礁膜(礁膜)

礁膜(礁膜)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礁膜為藻類植物礁膜科礁膜Monostroma的藻體,又名石菜、青苔菜、綠苔、綠紫菜等,俗名礁膜 。藻體為膜狀,黃綠色或淡黃色,有一層細胞構成,邊緣多皺褶,薄軟黏滑有光澤。高20餘厘米。初生為囊狀,以後藻體從頂端向基部分裂成片狀。單核,色素體一個。配子體葉片可營養生殖,無性繁殖產生游孢子,有性生殖為同配或異配,配子可營單性生殖。生活史為異型世代交替。中國沿海均有分布,生長在內灣水靜處中、高潮帶岩石上。生長盛期4~5月。產於嵊山、象山港。中國東南沿海均有分布。可供食用和作飲料及藥用。中國種類主要為礁膜、寬礁膜、袋礁膜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礁膜
  • 拉丁學名:Monostroma
  • 別稱:綠紫菜、苔皮、石菜、大本青苔菜、由菜、綠苔、青菜
  • :植物界
  • :綠藻綱
  • :礁膜科
  • 分布區域:中國東海、南海
形態特徵,生長習性,分布範圍,主要價值,栽培技術,物種鑑別,紅藻門,褐藻門,綠藻門,化學成分,DNA分析,植物文化,

形態特徵

1.礁膜 幼體黃綠色,柔軟光滑,不久裂為不規則的膜狀,邊緣多皺褶。一般高2-6cm,也可達9-15cm,體厚20-30μm,為單層細胞,細胞多邊形,多數兩個在一起,少數
礁膜礁膜
圓形,直徑為12-15μm。礁膜藻體為膜片狀,有一層細胞構成,邊緣多皺褶,薄軟黏滑有光澤。高20餘厘米。初生為囊狀,以後藻體從頂端向基部分裂成片狀。單核,色素體一個。配子體葉片可營養生殖,無性繁殖產生游孢子,有性生殖為同配或異配,配子可營單性生殖。生活史為異型世代交替。
2.袋礁膜 幼體黃綠色或綠色,膜狀。一般高15-22cm或26cm以上,厚25-35μm。囊狀期較長,後裂成數寬裂至不規則長圓形膜狀體,邊緣皺褶,細胞四至六角形,表面觀為不規則緊密排列,橫切面呈長形。

生長習性

中國沿海均有分布,生長在內灣水靜處中、高潮帶岩石上。生長盛期4~5月。產於嵊山、象山港。中國東南沿海均有分布。可供食用和作飲料

分布範圍

中國東海、南海,鮮食或漂洗淨曬成乾品。礁膜含有較多的碳水化合物維生素胺基酸、多種礦物質。礁膜性味鹹寒,具有清熱化痰、利水解毒、軟堅散結的功效。用於喉炎、咳嗽痰結、水腫等。藥理研究知礁膜具有降膽固醇的作用。脾胃虛寒者忌食。

主要價值

用4-14 C-膽固醇進行觀察,B-高甜菜鹼能使大鼠糞便排泄的膽固醇增加,硫酸多糖提取物,可使接種L1210 白血病小鼠的存活時間延長25%以上。(《日本水產學會志》40, 1194, 1974):經大白鼠試驗,有降膽固醇的作用。
全藻。
性味功能
鹹、寒,清熱化痰、利水解毒、軟堅散結。
礁膜礁膜
主治
喉炎、咳嗽痰結及水腫等。
1.喉炎、咳嗽痰結:全藻、石藥、大青葉、柴胡各15克,水煎服,1日2次。2.水腫、小便不利:全藻、蠣菜車前子各15克,水煎服,1日2次。

