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石花菜顏色有紫紅、 深紅或絳紫色, 在受多光的海區生長的往往呈淡黃色。新鮮的石花菜藻體色澤十分鮮艷。石花菜藻體直立叢生, 羽狀分枝, 互生或對生, 枝呈扁平或亞柱形。藻體分枝很多, 主枝生側枝, 側枝上生小枝, 各種分枝的末端尖形。整個藻體上部分枝較密, 下部分枝較稀疏。石花菜藻體的基本構造可分為兩部分, 即皮層和髓部。髓部由數十條平行縱列的長圓柱狀細胞所構成。皮層最外面一層細胞排列緊密, 表面被有厚膜, 細胞內有色素體, 是進行光合作用的場所。石花菜生長屬於頂端生長, 它的每一個分枝的頂端都有一個頂端細胞, 由此進行多次分裂。
生長習性
生態環境:1、生於大幹潮線下1-2m處的珊瑚礁上。2、生於低潮帶下2-5m深處的珊瑚礁上。多年生藻類。藻體直立,多分枝,下部有假根狀固著器附在淺海海底的岩石上,一般高20~30厘米,紫紅色或深紅色。藻體由表皮細胞、表層和髓構成,表皮細胞排列緊密,皮層和髓比較疏鬆,
細胞裡面充滿膠質。石菜花雌雄異株,藻體有雌配子體和雄配子體以及四孢子體,主要是有性
繁殖,繁殖過程比較複雜。
分布範圍
石花菜的分布很廣, 屬於世界性的紅藻。它屬於喜陰性植物, 生長在水深 10m 以內的海底岩石上。我國沿海石花菜資源很豐富, 北起遼東半島南至台灣沿岸都有分布。主要分布在山東半島及台灣省等地。我國產的石花菜有十幾種。在不同的海域生長著不同的種類。常見的有以下 5種: 石花菜( Gelidium amansii Lamx. ) 多年生, 喜暖溫, 黃渤海常見, 東海也有。小石花菜( G. divarica -tum Martens. )屬於亞熱帶性海藻。在我國各海域都有分布。大石花菜( G. pacificum Okam. ) 屬於亞熱帶性海藻, 主產於浙江、 福建沿海。中肋石花菜( G.jaonicum Okam. ) 屬於亞熱帶性海藻, 主產於福建、台灣各海域。細毛石花菜( G. crinale Lamx. ) 屬於亞熱帶性海藻, 主產於福建、 台灣等地。
繁殖方法
石花菜
生長在乾潮線以下及水深10m左右的
海底岩石上,喜生在水質清淨、潮流暢通、鹽度較高的海區。8~10月份,水溫25~27℃為
繁殖期。生長在大幹潮線附近至水深6~10 m間的海底岩石上,產區一般都是受淡水影響很小的外海區。生於水清流急處的藻體較大而乾淨,生於水濁流緩處的藻體較小,且常有許多附生的
苔蘚蟲類。石花菜的幼體多見於9~12月間,四分孢子囊、
精子囊和囊果7~10月間出現最多。
石花菜繁殖
石花菜的繁殖主要有
有性生殖和
無性繁殖兩種形式,有性生殖是通過雌、雄配子體成熟後, 果胞受精形成果胞子體, 果胞子體成熟後產生果胞子而進行的;;無性繁殖則是通過
四分孢子體產生四分孢子而進行的。這兩種繁殖形式最終都是以孢子進行的,故稱為孢子繁殖。此外,石花菜還具有特殊的
營養繁殖能力,這主要可以分為匍匐枝繁殖、
假根繁殖和藻體再生等三種形式。
孢子
石花菜的生活史中,除孢子體世代和
配子體世代外,還有
果孢子體世代。但
果孢子體不能單獨存在,僅能在雌孢子體上形成並生長、發育。在非
繁殖季節,雌雄配子體的四分孢子體三者之間是不易區別的。我們通常見到的石花菜這三種藻體都有,只有到了繁殖季節。藻體上產生
生殖器官後,才能將它們區別開來。
1.雌雄配子體
