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2013年政府工作報告

安徽省2013年政府工作報告

安徽省2013年政府工作報告,2013年1月22日在安徽省第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省人民政府省長 李 斌,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政府工作,請予審議,並請省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安徽省2013年政府工作報告
  • 發布時間 :2013年1月22日
——2013年1月22日在安徽省第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
省人民政府省長 李 斌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政府工作,請予審議,並請省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2012年和過去五年工作回顧
2012年,在黨中央、國務院和中共安徽省委堅強領導下,我們緊緊依靠全省各族人民,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十八大及省第九次黨代會精神,圍繞科學發展主題和全面轉型、加速崛起、興皖富民主線,穩中求進,開拓創新,全面推進經濟強省、文化強省和生態強省建設,勝利完成省十一屆人大五次會議確定的主要目標任務。全省生產總值17212.1億元,增長12.1%,增幅居中部第1位;財政收入3026億元,增長14.9%,其中地方財政收入1792.7億元,增長22.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024.2元,增長13%,農民人均純收入7160.5元,增長14.9%;居民消費價格漲幅2.3%;城鎮新增就業65.9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3.7%。經濟社會發展呈現穩中有進、結構最佳化、民生改善、社會和諧的良好態勢。
一年來,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全力支持實體經濟,確保經濟持續健康較快發展。及時出台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30條政策,多措並舉解決企業發展難題,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6.2%。超額完成“861”計畫項目建設任務,全年固定資產投資15055億元,增長24.2%。落實促進消費和穩定外貿增長政策,開展系列經貿交流活動,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685.6億元,增長16%,進出口總額393.3億美元,增長25.6%,其中出口267.5億美元,增長56.6%。加強銀企對接,深化與金融機構戰略合作,拓寬融資渠道,新增本外幣貸款2649.6億元,直接融資929.3億元,分別增長18.7%和23.1%。
(二)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培育壯大主導產業。大力促進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加快改造提升傳統產業,謀劃實施“增長源工程”,制定促進鋼鐵、建材、化工等產業升級政策,實施997項億元以上重點技改項目。現代服務業、文化產業發展提速。強化創新驅動,開展合蕪蚌試驗區企業股權和分紅激勵政策試點,實施151項科技攻關和89項自主創新項目,啟動建設中科大先進技術研究院等協同創新平台,加強試驗區人才特區建設。新認定高新技術企業517家,高新技術產業產值突破1萬億元。新增授權發明專利3066件。大力實施品牌戰略,3家企業獲首屆省政府質量獎。積極推進節能減排,落實國家能源消費強度和總量雙控制要求,淘汰小煤炭、小鋼鐵、小水泥產能174萬噸、25萬噸和260萬噸。積極發展循環經濟,開展新安江流域生態補償試點,完成全年單位生產總值能耗下降和主要污染物減排任務。
(三)積極承接產業轉移,提高開放合作水平。完成皖江示範區“三年見成效”主要目標任務,江北江南集中區、中新蘇滁現代產業園等建設加速,合肥出口加工區封關運行,馬鞍山慈湖高新區晉為國家級。深化與央企、全國知名民企合作。與長三角在交通、能源、科技、金融等領域合作取得新進展。與珠三角、環渤海、中西部、港澳台及國際合作取得新成效。億元以上省外投資項目實際到位資金增長26.4%,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增長30.3%。
(四)持續加大統籌力度,促進區域協調互動發展。全省實現了國家戰略規劃全覆蓋。推進皖江城市帶與合肥經濟圈聚合發展,支持合肥建設“大湖名城、創新高地”,加快蕪湖、馬鞍山跨江聯動發展。加大支持皖北發展力度,推進南北“3+5”合作共建現代產業園,皖北地區納入國家中原經濟區規劃。出台新一輪扶貧開發政策,加快大別山片區扶貧攻堅,抓金寨促全省扶貧開發紮實推進。深化國家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皖南國際文化旅遊示範區上升為國家戰略規劃。加快新型城鎮化步伐,啟動新一輪城鎮體系規劃、城市總體規劃修編。加快發展縣域經濟,19個縣(市、區)財政收入突破20億元,比上年增加5個。
