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平縣(東平)

東平縣(山東泰安市東平縣)

東平一般指本詞條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東平縣,隸屬於山東省泰安市,位於魯西南,西臨黃河,東望泰山,總面積1330.44平方千米。

截至2018年,東平縣下轄3個街道、9個鎮、2個鄉。

截至2017年末,東平縣常住人口76.33萬人,實現生產總值(GDP)396.53億元,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44.58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182.19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169.76億元,三次產業比例為11.2:46.0:42.8。

東平縣是“全國科技進步先進縣”。東平湖景區被評為國家“4A”級景區。2010年6月,東平縣的“端鼓腔”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9年1月25日,入選2018年度全國“平安農機”示範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東平縣
  • 外文名稱:Dongping Xian
  • 別名:東原
  • 行政區類別:縣級
  • 所屬地區:山東·泰安
  • 下轄地區:3個街道、9個鎮、2個鄉
  • 政府駐地:東平街道龍山大街19號
  • 電話區號:0538
  • 郵政區碼:271500
  • 地理位置:山東省西南部
  • 面積:1330.44平方千米
  • 人口:76.33萬人(2017年常住人口)
  • 氣候條件:溫帶季風型大陸性氣候
  • 著名景點白佛山石窟造像北橋墓群東平湖
  • 車牌代碼:魯J
  • 行政區劃代碼:370923
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區劃沿革,區劃現狀,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形地貌,氣候特徵,水系水文,自然資源,水資源,礦產資源,人口,政治,經濟,綜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交通運輸,交通,運輸,社會事業,科技事業,教育事業,文化事業,衛生事業,勞動就業,社會保障,社會福利,環境保護,安全生產,歷史文化,風景名勝,

