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8日,保山市人民政府市長吳松在保山市第三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上發表了保山市人民政府2013年政府工作報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保山市人民政府2013年政府工作報告
- 時間:2014年1月8日
- 發表人: 吳 松
- 機構:保山市第三屆人民代表大會
2014年1月8日在保山市第三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上
市長 吳 松
各位代表:
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請市政協各位委員提意見。
一、2013:經濟社會發展穩中向好
2013年是實施“十二五”規劃承前啟後的關鍵之年。市人民政府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決策部署,堅持穩中求進、穩中求好,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明顯成效,較好地完成了市人大三屆二次會議確定的目標任務。經預測,全市生產總值453億元,增長14%;規模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增長3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6%,進出口總額增長23.4%,財政總收入增長19.8%,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增長20.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5%,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7%,城鎮登記失業率和人口自然增長率分別控制在4.5%和6.1‰以內,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上漲3%,單位生產總值能耗下降1.9%。
(一)產業發展成效顯著
特色農業穩步發展。預計農業總產值達200億元、增長10.5%,增加值125億元、增長8%。糧食生產實現“十連增”,總產137.1萬噸、增長2.6%。收購烤菸143.4 萬擔、香料煙23.63萬擔,實現產值19.09億元和2.42億元,分別增長5.9%和9.7%。向上爭取各類農業項目資金5.8億元、林業項目資金2.24億元、畜牧項目資金1.08億元投入農林牧業建設,完成中低產田地改造30.5萬畝,繼續實施“綠化荒山”行動,完成造林45.2萬畝,整治非法加工木炭、木材經營加工、活立木移植三項行動初獲成效。甘蔗、蔬菜、核桃、茶葉、咖啡、蠶桑等產業穩步發展。統籌國家、省、市資金8873萬元扶持農業龍頭企業發展,新增省級龍頭企業9戶、市級龍頭企業28戶。農民專業合作社新增160個總計達1268個,榮獲“全國示範社”稱號3個。新增“雲南省名牌農產品”3個,保山小粒咖啡、騰衝紅花油茶、龍陵紫皮石斛、昌寧核桃獲得國家地理標誌證明商標和地理標誌保護產品認定,建成全國農業標準化示範區4個,隆陽區潞江鎮新寨村、騰衝縣馬站鄉興華社區被評為“全國第二批一村一品示範村鎮”。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壯大,消除“空殼村”129個。畜牧產業健康發展,建成26個國家級、省級和市級標準化養殖示範場,預計實現肉類總產47萬噸、增長11.2%;畜牧業產值80億元、增長13.2%。