(1)雄配子體:雄配子體成熟後,在扁平的精子囊小枝的頂端群生著
橢圓形的精子囊,它是由藻體表面細胞轉化為精子囊母細胞,精子囊母細胞經過分裂而形成的:每個精子囊母細胞產生兩個精子囊。精子為無色圓形,無
鞭毛,不能遊動,依靠海水的流動被帶到雌配子體果胞的
受精絲上受精。
(2)雌配子體:雌配子體接近或成熟時,要產生專門產生果孢子的果胞小枝,它是由主枝頂端的小枝產生的,少數在主枝的頂端直接形成。成熟時,由果胞小枝主
軸細胞的兩側,各自分割出
圍軸細胞,由第三或第四行圍軸細胞產生
支持細胞與果胞母細胞,果胞母細胞(頂上的細胞)經變態而轉化為果胞。果胞上具、有一條棒狀的
受精絲伸出於藻體的表面,向果胞的下面是一個支持細胞,因此,果胞枝由單個的細胞組成。在果胞枝的發育過程中,第二行圍軸細胞的基部產生數行
小細胞,而每個細胞內部含有豐富的
原生質,這稱為
營養細胞或
滋養細胞,其作用是為囊果的發育提供
營養。
2.果孢子體:果胞形成之後,碰到精子,精子便粘附在受精絲上,其接觸處融化,精核則沿著受精絲進入果胞基部,與卵核結合形成合子,合子不離開母體。受精後,果胞便與下面的支持
細胞融合,形成大的融合胞。融合胞產生許多分枝的
產孢絲,穿。入
營養組織的細胞間吸收營養。成熟的
產孢絲,末端的細胞伸長,而分裂成果
孢子囊。在融合胞產生
產孢絲的同時,產孢絲外部的
皮層進一步發育隆起,在藻體上形成一個膨大部分,稱為
果孢子體或
囊果。在橫切面觀察,膨大部分為兩個不完全分離的小室,室頂各有一孔與外界相通,此孔稱為
囊果孔,成熟的果孢子即從囊果孔排出體外。果孢子排出後,便隨水散布漂流,碰到合適的基質,就附著下來萌發成四分孢子體。
3.四分孢子體:四分孢子體成熟後,在其分枝的頂端形成膨大卵形的四分孢於囊枝,四分孢子囊由小分枝的表面細胞形成。成熟時,由於鄰近的營養細胞向上生長,結果使四分孢子囊逐漸被埋於藻體細胞中。每個四分孢子囊母細胞經過
減數分裂形成四個四分孢子,四分孢子在四分孢子囊中呈“十”字形排列。四分孢於囊成熟後,從藻體表面觀察為紫紅色的小斑點,稍微突起,並沿著小枝扁的一側排列。四分孢子成熟後,孢子囊壁破裂,其中的孢子即放散在海水中,碰到合適的基質便附著下來,形成雌雄配於體。
4,孢子的放散與附著:成熟的四分孢子囊排放時,在孢子囊枝裂口處可以見到溢出的四分孢子囊,當外溢近一半時,其餘部分即迅速滾滾而出。四分孢子囊排放的時間一般為半分鐘到一分鐘。四分孢子囊排放之後仍呈球形,它們在排放口處停留一會,便開始浮升,遠離母體。由此可見,石花菜四分孢子的排放方式是首先排放四分孢子囊。經過一段時間後,四分孢子囊的
裂痕處突然開裂,可能由於孢子囊壁的膠化作用,四分孢子被釋放出來,向四方散開,它們之間的距離越來越大,接著慢慢下沉。剛剛分開的四分孢 子 長錐形、長卵形或不規則的長錐形等。
果孢子成熟後,其排放過程是,有時先從一個囊果孔放出2——3個果孢子,再從另一個囊果孔中放出1 個,以後果孢子一直從先放出的果孔中有規律地放散;也有時從兩個果孔輪流放出,或從一個果孔放出兩個,然後再從另一個果孔放出果孢子。果孢子放出的形式也不一樣,有的是彈射而出,果孢子大頭向外小頭向內從
囊果中急速射出;也有的以外溢的形式放散,動作較為緩慢。剛放散出的果孢子呈長卵形、錐形或不大規則的錐形等。果孢子放散時,其間隔時間也是不一樣的,有時1分鐘放出1個或2一3個,有時2一3分鐘甚至更長一些的時間才能放出1個。
