屠王,吞併了休屠王的兵眾,連同自己的兵眾共四萬多人,加上家屬號稱十萬,投降了漢朝。
漢武帝於二王故地設定了武威、酒泉二郡,此行政建制一直沿用至今。
昆邪王降漢後,被漢武帝封為萬戶侯,自去享受榮華富貴。而休屠王因悔降之故,累及妻子,其閼氏(王后)、太子及太子之弟均被沒為奴婢,從他們習慣生活的水草豐美之河西走廊被押送到西漢的都城長安,送入黃門為漢武帝養馬。休屠王的太子就是後來著名的西漢駙馬都尉、光祿大夫、託孤重臣金日磾。
在休屠部降漢之後,部眾中有依漢俗以原部落文化上名稱漢化為姓氏者,稱休屠氏,後省文簡改為休氏、屠氏,歷經東漢、三國、魏、晉、南北朝,以及隋、唐,最終大部分文化上漢化。
休屠,是匈奴王號,其所統領的部落即稱匈奴休屠部,是漢朝時期匈奴民族中的一個勢力強大的部落群體。
要注意的是,休屠部雖為匈奴部落,但部落的民族主體卻並非匈奴本族。休屠部的形成是秦、漢之際活動於河西走廊的大月氏人,也就是西方史學家稱之所謂為“白匈奴”的民族。原來,河西月氏民族中有“酋塗部”,“酋塗”即“休屠”,是同部落名稱的兩種漢譯寫法。
在漢文帝劉恆初年(西元前174年),匈奴冒頓單于派右賢王領兵西征,擊敗大月氏,大部分“酋塗部”眾歸附組成匈奴的休屠部,餘眾則西遷至甘肅酒泉一帶,成為小月氏之“酋塗部”。
漢武帝劉徹時期,在驃騎大將軍霍去病出征河西擊敗匈奴後,匈奴休屠部在漢軍強大壓力下降漢小月氏“酋塗部”降漢,成為河西“休屠”的一部分。
匈奴休屠部的族源非匈奴本族,但其首領卻是匈奴貴族,世稱休屠王,由匈奴單于指派擔任。
漢武帝劉徹 元狩二年(西元前121年),漢武帝派驃騎將軍霍去病於春、夏二季連續率大軍反擊 位於隴西地區的右匈奴。當時,匈奴在隴西地區的統治者就是休屠王和昆邪王(渾邪王)。霍去病率五萬騎兵越過焉支山(今甘肅山丹)、居延澤(今內蒙古額濟納旗),斬獲匈奴四、五萬人,並繳獲了休屠王用來祭天的金人(銅人祭天雕像),
使匈奴右部受到了幾乎是毀滅性的沉重打擊。匈奴伊稚斜單于將這一重大的失利歸咎於休屠王和昆邪王,要將二人召至單于王庭治以死罪。二人畏死,商謀降漢,派使臣通知了漢王朝。
但當漢朝派霍去病前去迎接他們時,休屠王卻反悔了。於是,昆邪王殺了休屠王,吞併了休屠王的兵眾,連同自己的兵眾共四萬多人,加上家屬號稱十萬,投降了漢朝。
漢武帝於二王故地設定了武威、酒泉二郡,此行政建制一直沿用至今。
昆邪王降漢後,被漢武帝封為萬戶侯,自去享受榮華富貴。而休屠王因悔降之故,累及妻子,其閼氏(王后)、太子及太子之弟均被沒為奴婢,從他們習慣生活的水草豐美之河西走廊被押送到西漢的都城長安,送入黃門為漢武帝養馬。休屠王的太子就是後來著名的西漢駙馬都尉、光祿大夫、託孤重臣金日磾。
在休屠部降漢之後,部眾中有依漢俗以原部落文化上名稱漢化為姓氏者,稱休屠氏,後省文簡改為休氏、屠氏,歷經東漢、三國、魏、晉、南北朝,以及隋、唐,最終大部分文化上漢化。
出自姚姓
源於姚姓,出自上古舜帝的後代勝屠氏,屬於以音訛改姓為氏。 為上古舜帝的後代,屬以部落名為姓。史載舜帝的後代有一支為勝屠部落,後來遷至渭水旁落居,遂將落居地命名為屠原(今陝西 合陽縣),這支部落後來以部落各改氏,改稱勝屠氏。原為勝屠氏,古代“勝”與“申”兩字同音,故俗稱申屠氏源自勝屠姓,屬複姓簡姓。上述勝屠氏在後來的姓氏演變中大多簡化為單字姓勝、屠。
出自蒙古族