歷史沿革

東平,古稱東原。唐虞夏商時期屬徐州。“東原底平”是為東平得名之始。
西周,境內置須句、鄣、宿等諸侯國。春秋,須句屬魯;鄣屬齊;宿屬宋。戰國時,鄣、宿為齊無鹽邑。
秦代,始設須昌縣(治今埠子坡)、無鹽縣(治今無鹽村)、張縣(治今霍莊),屬薛郡。
西漢,增置富城、章縣,與無鹽縣先後屬梁國、濟東國、大河郡、東平國(國治無鹽縣宿城。)須昌、壽良二縣時屬東郡。
東平縣地圖東平縣地圖
東漢,須昌、無鹽、壽張、富城、章縣同屬東平國。
三國魏,撤章縣,另四縣沿屬東平國(治遷壽張縣治霍莊)。
西晉,東平國治遷須昌城。東晉,改東平國為東平郡(郡治宿城)。晉代境內四縣沿襲。
南北朝,隸屬未變。南朝宋,撤富城,北魏又復置。至北齊,富城縣廢制,無鹽併入須昌縣(治遷宿城)。北周,境內須昌、壽張二縣屬魯州。
隋代,壽張縣治壽張集,屬濟北郡。隋開皇十六年(596年),須昌縣遷回原治;就原無鹽縣境置宿城縣(治宿城)。此須昌、宿城二縣屬鄆州(州治鄆城)。
唐代,須昌、宿城縣與壽張縣同屬鄆州(州治遷須昌)。鄆州先後為平盧、天平軍節度使治。唐貞觀元年(627年),宿城併入須昌縣。景龍元年(707年),復置宿城縣。788年(貞元四年),宿城縣改名東平縣,與須昌同附郡郭,此為東平縣名之始。太和四年(830年),改東平縣為天平縣。太和六年(832年),撤天平縣併入須昌縣。
五代,須昌、壽張縣沿屬鄆州。後唐同光元年(923年),改須昌為須城縣。
宋代,隸屬沿襲五代。宋至道三年(997年),置京東西路安撫使於鄆州(須城)。鹹平三年(1000年),河決鄆州,州城浸沒,遂移州、縣城於五陵山前五里平原處(今州城)。宣和元年(1119年),改鄆州為東平府(治須城)。
金,天會六年(1128年)立劉豫為“大齊”帝,先治大名,後遷須城偽稱東京。並以須城為山東西路首邑。境內須城、壽張縣仍屬東平府(治須城)。
元代,須城、壽張二縣屬東平路,須城為路城。
明代初年,須城為東平府治,壽張沿屬。1370年(明洪武三年),壽張縣分並須城、陽穀縣。洪武八年(1375年),東平府降為州,同年撤須城縣併入東平州,屬濟寧府。洪武十三年(1380年),復置壽張縣於王陵店(今台前縣),始離本境。洪武十八年(1385年),東平州改屬兗州府。明代東平州領轄汶上、東阿、平陰、陽穀、壽張5縣。
清代前期,東平州仍屬兗州府。清雍正八年(1730年),升東平州為直隸州,領轄東阿、平陰、陽穀、壽張4縣。雍正十三年(1735年),撤直隸州為散州,沿治東平州城。
民國二年(1913年),改東平州為東平縣,治所沿襲,屬濟西道(駐聊城)。民國十七年(1928年),裁道制,直屬山東省政府。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屬省第一實驗區行政長官公署(駐濟寧)。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改屬省第二行政督察區。
東平市區東平市區
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9月27日,東平縣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後,先後屬泰西行政委員會和泰西專員公署。民國三十年(1941年)6月,屬冀魯豫第一專署。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7月,改屬冀魯豫第二專署。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5月,東平解放,屬冀魯豫第八專署。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7月,屬冀魯豫第七專署。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5月,復屬泰西專署。
1950年5月,屬泰安專署。
1958年12月,平陰縣併入東平縣,屬聊城專署。
1959年8月,改屬濟南市。同年10月,撤銷東平縣,恢復平陰縣,其縣境大部屬平陰縣。
1962年1月1日,恢復東平縣建制,復屬泰安專署。
1985年8月,泰安地區改為泰安市,東平縣沿屬。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1986年初,全縣共有20個鄉(鎮),675個行政村。
1986年5月,經省政府批准,撤銷東平湖西銀山區建制,將原1鎮7鄉調整為2鎮3鄉。
1988年11月9日,經省地名委員會批覆,同意須城鄉改為宿城鄉。
東平縣東平縣
1993年3月1日,經省政府批准,撤銷宿城鄉,設立宿城鎮。至1993年底,全縣行政區共分8鎮9鄉,680個行政村。
1994年8月,經省政府批准,撤銷水河鄉,設立水河鎮。
1996年2月2日,經省政府批准,將平陰縣舊縣鄉劃屬東平縣。
2001年1月,經省政府批准,張河橋鄉、接山鄉合併為接山鄉;東平鎮、宿城鎮合併為東平鎮;老湖鎮、水河鎮合併為老湖鎮;大安山鄉、商老莊鄉合併為商老莊鄉。
2010年6月,經省政府批准,撤銷東平鎮、州城鎮、接山鄉、大羊鄉、梯門鄉,設立東平街道辦事處、州城街道辦事處、接山鎮、大羊鎮、梯門鎮。
2011年11月,經省政府批准,撤銷彭集鎮、戴廟鄉、新湖鄉,設立彭集街道辦事處、戴廟鎮、新湖鎮。

區劃現狀

截至2018年,東平縣下轄3個街道、9個鎮、2個鄉。東平縣人民政府駐龍山大街19號。
統計用區劃代碼
名稱
370923001000
東平街道辦事處
370923002000
州城街道辦事處
370923003000
彭集街道辦事處
370923101000
沙河站鎮
370923106000
老湖鎮
370923107000
銀山鎮
370923108000
斑鳩店鎮
370923109000
接山鎮
370923110000
大羊鎮
370923111000
梯門鎮
370923112000
新湖鎮
370923113000
戴廟鎮
370923206000
商老莊鄉
370923208000
舊縣鄉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東平縣東與肥城市毗鄰,南與汶上縣、梁山縣接壤,西部隔黃河與東阿縣、陽穀縣,河南省台前縣相望,北與平陰縣搭界。介於北緯35°46′24″—36°10′20″,東經116°02′52″—116°39′44″之間,總面積1330.44平方千米,折合2010661.2畝。

地形地貌

東平縣地勢東北高、西南低,縣境內搖擁有多種地貌類型,山地、丘陵、平原、窪地、湖泊、河流兼而有之。
山地丘陵主要分布在縣境北部地區,屬魯中南低山丘陵邊緣。最高點為舊縣鄉歪老婆頂,海拔451米(黃海高程)。
平原主要分布在南部地區,屬大汶河沖積平原,地面高程在40米以上,多數土層深厚,土壤構型良好,適宜農業種植。
窪地主要分布在東平湖區,該區西邊是黃河,東邊是本平湖滯洪區,屬黃河沖積平原除臘山崑山馬山等少數孤山殘丘外,其餘均為地面高各40米以下的湖窪地,最低點在新湖鄉軒場附近,海拔1236.7米。

