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奉大夫,文散官名,宋太平興國元年(公元976年)改通議大夫為通奉大夫。元豐三年(公元1080年)廢。大觀二年(公元1108年)增置通奉大夫為從三品文散官。金亦置通奉大夫,秩從三品中。元升為從二品。明制通奉大夫為從二品升授之階。清代從二品概為通奉大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通奉大夫
- 類別:文散官名
- 所屬時代:宋代至清代
- 設定時間:宋徽宗大觀二年(1108年)置
通奉大夫,文散官名,宋太平興國元年(公元976年)改通議大夫為通奉大夫。元豐三年(公元1080年)廢。大觀二年(公元1108年)增置通奉大夫為從三品文散官。金亦置通奉大夫,秩從三品中。元升為從二品。明制通奉大夫為從二品升授之階。清代從二品概為通奉大夫。
通奉大夫,文散官名,宋太平興國元年(公元976年)改通議大夫為通奉大夫。元豐三年(公元1080年)廢。大觀二年(公元1108年)增置通奉大夫為從三品文散官。金亦置通...
通奉大夫第,又稱通奉第,一般是指文職官員的私宅。 在明清時期,大夫一般指中下級政府文職官員。通奉大夫第是舊時文官貴族的住宅:宅第、府第。正從二品通奉...
銀青榮祿大夫,正二品光祿大夫,從二品榮祿大夫,從二品資德大夫,正三品資善大夫,正三品正奉大夫,從三品通奉大夫,從三品中奉大夫,從三品...
鄔彬,號燕天,今廣州市番禺區南村鎮人,清朝同治舉人,官至刑部主事、通奉大夫。鹹豐八年(1858年)鄔彬辭去官職,歸隱鄉里,於同治十年(1871年)建成餘蔭山房。1...
六月,不奉詔而入京,罷去臨時差遣河東路制置使,並加食邑四千戶、食實封一千八百戶。 樞密副使、資政殿學士、通奉大夫、右諫議大夫、檢校工部尚書、資善堂侍...
嘉慶年間,朝廷為表彰鄧時敏的功德而賜造神道碑於廣安,碑高約5米,碑石上書“誥授通奉大夫大理寺正卿鄧公神道”。額上雕龍極富動感,龍頭戲珠,珠中陰刻一“聖...
在“祀六鄉倡始捐建考棚及增費於後者”的同善祠中,熊氏一族就有四人名列其中,分別是“通奉大夫月池熊理堂,通奉大夫月池熊詠和,通奉大夫花翎道銜月池熊諫和,...
秦國龍,號冰谷,山東省日照市東港區秦樓街道馮家溝人。康熙39年(1700年)中第三甲十二名進士,一生清正廉潔,傳奇不斷,官至通奉大夫、福建布政使、東城御史(從二...
他為其父林賓日所撰的《誥封通奉大夫江寧布政使顯考暘谷府君行狀》載:“府君諱賓日,字孟養,號暘谷,系出九牧林氏,近代民族英雄林則徐,祖出莆田九牧林。[1][...
廬陵堂:廬陵堂胡氏的始遷祖是胡公霸,寶大甲申年(924)出生,登文科進士,授吉州刺史,任江西行省參政,升禮部尚書、通奉大夫,贈廬陵開國侯。後傳至胡銓。胡銓的...
封徵仕郎,贈通奉大夫,後贈中憲大夫,晉贈榮祿大夫。年十二病目,已而盲,年十三以目疾廢舉子業,讀書穎悟,喜讀宋五子書,歷代史傳,已讀者能了解大意,未讀者,侍...
開府儀同三司、特進、金紫光祿大夫、銀青光祿大夫、光祿大夫、宣奉大夫、正奉大夫、正議大夫、通奉大夫、通議大夫、太中大夫、中大夫、中奉大夫、中散大夫、...
陶桄曾為湘軍籌餉,加按察使銜,授通奉大夫,晉資政大夫。但實際上“終身不仕”,“家居不聞外事,不履公庭,而梓桑利弊多所興革”。 [3] 本...
以道員遇缺即補賞、加按察使銜、加二品頂戴,誥授通奉大夫、晉授資政大夫,卒光緒戊戌(1898)三月二十六酉時,享壽67歲,葬本都長樂鄉、官溪坳、向家沖人形山...
陳枚(?~1864),字簡甫,號琴山,清朝官員,坊子區荊山窪鎮東房仕村人。清朝進士,軍功賞戴花翎,欽加布政使,銜通奉大夫。...
文散官:正奉大夫、通奉大夫、中奉大夫武散官:奉國上將軍、鎮國上將軍、鎮國上將軍內散官:中引大夫爵:郡公勛官:護軍從二品明朝 ...
皇慶元年(1312)仁宗即位,授商琦集賢侍講學士,朝列大夫,延右四年(1317)升侍讀官、通奉大夫,至治三年(1323)十一月初二日,以通奉大夫自集賢侍讀學士上升為秘書...
高宗追贈通奉大夫、資政殿學士,謚節愍。梅執禮通諸經,尤精《周易》,著有《文安集》15卷。梅執禮《宋史》梅執禮傳 編輯 梅執禮,字和勝,婺州浦江人。第進士,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