石花菜四分孢子囊枝和囊果枝成熟後,都會自然地排放四分孢子及果抱子,但其放散量相差很大。據觀察,在孢子集中放散的時間內,四分孢子每小時每克孢子囊枝可放散10000個孢子;果孢子每小時每克囊果枝可放散10個。這說明四分孢子的放散量明顯多於果孢子。
關於孢子的附著,
日本的須藤認為,孢子離開母體,一般在5一10分鐘內便可附著。片田實也指出,孢子放出後大部分在數分鐘內附著。如果孢子放出來之後,長時間(超過3小時)遇不到生長基,則失去附著力,以後再遇到生長基,孢子也不會附著了。在自然海區,大部分孢子附著於
母體附近,而由於海水的活動,被帶到其他地方的孢子,則可能因放出時間過長而失去附著能力。
5。孢子的萌發與
幼苗生長:四分孢子或果孢子附著後就要萌發。它們的萌發和生長過程是相同的,而且其大小,形態也是相同的。為圓球狀變形蟲狀,直徑27.836.7
微米,平均32微米,中央有一
細胞核,核周圍
原生質濃厚,孢子內彌散著紅色的粗狀
色素體。據報導,放出的四分孢子是裸露的”,但萌發時,四分孢子被一層壁包裹。一般孢子放出數小時後才開始萌發。萌發時,
色素粒先變成分散狀態,同時在細胞的外側,產生一個透明膨大的突起,此突起稱為萌發管。接著,孢子內容物移入萌發管,
原孢子空囊殘留在一端。在孢子萌發後大約2小時左右,萌發管與孢子之間便產生隔膜。孢子萌發後所產生的細胞稱為基本細胞,該細胞呈長圓形或長卵形,中央有一核,
色素體稍呈網狀且不均勻地分布在細胞內。基本細胞所具有的這種特異形態,對以後的分裂具有重要意義。據黃禮娟的觀察,孢子分裂時,首先分裂成兩個細胞,一個為兩端尖的紡錘形小細胞,一個為兩端圓而中間稍狹的大細胞。在一般情況下,小細胞在上側,大細胞緊貼在原孢子殼上。
以後,每次分裂產生的兩個細胞再向橫的方向分裂,同時在大細胞的頂端產生一個幾乎沒有色素的透明細胞。這個細胞向前端伸長,形成最初的假根,然後,萌發出的幼芽細胞再連續進行不規則的縱橫分裂。萌發管突出20一25小時後,細胞數量增加到20一30個,其長經除去初生假根及原孢子的空殼約為50微米左右。萌發管伸出70- 80小時後,在與假根相反的一端出現一透明的生長點細胞。
第一假根自大細胞長出後,通常自小細胞又生出第二假根,但有的時候生長順序相反,先從小細胞長出第一假根。
培養5一6天后,生長點開始分裂,生長加快,原有的兩個細胞分裂區域的界限逐漸變得不明顯。原孢子殘殼漸漸模糊或消失。此時幼體長度約60微米,初生假根長約120微米。
培養10天,幼苗平均長100微米左右,初生假根長達最大長度,約180微米。從此,初期假根開始萎縮。 15天后,幼苗平均長140微米左右。21天,幼苗長可達80微米左右,側假根束開始出現,基部分出小枝,初生假根繼續
萎縮。培養31天后,幼苗長達1毫米,個別可達2毫米,初生假根全部萎縮,但有的己重新生出二次假根束,側假根束增多。35天后,幼苗長1一2毫米;多數幼苗重新生出二次假根束,成為
主根。41天后,幼苗長達2毫米,全部重新生出二次假根束;側假根束增至每株幼苗5一6束,或更多,成為匍匐幼苗。再下海養育一個月,匍匐幼苗可長成石花菜小苗。
營養體
1.匍匐枝繁殖:石花菜幼體長到一定大小後,便從基部在水平方向上長出匍匐枝,匍匐枝不斷蔓延生長。
匍匐枝向下生出假根,並附著在
基質上,向上生長出直立體。這樣不斷生長,不斷增加直立體的數目,從而形成許多直立體小苗。匍匐枝繁殖是石花菜的一種特有的營養繁殖方式,在石花菜的養殖過程中,這種繁殖形式有很重要的意義。
