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簡介
自然概況
地理位置
人口狀況
全市共有沿海縣(市)4個,濱海鄉鎮32個,全市總人口319.01萬人,
漢族占94%,少數民族6%,沿海密度較高的為
福鼎359人/平方公里,
福安329人/平方公里,
霞浦294人/平方公里,
蕉城區264人/平方公里。全市共有少數民族21個,計18.9萬人,
畲族人口17萬人,占全國畲族人口的1/4,全市地方語言較複雜,以福州語系方言為主,另有17萬人講閩南話,4000人講莆仙方言,16萬人講畲家話。
氣候
寧德市的海洋處中低緯度,受太陽輻射和山地地形及季風環境的影響,具有典型的中亞熱帶季風氣候特徵,年平均氣溫18.5~19.3℃之間,一月平均8.6~9.7℃,七月平均28.2~29.12℃,極端高溫43.2℃,極端低溫0-3.9℃,外海區年平均氣溫17.3~17.5℃之間,內海區和海岸帶為19℃左右。夏天>35℃的炎熱天氣在外海區沒有出現,內海區僅7天左右,冬天低於0℃的寒冷天氣,海島平均僅0.1~0.5天,海岸帶僅1~6天。3~6月為梅雨季,降水量占全市43~50%,7~9月為颱風雷雨季,降水量占全年31~39%。
濱海資源
土地資源
寧德市海岸帶的土地資源,按地貌類型和土壤組合特徵結合,可分為山地土壤類,平原區農業土壤類和灘涂三種類型。沿海四
縣市各類型土地資源面積見附表1-8。
從(表1-8)可以看出,山地丘陵面積最大占73.3%,灘涂面積次之,按縣(市)分,霞浦縣海岸帶土地面積居首位。
港口資源
寧德市海岸線曲折漫長,山地、丘陵直逼岸邊,形成大大小小接連不斷的港灣,從北到南20多個港灣如串珠鑲嵌在
閩東海岸線上,港口優勢極為突出,其中沙埕港和三都澳可供建5-10萬噸級泊位港口,占全省6處天然深水港灣的三分之一。
港口以目前用途劃分,大致有三類:①貨運:占全區主要港口碼頭,以賽岐港為代表,有賽岐、漳灣、
沙埕、桐山、姚家嶼、古嶺下等;②漁港和商港,有沙埕
三沙和古鎮;③軍港,主要是三都港。
三都港口小腹大,有東沖半島作為天然屏障,四面避風,全年6級以上大風不及20天,主航道﹣27至﹣115米,10至50萬噸大型船舶可在歷史最低潮情況下隨時進港並可以全年“全天候”作業;三都澳擁有714平方公里水域,使用面積430平方公里,﹣10米至﹣50米深水錨地84平方公里,﹣10米至﹣50米可開發的深水岸線72公里。是難得的天然深水良港。
沙埕港位於福建省沿海最北端的閩浙交界處的
沙埕鎮,地勢條件優越,自然岸線長25公里,水域寬700米,水域面積175萬平方米,港區總面積177.14萬平方米,目前還在建造,現尚未開發利用。
本區目前最重要的港口是賽岐港,位於
賽江東岸,自然岸線長60公里;水域面積5508萬平方米,陸域面積27.4萬平方米(上岐頭—客運碼頭;賽下小港—岐後鼻),港區總面積5510萬平方米。
水產資源
寧德地區海洋地理位置優越,沿岸四周大量淡水注入,給海區帶來大量有機質和無機鹽,灘涂底質和海區水質肥沃,餌料豐富。灘涂底質以泥質底為主,其餘為沙泥質;鹽分含量2~3‰,有機質1.8%,全氮0.08%,全磷0.12%,葉綠素1.66mg/立方米,浮游生物量61.7mg/立方米;水域常年平均水溫在11~29℃之間,鹽度26~29‰,年平均初級生產力2392.48噸/年,浮游植物25.3萬噸/年,海區內官井洋和東吾洋是全國少有的