栽培技術

對寬礁膜室內人工育苗和栽培的主要技術進行了初步研究,包括海區栽培、游孢子萌發、生長及苗網的運輸與保存、日常管理等。並利用全人工育苗網簾進行了寬礁膜的海區栽培生產,乾品單產達691.5kg/km^3
latissimum;artificial seeding;artificial cultivation 寬礁膜隸屬於綠藻門、石蓴目、礁膜科、礁膜屬(Monostroma),體長~般達2O cm 以上,體軟、質薄、昧美,可鮮食,也可曬乾作調味品。寬礁膜營養豐富,富含糖類、脂肪酸、維生素、胺基酸、元機和微量元素等,是綠藻中食用價值最高的一種.1
(Monostroma latissimum)
功能,可治療咽喉炎、咳嗽、腫等多種疾病L2],是一種很有開發潛力的海洋藥物資源,具有較大開發利用前景。
開展寬礁膜(Monostroma latissimum)基礎生物學及其栽培研究,一方面在於積累中國至今很少研究而又期盼了30多年尚未人工栽培的大型經濟綠藻--礁膜屬(Monostroma)藻類的基礎理論資料,另一方面旨在探明寬礁膜人工育苗及栽培技術,形成產業化開發,為中國大型海藻類栽培開發新的種類,填補中國國內綠藻類栽培的空白。該文系統地進行了寬礁膜的基礎生物學、生態學和生物技術等方面的研究,獲得了系統的寬礁膜基礎生物學資料,形成了在中國國內外比較完整的有關寬礁膜人工育苗栽培的理論體系。主要在礁膜屬藻類的分類鑑定、分子遺傳多樣性及親緣關係的分析以及寬礁膜的超微結構、生活史、原生質體和組織細胞的培養、各種生態因子、營養成分的測定和分析、育苗栽培技術等研究內容上得到了一些創新性的成果,並提出了一些新的見解。在實踐套用上也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在中國國內首次攻克了寬礁膜全人工育苗及栽培技術難關,率先成功地進行了寬礁膜的全人工育苗栽培,開創了中國大型經濟綠藻人工栽培的先例,並為寬礁膜的進一步產業化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首次較為系統地對超微結構資料缺乏的寬礁膜游孢子、配子體、配子、合子孢子囊進行了電鏡觀察,為綠藻門的超微結構積累了基礎資料。礁膜屬藻類生活史的研究在中國國內尚屬空白,科學家觀察描述了寬礁膜生活史各階段的形態結構特徵和發育變化,並對其單性生殖進行了周年培養和觀察,補充、完善了中國國外學者對寬礁膜生活史的研究結果,糾正了中國國內學者對礁膜屬藻類生活史的錯誤認識。為探索寬礁膜體細胞育苗新技術,該文進行了原生質體分離與培養研究.寬礁膜配子體組織塊或配子體營養細胞在室內可以長期培養成活,並分裂、分化、發育。配子體組織細胞在室內培養可發育至配子囊初期。
礁膜礁膜
在中國國內首次觀察描述了寬礁膜(MonosotomalatissimumWittrock)生活史各階段的形態結構特徵和發育變化,並對其單性生殖進行了周年培養和觀察。大型的雌雄異體的膜狀配子體成熟後,放散雙鞭毛的配子,小型的球狀孢子體成熟後放散四鞭毛的游孢子,其生活史是單倍體的配子體與二倍體的孢子體互相交替的異形世代交替。另外,在生活史中還發現合子和孢子囊的二分裂增殖方式,一年生配子體和二年生孢子囊等現象。未接合的雌、雄配子固著後變成球狀單細胞體,室內培養後發育成成熟的單性孢子囊,並放散四鞭毛的游孢子,這些游孢子固著後,可直接發育成膜狀的配子體,單性生殖也可以用來進行人工育苗。
厚礁膜( crassifolia Tseng et C.F.Chang)、北極礁膜( arcticum Wittr.)、皺原礁膜(undulatum Vinogradova)。寬礁膜屬冷溫性、沿岸性半鹹水種類,分布於太平洋中南部沿岸內灣,中國、韓國、日本等均有分布,中國見於台灣、香港、福建、浙江等沿海內灣。藻體綠色,成熟後為黃綠色,乾後暗綠色,個體有或無裂片,稍粘滑,有光澤。葉邊緣有壁褶,個體較大(最大體高可至20 cm以上),營養豐富,既可鮮食,也可曬乾作調味品,是日本製作紫菜醬的主要原料。寬礁膜為一種重要的食物資源,含有較多的糖類、脂肪酸、維生素、胺基酸、無機鹽和微量元素j,食用價值高,是綠藻中食用價值最高的一種。且該屬種類含有較多的硫酸多聚糖等藥用活性物質,對多種疾病具有治療和預防作用J,是一種很有開發潛力的海洋藥物資源。於2004年對中國大連地區北極礁膜Monostroma arcticum 的生物學進行了初步研究,並在室內進行了合子采苗、孢子體培養和孢子采苗及幼苗培養等人工育苗試驗.結果表明:水溫為3℃時,北極礁膜的葉片長度達到16 cm;水溫為5℃時,配子放散量達到2.4×108個/g;孢子體在水溫低於19℃時生長較快,水溫超過22℃時生長几乎停止.孢子體在度過夏季高溫期後,當水溫降至20℃以下時,開始形成孢子囊;當水溫降至15℃時,孢子放散量達到6.1×105個/cm2;孢子附著到苗繩上後經過50 d的室內培養,培育出長度為1 cm的北極礁膜幼苗。
礁膜礁膜