屬於以部落名稱文化上漢化為氏。據典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滿洲八旗姓》記載:蒙古族圖色哩氏,亦稱圖色勒氏、圖克色里氏,後又分衍出圖木爾齊氏,世居薩哈爾察(今黑龍江北岸 布列亞河流域)、尼馬察(今黑龍江穆稜興凱湖彼岸 雙城子一帶)、沙濟(今遼寧新賓西北部)、黑龍江穆塔喀村(今黑龍江省 三江平原地區)等地。後有滿族、錫伯族引為姓氏者,滿語拼音為Tuseri Hala。
明朝中期,蒙古族圖色哩氏、圖木爾齊氏多有改漢字姓為屠氏、圖氏者。
清朝前期,滿族、錫伯族圖色哩氏則多改漢字姓為屠氏、圖氏、多氏、塗氏、佟氏等。另外還有晉朝武都大族 氐族人屠氏者。 清代太平天國 楊秀清覆滅後, 兒子丙照 逃亡,改姓屠姓
明朝中期,蒙古族圖色哩氏、圖木爾齊氏多有改漢字姓為屠氏、圖氏者。
清朝前期,滿族、錫伯族圖色哩氏則多改漢字姓為屠氏、圖氏、多氏、塗氏、佟氏等。另外還有晉朝武都大族 氐族人屠氏者。 清代太平天國 楊秀清覆滅後, 兒子丙照 逃亡,改姓屠姓
出自杜姓
古代杜,屠二字聲音相近,相通。
部分得姓始祖
蚩尤、弦子、申屠、休屠王。
遷徙分布
屠氏是一個古老、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體,在當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二百三十八位,人口約二十四萬六千餘,占全國人口總數的0.015%左右。
在古代,屠氏的望族大多出自於廣平郡。遠古氏族社會時候有個著名的部落首領叫蚩尤,他的部落崇拜牛圖騰,是勇猛好戰的部落。相傳有一次蚩尤的部落和黃帝的部落在河北逐鹿一帶決戰,最後蚩尤被打敗。黃帝為了防止蚩尤的族人以後還會做亂,就把他們分散在各地居住。其中有的被遷居到屠和鄒的兩個地方去。這些人中有的就以居住的作為自己的姓氏,分別稱為屠氏和鄒氏。而屠氏就是今天屠姓的最早起源。屠姓還有另一支起源。春秋時候,有一種官職叫作屠人,是專門負責牲畜屠宰的官職。屠人的後代中有的以官職名作為姓氏,稱為屠氏,是今天屠姓的又一來源。在古代,屠姓的望族大多出自於廣平。
歷史資料中的最早記載是《左傳》中的晉國屠蒯(前525年)和(前425年)晉史官屠黍離開晉國見周威烈王論存亡。唐朝時有進士屠廷高由晉陽遷汴城(今開封)尉氏敦仁里,宋欽宗朝屠廷高二十三世孫屠挺(宋紹興七年拜內閣大學士)、屠拱(宋乾造八年拜尚書令)遷常州。屠拱曾孫屠雷發、宋理宗戊戌進士,始居嵊縣後徙無錫,生七子志遠、志達、志通、志選、志進、志遜和志遂。志達生四子孟、仲、叔和季。孟居諸暨、仲居象山、叔居皋部、季居鄞縣(今寧波江北區老外灘),為甬上屠氏始祖。
今浙江省的溫州市樂清縣、寧波市北侖區、象山區、奉化市、紹興市嵊州縣、嘉興市、寧海市、台州市黃巖區、吳興縣、鄞縣、杭州市蕭山區、桐鄉市、湖州市德清縣、廣水市、諸暨市、蘭溪縣,安徽省的六安市霍邱縣、寧國市,江蘇省蘇州市西山區、淮安市、鹽城市、揚州市、常州市武進區、鎮江市丹陽市、邳州市睢寧縣、江陰市、徐州市,山東省的濟寧市、菏澤市、東平市、棗莊市,陝西省的延安市吳起縣、西安市戶縣,河南省的商丘市、南陽市內鄉縣、新鄉市、永城市、鄭州市、開封市、周口市,江西省的贛州市,廣西壯族自治區,北京市,上海,貴州省的鎮遠縣、六盤水市、都勻市,甘肅省的蘭州市,四川省的成都市、宜賓市、營山縣,湖南省的長沙市、永州市,河北省的保定市,湖北省的孝感市、宜昌市,黑龍江省的齊齊哈爾市,香港特別行政區,台灣省,澳門特別行政區,馬來西亞的吉隆坡,泰國,緬甸,新加坡,巴西等地區合國家,均有屠氏族人分布。
歷史名人
屠遷
屠睢