大黃魚、對蝦產卵繁殖和幼魚育肥的理想場所,海區也是多種經濟魚類索餌越冬的場所。優越的環境繁衍了大量海洋生物,水產資源十分豐富。
(一)魚類資源據初步調查統計,閩東海域10~100米等深線內有魚類500多種,多數為暖水性種類,暖溫性種類次之,從生態類型看以底層、近底層魚類居多,中、上層魚類次之,其中經濟魚類約有100多種,主要有
大黃魚、
小黃魚、
帶魚、
銀鯧、鱺魚、
馬鮫、
鰻魚、藍園魚參、
真鯛、
石斑魚、
銀魚、
龍頭魚等60多種100多屬,資源量達18萬噸。
(三)貝類資源 貝類約有70種,以辮鰓類和腹足類占優勢,經濟價值較高的
縊蟶、
尖刀蟶、
龜足、
厚殼貽貝、
褶牡蠣、
櫛江珧、
尋氏肌蛤、
鮑魚等10多種,全區沿海灘涂均有貝類分布,尤其內灣潮間帶資源十分豐富,經濟價值較高。已養殖的種類,除傳統的蟶、蠣、蚶、蛤四大貝類外,1973年又發展了貽貝養殖,近幾年又引進了太平洋牡蠣。
海洋能源
本區海岸線長而曲折,潮差大,且潮汐為日潮,因而蘊存著豐富的潮汐能。據省水利水電設計院勘察,本區有7處海灣可圍水庫面積均在4平方公里以上,可裝機容量在2.65~129.34萬千瓦,其中
福鼎八尺門可裝機3萬千瓦,年發電量為1億千瓦,三都澳單站可裝機129.34萬千瓦,為全省之最,見表l-11。目前已圍墾面積在萬畝以上工程有寧德東湖塘和西坡塘,利用其潮汐能,可裝機容量分別為0.198萬千瓦和0.814萬千瓦,年電能分別為5227萬千瓦·時和1669萬千瓦·時。
旅遊資源
(一)自然旅遊資源。閩東沿海氣候溫暖濕潤,四季常青,風景秀麗自然景觀獨具特色。 自然景觀主要有
福鼎太姥山、寧德
霍童支提山、
三都澳、
南際山;
霞浦三沙留雲洞;
楊家溪等,目前都已得到不同程度開發,其中支提山是我國歷史上的佛教勝地,素有“仙巢佛窟”之譽;支提寺屬國家重點保護寺廟,迄今千餘年,歷經興衰,作為我國一大禪林,聞名海外。著名的風景區太姥山被評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景區建設已初具規模。初步具備了發展旅遊業的條件。
(二)
人文旅遊資源。沿海地區開放歷史悠久,經濟、文化較發展,名勝古蹟頗多。歷代名人
朱熹、
陸游、
戚繼光、馬夢龍等都在
閩東留下足跡和珍貴文物,加之閩東是著名老區,革命先驅者的足跡踏遍閩東山山水水。留下許多供人瞻印的勝地。
霞浦赤岸為日本國高僧空海入唐求法登入地,被批為對外旅遊開放點,閩東是
畲族聚居地,畲族人民保留著濃郁的民族特色,畲族風情是
旅遊資源的一大特色,有待進—步開發。
海洋生態系統特別保護區的保護對象
福瑤列島海島生態系統特別保護區
福瑤列島位於
福鼎市東南部,由大、
小嵛山、鴛鴦島等11個島嶼、4個礁石組成,總面積28.3平方公里,人口5600人,主要居住大、
小嵛山島,有5個自然村,耕地1659畝,年均溫15.1℃,年降水1300~1700毫米。列島東西長11km,南北寬6km,海岸線曲折多灣澳,沿岸有“五疊石”、“海螺石”、“金鯉洞”、“
千層岩”、“金猴觀月”等自然景觀。
大嵛山為福建省最高海島,海拔541.4米,最高峰為紅紀洞山,山澗400多米高處奇露天然淡水湖,名為大天湖,湖水幽藍、清澈甘冽,有“南國天疆”之情調。海上
旅遊資源豐富,有“天涯路”、“海角村”、“白蓮飛瀑”和“觀滄海”等名勝,以及“清福寺”、“白蓮寺”、“媽祖宮”、“古炮樓。等古蹟,島上還有連片的萬畝草場,被譽為“島國天山”。島上有獨特的自然、人文景觀,