物種鑑別

紅藻門

藻體紅色或紫色
(1)藻體膜狀
圓紫菜:藻體近圓形,邊緣鋸齒狀突起。
邊紫菜:藻體近圓形,基部心形,邊緣多波狀皺褶。
甘紫菜:藻體近長卵形,薄,約20—33μm。
條斑紫菜:藻體近長卵形,厚,約35—45μm,精子囊群條狀,精子逸出後藻體上出現淡色的條斑。
礁膜礁膜
(2)藻體條狀、帶狀
海索麵:藻體細條狀,極少分枝,寬1.5—2.5mm。
單條膠粘藻:藻體帶狀,先端鈍圓或披針形,內部疏鬆,有時中空,單條叢生,寬0.5—3cm。
舌狀蜈蚣藻:藻體窄帶狀,薄,先端有時呈叉狀,少有分枝,叢生,藻體寬為1cm。
(3)藻體片狀
海膜:藻體不規則形,柔軟粘滑,基部有小柄,固著器盤狀,長9—50cm,寬3—10cm。
頂群藻:藻體不規則叉狀分枝,較小而薄,呈碎葉狀。
角叉菜:藻體數回叉狀分枝,較大而厚,分叉腋角寬圓,固著器殼狀,有時變異很大。
扁江籬:藻體不完全二叉分枝,枝端尖,分叉腋角不規則,固著器盤狀,藻體寬2—3cm。
(4)藻體柱狀
海蘿:藻體叉狀分枝,先端尖,老技中空,高3—5cm。
岡村凹頂藻:藻體帶有青色,復總狀分枝,小枝末端棒狀,頂端平截。
環節藻:藻體復總狀分枝,節部縊縮,節間呈腰鼓狀,中空。
節莢藻:藻體復總狀分枝,小枝基部收縮,枝端細尖。
(5)藻體技狀扁壓
石花菜:藻體4—5回羽狀分枝,末端急尖,固著器假根狀。
蜈蚣藻:藻體2—3回羽狀分枝,末端有的呈叉狀,形似蜈蚣,固著器盤狀。
鴨毛藻:藻體基生數條主枝,主枝兩側復羽狀分枝,各枝排列在一個平面上,呈扇形。
叉枝藻:藻體多回叉狀分枝,呈扇狀。
(6)藻體分枝絲狀或圓形枝狀
珊瑚藻:藻體石灰質,有關節,羽狀分枝,節間無肋狀隆起。
江籬:藻體有時帶綠色,線狀,主枝直徑1─2mm,互生或偏生分枝,長短不一,基部略縊縮,固著器盤狀。
金膜藻:藻體中空,2—3回羽狀分枝,基部有時縊縮,枝端尖細,直徑3─5mm。
二叉仙菜:藻體二叉或三叉分枝,不錯綜交織,小枝末端內彎呈鉗狀。絨線藻:藻體分枝互生或不規則,密生毛狀小枝,呈絨狀,大紅色。
礁膜礁膜
多管藻:藻體纖細絲狀,柔軟,相互纏結,互生或叉狀分枝,暗紅色。
亮管藻:色近絨線藻,質地比絨線藻硬。

褐藻門

藻體黃褐色、綠褐色、黑褐色
(1)藻體絲狀、條狀
水雲屬:藻體由單列細胞組成分枝絲狀體,外觀絨毛狀。
海蘊:藻體線狀,不規則稀疏分枝,高8—15cm。
酸藻:藻體數回羽狀分枝,高40—50cm。
萓藻:藻體單條叢生,成體中空,縊縮成節,高15—70cm。
繩藻:藻體單條叢生,實心,無縊縮,高1—3m。
(2)藻體球狀
黏膜藻:藻體幼實後空,表面粘滑,有皺褶,直徑1—2cm。
囊藻:藻體中空,直徑4—10cm。
(3)藻體片狀
印度網地藻:藻體直立,膜狀,二叉分枝,高6—18cm。
叉開網翼藻:藻體革質,二叉分枝,中肋扁平,邊緣無皺褶。
點葉藻:藻體薄葉狀,具暗褐色斑點,寬3—7cm。
海帶:藻體厚,長帶狀,有短柄,長可達2—6m。
裙帶菜:藻體柄長,兩側有木耳狀皺褶孢子葉,葉片羽狀分裂,具中肋。
(4)藻體棒狀
鹿角菜:藻體二叉分枝,軟骨質,高2—7cm。
(5)藻體有根莖葉的分化
羊棲菜:固著器假根狀,氣囊紡錘形、梨形或球形,主枝圓柱形,高15—40cm。
裂葉馬尾藻:固著器盤狀,氣囊紡錘形,頂生芒刺,葉片羽狀分裂,主枝基部三棱狀。
海蒿子:固著器盤狀,氣囊紡錘形,成熟時近球形,頂生芒刺,基部有大型葉,似柳葉,高30—60cm。
鼠尾藻:固著器盤狀,氣囊紡錘形,頂端尖,葉短小密集,分枝假叢生,高10—15cm。
海黍子:固著器盤狀,氣囊球形或倒梨形,葉長,有間距,分枝假叢生。