(?-前212),秦將領。任郡尉。秦統一六國後,公元前214年,派他率五十萬大軍由九江、長沙郡分五路進攻百越。一路經江西餘干東攻東甌(浙江溫州)及閩越(福建),當年平定,置閩中郡;兩路南攻南越(廣東及廣西東部);其餘兩路南攻西甌及南越西部(廣西)。經三年戰鬥,越族部隊退入山區,夜間出襲,大敗秦軍,屠雎陣亡。
屠季
(1242-1323),字邦彥、宋詩人。甬上屠氏始祖。
屠琛
屠滽
(1440-1512)字朝宗,浙江 鄞縣(今寧波)人,甬上屠氏第七世。明成化丙戌進士,明弘治年吏部尚書兼左都御史、授太子太傅。故居為“屠天官第”,為浙江寧波市文物保護建築、在寧波江東區尚書街。墓在今寧波集仕港鎮山下莊村旁,存兩幢御賜神道碑。
屠勛
(1446-1516),明臣。字元勛,號東湖,浙江平湖人。為甬上屠氏二世、屠宗一遷平湖支第七世。與屠滽同輩,人稱“兄弟尚書”。成化五年(1469)進士,授工部主事,升刑部員外郎、郎中。弘治初遷南京大理寺寺丞,進少卿。時值漳州溫文進煽動作亂,屠勛奉命前往,曉諭利害,懲辦首惡,寬免脅從,事態迅速平息。旋擢右副都御史,巡撫順天永平、整飭薊州諸路邊備,功績尤著。弘治十年(1497)遷刑部右侍郎,轉左侍郎。正德三年(1508)進刑部尚書。宦官劉瑾專權,凡奏須先向他通報,屠勛執意不從,劉瑾懷恨在心,尋機報復。不得已託病還鄉,加太子太保。卒後贈太保,謚康僖。善詩文,著有《東湖遺稿》、《太和堂集》等。四代七位進士。三個兒子應塤、應坤、應峻,兩位孫子仲律和叔方以及曾孫屠謙均為進士。
屠 僑
(1480-1555)字安卿,明朝都察院左都御史兼南京刑部尚書,滽再從子也,甬上屠氏第八世。正德六年進士,授御史巡視居庸諸關。武宗遣中官李嵩等捕虎豹,僑力言不可,世宗時,歷左都御史。卒贈少保,謚簡肅。
屠楷
(1490-1561)廣西 臨桂人,為甬上屠氏八世。明嘉靖進士,官至南京兵部尚書參贊機務、守備留都。
屠徑
屠滽子,甬上屠氏第八世。浙江 鄞縣人,明代官吏。正德進士,試中書,進吏部員外郎。有俊才,善詩賦、書翰,名著一時。
屠 隆
(1543-1605)甬上屠氏第八世,字緯真,一字長卿,明朝戲劇作家、文學家,浙江省鄞縣人。歷官吏部主事,有異才。常招名士飲酒賦詩,遊歷大山名川,而政務不誤,著作頗豐。著有《曇花記》、《修文記》、《彩毫記》等。其中《彩毫記》寫李白生平,刻畫詩人氣質較成功,但摻有神仙虛妄色彩。
屠大山
屠本畯
屠大山子,字田叔,號豳叟。甬上屠氏第十世浙江省鄞縣(今寧波)人。生卒年不詳,主要活動於明萬曆年間(1573-1620年)。海洋動物學、植物學。屠本畯出身於書香門第。曾以父蔭任太常寺典薄、禮部郎中、兩淮運司同知,後移福建任鹽運司同知。他鄙視名利,廉潔白持,好讀書,到老仍勤學不輟。屠本畯曾說:“吾於書飢以當食,渴以當飲,欠身以當枕席,愁及以當鼓吹。”明中葉以後,由於商品經濟發展和資本主義萌芽的影響,中國有一些知識分子,由於深入實際考察和研究,在科學技術方面取得較重大的成就。屠本畯就是其中之一。他通過調查研究,著有《閩中海錯疏》、《海味索引》、《閩中荔枝譜》、《野菜箋》、《離騷草木疏補》等書。內容涉及植物、動物、園藝等廣闊領域。
屠粹忠
屠 紳
(1744-1801)清小說家。字賢書,號笏岩。江蘇江陰人。乾隆時進士,官至廣州通判。與洪亮吉、黃景仁等為詩友。其小說文字古奧,內容荒誕。著有筆記小說《六合內外瑣言》及長篇神魔小說《蟫史》。字賢書,一字笏岩,號磊砢山人、黍餘裔孫,江蘇常州府江陰縣人。生於乾隆九年(1744),卒於嘉慶六年(1801)。乾隆二十八年進士。歷官雲南知縣、甸州知州、廣州同知。著有《蟫史》、《六合內外瑣言》、《笏岩詩鈔》、《鶚亭詩話》等,事具沈燮元《屠紳年譜》。
