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州(古地名)

宋州(古地名)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宋州,古地名,別名睢陽郡,治所在宋城縣(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陽區)。隋朝開皇十六年(596年),設立宋州。唐朝武德四年(621年)又改為宋州,人口近百萬,為大唐“十望州”之一。李白杜甫高適等人游宋州,留下許多瑰麗詩篇,如 “邑中九萬家,高棟照通衢。舟車半天下,主客多歡娛。 ”句,反映了宋州的繁榮。唐朝建中二年(781年),唐德宗於宋州置宣武軍,亦曰宋州節度。後周時,趙匡胤在宋州任歸德軍節度使,後來宋州成為宋朝龍興之地。宋朝景德三年(1006年),宋州升格為應天府,後升格建為南京,作為宋朝陪都。

基本介紹

歷史,地理,位置境域,行政區劃,人口,風俗,典故,特產,宋州人物,

歷史

隋開皇元年(581年),隋文帝楊堅梁州為梁郡。
商丘市  宋州八關齋商丘市 宋州八關齋
隋開皇三年(583年),罷梁郡,轄縣屬亳州。
隋開皇十六年(596年),於梁郡舊地置宋州,治睢陽縣
隋開皇十八年(598年),改治所睢陽縣稱為宋城縣
隋大業三年(607年),改宋州復為梁郡。
武德二年(619年)四月,王世充稱帝建立“大鄭”政權,改梁郡置梁州
唐武德四年(621年),改梁州為宋州,屬河南道
天寶元年(742年),改宋州置睢陽郡
乾元元年(758年),復置為宋州。
商丘市  宋州八關齋商丘市 宋州八關齋
唐建中二年(781年),唐德宗於宋州置宣武軍
唐興元二年(785年),宣武軍移治汴州。
唐朝中和三年(883年)三月,宣武軍治於宋州,兼領亳、輝、潁三州,亦曰宋州節度。唐僖宗任命朱溫為宣武軍節度使。
後梁開平元年(907年),朱溫稱帝建國後,升宋州為防禦州
後梁開平三年(909年),宋州升為宣武軍。
後唐同光元年(923年),宣武軍改稱為歸德軍,治宋州。
後周時期,初稱宣武軍,後改稱歸德軍。
後周顯德六年(959年),宋太祖趙匡胤任宋州歸德軍節度使。
商丘市 宋州八關齋商丘市 宋州八關齋
顯德七年(960年)陳橋兵變後,趙匡胤因其發跡在宋州,故正式建國號曰“宋”,因皇室姓趙,故也稱作趙宋,又因五德終始說,宋為火德,故又別稱“火宋”、“炎宋”,尊稱為大宋,宋州成為宋朝龍興之地
北宋至道三年(997年),分天下為十五路。以宋州、兗州徐州曹州青州鄆州密州齊州濟州沂州登州萊州單州濮州濰州淄州淮陽軍廣濟軍京東路,治宋州
北宋景德三年(1006年),宋州升格為應天府
北宋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正月,宋仁宗以應天府建為南京,位居宋朝陪都地位。

地理

位置境域

宋州距離西京(今西安)一千五百四十里,距離東都(今洛陽)七百八十里。
隋唐大運河通濟渠咽喉樞紐——宋州(商丘)隋唐大運河通濟渠咽喉樞紐——宋州(商丘)
宋州州境東西二百二十五里,南北二百六十五里。
西至東京三百里,有通濟渠,水陸並通。西至西京七百二十里。西至長安一千五百八十里。東至徐州西界二百一十里。南至亳州西界一百三十二里。北至單州一百八十里。東南至亳州譙縣界一百八十里。西南至陳州二百八十里。西北至曹州二百八十里。東北至兗州四百一十七里。

行政區劃

宋州在唐朝下轄十個縣。
宋州,初領宋城、寧陵、柘城、谷熟、下邑、碭山、虞城七縣。其年,以虞城屬東虞州。武德五年,廢東虞州,仍以虞城來屬。貞觀元年,廢杞州,以襄邑縣來屬,仍省柘城縣。十七年,以廢戴州之單父、楚丘來屬。永淳元年,又置柘城縣。天寶元年,改宋州為睢陽郡。乾元元年,復為宋州。
宋城 郭下。治古睢陽城。漢睢陽縣,隋改為宋城縣
襄邑 隋置。武德二年,屬杞州。貞觀元年,屬宋州。
寧陵 漢縣,久廢。隋特置。貞觀元年,並柘城縣入。
虞城 隋分下邑縣置。武德四年,屬宋州。其年,於縣置東虞州。五年,州廢,縣屬宋州。
碭山安陽縣,隋改為碭山,屬宋州。 
唐朝宋州(商丘)行政區劃唐朝宋州(商丘)行政區劃
隋唐大運河商丘宋州碼頭遺址隋唐大運河商丘宋州碼頭遺址
下邑 漢縣。
谷熟 漢縣。武德二年,於縣置南谷州。四年,州廢,縣屬宋州。
單父 古邑。隋於縣置戴州,大業廢。武德五年,復置戴州。貞觀十七年,戴州廢,縣屬宋州。
楚丘 治古巳氏城,屬戴州。貞觀十七年,屬宋州。
柘城 秦縣,久廢。隋復置。貞觀初廢。永淳元年,析谷熟、寧陵復置。
宋州在宋朝初下轄七個縣:宋城、楚丘、柘城、谷熟、下邑、虞城、寧陵。
三縣割出:襄邑縣入開封府,碭山縣入單州,單父縣入單州。
宋州行政區劃
轄縣名稱現今屬地
州治所
州轄縣
今商丘市柘城縣
州轄縣
今商丘市虞城縣北部
州轄縣
今商丘市虞城縣南部
州轄縣
今商丘市寧陵縣
州轄縣
今商丘市睢縣
州轄縣
今商丘市夏邑縣
州轄縣
今商丘市夏邑縣、安徽省宿州市碭山縣
州轄縣
今河南省商丘市梁園區北部、山東省菏澤市曹縣南部
州轄縣
今山東省菏澤市單縣
列表參考資料來源:)