(五)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全面啟動美好鄉村建設。落實強農惠農富農政策,加強農業科技創新,深入推進糧食生產“三大行動”,糧食總產657.8億斤,增產30.7億斤,為近年來增產最多的一年。繼續實施畜牧業升級計畫和水產跨越工程,規模養殖比重達61%。茶葉、油茶等特色農產品加快發展。建設26個省級現代農業示範區,農業機械化率達64.6%,成為全國農業物聯網試點省。培育壯大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新增8862個農民專業合作社。啟動建設美好鄉村。開展2300個村莊整治試點,完成20萬戶農村危房改造。紮實推進農村土地整治示範省建設。啟動千萬畝森林增長工程,完成人工造林144萬畝。開工淮水北調工程,完成78箇中小河流治理項目,除險加固647座中小型水庫。
(六)紮實推進文化建設,促進文化繁榮發展。大力實施文化惠民工程,綜合文化站、農家書屋覆蓋所有鄉鎮和行政村。推進精神文明創建常態化、機制化。《永遠的忠誠》等6部作品獲全國“五個一工程”獎,首屆非遺傳統技藝大展、黃梅戲藝術節等活動精彩紛呈。完成首批61家非時政類報刊轉制和廣電網路整合。廣播影視、新聞出版、文學藝術、哲學社會科學進一步繁榮。
(七)深化重點領域改革,增強發展動力活力。加快國有企業改制重組步伐,支持非公有制經濟加快發展,淨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105家。落實國家結構性減稅政策,順利啟動實施“營改增”試點。推進農村金融機構改革,新組建15家農村商業銀行。啟動建設宿州等國家級農村改革試驗區,實施20個縣(區)農村綜合改革示範試點。尊重農民意願,穩步推進土地規模經營。省直管縣試點、事業單位分類改革有序推進。實施省級政府教育統籌綜合改革試點。全面推開148家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基本藥物制度和基層運行新機制不斷鞏固。
(八)突出保障改善民生,加快發展各項社會事業。全年民生支出3161.2億元,占全省財政支出79.9%,完成33項民生工程建設任務。做好重點群體就業工作。實現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全覆蓋,五項社會保險完成年度任務。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人均月增加175元,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農村五保戶供養補助和重度殘疾人生活救助標準均提高10%以上。政策範圍內新農合、城鎮職工醫保住院費用報銷比例進一步提高。開工建設各類保障性住房43.8萬套,基本建成34.4萬套,超額完成國家任務。新建、改擴建公辦幼稚園800所,完成2314所城鄉義務教育標準化學校建設。推進皖北職教園區和安徽金寨職業學校建設。注重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基本完成高校提標化債任務,高考錄取率首次超過80%,合肥工業大學宣城校區建成招生。財政教育支出占公共財政支出比例達到國家要求。成功舉辦世界傳統武術錦標賽,我省運動員在倫敦奧運會和殘奧會上取得好成績。人口自然增長率6.84‰,統籌解決人口問題取得新進展。民族宗教、外事、僑務、港澳台、科普、參事文史、檔案、地方志、文物工作不斷加強,氣象、地質、測繪、地震、防災減災救災工作紮實推進,婦女、兒童、老齡、殘疾人和紅十字事業邁出新步伐。
(九)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促進社會和諧穩定。推進社區綜合管理體制改革,建立健全實有人口動態服務管理機制,省轄市基本實現社區格線化管理。深入開展領導幹部大走訪,妥善化解一批信訪積案,信訪總量下降,信訪秩序好轉。加快數位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嚴密防範、嚴厲打擊各種違法犯罪活動,治安形勢平穩。加大食品藥品安全監管力度。安全生產形勢基本穩定。紮實做好援疆援藏工作。全民國防教育、國防動員、人民防空和雙擁優撫工作進一步加強,駐皖部隊和民兵預備役人員在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中作出了重要貢獻。
(十)切實加強政府自身建設,提高推動科學發展的能力。開展“保持黨的純潔性、迎接黨的十八大”主題教育實踐活動。自覺接受人大法律監督和工作監督,依法執行人大決議決定,辦理人大代表建議698件。主動接受政協民主監督,積極吸納委員調研成果,辦理政協提案876件。密切與工會、共青團、婦聯等人民團體的聯繫。堅持依法行政,加強立法工作,紮實開展“六五”普法。完善政府議事制度和決策諮詢機制。加強機關效能建設,推進招投標、公共資源交易等規範化管理,省級行政審批事項減少387項,精簡54.7%,保留事項辦理時限壓縮51.2%。回復並辦理網友留言1330條。強化重點領域、關鍵環節的行政監察和審計監督,全面推進廉政風險防控,嚴格控制“三公”經費支出,政風建設取得新成效。
各位代表!