屠叔方
明代監察御史,秀水人。萬曆進士。有《建文朝野彙編》等傳世。
屠安仕
屠祖賚
屠述濂
字南州,號蓮仙,一號守素湖北 孝感人,屠之申之父。雲南按察使宣封緬甸。恩賜花翎身歿軍營,諭賜祭葬。誥授朝議大夫,晉贈通奉大夫。 乾隆時期任騰越知州的屠述濂。按我們今天的話說,屠述濂是一位“好官”。這位湖北孝感人,由保山知縣升任騰越知州到任後,便視察學官(即今天的學校)等地,接著便是倡修位於騰衝來鳳山麓的來鳳書院,為莘莘學子提供較好的學習環境和條件。特別值得讚賞的是,屠述濂在騰衝任職期間,完成了騰衝現存時間最早的首部地方志《騰越州志》的最後編纂出版工作。此外,在騰衝任職期間,屠述濂還做了一系列愛民惠士、深得人心的事情,之後便被朝廷升任為永昌府知府,擢迤南道,加按察使銜。然而,正當屠述濂位高權重,打算做一番事業之時,不幸染上瘴癘(惡性疾病),醫治無效,永遠離開了滇西這塊他所熱愛的土地,乾隆皇帝得知屠述濂病故的訊息後,下旨給予褒揚,並且惋惜地說:“此人可惜”。
屠述濂生平圖冊
屠之申
字可如,號舒齋。湖北 孝感人,屠道昕之父。甘肅按察使,又晉升布政使,道光元年1821年調直隸布政使護理直吏總督。誥授通奉大夫。嘉慶中,援例授予刑部員外郎,後升任郎中。滑縣白蓮教徒起義,朝廷出兵鎮壓,他奉命辦理開州(今四川開縣)糧台(經理行軍時餉需的機構)。起義被鎮壓後,提升為大名道。因截漕糧賑災,升甘肅按察使,不久又晉升布政使(從二品)。曾籌款接濟並請兔災民欠賦共五十餘萬兩。道光元年(1821年)調任直隸布政使後,疏浚冀州衡水等處積漬以利民田。在總督直隸時,附京五百里很多老圈旗地,年久隱匿混雜,訟案甚多,朝廷年征賦銀銳減,他設局進行清查,又命順天四路弁兵歸營訓練,州縣酌增捕役,使兵、捕分開,各負其責。後因事罷職歸籍。
屠之申生平圖冊
屠道昕
屠仁守
生於道光乙未年十二月二十二日(1836年2月8日)卒於光緒癸卯年十二月二十四日(1904年2月9日),享年68歲,清臣。湖北 孝感人,字靜夫號梅君。光緒進士。授翰林院編修,轉都察院御史。光緒十四年(1888)支持康有為第一次上書光緒帝,請求變法,並請康代擬折稿,敦促停修頤和園,又嚴劾樞臣及內監,更請太后速歸政。次年被慈禧太后下令革職,永不敘用。被革職後,屠閉門謝客,潛心於宋五子之書,不敢過為高論。後西遊至太原,主講於令德堂,並任令德書院院長,為山西培養了大批有用人才。其門生有于右任、閻錫山、商震、賈景德等。屠仁守在山西大學的歷史上,曾經寫下了光輝的一頁。為山西培養了一大批有近代知識的人才,是對舊式書院改革,嘗試傳統教育與近代教育模式相結合的先驅者。1897年劉廷琛曾奉命視學山西,回朝後以屠仁守教學之效“聞於朝”。1900年,清廷“以教士有方,賞山西令德書院院長已革御史屠仁守五品卿銜”,他的教學成績得到了清政府的肯定。1901年12月,陝西大學堂開辦(現西北大學),受清政府委任,屠仁守任總教習。1904年2月9日在西安病逝葬於臨潼窯村。 光緒二十一年參加上海強學會著有《屠光祿奏疏》。
屠仁守履歷:
屠性
字彥德,紹興餘姚(今屬浙江)人,元代學者。明《春秋》學,詩文嚴整有法度。順帝至正間以鄉薦為嘉定儒學經師,著有《彥德集》。
屠溶
湖北孝感人,順治甲午舉人,戊戌進士,福建古田縣知縣。
屠沂
屠洵
湖北孝感人,屠沂之胞弟,康熙癸巳舉人,甲午進士,翰林院編修。
屠遠
江蘇武進人,清代畫家。博學能詩,尤工畫山水蘭竹。
屠文漪