人口

  • 宋州(望),舊領縣七,戶一萬一千三百三,口六萬一千七百二十。
  • 開元年間(713年十二月-741年十二月),宋州戶十萬三千。鄉一百九十三。
  • 元和年間(806年 - 820年),戶五千二百。鄉八十三。
  • 天寶年間(742年正月- 756年七月),宋州領縣十,戶一十二萬四千二百六十八,口八十九萬七千四十一。
  • 宋朝初年戶:主二萬一千二百五十,客二萬四千二百。

風俗

  • 《漢書》云:“宋地,房心之分野也。其民猶有先王遺風,厚重多君子,好稼穡,惡衣食,以致畜藏。”
  • 《陳留風俗傳》曰:“宋之地猶有先王遺風,重厚多仁,好稼穡,惡衣食以致蓄藏。”
  • 《太康地記》云:“豫州之分,其人得中和之氣,性安舒,其俗阜,其人和。”

典故

唐玄宗宿宋州
唐朝開元十三年(725年),唐玄宗李隆基封禪回來,住宿在宋州,設宴招待隨從官員。皇帝心中十分高興,對宰相張說說“:日前派使者巡視天下,觀風俗,考察官吏的善惡,不能得到確實情況。現在,我去岱宗有事,懷州刺史王丘,饋餉以外沒有其他的貢獻,我知道他不願意討好求恩;魏州刺史崔沔派人安排供帳,不用錦繡,表示了儉樸,從此可以看出他的政治;濟州刺史裴耀卿上書幾百字,說到‘百姓如果反覆被擾,那就不能算是完滿成功’。我把他寫的信放在座右,時時警戒。這是他愛百姓的心啊!”
唐朝元和二年(公元807年),有一個叫韋固的書生路過宋州宋城縣(商丘睢陽),借宿在宋城南店的客棧,夜晚遇一老人在月光下翻檢一本婚姻簿。月下老人為韋固牽紅繩指明婚嫁對象,後來韋固果然應月老之語與相州刺史王泰之女結為連理。
商丘市  商丘古城月老祠商丘市 商丘古城月老祠
由於這個典故發生在宋城的南店,唐朝文學家李復言便把這則傳聞取名為“定婚店”,收錄在《續玄怪錄》(原名《續幽怪錄》)一書中,世代相傳,男女老少鹹知。
  • 日行八百里
唐朝元和末年,鹽城縣有個腳夫叫張儼,往京城傳遞文書。走到宋州(商丘)遇到一個人,便求他與自己作伴兒。那個人要到鄭州去住宿,便對張儼說:“你聽我安排,一天可以多走幾百里路。”於是挖了兩個小坑,有五六寸深,叫張儼背向小坑站著,腳後跟懸在坑口,用針扎他的兩隻腳,張儼開始並不知道痛,那個人又從他膝蓋下面順著小腿再三地捋,直到黑色的血 液淌滿了土坑。張儼覺得兩隻腳特別輕快,走起路來輕捷如飛,天剛晌午他們便到了汴州。 那個人又說要到陝州去住宿,張儼說自己體力不行,趕不到陝州。那個人又說:“你可以暫時把膝蓋骨卸下來,並沒什麼痛苦,這樣就能日行八百里。”張儼害怕,便拒絕了。那人也不勉強他,便說:“我有事,必須在天黑之前趕到陝州。”說完便上路了,走得像飛一樣快,頃刻之間就看不到了。

特產

宋州土特產主要有綿等。
唐宋時期,河南到處是好蠶,當時天下絹分八等,四等以上集中在河南、河北,大都在汴河永濟渠流域。宋州(今商丘)一帶絲織業尤為發達,絲織品品質優良,是唐代一等絹的主產區。發達的交通,更使這裡成為東部絲織品交易中心。
商丘市  宋州宋繡商丘市 宋州宋繡
宋州寧陵縣之地,原為絲綢鼻祖遠古帝王葛天氏的建都地。古代商丘氣候溫暖濕潤,河流縱橫,桑林廣布,絲織業歷史悠久。而唐王朝時期,均田制的推行,更使這裡傳統的植桑養蠶業迅速發展,紡織業成為不可或缺的副業。
據史載:唐朝時期,宋州(河南商丘)生產的絹帛質量最高,很多列為貢品,在產量上居於全國的第一位。
宋州柘城縣(今商丘柘城縣)有一條長滿柘桑樹的大溝,柘城因此得名;宋州宋城縣(今商丘古城)城南,原有睢水、渙水,兩條河之間桑林繁茂,所產絲織品曾廣受稱道;而襄邑縣(今商丘睢縣)更是以織錦聞名,向有“襄邑俗織錦,鈍婦無不巧”之說,漢代曾在襄邑設立織室,專門為皇室織造服裝用品。

宋州人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