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明哲學的本質》是2023年重慶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宋明哲學的本質
- 作者:岡田武彥
- 出版時間:2023年7月
- 出版社:重慶出版社
- ISBN:9787229175207
- 開本:32 開
- 裝幀:平裝-膠訂
《宋明哲學的本質》是2023年重慶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宋明哲學的本質》是2023年重慶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宋明哲學的本質》是岡田武彥畢生研究宋明哲學的總結性著作。儒學經戰國到宋初約一千五百年的發展,終於誕生了新儒學,即宋明理學。從宋學的唯理思想,到明學的唯心思想,...
宋明理學,理學一名始稱於南宋,朱子曾說“理學最難”,陸九淵也說“惟本朝理學,遠過漢唐”。明代,理學成為專指宋以來形成的學術體系的概念。亦稱“道學”。理學有廣義狹義之分。廣義理學就是指宋明以來形成的占主導地位的儒家哲學思想體系,包括:(1)在宋代占統治地位的以洛學為主幹的道學,至南宋朱熹達頂峰...
儒家以內聖為本質,以外王表功能,而宋明儒者的心力,主要是弘揚內聖成德。全書共分8章,以派係為主題,闡述了南宋湖湘之學、鬍子“知言”大義、朱子學、象山心學的思想主張,並比較了象山心學與朱陸的異同。宋明理學反映了中國古代社會後期有思想有見識的中國人在思考和解決現實社會問題與文化問題中所生出來的哲學...
在黃綰看來,宋明儒學非堯舜之學,不屬於“聖學”嫡傳,他甚至大膽的斷言,宋明理學“皆由於禪”,宋明理學的本質就是禪學。黃綰不僅揭示了宋明理學的禪學本質,而且具體地剖析的周敦頤,二程,朱熹,楊簡等人的禪學本質。軼事典故 東施效顰 據《明道編》記載,黃綰一心想按照封建道德標準培養自己的道德品質,於是便遵照...
理氣,屬於中國傳統哲學的重要範疇,是宋明理學的一對核心範疇。基本釋義 理通常指事物的規律,現象的本質,行為的準則;氣通常指一種極精細的物質元素或瀰漫性的物質狀態,有時也指人的心理氣質和精神狀態。作為單獨範疇,先秦時期就已分別提出並廣泛使用。漢唐時期,理、氣範疇各自獨立發展,並未結成對偶範疇。在宋明...
理、氣、心三派最終達到圓融統一,完成了對哲學主體性轉向的歷史結論。目錄章節 導 言 第一章 建構宇宙模式 第一節 從無極到人極 一 自無極而為太極 二 誠乃萬物資始與聖人之本 三 原始返終,知生死之說 第二節 際天人之學 一 數之用為生物之時 二 體用交而人物之道備 三 富貴在天,功德在人 第二...
《宋明道學新論:本體論建構與主體性轉向》是2005年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傅小凡。內容簡介 宋代儒學主要以道學的形式得到復興,以朱熹為代表的宋代儒家,建構了完整的本體論體系,並且逐步在思想界取得獨尊的地位。明朝末期,心學取代理學的獨尊地位而成為顯學,中國哲學發展出現了鮮明的路向轉變。人們從以對客觀實體的思考...
隋唐是佛學各宗派創立、發展的時期。天台宗、華嚴宗、法相宗、禪宗四大宗派之中,尤以華嚴宗與禪宗影響為大。它們無疑地具有正宗哲學的性質,而不是傳統所說的“異端”。隋唐經學應數《五經正義》,它綜合了南北朝經學著作,但更多的是北朝經學的箋注成果。在經學統治下,培養出許多“學究”。宋明七百年間是理學統治...
二、宋明理學的本體思想 (一)北宋五子的“造道”工作 [一]周敦頤的“太極”論 [二]邵雍的“先天象數”論 [三]張載的“太和”論 [四]程顥、程頤的“理”論 (二)朱熹的“理”學 (三)陸九淵、王陽明的“心”學 [一]陸九淵“心”學 [二]王陽明“心”學 三、宋明理學的倫理本體論對中國古代哲學的...
