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化縣地名錄》是福建省寧化縣地名辦公室編纂的地方志。
基本介紹
- 書名:寧化縣地名錄
- 作者:福建省寧化縣地名辦公室
- 類別:地方志
《寧化縣地名錄》是福建省寧化縣地名辦公室編纂的地方志。
《寧化縣地名錄》是福建省寧化縣地名辦公室編纂的地方志。內容簡介本名錄收錄的地名包括行政區劃名稱,各行政企事業單位名稱,主要人工建築名稱,名勝古蹟名稱,自然地理實體名稱等。1作品目錄封面寧化縣地名錄寧化縣城全景前言目錄寧化...
2011年6月,寧化縣石壁客家祭祖習俗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擴展項目名錄(第二批)。紅軍長征出發地 寧化縣石壁鎮是紅軍長征出發地之一。風景名勝 石壁鎮境內主要名勝古蹟和旅遊景點有石壁客家文化園、客家公祠、客家圍屋、客家屋橋、客家始祖古墓、東華山、升仙台、雙極峰寺、千家圍、烏石寨、獅子峰、紅軍橋、...
下曹村地處福建省寧化縣南部,距縣城40公里,離曹坊鎮1公里,省道205線穿村而過,交通便捷。全村土地總面積11081畝,其中耕地面積2243畝,農作物主要為烤菸和水稻。2017年10月11日,下曹村被命名為第二批“中央紅軍村”。2019年1月,入選第七批中國歷史文化名村。2019年6月6日,列入第五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基...
晉,為新羅縣地,屬晉安郡。隋開皇(581~600),併入邵武縣。唐開元二十六年(738年),改屬汀州龍巖縣。後唐,為長汀、寧化縣地,屬汀州府。五代初屬閩王,後屬南唐。後晉,歸屬寧化麻倉里,設清流驛。宋元符元年(1098年),劃寧化6團里、長汀2團里置清流縣,以“溪流迴環清澈”故名,屬汀州。紹定元年(...
寧化石門山祁劇又稱寧化祁劇、湖南戲,始於清乾隆末年,表現形式有:正本戲、折子戲、儀式戲、彩頭戲。寧化石門山祁劇行當齊全,唱腔高亢、激越,曲調輕快、流暢,念白用的是祁陽土官話,保留了古老祁劇的藝術特點。2007年3月30日,寧化石門山祁劇入選寧化縣第一批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2007年4月,寧化石門山祁劇...
寧化淮土高棚燈,福建省三明市寧化縣民俗,三明市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高棚燈,也稱百鳥燈、百鳥朝鳳燈。相傳始於南宋。高棚燈是一個多燈組合體,燈一般高二丈余,寬圍半,有五層七層的結構。全燈的花鳥圖案豐富多彩,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相傳,每逢農曆正月十三至十五,淮土廟會期間,淮土當地人便以高棚燈...
2007年4月,寧化牌子鑼鼓入選三明市第一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歷史淵源 寧化牌子鑼鼓的形成與發展和閩中、閩西北政治、歷史、經濟、文化、地理等有著密切的關係。寧化自唐開元十三年(725年)建縣,原屬古汀州管轄,現隸屬三明市。自“永嘉之亂”始,中原漢人延續了九百多年的大遷徙,閩贛邊界的寧化成了先民...
2017年1月11日,“伏虎禪師信俗”經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列入福建省第五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編號:Ⅹ-54。歷史淵源 寧化伏虎禪師信俗始於北宋,源於寧化籍佛教高僧葉惠寬。葉氏,五代末期生於寧化安遠伍坊村,少具慧根,與佛有緣,父母亡後即往汀州開元寺削髮為僧,賜法號“惠寬”,出家後遍游諸方叢林,...
2019年2月25日,玉扣紙製作工藝經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列入福建省第六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歷史淵源 寧化手工造紙歷史悠久,北宋時期竹纖維造紙技術已傳入寧化。寧化玉扣紙是福建竹纖維造紙的代表性工藝之一,發祥地在寧化縣治平畲族鄉。《寧化縣誌》記載“本縣貓竹可以造紙,東南鄉多有之,運售閩粵...