2.假根繁殖:石花菜的假枝尖梢部,從其形態和結構來看,類似於孢子萌發後生長出來的幼芽。如果我們將根尖切除下來,經過一段時間的培養之後,這個根尖仍然能夠再生出
匍匐枝和直立枝,並長成獨立的新個體。生長在自然海區的石花菜,往往會被
風浪從海底岩石上衝擊下來,或者被人們採收上來。但是,石花菜的假根很容易斷下來,並殘留原生長的岩石上,這些殘存在岩石上的假根往往就能夠形成新的個體。石花菜的假根繁殖是一種對石花菜養殖具有重要意義的繁殖方式,利用石花菜的這一繁殖習性,我們可以在石花菜采孢子養殖結束後,直接採收養成繩上的成體石花菜,而將假根留在上面,讓這些假根重新長成新的幼苗,繼續進行養成。
3.營養枝的繁殖:如果將石花菜的分枝或主枝切除下來,殘留在岩石上的部分的切口處,仍能發出新芽,並繼續生長形成完整的個體。被切除下來的枝體,如果夾在苗繩上;它便會繼續
營養體的生長。石花菜的分枝筏式養殖技術,就是利用枝體能離體生長的特性,從
自然海區採收石花菜作種菜,然後劈枝並夾在苗繩上進行養成的。
栽培技術
一、培養幼苗的基本設施
育苗池的構築物有育苗池、蓄水池,以及淨化供水系統,包括水泵、管道等。育苗池建在海邊,遠離工廠排污與河口,水質可以免受污染,鹽度不至於過低。
1 、海水淨化 這是石花菜育苗能否成功的關鍵步驟。 自然海水中, 含有大量的生物和非生物雜質,不能直接用於育苗,必須經過淨化處理才能使 用 。
2 、海水沉澱 建蓄水沉澱池。沉澱池應建在高處, 靠水位差供水, 或建在地面上用水泵供水。池頂要加蓋密封,經黑暗沉澱3 天以上,使泥沙懸浮物沉澱於池底,使微生物在黑暗條件下致死,以達到淨化海水的目的。
3 、海水過濾 過濾裝置為砂石結構。 培養用的海水經沉澱後, 用水泵加壓或者自動滲透的方法,通過砂石過濾使之淨化。
4 、海水消毒 經過沉澱、過濾之後的自然海水,要達到徹底消毒的目的,還要進行紫外消毒,使微生物、雜藻孢子及原生動物等生物雜質降低到可用水平。
二、幼苗的管理
幼苗的管理是培育幼苗的關鍵。主要應掌握以下幾點。
1.溫度調節 培育幼苗的水溫,控制在 20℃~25℃為宜。在這種溫度條件下,也是硅藻繁殖生長的適宜溫度,要採取相應的措施,除去硅藻及其他有害生物,才能培育出生長良好的幼苗。
2.光照控制 利用自然光育苗,應特別注意光照的控制,必要時需用竹簾或其他遮擋簾,以避免過強和直射光的照射。如果是匍匐幼苗階段,還要提高光強,經過一個階段的培養,匍匐幼苗即可轉為直立幼苗。
3.添加營養鹽 在幼苗的培養液中,必須定時補充一定量的營養鹽類,以促進幼苗的新陳代謝,保持幼苗的旺盛。薄肥勤施,逐漸增加施肥量,收效明顯。在本次育苗過程中的施肥量為:4 ppm 的硝酸鈉和0.4 ppm的磷酸二氫鉀。
4 . 換水、洗刷和清池 換水清池可以保持水質清潔,減少雜藻繁生。育苗過程中,需要流水或半流水條件,換水的同時要用軟毛刷輕輕洗刷幼苗,或輕微擺動沖洗。在幼苗的初生假根衰退,二次假根未長出時,幼苗容易脫離,洗刷時應當特別留心,以防掉苗。石花菜的幼苗對溫度很敏感,如果在洗刷時,受到冷空氣刺激,生長點會從長尖形變為圓錐形,生長緩慢。因此,要注意保持氣溫、水溫的一致,才能促使幼苗生長良好。
三、養殖
