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鎮綠地與城鎮發展空間耦合研究

小城鎮綠地與城鎮發展空間耦合研究

《小城鎮綠地與城鎮發展空間耦合研究》是依託同濟大學,由劉頌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小城鎮綠地與城鎮發展空間耦合研究
  • 項目類別:面上項目
  • 項目負責人:劉頌
  • 依託單位:同濟大學
中文摘要,結題摘要,

中文摘要

在快速城鎮化、工業化、現代化的浪潮下,小城鎮生態環境普遍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小城鎮綠地建設被忽視、遠遠滯後於城鎮發展速度是造成生態系統破壞的主要原因。小城鎮是新農村建設、城鄉統籌的重要承載地,其規划水平與發展質量是當前以至今後我國可持續發展的重中之重。依託人居環境學、生態學理論,以最佳化小城鎮綠地結構、生態功能為目標,以城鎮綠地生態功能與城鎮社會經濟系統協調發展為核心,探討城鎮綠地空間與社會經濟複合系統各要素的耦合關係和耦合機理,建立各要素對綠地空間的耦合需求度評價模型及綜合評價體系,以識別重要的生態保護區域和綠地空間的整體性結構,為小城鎮生態環境保護和城鎮空間發展提供科學依據。立足整體性、區域性、特色性,針對不同類型小城鎮的發展特徵和空間發展趨勢,提出綠地空間的耦合模式及生態最佳化途徑。為集約型小城鎮的健康發展、城鄉區域生態環境的保護、提高小城鎮規劃建設水平提供研究示範。

結題摘要

在中國快速城鎮化背景下,小城鎮普遍存在著建設空間快速擴張但綠地建設滯後的現象,生態環境面臨著巨大的壓力。綠地空間與城鎮建設空間必須協調發展才能有效地保護城鎮生態系統的完整性。本研究首先建構了城鎮綠地與城鎮發展空間的耦合理論,認為綠地與城鎮發展空間耦合是城市文明進程中的重要方面,它作為一種普遍需求廣泛存在於城市之中,主要表現在綠地和城鎮空間的鑲嵌性、伴生性和動態性。耦合表現在模式—過程—功能三個方面,其中耦合模式空間異質性的表現形式,是本研究的物質基礎,具有直觀性、可度量性和可設計性。耦合模式應該從耦合的空間形態模式、耦合的空間內容模式和耦合的空間關係模式三個方面進行定量描述。耦合的空間形態模式可用延展度、指狀度、內緣度、周長(面積)這四個指標可對其進行定量描述;耦合的空間關係模式可以用聚集度、服務覆蓋率、一致度、連線度、環度、大斑塊率這六個指標進行定量描述;耦合的空間內容模式可以用多樣性指數、優勢度指數、用地百分比、建築密度、容積率這五個指標進行定量描述。並總結了典型的耦合空間形態、空間內容和空間關係模式。 綠地與生態過程、社會經濟系統的相互制約影響的關係直接決定了其與城鎮建設空間的耦合狀態。在分析了綠地綠地與城鎮生態系統、社會系統和經濟系統的相互制約關係基礎上,建立了基於適宜性分析的耦合需求度評價體系和評價方法。以長三角區域小城鎮為例,分析了小城鎮綠地與城鎮發展空間的耦合特徵、耦合機理和驅動力機制。研究發現,小城鎮低密度蔓延的擴張方式加速了外圍農林空間的萎縮與碎化,城鎮內部的綠地空間受到其它城鎮空間的擠壓,呈現被動式低效配置的狀態—--各類城鎮空間與綠地的耦合度低,小城鎮空間的混亂、分散格局進一步降低了綠地的服務效率,附屬綠地空間比例較大具有公共化的潛力;最後提出小城鎮綠地與城鎮空間耦合最佳化的關鍵在於其“高效性”,應遵循系統化、緊湊化、複合化和特色化的思路,將“耦合”理念貫穿於整個規划過程之中,控制與引導小城鎮空間的緊湊、集約發展,構建一個內部綠地緊密聯繫、同時內部綠地與外圍綠地相融合的高效綠地空間結構。本研究首次提出並全面闡述了綠地與城鎮空間耦合理論,建立了面向耦合需求的適宜性評價體系,並依據該理論和技術方法分析了小城鎮綠地與城鎮發展空間的耦合特徵、耦合機理和驅動力機制。研究成果豐富了城市綠地系統規劃理論與方法,為提高小城鎮建設水平提供科學依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