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發已發(宋明理學探討性情關係時使用的一對哲學範疇)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宋明理學探討性情關係時使用的一對哲學範疇。未發主要指性體的本然存在和潛在狀態,已發指情用的流行動機和顯現狀態。理學各家的具體解說多有不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未發已發
  • 出自:《禮記·中庸》
這對範疇源自《禮記·中庸》:“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北宋程頤首次從體用動靜角度進行了發揮。他以未發為心之體,已發為心之用;未發之體寂然不動,已發之用感而遂通。其後,楊時、羅從彥、李侗等人重視對心性本體未發氣象的靜觀體悟,缺乏理論上的突破。南宋朱熹撰寫《已發未發說》等文,做了進一步的推究:①未發為性,已發為情。朱熹說:“喜、怒、哀、樂,情也。其未發,則性也。”(《中庸章句》)②心通貫已發未發。未發之性是心體不動之處,已發之情是心體的發用流行。朱熹之後,陸王心學側重從主體意識角度加以解釋;王廷相、王夫之等人著重在主體認知心理方面做經驗式的說明,但邏輯思維上獨特的建樹不多。未發已發範疇觸及到了潛意識和意識的關係問題,理學家們的思辨爭論有一定的理論價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