《詮釋與工夫:宋明理學的超越蘄向與內在辨證》是由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出版的一部教育作品,作者是林月惠。內容簡介 本書所收錄的八篇論文,集中以「主題式」的研究,探討宋明理學的重要哲學論題。作者在撰寫上呈現三個特色:一是以宋明理學家的重要哲學「概念」為主(如「一本」、「一體」、「仁」、「...
《朱子哲學與宋明理學》是一本2023年復旦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東方朔。內容簡介 本書是有關朱子哲學和宋明理學的論集,探討了柳宗元、羅豫章、胡宏、張南軒、朱熹、王陽明、劉宗周等儒學思想家的道德哲學。倫理學或道德哲學始終是宋明理學關注的核心主題之一。建構一種有效的道德哲學,在理論上既需要突出“...
《宋明儒家哲學述評》是馮友蘭所著作品,出自於《馮友蘭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作品原文 後漢佛教流入中國,道教亦同時興起,佛教道教都以為要得到高明的境界必須出世出家,要離開家庭而無父,離開社會而無君。這種方法,自然可以得到高明境界,不過就境界言,雖可以說是高明,就行為而言,不能說道中庸。因為他是...
《宋明理學新視野》是2021年商務印書館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 宋明理學向來有“理學”“道學”“新儒學”等不同稱謂,在中國哲學的發展中占據承上啟下的歷史地位。本書為2018年“宋明理學國際論壇”會議論集的編選,結集了七十餘位國內外學者的精心之作,呈現出中國哲學視域下的理學與儒學、理學與道學、理學與經學、...
宋明理學探討性情關係時使用的一對哲學範疇。未發主要指性體的本然存在和潛在狀態,已發指情用的流行動機和顯現狀態。理學各家的具體解說多有不同。這對範疇源自《禮記·中庸》:“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北宋程頤首次從體用動靜角度進行了發揮。他以未發為心之體,已發為心之用;未發之...
朱熹(1130-1200),南宋哲學家、教育家。字元晦,(字仲晦),號晦庵 (又號稱晦翁),別稱紫陽。祖籍徽州府婺源縣(今江西省婺源),生於南劍州尤溪(今屬福建省尤溪縣)。隨程頤的三傳弟子李侗專心學習儒學,成為程顥、程頤之後儒學的重要人物。陳寅恪先生認為,佛教對中國哲學的最大貢獻,就是促進了宋明理學的...
“太虛即氣”、“動非自外”、“一物兩體”、“一故神,兩故化”等哲學命題的問世,宣告中國古典氣論達到了它的高峰階段。北宋以後的一些思想家大都從張載此思想得到啟發,以“氣化”學說作為立論的出發點,以與理學和心學相對抗;直到王夫之總結性地批判了宋明道學,仍以“希張橫渠之正學”來標明自己的學術路線...
著有《王陽明大傳:知行合一的心學智慧》《王陽明與明末儒學》《中國思想的理想與現實》《宋明哲學的本質》《簡素:日本文化的底色》《貝原益軒》等。主編《王陽明全集》(譯註本)和“朱子學大系”“陽明學大系”“近代漢籍叢刊”“日本思想家叢書”等叢書和多卷本文集。2007年起,《岡田武彥全集》(全36卷...
“格物”指“格物窮理”。格物也就是“至”物,與事物直接接觸而窮究其中之理,“窮”理是格物的目的,“格猶窮也,物猶理也,猶曰窮其理而已矣”(《遺書》卷二十五)。格物之要,在於就待人接物的具體人事中,體認其中蘊含的“所當然之則”與“所以然之故”。內容介紹 宋明理學家對宇宙與人生作哲學觀時...
主要論著有《王陽明與明末儒學》《江戶時期的儒學》《中國思想的理想與現實》《宋明哲學的本質》等。此外還有《王陽明大傳:知行合一的心學智慧》《簡素》《坐禪與靜坐》《楠本端山》《日本的儒家》《中國與中國人》等十餘種著作和《王陽明文集》《劉念台文集》等編譯作品,並與人合作主編了《朱子學大系》《陽明學...