綠藻門

藻體綠色、黃綠色
(1)藻體片狀
孔石蓴:藻體片狀有孔,濃綠色。
長石蓴:藻體片狀披針形,兩緣中空,鮮綠色。石蓴:藻體片狀無孔,黃綠色。
礁膜礁膜
北極礁膜(袋礁膜):藻體幼時囊狀,成體破裂成不規則膜狀體,高約15—22cm。
(2)藻體絲狀、條狀
剛毛藻屬:藻體叢生,分枝細絲狀。
羽藻:藻體數回羽狀分枝,上部分枝密,下部無分枝,小枝上短下長,呈三角狀披針形。
腸滸苔:藻體叢生,形似腸,有不規則縊縮,扭曲,高10—30cm。
滸苔:藻體管狀扁壓,主枝明顯,分枝較主枝細。
扁滸苔:藻體管狀扁壓,基部分枝較密,分枝與主枝同形,高30cm。
管滸苔:藻體暗綠色,細管狀單條叢生,高5—15cm。
(3)藻體圓柱狀
刺松藻:藻體深綠色,海綿質,叉狀分枝。

化學成分

藻體含十五醛(pentadecanal),8,11,14-十七碳三烯醛(8,11,14-heptadecatrienal),8-十七碳烯醛(8-heptadecenal),2,4,7-癸三烯醛(2,4,7-decatrienal),硫酸鼠李聚糖(rhamnan sulfate),肝素樣活性的抗凝血多糖(polysaccharides with heparinoid activites)。

DNA分析

用RAPD技術對礁膜、袋礁膜和寬礁膜進行了DNA多樣性分析,這3種礁膜的基因組DNA分子量均約23Kb。在使用的88個隨機引物中,有43個引物在所有樣品中都能重複性較好地擴增出條帶清晰的多態性片段,多態引物比例為48.86%,袋礁膜、寬礁膜和礁膜多態位點比例分別為55.93%、65.28%和53.14%。礁膜與寬礁膜、寬礁膜與袋礁膜以及礁膜與袋礁膜種間遺傳距離分別為0.411 8,0.414 8,0.437 5.通過對遺傳距離分析,結果表明采自3個不同海區的樣本為同一礁膜屬的3個種,與傳統分類鑑定結果相吻合。UPGMA和NJ法構建的種間分子系統樹一致,結果是寬礁膜和礁膜之間的親緣關係最近,寬礁膜與袋礁膜之間的親緣關係較遠,礁膜與袋礁膜之間的親緣關係最遠,這與寬礁膜與礁膜共有形態特徵較多,袋礁膜與寬礁膜、礁膜共有形態特徵少相驗證。

植物文化

2004年5月23日,由中國上海水產大學與浙江省玉環縣東升海珍品養殖開發公司共同承擔的浙江省科技興海重點項目—《礁膜的人工育苗及栽培技術開發》通過了浙江省科技廳在杭州組織的成果鑑定。該項目由上海水產大學家海教授主持。上海水產大學黃碩琳副校長和生命學院院長助理冷向軍等有關老師參加了此次鑑定會。
項目實施兩年來,馬家海教授帶領的課題組開展了礁膜的種質資源調查,測定了寬礁膜的營養成分,並對寬礁膜的生活史、生物學和生態學等進行了系統的研究;提出了寬礁膜人工育苗及栽培生產的主要技術環節和要求。
評審組一致認為,該項目在中國國內首次開展了全人工育苗和栽培寬礁膜,並提出了有效的礁膜育苗和栽培方法,為中國增加了一種有開發前景的新的海藻栽培種類,結束了中國沒有大型經濟綠藻人工栽培的歷史,項目整體上達國際先進水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