石花菜養殖一年可以進行多茬, 即在生長適宜時期內, 按 70 天劃分為幾期, 每期為一茬。上茬採收時, 苗繩上面留下一部分營養枝作下茬苗種, 繼續進行人工養殖, 直到水溫下降到不適宜石花菜生長時為止。在適宜溫度中連續養殖, 其苗種可以來自野生石花菜, 也可來自採收後人工養殖的石花菜, 或者人工育苗生產的苗種。多茬養殖石花菜生產基本程式是: 養殖- 採收- 養殖- 採收- 養殖- 採收-部分越冬保種。
四、採收和加工
採收比較簡單, 將繩苗從浮綆上解下來, 拔下苗繩上的石花菜即可。採收的新石花菜, 最好在水裡洗乾淨, 除去附著物, 然後曬乾或漂白、 貯存或加工。
加工步驟如下: 燒水- 下菜- 和菜- 悶鍋- 榨濾-凝結- 割粉- 漏粉- 凍乾, 最後形成凝膠。經過培育, 採收, 加工, 貯存等過程, 石花菜就成為可直接利用的產品。
主要價值
營養
藻類植物含有多種藻蛋白,維生素 B、胡蘿蔔素,不飽和脂肪酸、鉀、鐵、碘、磷等礦物質。由於具有細胞結構的特殊性,容易被人體消化吸收,消化率達 86% ,所以常飲用藻類飲料,可提高人體免疫力。石花菜含有豐富的礦物質和多種維生素,石花菜能清肺化痰、清熱燥濕,滋陰降火、涼血止血,並有解暑功效。尤其是它所含的褐藻酸鹽類物質具有降壓作用,所含的澱粉類硫酸脂為多糖類物質,具有降脂功能,對高血壓、高血脂有一定的防治作用。石花菜中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
石花菜, 又稱牛毛菜、 沙根子、 凍菜、 海凍菜、 大本、 海草、 雞毛菜、 草珊瑚等。此菜屬藻類植物紅藻門石花菜科植物, 可作醬菜、 拌菜等, 還可熬製成膠狀, 加入果汁製成果凍。石花菜乾品每百克含蛋白質 5.4 克, 脂肪 0.1 克, 碳水化合物 72.9 克, 硫胺素 0.06 毫克, 核黃素 0.2 毫克, 尼克酸 3.3 毫克,維生素 E14.84 毫克, 鈣 167 毫克, 鎂 15 毫克, 鐵 2 毫克, 鋅 1.94毫克, 硒 15.19 毫克, 還含有藻膠、 麥角甾醇等。中醫認為, 石花菜味甘鹹, 性寒滑, 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 可用於治療腸炎、 肛門周圍腫痛、 腎盂腎炎等。民間用石花菜治矽肺、 體癬、 甲狀腺腫大等症。
石花菜除了富含礦物質和維生素外,還含有褐藻酸鹽類物質,這種物質具有降壓作用,而且所含的澱粉類硫酸酯是一種多糖類物質,具有降脂的作用,對高血壓和高血脂均有一定的防治作用。此外,石花菜藻體細胞空隙間充滿膠質,同時含有大量的膳食纖維,能刺激腸壁,促進排便。需要注意的是,石花菜是較寒涼的藻類食品,脾胃虛寒、腎陽虛者要慎食。拌冷盤時可適當加些薑末或薑汁,以緩解其寒性。
工業
1. 為瓊脂的主要原料,大量用作細菌培養基。
2. 石花菜是製造瓊膠的原料。瓊膠是多糖體的
聚合物,有抗病毒的性質。瓊膠經磺酸化後的磺酸化多糖體可抑制腦炎病毒。
菜譜
菜譜一
原料石花菜250克。
黃瓜100克。
醬油10克 醋15克 花椒油2克 香油5克 鹽3克 大蒜(白皮)5克 雞精2克。
操作
1.先用40~50℃的溫熱水浸泡2小時
2.然後用清水洗淨,除去石花菜上的雜質
3.大蒜切成碎末
4.黃瓜切成細絲
5.將清洗乾淨的石花菜、黃瓜絲拌入蒜末、醬油、醋、鹽、雞精、花椒油、香油即可。
菜譜二
先用40~50℃的溫熱水浸泡2小時, 然後用清水洗淨, 除去根部、雜質和珊瑚碎片
拌入醬油、醋、香油、鹽、味素、糖、辣椒粉等, 其味鮮美
菜譜三
鴉蔥拌石花菜
原料: 石花菜 200 克 鴉蔥 100 克 香油 35 克 香蔥葉 40 克川鹽、 味素、 熟芝麻各適量