旅遊資源十分豐富。大嵛山西距三沙港12km,北距太姥山風景區20多公里,島上有14km環島公路,4.8km上天湖的公路,有500噸級陸島交通碼頭,二級漁港,齊全的供電、供水設施,交通、生活、旅遊非常便利,每年都有不少海內外遊客上島遊玩。
海洋生物資源
游泳生物
嵛山島雄峙閩東漁場,是
福鼎的重要漁業生產基地。游泳生物共136種,其中魚類96種,甲殼類36種,頭足類4種。經濟魚類約70種,其中優質魚類有黑魚、
大黃魚、四指馬鮁、鰣魚、黃姑魚、鯧魚、笛鯛、
鰻魚和
馬鮫魚等,優質種有日本鯷魚、中華小沙丁魚、三疣
梭子蟹、哈氏仿對蝦和杜氏槍烏賊等。現存資源量:年平均424.7t,春季(196.86t)>夏季(134.73t)>秋季(77.73t)>冬季(15.15t)。資源密度年平均336.21kg/平方公里。
嵛山島周圍海域也是墨魚的產卵場。
潮澗帶生物
優勢種有:壇紫菜、小石花菜、鐵丁菜、小珊瑚藻、海葵、響螺、日本笠藤壺、美女白櫻哈、等邊淺蛤等。
底棲生物
有中蚓蟲、棒錘螺、縱肋織紋螺、絨毛細足蟹、紅狼牙蝦虎魚等。
白蓮飛瀑
4、大使岱有成片的金黃色沙灘,灘面平坦,其上有“白蓮飛瀑”淡水匯入,為理想的海濱浴場,是旅遊度假的好景點。
保護價值
5、島周圍海蝕地貌明顯,其岩礁具有非常重要的保護價值。
特別保護區內容與規模
福瑤列島海島系統保護區由大、
小嵛山,鴛鴦島等11個島嶼和4個礁石及其周圍的海區組成,分布在A120°18’03”E,26°59′24″N;B120°14′20″E,26°56′43″N; C120°16′48″E,26°55′36″N;D120°21′48″E,26°59′09″N;E120°21′17″E,26°58′38″N,ABCDE五點連線範圍內,總面積5536公頃,其中陸域面積2514公頃,水域面積3022公頃。
日嶼島海島生態系統保護區
日嶼島岸周有豐富的魚、貝資源,獨特的地形地貌,島上灌木叢生,適宜鳥類繁衍、棲息,已構成獨特的生態系統。目前島上有白鷺、岩鷺、海鷗、鷺鷥等二十多種鳥類,總數達五千多隻,其中白鷺、岩鷺等鳥類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日嶼島距
沙埕口15.5公里,因遠望如日月出海面故名,東西長0.4km,南北寬0.18km,面積0.07平方公里,由花崗岩組成,中部高,最高點海拔63.9m,岸線長1.1km,多基岩陡岸,周圍水深10~11m,年均氣溫15.1℃,1月均氣溫5.7℃,7月均氣溫24.3℃,年降水1850mm。島周圍分布許多零星小礁,海蝕地貌明顯,景觀具有特色。
該島無人居住,與
七星列島隔海相望,島上灌木叢生,條件適宜,棲息有白鷺、岩鷺、鷺鷥等二十多種鳥類,五千多隻,群鳥齊飛時,場面極為壯觀。
3、藻類:經濟價值較高的有羊棲菜、鐵丁菜、小石花菜等。
該保護區由日嶼島、島周圍零星小礁以及周圍海域組成,中心位置位於N27°01′36″E,120°25′06″,總面積107公頃,其中陸域面積7公頃,水域面積100公頃。
福寧灣尖刀蟶繁育保護區
尖刀蟶(Cultelles scalprum(Gould))俗稱劍蟶,是軟體動物門,瓣鰓綱,真瓣鰓目,竹蟶科,刀蟶屬。其味道獨特:鮮、嫩、脆,是人們十分喜食的一種珍稀貝類,經濟價值高。尖刀蟶適宜在潮間帶中、下區和淺海泥灘穴居,濾食性,5月下旬到6月、9月下旬至10月為繁殖盛期,一年即可達到商品規格。
