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籽花生製作技藝

濕籽花生製作技藝

濕籽花生製作技藝,福建省三明市寧化縣傳統技藝,三明市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濕籽花生製作技藝廣泛於分布於寧化縣湖村鎮各村。湖村鎮山多田少,其自然環境適宜種植旱地農作物,當地百姓種植花生歷史悠久。當代,部分地區仍沿襲古法炒制工序流程,部分地區已有部分採用滾筒炒制。濕籽花生製作技藝主要包括選、浸泡、晾、炒沙、炒花生、篩選、涼等工序。

2018年9月5日,“濕籽花生製作技藝”入選寧化縣第二批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2022年3月22日,“濕籽花生製作技藝”入選三明市第七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濕籽花生製作技藝
  • 批准時間:2022年3月22日
  • 遺產級別:市級
  • 遺產類別:傳統技藝
  • 申報地區:福建省三明市寧化縣
  • 保護單位:寧化縣湖村鎮水稻專業合作社
歷史淵源,工藝流程,傳承保護,社會影響,

歷史淵源

濕籽花生製作技藝廣泛於分布於寧化縣湖村鎮各村。湖村鎮是寧化四大旱片之一,山多田少,特別是丘陵緩坡面積大,缺乏水源,適宜種植旱地農作物。當地百姓種植花生歷史悠久, 加上土壤富含有機質,所產花生顆粒飽滿,遠近聞名。市場需求量大,湖村鎮每村都有種植花生。其中彭高、石下、巫坊村種植面積最大,在500畝以上。
歷史上湖村鎮家家戶戶都有種植、炒制花生,當代製作技藝僅存於彭高村、石下村、天鵝洞風景區和蛟湖小鎮旅遊區。彭高和石下兩村仍沿襲古法炒制工序流程,天鵝洞風景區和蛟湖小鎮旅遊區因產業發展需求,已有部分採用滾筒炒制。

工藝流程

1、選:選取寧化本地產優質生花生備用。
2、浸泡:用井水將備炒花生裝袋放入水池(每池浸泡量約為500公斤)浸泡半天,浸泡時需將袋裝花生用木板和石塊壓實。
3、晾:將浸泡後的花生稍稍晾乾(將乾未乾的樣子)。
4、炒沙:將花生伴炒沙適量(沙為寧化本地河道選取的清水沙,為炒制濕籽花生的必要輔料)倒入大鐵鍋內翻炒至燙手(約炒10—20分鐘)。用清水沙伴炒花生是為了防止花生被炒焦黑,影響濕籽花生的外觀和口感。
5、炒花生:將水泡花生倒入炒沙的鐵鍋內,用鐵鏟不停翻炒,炒至有焦香味飄出(大約需炒制60—70分鐘)後迅速出鍋。每鍋炒制花生量為10—20斤。炒制濕籽花生需使用柴火灶,用增減柴禾的方法控制火候。
6、篩選:將炒熟的濕籽花生和清水沙一起倒入細網竹篩內,將清水沙篩出,留在竹篩上的就是成品濕籽花生。
7、涼:將篩選後的濕籽花生放在大簸箕或斗車上放涼(時間約為4—5小時),放涼後及時裝袋密封保存,以防回潮而影響其品質。

傳承保護

傳承人物
濕籽花生製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鄧福安、伊建榮。
保護措施
濕籽花生製作技藝項目保護單位為:寧化縣湖村鎮水稻專業合作社。

社會影響

產品展示
2020年9月20日,寧化縣在河龍鄉下伊村舉行“豐展如畫,為寧而來”第三屆客家農民豐收節暨河龍貢米文化電商旅遊節。騎樓街區35個“農夫集市”攤位開市迎客。35家寧化本地特色農產品商家展出了河龍貢米、河龍貢雞、油茶、薏米、濕籽花生、紅菇等當地特色農產品。
2020年10月13日,第三屆寧台農特產品線上線下展銷會在城區市民休閒廣場開幕,展銷會上展出有寧化縣石壁濕籽花生有限公司的濕炒花生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