江蘇 松江(今屬上海)人,清代學者,著有《九章錄要》、《詩餘草》。
屠兆鵬
浙江嵊縣人,清代學者。精六書之學,評校段注《說文解字》,於引伸、假借、會意等,頗有前人未發者。專寫竹,筆意蒼勁,有金石氣,吳昌碩稱其為“奇窮了道人”。
當代代表人物
屠洪綱
現代著名歌唱家。亦名屠洪剛,1967年3月出生於北京,早年學習京劇表演藝術,後參加全國青年歌手電視大獎賽獲優秀歌手獎。1990年第一次參加中央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演唱開場歌曲《萬紫千紅》。屠洪綱的歌曲始終有著十足的陽剛氣,歌曲主要以報效祖國和中國傳統文化精神為主題。他的代表作有《霸王別姬》《精忠報國》、《中國功夫》、《你》、《愛人》等。
屠呦呦
屠呦呦,女,1930年12月30日生,藥學家,中國中醫研究院終身研究員兼首席研究員,青蒿素研究開發中心主任。1980年聘為碩士生導師,2001年聘為博士生導師。多年從事中藥和中西藥結合研究,突出貢獻是創製新型抗瘧藥——青蒿素和雙氫青蒿素。2011年9月,獲得被譽為諾貝爾獎“風向標”的拉斯克獎。2015年10月5日,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系首位獲得諾獎科學類獎項的中國人。
郡望堂號
郡望
堂號
(缺)
宗祠通聯
四言通用
屠國啟姓;
陳留閥閱。
——佚名撰屠姓宗祠通用聯
全聯典指屠姓的源流和郡望。
傳奇三記;
詩賦一雄。
——佚名撰屠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明代戲曲作家、文學家屠隆,字長卿、緯真,號赤水、鴻苞居士,浙江省鄞縣人。萬曆年間進士,曾任潁上、青浦知縣,常與名士飲酒賦詩,縱游山水而不廢政事,官至禮部郎中。晚年家貧,以賣文為生。作有《曇花記》、《修文記》(寫修道成仙的故事)、《彩毫記》(寫李白生平),詩文有《白榆集》、《由拳集》、《鴻苞集》、《南遊集》等。下聯典指明代浙江鄞縣人屠俓,正德年間進士,官吏部文選司員外郎中。有文才,詩、賦、書、翰,稱雄一時。
人稱強項;
簡析神明。
——佚名撰屠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漢·屠文少事典。下聯典指明·屠大山事典。
言高操潔;
聲重士林。
——佚名撰屠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明·屠僑事典。下聯典指明·屠隆事典。
六言通用
詩賦推為能手;
昆季並作諫官。
——佚名撰屠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明·屠俓詩賦書翰一時無雙。下聯典指明·屠奎與弟屠世皆為御史。
七言通用
田叔詩草留雅韻;
朝野彙編有餘香。
——佚名撰屠姓宗祠通用聯
十言及以上
烏府下車,克凜宸濠之逆;
文壇樹幟,堪守子云之玄。
——佚名撰屠姓宗祠通用聯
書渴以當飲,至老尚手一卷;
酒酣方吟詩,下筆立就千言。
——佚名撰屠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明代太常典簿屠本畯,字田叔,歷官辰州知府。生平喜讀書,至老尚手一卷。人曰:“老矣,奚自苦?”本畯曰:“吾於書飢以當食,渴以當飲,欠伸以當忱席,愁寂以當鼓吹,未嘗苦也。”著有《太常典錄》、《田叔詩草》。下聯典指明代禮部主事屠隆,字緯真,鄞人。一字長卿,有異才。落筆數千言立成。常招名士飲酒賦詩,遊歷大山名川,而政務不誤,著作頗豐。