霞浦縣福寧灣淺灘的理化因子和特定的地理氣候以及海水流速等恰恰適宜尖刀蟶的繁殖與生長,是閩東聞名遐邇的尖刀蟶原種特產地,且規模大,數量多,已形成該縣的特色漁業,近年來,由於民眾單純的追求經濟效益,過量釆貝,造成親貝存量大大減少,尖刀蟶產量逐年下降,因此,設立行之有效的管理機構已成當務之急,加強管理,才能確保生態平衡。
本保護區位於
霞浦縣福寧灣,灣內風浪較小,流速適中,水質為一類標準,底質為泥砂質結構,底棲生物餌料豐富,年均水溫19℃,1月水溫9.3℃,7月水溫28.7℃,年平均鹽度28‰,潮流為半日朝往複流,適合尖刀蟶生長。福寧灣每年尖刀蟶產量大約有100噸。
保護區範圍從
沙江鎮的沙塘街,沙塘里兩村的灘涂潮間帶區域,具體分布在:
A 120°04′1.3″E, 26°52′14.7″N;
B 120°05′13″E,26°52′0l″N;
C 120°07′30″E, 26°50′00″N ;
D 120°04′46.5″E,26°49′32″N;
ABCD四點連線內,總面積1326公頃。
霞浦海島鄉海域龜足繁育保護區
龜足(Pollicipes mitella(Linaeus))隸屬於節肢動物門,甲殼綱,蔓足亞綱,龜足屬,其形狀酷似文房四寶中“筆架”,廣泛分布於海浪劇烈衝擊的岩相潮間帶的中、高潮區,常固著于海水澄清的石縫中,密集、叢生,柄部肌肉發達,滋味鮮美,是佐酒、趣食的海鮮,並有利尿安神的藥效,有較高的經濟價值,在保護區內已形成獨特的種群,目前主要靠自然繁殖,但由於還未達到成體就被亂釆濫挖,數量逐漸減少,為了合理開發和保護該野生資源,進行人工保護已顯得十分重要。估計三島
龜足蘊藏量有20噸。
本保護區屬於
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均水溫17.7℃,1月水溫8.6℃,7月水溫27℃,年降水量1236.2mm,年霧日20天。
A 120°06′34″E,26°36′28″N;
B 120°07′32″E,26°36′28″N;
C 120°10′38″E,26°36′18″N;
D 120°10′38″E,26°28′15″N;
四點連線內,總面積為8200公頃,其中陸域面積1346公頃,水域面積6854公頃。
厚殼貽貝(Mytilus coruscus Gould)隸屬辦鰓綱,異柱目,貽貝總科。野生
厚殼貽貝有很高的營養,素有“海中雞蛋”的美稱,長期以來,大量外地釆貝船在島周亂彩濫挖,使礁岩上、中層野生厚殼貽貝遭受破壞,資源大量減少,所以建立保護區是當務之急,使野生厚殼貽貝資源儘快恢復。
本保護區位於
福鼎沙埕鎮台山列島,由火山岩構成,多基岩陡岸,地面岩石裸露,植被稀少,年均水溫17.3℃,1月均溫8.6℃,7月均溫26℃,年降水量1042mm,年大風日約100天,春季有霧;附近海域跨閩東、浙南漁場,比目魚、
鰻魚和
梭子蟹、貽貝,是市漁業生產基地等。
台山列島各島嶼及島礁是天然
厚殼貽貝附著地,在低潮線下至20~30米水深,大的厚殼貽貝體長達10cm以上,貝齡5~10年,估計蘊藏量有數萬噸以上,同時列島上的野生紫菜也是極其珍貴的保護物種。
本保護區範圍由
東台山、西台山、南船嶼等15個島嶼及22個礁石組成,中心位置經緯度為:
E120°40′26″~120°43′18″,N26°55′9″~27°08′;
總面積7757公頃,其中陸域面積257公頃,水域面積7500公頃。
第六節 官井洋人黃魚繁殖保護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