氣候特徵

東平縣處於魯西南平原北部,東部受魯中山區的阻擋,境內受季風的影響,屬溫帶季風型大陸性氣候。具有四季分明的特點。春季(3—5月),冷暖氣團對峙,進退不定,驟冷驟熱,盛行東南風,氣候乾燥,回暖迅速。夏季(6—8月),炎熱多雨,高溫高濕,降水集中,常有暴雨澇災。秋季(9—11月)受大陸氣團影響,氣溫迅速下降,降水減少,雲淡風輕,日照充足。冬季(12月—翌年2月),盛行偏北風,氣壓高,溫度低,氣候乾燥。

水系水文

東平縣境內有18條河流,主要有黃河、大汶河、匯河、金線河等,全縣河流總水面52914.7畝,折合35.28平方千米,占全縣總面積的2.6%。
東平湖為山東省第二大淡水湖,該湖為“水泊梁山”的僅存水域,由一級湖和二級湖組成。全部湖泊水面17.6941萬畝,折合117.94平方千米,占全縣總面積的8.8%。

自然資源

水資源

東平縣區域內的年平均降雨量,根據1956年—2002年47年的降雨系列資料計算,多年平均為609.16毫米。
地表水資源量,多年平均為13559.25萬立方米。
地下水資源量,多年平均為19130.625萬立方米。
水資源總量,多年平均為32689.875萬立方米。
可利用量,多年平均為26290.6921萬立方米。
人均426.2立方米,畝均162立方米。

礦產資源

東平縣礦產資源比較豐富,具有儲量大、分布相對集中等特點,探明的金屬、非金屬和能源礦藏主要有鐵、煤、水泥用灰岩、頁岩、白雲岩、建築用砂、木魚石、礦泉水等品種。
金屬礦藏
鐵礦探明儲量7.35億噸,居全省第三位,泰安第一位,分布於東平縣彭集鎮和老湖鎮水河一帶,埋藏淺,宜於開採。
能源礦藏
煤炭探明儲量1.7億噸,主要分布在戴廟鄉,正在準備建井開採。
非金屬礦藏
①水泥用灰岩主要分布於東平縣北部山區和湖西山區,初探明儲量10多億噸,平均品位52.34%,可作為百萬噸以上大型水泥廠的原料基地。
②頁岩(紫紅色頁岩)主要分布在梯門鄉、接山鄉、老湖鎮和銀山鎮一帶,探明儲量5414.72萬噸,估計總儲量可達2億噸以上。該礦產可利用高科技研製出高強、輕質新型建材產品,可用於水泥配料及磚瓦用原料。
③白雲岩主要分布在接山鄉尹山莊、大羊鄉丁家塢和舊縣鄉等地,探明儲量2000萬噸,礦石平均品位MgO198%。
④木魚石主要分布在老湖鎮一帶,探明儲量60萬立方米。
⑤建築用砂主要分布在大汶河、大清河河道內,現有儲量3500萬噸。
⑥礦泉水主要分布在州城鎮和銀山鎮。其礦化度、鍶、鋅、偏矽酸、溴等指標達到了國家飲用礦泉水標準。

人口

截至2017年末,東平縣出生人口12826人,出生率15.8‰;死亡人口3743人,死亡率4.6‰;自然增長率11.2‰。年末常住人口76.33萬人,其中城鎮人口32.72萬人,農村人口43.61萬人。全縣城鎮化率達到42.86%,比上年提高1.51個百分點。