2012年的發展成績是在過去工作基礎上取得的。五年來,我們有效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嚴重衝擊,經受住複雜變化巨觀環境的嚴峻考驗,緊緊抓住國家擴大內需和促進中部崛起戰略機遇,團結拼搏,砥礪奮進,開創了建設美好安徽的新局面。
這五年,綜合實力大幅提升。全省生產總值由7360.9億元增加到17212.1億元,年均增長13.2%,人均生產總值由1583美元提高到4561美元。財政收入由1034.7億元增加到3026億元,年均增長23.9%。城鎮化率由38.7%提高到46.5%,年均提高1.56個百分點。主要經濟指標增幅高於全國、領先中部,經濟發展的穩定性、協調性和抗風險能力明顯增強。
這五年,改革開放取得重大進展。國有企業改革向縱深推進,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農村改革不斷深化,集體林權制度主體改革全面完成。地方金融體系進一步健全,組建農村商業銀行和合作銀行59家,14家總部級金融機構後台中心入駐合肥。文化體制改革和基層醫藥衛生體制綜合改革走在全國前列。法治政府建設加快,提請省人大常委會審議地方性法規44件,制定、發布省政府規章33件。巢湖行政區劃調整綜合效應日益凸顯。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進出口總額年均分別增長23.6%和19.8%,在皖的境外世界500強企業達63家。
這五年,轉型發展步伐不斷加快。合蕪蚌試驗區和技術創新工程試點省建設成效顯著,區域創新能力由全國第15位躍升至第9位,居中部第1位。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增長2.9倍,發明專利授權量增長8.7倍,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長2.8倍,量子通信、語音技術等處於國際領先水平。現代產業體系初步形成,產業結構不斷最佳化。生態文明建設深入推進,節能減排任務全面完成。
這五年,“三農”工作和區域發展邁上新台階。糧食連年增產,農產品加工業產值增長3.1倍。新農村建設成果豐碩,農民生產生活條件明顯改善。14項治淮骨幹工程全面建成,新一輪治淮和長江乾支流治理紮實推進,完成大中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任務,防災減災能力明顯提高。區域發展日趨協調,皖江示範區、皖北、皖南、大別山區呈現出科學發展、加快發展的新格局。
這五年,基礎設施條件明顯改善。累計投資5.5萬億元以上,建成一大批打基礎、利長遠、惠民生的重大項目。新增發電裝機容量1628萬千瓦。鐵路營運里程新增888公里,高速公路通車裡程新增1004公里,新建改建國省幹道5900公里、農村公路4.6萬公里,基本實現鄉鎮、行政村通水泥路(油路),新建擴建合肥新橋等6個機場,港口吞吐能力新增2.1億噸。市縣全部建有污水處理廠。光纜通信網、寬頻數據網覆蓋全部行政村,廣播電視網基本實現“村村通”。
這五年,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9550.6元,年均增長12.9%,農民人均純收入翻一番,年均增長15%。民生工程由12項增加到33項,累計投入1808.6億元,6000多萬城鄉居民受益。城鎮新增就業283.7萬人,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342萬人。社會保障制度體系基本建立。建設各類保障性住房136.8萬套,改造農村危房38萬戶,採煤塌陷區搬遷安置民眾31萬人。1602萬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問題得到解決。城鄉免費義務教育全面實現,建設改造中國小校舍3350萬平方米,全面完成校舍安全工程。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發展成效突出。基本建立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體系。全民醫保基本實現,城鄉居民免費享受41項基本公共衛生服務,人均預期壽命75.08歲。5項文化惠民工程實現全覆蓋,“三館一站”免費開放。成功舉辦第四屆全國體育大會,體育事業取得新成績。社會和諧穩定,人民民眾安全感和滿意度不斷提升。公民素質日益提高,榮登“中國好人榜”人數連續5年居全國首位,這是全省人民的榮耀。
這五年,是我省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取得重大進展的五年,是綜合競爭力和對外影響力明顯提高的五年,是發展速度快、質量效益好、城鄉面貌變化大、人民民眾得實惠最多的時期之一。
同時,必須清醒看到,我們工作中還存在許多不足,前進道路上還有不少困難和問題。主要是:發展不足、發展不優、發展不平衡問題仍然突出,產業結構不合理,農業基礎薄弱,民營經濟發展相對滯後,城鎮化水平較低,資源環境約束加劇;社會矛盾增多,生態環境、食品藥品安全等關係民眾切身利益的問題較多,部分民眾生活還比較困難;少數幹部領導科學發展能力不強,抓落實力度不夠,安於現狀、不思進取,政府效能建設和績效管理水平不高;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庸懶散奢現象還不同程度存在,反腐敗鬥爭形勢依然嚴峻。對此,我們一定高度重視,採取更加有力措施加以解決。