製法: 1 、 鴉蔥去蒂和老葉, 洗淨, 改刀成節, 投入沸水中焯至斷生, 撈出後用純淨水透涼, 瀝乾水; 香蔥葉洗淨; 石花菜去根及雜質, 洗淨, 改刀成條, 投入沸水鍋中焯水後撈起,用冷開水透涼, 瀝乾水待用。
2 、 淨鍋置火上, 放香油燒熱, 下香蔥葉炸香, 撈出後入碗內, 加入川鹽、 味素、 熟芝麻調勻成味汁; 石花菜、 鴉蔥盛入盤內, 淋上味汁即成。
特點: 味道清香, 口感脆爽。
主要功能: 解毒、 清熱、 消腫。
菜譜四
石花菜拌翡翠絲
原料: 石花菜 100 克 黃瓜 300 克 大蒜泥 35 克 香油 20 克川鹽、 白醬油、 味素各適量
製法: 1. 石花菜去根及雜質, 洗淨, 改刀成條, 投入沸水鍋中焯至熟, 撈出透涼, 瀝乾水, 盛入盤內, 蓋上黃瓜衣絲。
2 、 將大蒜泥、 川鹽、 白醬油、 味素、 香油調勻, 淋在菜上即成。
特點: 鹹鮮辛辣, 脆爽可口。
主要功能: 清熱、 解毒、 利尿。
菜譜五
石花西瓜凍
原料: 石花菜 200 克 紅西瓜肉 200 克 白糖適量
製法: 1 、 淨鍋置火上, 入清水、 白糖燒沸, 打淨浮沫, 倒一部分入湯碗內, 冷卻後放入冰櫃待用。
2 、 紅西瓜肉去淨籽, 改刀成小丁, 放入窩盤內; 石花去根及雜質, 洗淨, 加入糖水鍋中燒沸, 打淨浮沫, 熬至石花徹底溶化後離火; 待冷卻至即將結凍時倒入盛西瓜丁的盤內攪勻, 放入冰櫃凍成凍後取出, 改刀成棱形塊, 倒入白糖湯碗內即成。
特點: 清涼, 甜爽, 可口。
主要功能: 清熱解毒、 消煩止渴解暑。
菜譜六
蕨根石花菜羹
原料: 石花菜 120 克 蕨根澱粉、 白糖各適量
製法: 1 、 石花菜去根、 去雜質, 洗淨, 切成丁, 拌上白糖放置 15 分鐘。
2 、 淨鍋置火上, 放清水、 白糖燒沸, 倒入石花丁以及用清水溶解的蕨根澱粉, 煮成羹湯, 起鍋即成。
特點: 甜潤, 脆爽, 可口。
主要功能: 解毒、 利尿、 清熱、 潤肺。
菜譜七
石花鴨梨湯
原料: 石花菜 100 克 鴨梨 300 克 冰糖適量
製法: 1 、 石花菜去根、 去雜質, 洗淨, 剁數刀; 鴨梨洗淨,削去皮與核心, 改刀成小丁, 用清水沖洗後待用。
2 、 淨鍋置火上, 放清水、 冰糖、 石花燒沸, 打淨浮沫, 熬至石花溶化後下鴨梨丁燒沸, 起鍋即成。
特點: 甜潤可口。
主要功能: 養陰清熱、 潤肺止咳、 解毒。
菜譜八
石花菜炒菜瓜
原料: 石花菜 120 克 菜瓜 200 克 大蒜絲 15 克 生薑絲 10克 馬耳蔥 20 克 川鹽、 味素、 化豬油各適量
製法: 1 、 菜瓜洗淨, 削去皮, 切成二粗絲; 石花菜去根、去雜質, 洗淨, 改刀成條。
2 、 炒鍋置火上, 放化豬油燒至 6 成熱, 下生薑絲、 大蒜絲、 馬耳蔥炸一下, 速放川鹽、 石花條、 菜瓜絲合炒至熟, 放上味素推勻, 起鍋即成。
特點: 清香, 脆嫩。
主要功能: 解毒、 清熱、 利便。
烹飪指導
1. 不可久煮,否則會溶化
2. 石花菜泡發後可作涼拌菜,也可醬醃
3. 涼拌當添加薑末或薑汁,以緩解寒性;
4. 將石花菜加水熬煮成湯汁後過濾,放在冰櫃中冷藏成凍,再切成塊加冰水或糖即可。經常食用可以使肌膚的油脂分布趨於平和,不易長出小痘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