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祥貢茶製作技藝

延祥貢茶製作技藝

延祥貢茶製作技藝,福建省三明市寧化縣傳統技藝,三明市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延祥貢茶製作技藝歷史悠久,產生於宋淳祐辛丑年間;該技藝傳承有序,通過延祥村的楊氏家族,代代相傳,已傳至24代,已有800多年。延祥貢茶,又稱孔坑茶。之所以品質俱佳,一是其獨特的自然地理環境造就茶葉的優良品質;二是其傳統的加工製作技術,使其獨具特色。

2018年9月5日,“延祥孔坑貢茶製作技藝”入選寧化縣第二批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2020年3月9日,“延祥貢茶製作技藝”入選三明市第六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延祥貢茶製作技藝
  • 批准時間:2020年3月9日
  • 遺產級別:市級
  • 遺產類別:傳統技藝
  • 申報地區:福建省三明市寧化縣
  • 保護單位:寧化縣延祥貢茶專業合作社
歷史淵源,工藝流程,傳承保護,社會影響,

歷史淵源

寧化縣泉上鎮延祥村位於福建省西部,武夷山東麓,與清流、明溪交界。這裡群山環抱,森林覆蓋率達89%,水質優良、土壤富硒,適合茶葉生長。
延祥貢茶,又稱孔坑茶。延祥貢茶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宋淳祐辛丑年間。在明代,寧化縣境內特別是延祥村周邊村鎮就已經開始盛行喝延祥貢茶,富足人家和愛茶人士在每年出新茶的時節,都會想辦法買些延祥貢茶招待貴賓。至清代,延祥孔坑茶作為“貢茶”進京,因而有了“延祥貢茶”之稱。

工藝流程

延祥貢茶製作技藝的製作工序包括:
1.採摘:每年的清明時節為最佳採摘季節,一年一采。採摘標準為一芽兩、三葉;
2.殺青:把鐵鍋洗淨,旺火將鐵鍋升溫至鍋頂發燙時倒入茶葉,用雙手反覆翻炒,將茶葉炒軟後裝出;
3.揉捻:揉茶需趁熱,用手反覆揉搓,當茶葉揉搓成一團緊結,再把茶葉散開;
4.復炒復揉:將揉好的茶,放入鍋中再次炒熱、揉捻後散開,去除茶葉中的澀感;
5.炒乾:在灶內升炭火,鍋溫不宜太高,將再次揉好的茶,放入鍋內用順時針手法炒至茶葉乾燥,其間選去包子茶和茶葉粗乾等;
6.炒醭:茶葉炒至乾燥後在鍋內繼續進行翻炒直到茶葉表面附上一層灰白色後起鍋。
7.篩茶:將起鍋的茶葉放入竹篩,篩去茶末,等待茶葉常溫後封裝。

傳承保護

傳承人物
楊濤傑,男,漢族,1989年11月生,2022年被評為三明市第四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傳承項目:延祥貢茶製作技藝。
保護措施
為了更好地發揚、傳承該技藝,製作出具有傳統韻味和口感的貢茶,寧化縣泉上鎮延祥村組織茶農成立了寧化縣延祥貢茶專業合作社,30多戶茶農在參與管理、經營延祥貢茶。在合作社的努力下,延祥貢茶於2010年被列入“福建省茶樹優異種質資源保護區”,2017年1月,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正式批准對“孔坑茶”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等級保護(延祥貢茶又稱孔坑茶)。
延祥貢茶製作技藝項目保護單位為:寧化縣延祥貢茶專業合作社。

社會影響

主要展覽
2019年9月6日,2019年中國(廈門)國際茶業投資貿易博覽會(以下簡稱“九八茶博會”)開幕。三明市以“三明·尚書品”特裝館亮相茶博會,展出有三明市的三種特色茶:福建一筆峰茶業有限公司的孔坑貢茶、福建省沙縣宏苑茶業有限公司的紅邊茶、尤溪湯川的苦竹茶。
體驗活動
2020年5月30日,寧化“2020年客家非遺(民俗)展演”暨“尋味客家”民俗親子活動在客家國際酒店大堂舉行。活動現場,主辦方向前來參加活動的市民介紹和表演客家迎親、客家山歌和木活字印刷術等,並安排了親子繪畫陶瓷、品味泉上延祥貢茶等體驗活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