總結五年奮鬥歷程,我們深切體會到:辦好安徽的事情,必須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始終把發展作為解決所有問題的關鍵,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千方百計保持經濟持續健康較快發展;必須堅持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始終強化創新驅動,壯大實體經濟,築牢安徽加速崛起的基石;必須堅持深化改革開放,始終把解放思想、勇於改革作為動力之源,破除一切妨礙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弊端,充分激發創新創造創業活力;必須堅持以人為本,始終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奮鬥目標,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促進共同富裕;必須堅持加強政府自身建設,始終把為民務實清廉作為基本要求,不斷提高施政能力和服務水平,以風清氣正的良好政治生態凝聚力量、服務人民。
過去五年的成績來之不易,這是黨中央、國務院和中共安徽省委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全省各族人民團結奮鬥、開拓進取的結果,是歷屆班子堅持不懈、奮力拚搏的結果。在此,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廣大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幹部、離退休老同志,向駐皖人民解放軍、武警官兵和政法幹警,向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和各界人士,向關心、支持和參與安徽發展的中央各部門、兄弟省市區和香港同胞、澳門同胞、台灣同胞、海外僑胞和國際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謝!
二、今後五年的奮鬥目標和主要任務
今後五年,是打造三個強省、建設美好安徽、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綜合判斷,我省仍處於可以大有作為的黃金髮展期。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快速推進的階段性特徵更加鮮明,良好的生態環境和區位優勢更加突出,比較完整的現代產業體系和豐富的生產要素支撐更加有力,國家戰略規劃全覆蓋形成的政策疊加效應更加凸顯,改革開放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較快發展的空間更加廣闊。同時要看到,外部環境不確定不穩定因素仍然很多,前進道路上還面臨不少風險與挑戰。我們一定要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省第九次黨代會精神,保持清醒頭腦,進一步增強機遇意識、責任意識、憂患意識,樹立“底線思維”,認真紮實工作,奮力譜寫美好安徽的嶄新篇章。
根據黨的十八大新部署、新要求,結合安徽實際,到2020年,努力實現經濟總量爭先進位,人均水平進入中等,居民收入趕上全國,各項工作全面提升,確保與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把宏偉藍圖變成美好現實,今後五年至關重要,要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加快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努力實現以下目標:
——經濟強省建設實現重大跨越。生產總值比2012年翻一番,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和服務業增加值翻一番以上。企業創新能力和科技進步貢獻率顯著提升,湧現一批具有重要影響力的產業、企業和品牌,崛起一批經濟強市和強縣。信息化水平明顯提升。城鎮化率力爭達到55%。現代化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基本建成。農業現代化水平顯著提高,50%以上的中心村建成美好鄉村。
——文化強省建設邁出堅實步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深入人心,良好思想道德風尚進一步弘揚,全省人民文明素質、科學素質顯著提高。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走在中西部前列,文化事業更加繁榮,文化產業成為重要支柱產業。
——生態強省建設取得重要進展。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加快形成。資源能源綜合利用效率和單位建設用地產出率大幅提升。城鄉污水和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顯著提高。森林覆蓋率達33%以上。生態環境質量明顯改善。
——民主法制和社會建設全面進步。貫徹實施憲法和法律法規,法治安徽建設深入推進,民主制度更加完善,民主形式更加豐富,公平正義更加彰顯,基層民主政治建設更加鞏固。社會事業全面發展,社會管理科學化水平不斷提高,社會安定和諧。
——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2年翻一番,收入分配差距縮小,共同富裕進程加快,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基本實現,全民受教育程度明顯提高,就業更加充分,社會保障更加完善,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住房保障體系更加健全,社會救助體系更加完備,人民民眾安居樂業。