主要論著有《王陽明與明末儒學》《中國思想的理想與現實》《宋明哲學的本質》等。此外還有《王陽明大傳:知行合一的心學智慧》《簡素》等十餘種著作和《王陽明文集》《劉念台文集》等編譯作品,並與人合作主編了《朱子學大系》《陽明學大系》《王陽明全集》(譯註本)等叢書和多卷本文集。精彩書摘 上 編 《孫子...
儒家體用觀是宋明理學家建構其本體論的重要理論和方法。程朱學派 程顥、程頤針對佛、老的空無之學,提出儒學是實學,儒學所說的“體”、“用”皆實。他們批評老子以“無”為體的觀點:“三十輻共一轂,則為車。若無轂輻,何以見車之用?”(《河南程氏遺書》卷十五)在他們看來有實體,才有實用;有實用,必...
作者岡田武彥(1908~2004)為當代著名思想家,儒學家,日本九州大學名譽教授,“九州學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主要論著有《王陽明與明末儒學》《江戶時期的儒學》《中國思想的理想與現實》《宋明哲學的本質》《貝原益軒》《山崎闇齋》等。譯者錢明,日本九州大學文學博士,師從岡田武彥。浙江省社會科學院哲學所研究員...
儒家本體論主要從在宋明理學裡體現得非常明顯。比如程朱理學的代表朱熹曾說:“宇宙之間一理而已。天得之而為天,地得之而為地,凡生於天地之間者,又各得之以為性。”這句話意思是,宇宙之間,只要一個‘理’存在,天依靠這個理,才成為天,地依靠這個理,才成為地,萬物依靠這個理,才有了性命。理,就是第...
主要論著有《王陽明與明末儒學》《江戶時期的儒學》《中國思想的理想與現實》《宋明哲學的本質》《貝原益軒》和《山崎闇齋》等。曾合作主編《朱子學大系》《陽明學大系》《近代漢籍叢刊》《日本思想家叢書》《王陽明全集》(譯註本)等叢書和多卷本文集。2007年起,《岡田武彥全集》(全36卷)由日本明德出版社...
所以說宋明儒學不僅僅是一籠統的道德學說,而且它還是一真正意義上的形上學,這就使得宋明儒學在人類文化中之位置得到真正肯定,也為我們了解宋明儒學打開了新的視野。理論形成 二程曾同學於北宋理學開山大師周敦頤,著作被後人合編為 《二程集》。他們把“理”或“天理”視作哲學的最高範疇,認為理無所不在,不生...
這是對宋明理學的理論貢獻。張載提出的“心統性情”的命題也被朱熹譽為“顛撲不破”的理學原理。可見,張載雖提出氣一元論的哲學思想,而與程(指程顥和程頤)朱(指朱熹)的理本論和陸(指陸九淵)王(指王守仁)的心本論不同,但他思想體系中的一系列命題和理論均表明他是一位重要的理學奠基人,對後世理學家產生了...
《二程集》是一部重要的理學著作,書中第一次把“理”作為宇宙本體,闡述天地萬物生成和身心性命等問題,奠定了以“理”為中心的唯心主義哲學體系。其中,程顥的識仁、定性,程頤的性即理、主敬、體用一源等許多重要哲學概念和命題,都是中國哲學史上第一次提出來的,為後來許多哲學家所沿用,對宋明哲學產生了...
中國哲學一開始就立足於生命的價值,因而其傳統形上學的主流是生命形上學。儒道佛三派形上學的最高範疇分別為天、道、真如,這些範疇的實質分別為善、自然、空。就是說,三派對生命根本特質的體悟分別為善、自然和空。不過,宋明新儒學中的程朱一派的形上學則是一種認知形上學。它雖然聲稱其最高範疇“理”具有...
張載關於兩種知識的學說對宋明哲學影響很大。程頤說:"聞見之知,非德性之知。物交物則知之,非內也,今之所謂博物多能者是也。德性之知,不假見聞"。這一思想直接來源於張載的思想,不同的是,程頤明確提出,德性之知是"吾之所固有"的。朱熹則認為,張載的"德性所知","是說聖人盡情事",但就"為學"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