宗族特徵
1、屠姓當今是一個典型的南方姓氏。其源於北,而盛於南。
2、屠姓濟濟多才,唐以後,其發展之重心移至南方,尤以江浙籍屠姓最為名人輩出,可謂詩人才子競風流。
3、屠姓源遠流長,時至今日已有五千年的歷史。
4、屠姓堂號出自有典。如四當堂出自明朝屠本畯,其到晚年,仍嗜讀書,手不釋卷,有人不解,問之:“老矣,奚自苦?”答到:“吾於書飢以當食,渴以當飲,欠伸以當枕席,愁寂以當鼓吹,未嘗苦也”,是故有四當堂傳之後世。
家譜文獻
江蘇常州屠氏蘭陵葛橋合修支譜六卷,(清)屠亮編纂,清光緒三十年(公元1904年)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江蘇省常州市圖書館。
江蘇武進屠氏毗陵支譜十卷,首一卷、末一卷,(民國)屠景甫主修,民國二十年(公元1931年)毗陵敬齋堂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江蘇省常州市圖書館。
浙江杭州屠氏武林支譜,(清)屠紹理纂修,清嘉慶八年(公元1803年)御賜修齡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冊。現被收藏在浙江省寧波市天一閣文物管理所。
浙江蕭山蕭邑屠氏宗譜十二卷,(清)屠邦新等修,清宣統二年(公元1911年)存德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冊。現被收藏在杭州大學圖書館、美國猶他州家譜學會。
浙江寧波甬上屠氏宗譜三十六卷,首二卷、末二卷,(民國)張美翊、屠可全等纂修,民國八年(公元1919年)既勤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六冊。現被收藏在上海圖書館家譜陳列室(完整)、浙江省圖書館、浙江省寧波市天一閣文物管理所,今缺第九~十一卷。
浙江屠氏孝感支續譜,(清)屠紹理修,清嘉慶五年(公元1800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冊。現被收藏在中國科學院圖書館。
浙江蘭溪蘭江屠氏宗譜五卷,著者待考,民國三十五年(公元1946年)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浙江省蘭溪縣拍社鄉。
江蘇常州屠民蘭陵葛橋合修支譜六卷,(清)屠亮編纂,清光緒三十年(公元1904年)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江蘇省常州市圖書館。
江蘇武進屠氏毗陵支譜二十卷,首一卷、末一卷,(清)屠兆綸、屠葆潤等修,清光緒三十年(公元1904年)敬齋堂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遼寧省圖書館、江蘇省常州市圖書館、中山大學圖書館、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美國猶他州家譜學會。
江蘇武進屠氏毗陵支譜十卷,首一卷、末一卷,(民國)屠景甫主修,民國二十年(公元1931年)毗陵敬齋堂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江蘇省常州市圖書館。