今後五年的主要任務是:
進一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牢牢把握擴大內需這一戰略基點,發揮投資的關鍵作用,選準方向,最佳化結構,注重效益,增強經濟發展後勁。改善消費環境,釋放居民消費潛力,提升消費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牢牢把握創新驅動發展這一中心環節,推進區域創新體系建設,加快科技創新,加強產品創新、品牌創新、產業組織和商業模式創新、產學研用協同創新,以人才優先引領科技創新,以科技創新引領經濟轉型。牢牢把握髮展實體經濟這一堅實基礎,加快結構調整,推進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傳統優勢產業融合發展,打造電子信息和家電、汽車和裝備製造、材料和新材料、能源和新能源、農產品加工業等若干個萬億元大產業,紡織鞋服、食品醫藥等若干個5千億元以上產業,加快培育新型顯示、智慧型製造、公共安全等若干個千億元以上“增長源”。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加快發展電子商務等新型業態,把旅遊業打造成重要的支柱產業。建設快速鐵路900公里,新建成高速公路、一級公路1400公里和2700公里,加快機場、港口、航道、管網等建設。開工建設引江濟淮(巢)工程。建設“智慧城市”。
進一步推動新型城鎮化和城鄉區域協調發展。以提高質量為中心推進新型城鎮化,是現代化進程中不可逾越的階段,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抓手。堅持產城一體、宜業宜居、功能齊全、生態優美原則,加強規劃建設和管理;發揮產業發展、公共服務、吸納就業、聚集人口功能,有序促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促進“四化”同步發展。把培育壯大中心城市作為首要任務,進一步增強集聚力和輻射力。大力發展中小城市,加快形成一批綜合實力強的縣城。打造一批人口聚集型、交通樞紐型、歷史文化型和特色產業型的中心鎮。把推動城鄉一體化、統籌解決“三農”問題作為重中之重,加快美好鄉村建設,全面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加強水利建設,大力發展現代農業,確保糧食穩定增產,提升農業產業化水平。深化農村綜合改革,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全面落實新一輪扶貧開發綱要,基本實現扶貧對象“兩不愁、三保障”。加快實施主體功能區和國家城鎮體系規劃,加快合肥經濟圈一體化、蕪馬同城化進程,推動皖江示範區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推進大別山片區扶貧攻堅和綠色發展,促進老區面貌明顯改變。把皖南國際文化旅遊示範區打造成“美麗中國”建設先行區和世界著名文化旅遊目的地。加快皖北“四化”協調發展先行區和沿淮經濟帶建設,努力提高皖北在全省經濟中的比重,力爭實現“走千走萬,還是淮河兩岸”。
進一步促進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文化是民族的血脈和人民的精神家園。紮實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深化公民道德實踐和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形成知榮辱、講正氣、作奉獻、促和諧的良好風尚。加快信用安徽建設。繁榮文化事業,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打造一批民眾喜聞樂見的精品力作。加快發展文化產業,培育5家左右百億元文化企業和100家以上骨幹文化企業。
進一步提升生態文明水平。建設生態文明,關係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堅持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建立體現生態文明要求的目標體系、考核辦法和獎懲機制,加大節約資源、保護環境力度,紮實推進節能減排。構建覆蓋全社會的資源循環利用體系,加快發展節能環保產業。深入推進淮北、淮南、馬鞍山、銅陵等資源型城市轉型發展。加快推進巢湖和淮河治污工程。大力開展植樹造林,基本形成城市綠道框架,建立水土流失綜合防治體系,完善生態補償機制,讓江淮大地天更藍、山更青、水更淨。
進一步深化改革開放。改革開放是發展進步的活力之源,是興皖富民的必由之路。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完善地方金融體系,推進金融創新。繼續推動財稅、要素價格、文化、醫藥衛生、住房保障、收入分配等重點領域改革。深入推進行政、事業單位改革。最佳化行政區劃,構建科學合理的空間布局。全面深化對外開放合作,更大規模、更高質量地承接產業轉移。積極鼓勵企業“走出去”,提升國際化水平,加快打造內陸開放新高地。