2007年8月,“寧化客家山歌”經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列入福建省第二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編號:Ⅱ-10。歷史淵源 自西晉末年“永嘉之亂”以後,大批客家先民移入閩西北寧化縣一帶,帶來喜聞樂見的唐詩與民歌,後經與寧化縣當地土著文化相融合,受當地語言、語音、習慣用語的影響,形成寧化客家山歌,代代相傳...
中央紅軍長征出發地舊址鳳凰山於2008年8月被寧化縣人民政府公布為寧化縣文物保護單位。2016年12月,入選《全國紅色旅遊景點景區名錄》。地理位置 中央紅軍長征出發地舊址位於福建省三明市寧化縣淮土鄉鳳山村。重要事件 1934年2月下旬至3月下旬,國民黨東路軍湯恩伯、孫元良、王仲廉、李默庵部相繼攻占沙縣、將樂、泰寧、...
2018年9月5日,“延祥孔坑貢茶製作技藝”入選寧化縣第二批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2020年3月9日,“延祥貢茶製作技藝”入選三明市第六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歷史淵源 寧化縣泉上鎮延祥村位於福建省西部,武夷山東麓,與清流、明溪交界。這裡群山環抱,森林覆蓋率達89%,水質優良、土壤富硒,...
2022年1月29日,“池氏文武關刀燈”被列入福建省第七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歷史淵源 福建省寧化縣位於福建西北部閩贛交界處,屬遠離經濟文化中心的偏僻山區縣,治平鄉高地村又地處寧化縣相對海拔最高的北部深山中,地理位置尤顯封閉,兼之經濟水平、人口結構、民間文化信仰等因素,使得寧化縣治平鄉...
綠柱石礦,分布在建寧縣。辰砂礦,分布在長汀縣。石油礦,分布在武夷山市。硫磺礦,分布在浦城縣。白雲石礦,分布在寧化、武平縣和延平區及建甌市。瓷土,分布在上杭、沙縣、將樂縣和邵武市。中長石礦,分布在邵武市。偉晶岩礦,分布在泰寧縣。滑石礦,分布在泰寧、寧化縣。雄磺礦,分布在將樂縣。清流、寧化縣還有...
2018年9月5日,“濕籽花生製作技藝”入選寧化縣第二批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2022年3月22日,“濕籽花生製作技藝”入選三明市第七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歷史淵源 濕籽花生製作技藝廣泛於分布於寧化縣湖村鎮各村。湖村鎮是寧化四大旱片之一,山多田少,特別是丘陵緩坡面積大,缺乏水源,...
水茜明筍乾製作技藝,福建省三明市寧化縣傳統技藝,三明市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2020年3月,水茜明筍乾製作技藝入選三明市第六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歷史淵源 水茜明筍乾製作技藝是閩西客家地區流傳的一種竹筍加工製作技法。水茜明筍採用清明前後的鮮筍製成,故稱“明筍乾”。又因其製作時通常先將竹筍對半...
明末清初,米粉傳統手工技藝逐漸傳授到三明市寧化、尤溪部分自然村。米粉選用三明本地優質早稻,經過山泉水浸泡、磨漿、煮熟、壓榨、晾曬等十二道工序精製而成。2020年3月9日,福建省三明市寧化縣和尤溪縣申報的米粉製作技藝入選三明市第六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2022年1月29日,福建省三明市寧化縣和...
2011年,世界客屬石壁祖地祭祖大典被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簡介 1995年11月28日,客家祖地——寧化石壁村,舉行了客家公祠落成暨世界客屬祭祖大典活動。以全國政協委員、南源永芳集團董事長姚美良先生率領的來自馬來西亞、新加坡、泰國等國家,和中國香港、中國台灣的世界客屬社團,專程趕來朝宗謁祖,與來自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