江蘇陰山屠氏族譜三卷,(清)屠震宗輯,清道光二十九年(公元1849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冊。現被收藏在中國科學院圖書館。
浙江杭州屠氏武林支譜,(清)屠紹理纂修,清嘉慶八年(公元1803年)御賜修齡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冊。現被收藏在浙江省寧波市天一閣文物管理所。
浙江寧波甬上屠氏宗譜三十六卷,首二卷、末二卷,(民國)張美翊、屠可全等纂修,民國八年(公元1919年)既勤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六冊,今缺第九~十一卷。現被收藏在浙江省圖書館、浙江省寧波市天一閣文物管理所。
浙江屠氏孝感支續譜,(清)屠紹理修,清嘉慶五年(公元1800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冊。現被收藏在中國科學院圖書館。
浙江屠氏孝感支譜,(清)屠之申修,清道光二年(公元1822年)木刻活字印本五冊。現被收藏在中國人民大學圖書館、浙江省寧波市天一閣文物管理所。
浙江上虞屠氏宗譜四卷,(民國)屠載清修,屠國朝纂,民國十年(公元1921年)茂延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冊。現被收藏在浙江省圖書館。
浙江嵊縣屠氏宗譜,(清)屠方炎等修,清鹹豐年間十報堂木刻活字印本三冊。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屠氏族譜二十二卷,續編三卷,(清)屠之申纂,清道光七~八年(公元1827~1828年)木刻活字印本二十五冊。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屠氏毗陵支譜二十卷,首一卷,末一卷,(民國)屠景甫修,民國二十年(公元1931年)敬齋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十冊。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浦陽下麟溪屠氏宗譜三卷,(清)屠思賢、屠思周修,清康熙三十七年(公元1698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冊。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浦陽下麟溪屠氏宗譜三卷,(清)屠守成等修,清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冊。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浦陽下麟溪屠氏宗譜三卷,(清)屠尚祖等修,清乾隆五十二年(公元1787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冊。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常州屠氏蘭陵葛橋支譜六卷,首一卷,(清)屠亮纂,清光緒三十年(公元1904年)保綸堂、世德堂合編木刻活字印本六冊。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