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鏡三昧歌

寶鏡三昧歌一卷。又作洞山良價禪師寶鏡三昧、寶鏡三昧。唐代曹洞宗祖洞山良價(807~869)撰。收於大正藏第四十七冊(筠州洞山悟本禪師語錄)與大正藏第四十八冊(人天眼目卷三)。[佛光]本篇系詠敘曹洞正偏回互之玄旨。然偏正回互之說實淵源於石頭希遷所撰之參同契。其後,石頭傳藥山,藥山傳雲岩,雲岩傳洞山,至洞山始集五位說之大成。故本歌與參同契同為曹洞宗之宗典而備受重視。全篇由四言九十四句、三七六字所組成。[佛光]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寶鏡三昧歌
  • 外文名稱洞山良價禪師寶鏡三昧
  • 創作年代:唐代
  • 作者:洞山良價
寶鏡三昧歌
如是之法,佛祖密付;汝今得之,宜善保護。
銀盌盛雪,明月藏鷺。類之不濟,混則知處。
意不在言,來機亦赴;動成窠臼,差落顧佇。
背觸俱非,如大火聚;但形文彩,即屬染污;
夜半正明,天曉不露。為物作是,用拔諸苦。
雖非有為,不是無語;如臨寶鏡,形影相覩。
汝不是渠,渠正是汝;如世嬰兒,五相完具;
不去不來,不起不住。婆婆和和,有句無句。
終不得物,語未正故;重離六爻,偏正回互。
疊而為在,變盡成五;如荎草味,如金剛杵;
正中妙挾,敲唱雙舉。通宗通途,挾帶挾路。
錯然則吉,不可犯忤;天真而妙,不屬迷悟。
因緣時節,寂然昭著;細入無間,大絕方所;
豪忽之差,不應律呂。今有頓漸,緣立宗趣。
宗趣分矣,即是規矩;宗通趣極,真常流注。
外寂中搖,系駒伏鼠;先聖悲之,為法檀度。
隨其顛倒,以緇為素。顛倒想滅,肯心自許。
要合古轍,請觀前古;佛道垂在,十劫觀樹。
如虎之缺,如馬之馵;以有下劣,寶幾珍御。
以有驚異,黧奴白牯。羿以巧力,射中百步。
箭鋒相值,巧力何預,木人方歌,石女起舞。
非情識到,寧容思慮,臣奉於君,子順行父;
不順非孝,不奉非輔。潛行密用,如愚如魯;
但能相續,名主中主。
其註解書有:(一)寶鏡三昧玄義一卷,附錄於重編曹洞五位顯訣卷下。宋代雲外雲岫(1242~1324)著。雲岫將寶鏡三昧歌詳予注釋,以闡明其原義。(二)寶鏡三昧本義一卷,清代行策著。以寶鏡三昧、偏正回互、三疊分卦、五變成位、二喻顯法、六爻攝義等六種圖說,揭示重離六爻、偏正回互之精義;又詳解五位說,並駁覺范、永覺之見解。(三)寶鏡三昧原宗辨謬說一卷,清代雲淙淨訥著。淨訥論述寶鏡三昧本義,並論及:(1)力說雲岩之重離六爻、偏正回互,(2)以洞山良價之正偏為根本而建五位功勳, (3)以曹山本寂之功勳為根本,而立五位君臣,(4)以石霜之正偏功勳君臣之制為根本而立五位王子等,以彰顯寶鏡三昧歌之原旨,而辯駁覺范、大慧等人之說。上記三書皆收於《卍續藏》第一一一冊。其他尚有日僧指月慧印所撰之寶鏡三昧不能語、面山瑞芳之寶鏡三昧吹唱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