進一步改善民生和加強社會建設。深入實施居民收入倍增規劃。拓展提升民生工程,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省人民。實現更高質量的就業,提高社會保障統籌層次和標準。健全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與管理長效機制。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發展均衡的基礎教育、特色鮮明的職業教育和更高質量的高等教育。加強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為民眾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價廉的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增強城鄉社區服務功能,引導社會組織健康有序發展。牢固樹立安全發展理念,強化安全生產監管,健全完善食品藥品安全監管機制,深化平安安徽建設,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努力把安徽建設成為全國最和諧穩定的省份之一。
三、2013年的主要工作
今年(2013年)是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我們要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堅持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緊緊圍繞主題主線,以提高經濟成長質量和效益為中心,穩中求進,開拓創新,進一步深化改革開放,進一步強化創新驅動,積極擴大有效需求,著力調整經濟結構,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實現經濟持續健康較快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在打造三個強省、建設美好安徽上邁出新的步伐。
今年(2013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全省生產總值增長10%以上,財政收入增長10%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0%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4%,進出口總額增長15%,城鎮新增就業60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2.5%以上,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3%以上,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控制在3.5%左右,節能減排完成年度目標任務。
重點做好十個方面工作:
(一)著力保持經濟健康較快發展
持續擴大有效投入。在重大基礎設施、主導產業、節能環保、民生和社會事業等領域,新開工建設1300個以上超億元項目,加快在建項目建設,確保阜陽—六安等鐵路投入運營。支持省轄市和有條件的縣(市、區)做大做強基礎設施建設投融資平台。引導金融機構擴大信貸投放,推動企業更多利用直接融資手段。
大力促進消費和進出口。做好節能產品惠民工程等政策接續工作,促進汽車、農機、家電等地產品銷售。開展全國品牌促進試點,提升“萬村千鄉”市場工程,拓展文化體育、旅遊休閒等消費領域,提升安徽旅遊品牌競爭力。深入開展打擊侵犯智慧財產權和制售假冒偽劣商品專項行動。落實穩定外貿增長政策,鞏固傳統市場,開拓新興市場,擴大機電、高新技術等產品出口,鼓勵先進技術裝備等進口。強化煤電油氣運保障。穩控市場物價。
促進民營經濟大發展。全方位最佳化發展環境,出台強有力支持政策,建立專項扶持資金,重點用於項目貼息和融資擔保,強化工作推進和績效考核,迅速掀起民企招商潮,激發全民創業潮,推動徽商“鳳還巢”。
(二)著力創新驅動做大做強主導產業
不斷提高自主創新能力。鞏固擴大合蕪蚌試驗區企業股權和分紅激勵政策試點,加快推進3項國家拓展中關村政策試點,加強人才特區建設。加快企業技術中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平台建設,完成中科大先進技術研究院一期工程,鼓勵企業和高校科研機構組建新型產學研用實體和創新聯盟,建立健全科技成果轉化機制。實施“611人才行動”和“外專百人計畫”。
做大做強主導產業。引導生產要素向主導產業集聚,制定分行業的產業發展、技術升級和品牌培育路線圖。實施100項重大科技攻關和1100項億元以上重點技改項目。加快新型顯示、矽基功能材料、智慧型裝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發展,培育實施“增長源工程”。大力發展服務業,加快現代物流、工業設計、信息等生產性服務業發展,推進商貿、家政、養老等生活性服務業發展,創新發展電子商務等新型商業業態,培育一批特色鮮明、競爭力強的現代服務業集聚區。
(三)著力推進農業現代化
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加大農技推廣力度,推進農業機械化,力爭糧食穩定增產,確保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加快發展生態健康養殖,統籌推進新一輪“菜籃子”工程,加強特色農產品基地和品牌建設,支持亳州發展現代中藥產業基地。新建一批省級現代農業示範區。加快農業物聯網試點省建設,打造國內重要的農產品網購平台。深入實施農業產業化轉型倍增計畫,力爭農產品加工業產值達6500億元。
紮實推進美好鄉村建設。重點建設1500個以上中心村,治理10000個左右自然村。推進新一輪農村電網改造升級,加快縣鄉道路和村路提標延伸,完成20萬戶以上農村危房改造。開展“三清、四修、五化”,完善垃圾污水處理設施,完成240個鄉鎮農村清潔工程。
加快實施水利安徽戰略。推進新一輪治淮和淮水北調工程建設,加強長江幹流河道及青弋江、水陽江、滁河等治理,加快引江濟淮(巢)前期工作。推進大中型灌區續建改造,抓好塘壩溝渠擴挖清淤。新實施300座小型水庫除險加固。抓好防汛抗旱工作。再解決400萬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問題。