政治

泰安市委副書記、縣委書記:張濤

經濟

綜述

2017年,東平縣實現生產總值(GDP)396.53億元,比上年增長6.4%。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44.58億元,增長2.8%;第二產業增加值182.19億元,增長4.9%;第三產業增加值169.76億元,增長9.0%。產業結構調整穩步推進,三次產業比例由上年的11.8:46.0:42.2調整為11.2:46.0:42.8。一、二、三產業對生產總值增長的貢獻率依次為4.8%、36.3%、58.9%,分別拉動經濟成長0.3、2.3、3.8個百分點。年末全縣已註冊個體工商戶26136戶,從業人員75566人,資金數額343395萬元;私營企業4600戶,從業人員37400人,註冊資本2632068萬元。
固定資產投資
2017年,東平縣固定資產投資完成353.2億元,同比增長9.5%。從投資在建項目看,計畫投資5000萬元及以上項目完成投資194.4億元。第一產業完成投資14.2億元,同比增長10.1%;第二產業154.9億元,下降10.5%,其中技術改造投資149.1億元,增長11.5%,投資額占工業投資的96.3%;第三產業184.1億元,增長26.0%。三次產業投資結構由去年同期的3.9:52.1:44.0調整為4.0:43.9:52.1。基礎設施共完成投資81.7億元,同比增長32.6%,占總投資的23.1%。其中,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完成投資30.6億元,同比增長10.1%;教育業12.3億元,增長173.3%;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28.0億元,增長53%;文化、體育和娛樂業2.3億元,增長6.5%;房地產業63.9億元,增長122.6%。民間投資完成330.6億元,同比增長20.6%,增速高於全部投資11.1個百分點,占全部投資的比重由上年同期的82.5%上升為93.6%。
財稅收支
2017年,東平縣實現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14816萬元,可比增長2.1%。其中各項稅收80682萬元,可比增長12.0%,稅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的比重為70.3%。各項稅收中,一般增值稅14888萬元,改增增值稅(含營業稅)15515萬元,企業所得稅1698萬元,分別增長65.6%、-26.2%和-26.7%。全縣一般公共預算支出379962萬元,增長9.3%。對教育、文化體育與傳媒、社會保障和就業、醫療衛生與計畫生育、住房保障的支出分別為85638萬元、3818萬元、56962萬元、45708萬元和17061萬元,分別增長1.8%、66.9%、11.8%、3.1%和70.2%。
人民生活
2017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284元,比上年增長8.3%;人均消費性支出18092元,增長8.2%;城鎮居民恩格爾係數(食品支出占人均消費性支出的比重)為24.5%。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315元,增長8.8%;人均生活消費支出8683元,增長8.6%;農村居民恩格爾係數為30.8%。

第一產業

2017年,東平縣實現農業產值77.7億元,按可比價格(下同)同比增長3.7%。實現農業增加值45.5億元,同比增長3.6%。其中,種植業增加值25.2億元,同比增長4.9%;林業增加值0.6億元,同比增長6.3%;牧業增加值9.4億元,同比增長8.0%;漁業增加值9.2億元,同比減少9.2%。
林業
完成造林面積683公頃,其中,經濟林面積14公頃,防護林面積121公頃。木材產量84622萬立方米,增長11.7%。國家森林公園1處。
畜牧業
2017年,東平縣肉類總產量4.4萬噸,比上年增長5.0%。禽蛋產量3.1萬噸,增長0.7%。牛奶產量1.2萬噸,增長7.1%。
漁業
2017年,東平縣水產養殖面積5.6萬畝,水產品總產量7.2萬噸,淡水養殖產品產量5.1萬噸,捕撈產量2.1萬噸,比去年增長33.0%。機動漁船4534艘,總噸位3895噸。
生產條件
截至2017年末,東平縣農業機械總動力83.56萬千瓦,同比增長4.4%。擁有拖拉機12144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機5046台。農用排灌機械14405台,收穫機械5293台。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到96.0%。農田有效灌溉面積78.6萬畝,其中節水灌溉面積61.47萬畝。綜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積13.56萬畝。

第二產業

工業
2017年,東平縣規模以上工業(全年主營業務收入2000萬元以上的工業企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6%,在全縣統計的27類行業中有多數行業實現同比增長,部分行業增幅較低。全縣310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948.8億元,同比下降13.3%;利潤52.5億元,利稅67.3億元,分別下降13.0%和13.3%。
工業結構進一步最佳化。從產值增幅來看:黑色金屬礦採選業累計完成產值25.6億元,同比下降7.9%;農副食品加工業185.1億元,增長8.2%;酒、飲料和精製茶製造業8.5億元,下降28.6%;紡織業48.7億元,增長7.7%;紡織服裝、服飾業85.0億元,增長22.3%;造紙和紙製品業54.3億元,增長20.1%;化學原料和化學用品製造業158.1億元,增長6.7%;橡膠和塑膠製品業51.3億元,下降10.6%;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1.0億元,增長42.9%。
建築業
2017年,東平縣建築業實現增加值31.76億元,同比增長6.4%。27家資質以上建築企業完成總產值62.21億元,同比增長0.4%,其中6家二級資質以上企業完成25.7億元。