(四)著力提升承接產業轉移和開放水平
加快開發區轉型升級。完善各類開發區規劃,最佳化產業和空間布局,提升產業集中度和投資強度,加快打造一批特色園區和產業集群。鼓勵開展園區整合重組、合作共建,支持符合條件的開發區擴容晉級。加快重點園區建設。
深化對外開放合作。進一步拓展與央企、全國知名民企合作,深化與長三角地區融合發展,加強與長江中游城市群和中原經濟區協同發展,密切與珠三角、環渤海、中西部、港澳台等區域及國際合作發展。加大招商引資、招才引智力度。辦好中國國際徽商大會等活動。加快海關特殊監管區和口岸建設,支持申創綜合保稅區,提升貿易便利化水平。大力支持企業“走出去”。
(五)著力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
推動城鎮化提質提速。開展新型城鎮化建設綜合試點。統籌基礎設施、交通體系和公共服務布局,提升中心城市綜合承載力。安排專項資金,支持市縣制定完善城鄉規劃,科學確定城市規模、能級、建設標準和管理方式。深化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鈎改革試點。
全面實施國家區域戰略規劃。加快皖江示範區沿江通道建設。用足用好中原經濟區規劃政策機遇,抓緊制定皖北“四化”協調發展先行先試實施意見,謀劃沿淮經濟帶發展的戰略定位、目標任務和重大舉措。深入推進六安、安慶等大別山片區區域扶貧攻堅,紮實開展抓金寨促全省扶貧開發工作,實施“千村整推工程”。高水平編制實施皖南國際文化旅遊示範區規劃,啟動實施一批重點項目。擴大縣域經濟社會管理許可權,支持各地建設科學發展示範縣。加大對深山區、庫區、沿淮行蓄洪區和少數民族聚居區支持力度,加強江淮分水嶺地區綜合治理開發。
(六)著力深化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
深化農村綜合改革。深入實施國家農村綜合改革示範試點,推進農業生產經營制度、農村公共服務供給機制等改革。深化農村土地制度和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充分保障農民土地承包經營權,不限制、不強制農民流轉承包土地,合理引導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實施農民專業合作社示範縣和示範社建設工程。推進集體林權制度配套改革。
加快國企和財稅金融改革。鼓勵引導國有企業兼併重組,推動省屬企業做大做強。深入推進國家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鞏固完善“營改增”試點,做好擴大範圍準備。增加和規範財政轉移支付,健全縣級基本財力保障機制。深化預算管理制度改革,提高預算編制的完整性和執行的規範性,加強全口徑預決算管理和財政資金績效管理。深入推進農村金融改革,積極發展民營金融機構,最佳化金融生態,防範金融風險。
深入推進各項重點改革。加快省級政府教育統籌綜合改革試點。鞏固擴大文化體制改革和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成果。積極推進住房保障制度改革,健全保障房運營管理機制。推進收入分配製度改革。落實行政審批改革措施。推進事業單位分類改革。
(七)著力提高文化軟實力
促進文化事業全面繁榮。深入推進文化惠民工程,加快國家公共文化服務示範區、示範項目建設。加強重點歷史文化名城(鎮、村)保護,加大文物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力度。辦好中國農民歌會和省藝術節。推動哲學社會科學、新聞出版、廣播影視、文學藝術事業繁榮發展。
推動文化產業跨越發展。深入實施重大項目帶動戰略,重點扶持文化產業示範園區(基地)建設,做大做強文化企業集團,著力打造演藝、影視品牌。開展多種形式的對外文化交流和貿易。
(八)著力推進節能減排和環境保護
狠抓節能減排和資源集約節約利用。嚴格落實節能減排目標責任制,強化重點領域節能監管,開展千家企業節能低碳行動。加強脫硫脫硝設施建設和運行管理,推進機動車環保標誌管理,新增城市污水處理配套管網1100公里以上,新增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日處理能力1200噸。推進池州、銅陵、淮北等循環經濟和低碳試點示範城市建設。實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和水資源管理制度,堅決遏制土地違法違規行為。開展找礦突破戰略行動。
加強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全面實施千萬畝森林增長工程和城市綠道建設,提高生態公益林補償標準,完成人工造林286萬畝,建設城市綠道300公里,創建生態市(縣、鄉鎮、村)。建立健全空氣品質監測預警機制。強化大氣、水體、固體廢棄物、農業面源等污染防治,加強重點區域、流域污染防治,推進環巢湖生態示範區建設,加強飲用水源地保護,推進濕地、湖泊生態保護和新安江流域生態補償試點。
(九)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優先發展教育事業。全面完成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畫。完成2365所城鄉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任務,統籌推進教育信息化,加大優質教育資源向農村傾斜力度,推進關愛農村留守兒童、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升學考試等工作,加強校園和校車安全管理。大力發展現代職業教育。實施高等教育質量提升工程。促進民辦教育健康發展。