第三產業

國內經濟
2017年,東平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71.1億元,比上年增長10.0%。其中,限額以上單位完成消費品零售額129.1億元,同比增長6.6%,占零售總額的75.4%;限額以下單位實現零售額42.1億元,占零售總額的24.6%。限額以上單位中,城鎮消費品零售額104.09億元,比上年增長7.2%;鄉村消費品零售額24.96億元,增長5.9%。與上年相比,城鄉增速差距由5.7個百分點縮小至1.3個百分點。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增長9.2%,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增長11.2%,中西藥品類增長9.4%,家具類增長13.1%,石油及製品類增長12.7%。
對外貿易
2017年,東平縣實現進出口總值40734萬元。其中,進口總值7263萬元,同比減少70.3%;出口總值33471萬元,減少9.6%。對外經濟合作進展順利,實際利用外資1728萬美元,增長55.0%。
房地產業
2017年,東平縣房地產開發經營企業37家,完成投資11.4億元,同比增長11.9%;商品房銷售面積39.9萬平方米,同比增長22.9%;商品房銷售額14.3億元,同比增長37.3%。從結構看,住宅銷售面積38.2萬平方米,同比增長21.7%;商業營業用房銷售面積0.84萬平方米,同比增長17.2%。
旅遊業
2017年,東平縣創建東平湖—白佛山國家5A級旅遊景區和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全縣擁有國家A級旅遊景區15家,新增1家。全年共接待遊客670萬人次,同比增長9.9%;實現旅遊綜合收入40億元,同比增長8.6%。
金融業
截至2017年末,東平縣人民幣各項存款餘額272.29億元,比年初增加32.62億元,增長13.61%。其中,住戶存款餘額208.16億元,比年初增加17.94億元,增幅9.43%;非金融企業存款27.2億元,比年初增加5.94億元,增幅27.96%;廣義政府存款餘額36.78億元,比年初增加9.34億元,增幅34.06%。年末全縣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貸款餘額177.66億元,比年初增加11.75億元,增幅7.08%。其中,住戶貸款餘額79.7億元,比年初增加13.19億元,增長19.77%。非金融企業貸款餘額97.96億元,比年初減少1.41億元,降幅1.42%。

交通運輸

交通

東平縣距周邊濟南、泰安、濟寧、菏澤、聊城等大中城市均為1小時左右的路程。濟廣、濟徐高速公路,105、220國道,250、255、331省道及縣鄉道路縱橫交織。

運輸

2017年,東平縣公路、水路共完成旅客客運量590萬人次,比上年減少10.74%;完成貨運量4544萬噸,減少8.05%。年末公路通車裡程2768千米,其中高速公路通車裡程34.5千米。

社會事業

科技事業

2017年,東平縣獲市級以上科學技術獎3項;共申請國內發明專利115件,授權11件。

教育事業

截至2017年末,東平縣共有中等職業學校2所,在校學生3529人,專任教師209人。普通中學25所,在校學生43136人,專任教師3166人。國小73所(不含21處教學點),在校學生34655人,專任教師2408人。

文化事業

截至2017年末,東平縣共有博物館1個,公共圖書館1個,民眾藝術館、文化館1個,文化站14個,農村文化大院716個。國家級文化產業示範基地1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3處。

衛生事業

截至2017年末,東平縣擁有醫療衛生機構573所,其中,醫院9所,疾病預防控制機構1所,婦幼保健機構1所,鄉鎮衛生院10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13所,診所(衛生所/門診部/醫務室)85所。各類衛生機構擁有床位數2886張,增加189張;衛生技術人員3262人,其中執業醫師及執業助理醫師1206人,增加72人;註冊護士1304人,增加10人。嬰兒死亡率2.34‰。

勞動就業

2017年,全縣新增就業再就業6850人,城鎮登記失業率2.73%,低於3.5%的控制目標。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10875人。

社會保障

2017年,全縣參加城鎮職工養老保險人數達82131人,同比增加1070人。全縣參加城鄉居民養老保險人數468906人,同比增加30460人。參加基本醫療保險人數70.9萬人(含城鎮居民),同比增加5965人。參加失業保險的49528人,同比增加377人。參加工傷保險的68655人,同比減少1040人。

社會福利

2017年,全縣最低生活保障救助26571人,同比減少5.6%。其中:城市1005人,同比減少10.6%;農村25566人,同比減少5.4%。發放最低生活保障金6414萬元,同比減少4.3%。其中:城市392萬元,同比減少8.2%;農村6022萬元,同比減少4.0%。

環境保護

2017年,東平縣空氣二氧化硫、二氧化氮、PM10、PM2.5濃度分別為33.8微克/立方米、31微克/立方米、115微克/立方米、59.8微克/立方米;東平湖、大清河水質持續改善,符合國家調水要求。生態東平建設穩步推進。截止年末已成功創建國家級生態鄉鎮3個,省級生態鄉鎮9個,省級生態村6個,市級生態村302個。萬元GDP能耗降低率完成年度和進度目標任務。在重點耗能工業企業調查的6種單位產品能耗指標中,有4種下降,下降面達66.67%。

安全生產

2017年,東平縣發生各類生產安全事故16起,死亡9人,分別比上年下降52.9%和25%。億元GDP生產安全事故死亡率0.022,道路交通萬車死亡率1.13,十萬人工礦商貿企業就業人員生產安全事故死亡率0。

歷史文化

端鼓腔
“鼓響一棒,斗發陳財五百年。壇前神位,驚天所貴。”這是東平湖漁民每年敬河神時必唱的一段唱詞。這種源於唐朝貞觀年間,流傳在東平湖漁民當中的民間小調叫做“端鼓腔”。2010年6月,“端鼓腔”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端鼓腔端鼓腔
“端鼓腔”是流傳於東平湖漁民生產生活中的一種雜戲,它的伴奏樂器是一面或幾面像芭蕉扇形狀的單面羊皮鼓,表演者將鼓端在手中,邊擊鼓邊演唱。“端鼓腔”的唯一伴奏樂器就是羊皮鼓,每個唱段除了唱詞和故事不一樣之外,鼓點也是不斷變化的。和背唱詞相比,學習打鼓更難。不同的唱段鼓點不了,就是同一個唱段里,每一個情節、每一句唱詞所配的節奏都是不一樣的,連打鼓的時候讓鼓面轉幾圈都是有講究的。看似簡單的一面鼓,卻獨自承擔了所有的演奏。

風景名勝

東平縣(東平)
東平水滸影視城東平縣是水滸故事的發祥地,山東省水滸文化旅遊帶上的重要縣份,又被確定為由著名導演鞠覺亮執導的新版電視劇《水滸》的主場景拍攝基地。項目總投資20億元,主要規劃建設水滸古鎮、碼頭服務區、水滸度假酒店、六工山山寨水寨、崑山山寨、黃石懸崖等多個單體項目。水滸影視城規劃面積376畝,建築面積3.2萬平方米,投資3.6億元,2009年5月份開工建設。
東平縣(東平)
白佛山景區
主要有佛山公園、聖水觀音、大佛寶殿、玉皇閣、三教寺、黑雲洞、白雲洞等景點。現存大小造像142尊,以隋開皇七年(578年)建造的阿彌陀佛像最大,堪稱“中原隋代第一佛”。由海南普世南山集團投資50億元重點打造,占地10平方千米,擁有大雄寶殿、天王殿、舍利宮、大佛殿、祗元精舍、緣起樓、三面觀音、文昌閣、天趣園、鐘鼓樓等核心景點,2018年5月22日重裝開園。
東平縣(東平)
戴村壩景區戴村壩是京杭大運河的心臟工程,被中國大運河申遺考查組稱為“中國第一壩”。戴村壩景區是我縣依託戴村壩,充分發揮大汶河、大清河、匯河等水資源優勢,策劃的以旅遊觀光、休閒度假為主的景區,也是全縣“雙線串珠”的東起點。該項目主要劃分為“三區一園一帶”,即水工文化體驗和水上遊樂區、生態農業觀光區、休閒娛樂區、濕地公園和匯河景觀帶,各功能區由濱河大道連線成一個有機的整體。
東平縣(東平)
東平水滸大寨
是新版水滸的重要拍攝地和東平旅遊的主要景點之一,位於斑鳩店鎮六工山,項目計畫分二期完成。一期工程為山寨水寨及忠義堂建設項目。水滸山寨主要由四部分構成,一是水寨,包括3000平方米的碼頭、柵欄、瞭望台和萬畝濕地;二是吊橋,共216個台階,分為三部分,代表36天罡、72地煞和108將,下有3500平方米的水滸山寨酒店;三是山寨,包括寨牆(下寬8米、上寬6米、高18米)、寨門、一關、二關、三關、忠義堂、瓮城、點將台、檑石陣等;四是忠義堂,包括議事廳、忠義堂、陵台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