加強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深入開展技能培訓、信息服務和就業幫扶,做好以高校畢業生為重點的青年就業和農民工、城鎮困難人員、退役軍人就業工作。保障勞動者合法權益,構建和諧勞動關係。統籌推進城鄉社保體系建設,實現城鎮基本醫保省內異地結算,鞏固擴大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全覆蓋成果,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提高10%。完善以孤老病殘困為主要對象的社會救助機制,加強孤兒學校和救助站建設,發展慈善事業,切實保障婦女兒童合法權益,健全殘疾人社會保障和服務體系。
鞏固提升民生工程。投入605億元,實施動態調整後的33項民生工程,建立民生工程績效評估機制,完善民主決策、管理和監督制度。新開工建設各類保障性住房40萬套。
統籌發展各項社會事業。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建設,健全重大疾病防控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機制。城鎮居民醫保、新農合補助標準提高到每人每年280元,擴展大病保障範圍。支持中醫藥事業發展。深入實施全民健身計畫,積極備戰全運會和籌辦亞洲賽艇錦標賽。加強人口和計畫生育工作。加強民族宗教工作。充分發揮工會、共青團、婦聯等人民團體的重要作用,推進科普、參事文史、檔案、地方志等事業發展,加強外事、僑務、港澳台、氣象、地質、地震、紅十字會等工作。繼續做好援疆援藏工作。精心組織第三次全國經濟普查。
(十)著力促進社會和諧穩定
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加快社區綜合管理體制改革。深入開展領導幹部接訪下訪活動,暢通和規範民眾訴求表達、利益協調、權益保障渠道,切實維護民眾合法權益,紮實開展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健全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機制。引導社會組織健康有序發展。做好睏難群體法律援助工作。全面實行居住證制度,完善流動人口和特殊人群管理服務。增強新媒體時代社會溝通能力,支持網路問政。
加強公共安全體系建設。強化安全生產監管,深入開展“打非治違”專項行動,有效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大力提升產品、工程和服務質量,加強食品藥品安全監管。提高防災減災救災和應對突發事件能力。推進“六五”普法。完善立體化、數位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和公共安全體系,依法防範和懲治違法犯罪活動。大力支持駐皖部隊和武警現代化建設,加強國防教育、國防動員、民兵預備役和人民防空工作,提升雙擁優撫安置水平,鞏固發展軍政軍民團結。
各位代表!
站在新起點,面對新期待,我們要進一步加強政府自身建設,認真落實中央和省委關於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繫民眾的各項規定,求真務實,奮發有為,開創各項工作新局面。
始終堅持為民執政。堅持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人民民眾的根本利益,作為全部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拜人民為師,問政於民、問需於民、問計於民,堅決克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做好民眾滿意的事,不做民眾反感的事。始終堅持依法行政。改進政府立法,努力做到嚴格規範公正文明執法,推動政務公開。自覺接受人大監督,推進法治政府建設,主動接受政協民主監督,認真聽取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的意見和建議,認真聽取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和各人民團體的意見和建議,接受社會公眾和新聞輿論監督。始終堅持科學理政。按規律辦事,不斷提高推動科學發展的能力和水平,健全重大決策專家論證、集體審定、風險評估、社會公示和問責糾錯制度,切實改進會風文風,大興調查研究之風,紮實推進政府效能建設。始終堅持務實勤政。牢記“空談誤國,實幹興邦”,做到知實情、講實話、乾實事、求實效,不怕困難,不懼風險,不圖安逸,敢於啃硬骨頭,勇於打攻堅戰,全力推動各項工作落實。始終堅持廉潔從政。嚴格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全面推進廉政風險防控,強化審計監督和行政監察,厲行勤儉節約,力戒奢靡之風,堅決糾正損害民眾利益的不正之風,嚴肅查辦違紀違法案件,堅持不懈地深入推進反腐倡廉建設。
各位代表!
幸福不會從天降,美好安徽等不來。讓我們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在中共安徽省委的堅強領導下,解放思想,同心同德,埋頭苦幹,頑強拼搏,為打造三個強省、建設美好安徽、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努力奮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