“三大戰役”穩步推進。預計第二產業增加值160億元、增長20%。其中,工業總產值和增加值分別達410億元和117.4億元,分別增長25%和20%;建築業增加值42.6億元、增長20%。工業項目投資力度加大,非電力工業預計完成投資58億元、增長28%。規模企業培育成效明顯,新增34戶達139戶。園區經濟發展初顯強勢。基礎設施建設得到加強,聚集發展效應初步顯現,水長工業園區被列為全省銷售收入超百億元的園區進行培育,龍陵工業園區和昌寧生物資源加工園區新批為省級工業園區。5個省級工業園區預計完成工業增加值56億元、增長67.8%,基礎設施投資達9億元、增長52%,入園企業固定資產投資達50.5億元、增長37.2%,建成標準廠房45萬平方米、增長38.7%,保山工貿園區輕紡產業園、水長工業園區石材產業園等專業園區項目建設紮實推進。民營經濟發展活力增強。民營企業和個體工商達73400戶、增長8.9%,從業人員21萬、增長8%,上繳稅金17億元、增長20%,可完成增加值198億元、增長24%,占生產總值43%以上。縣域經濟發展競相加速。在全省縣域經濟考核中,騰衝躋身2012年科學發展10強縣並位列第6名,隆陽和龍陵位次有較大提升,五縣區共同發展的態勢初步形成。2013年1—3季度,隆陽經濟總量在全省129個縣區和24個市(區)中均居第13位;騰衝在25個邊境縣中經濟總量繼續保持第2位,增速居第9位。預計隆陽、施甸、騰衝、龍陵、昌寧生產總值分別增長14%、15%、16%、16%和13%,各項主要經濟指標均保持兩位數增長。
第三產業穩步增長。預計實現增加值168億元、增長14%。三張旅遊名片建設規劃編制工作進展順利,騰衝旅遊標準化全國試點縣建設通過驗收,火山熱海5A級景區創建通過省級專家初評,跨境旅遊異地辦證獲得國家批准。旅遊重大項目建設穩步推進,騰衝瑪御谷悅椿溫泉村、雲峰山養生度假村、龍陵珠寶城一期等一批項目建成運營,蒲縹溫泉旅遊度假區等項目建設已近尾聲。全年預計旅遊總人數950萬人次、增長18%,旅遊總收入62億元、增長21.2%。加強現代市場體系建設,農村集貿市場、“南菜北運”試點和“萬村千鄉市場”等工程建設進展順利,“農家店”覆蓋所有鄉鎮和80%的村,交通運輸、房地產、電子商務等產業平穩較快發展,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39億元。
財稅金融平穩運行。預計完成國稅收入24.77億元、增長17.3%,地稅收入34.68億元、增長18%;財政總收入68.8億元,其中公共預算收入42.8億元;公共財政預算支出150.3億元。融資平台建設得到加強,市電力公司4.8億元企業債券、市國資公司23億元公司債券發行報批工作取得實質性進展,市縣兩級土地收儲中心獲批進入融資平台,銀行各項融資總額達400億元。
(二)項目投資再創新高
預計完成規模以上固定資產投資290億元,交通、能源、農田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成效突出。全年投入交通基礎設施建設23.36億元,新改建農村公路1111公里,新增農村公路193公里。農網改造升級和無電地區電力建設通過總體驗收,檳榔江三岔河水庫建設紮實推進,龍川江梯級電站騰龍橋二級項目已經開工,預計完成規模以上能源投資19億元、增長33.8%。水利建設投資達20.3億元、增長22%,段家壩等5座中型水庫和善洲水庫等2座小型水庫、中心城市東河治理、西水東調工程建設進展順利,龍陵三岔河水庫通過省級驗收,建成1萬口“愛心水窖”,新建2.5萬件“五小水利”工程,解決了15萬人飲水安全問題。保騰鐵路、昌保高速等項目,前期工作正在抓緊推進。
(三)城鄉建設風生水起
分層完善城鄉規劃體系,中心城市總規修編已獲省政府批覆,中心城市發展框架基本形成,主幹道建設漸行漸進,會展中心等一批重大項目建成投入使用,中心城市創建國家交通管理模範城市通過驗收,打破行政區域集中安置被征地民眾的統籌城鄉發展新模式取得新鮮經驗。4個縣城建設各有推進,總規修改、功能配套、風貌統籌、重點項目建設齊頭並進。10個省級和27個市級特色小鎮建設進展順利,和順鎮被列為全國第一批美麗宜居小鎮,水碓村入選全國最美鄉村。59個村莊進入中國傳統村落名錄,為全省最多州市。啟動農村垃圾處理項目,整合資金10. 85 億元,實施各級美麗鄉村試點建設669個。投入各級扶貧資金7.32億元,組織實施整村推進項目368個,啟動整鄉推進項目5個,近10萬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城鄉統籌轉戶力度不斷加大,完成農業人口轉戶進城9.6萬人。全市新增城鎮建成區面積2.1平方公里,城鎮化率達38.3%,比上年提高3.16個百分點。
(四)改革開放不斷深化
深入推進農村綜合改革、財稅改革和投融資體制改革,有序推進事業單位分類改革和教育、衛生、文化等社會事業及公共服務領域改革。紮實推進園區實體化管理,進一步理順市區事權關係,完善中心城市規劃建設管理體制,健全市對縣區和市直單位及公務員管理考核機制。拓展對緬農業、交通、電力、貿易等合作,在騰衝舉辦首屆邊境貿易交易會,對外貿易實現恢復性增長,預計進出口總額1.8億美元。完成43個橋頭堡重大項目投資110億元,率先組織開展保山參與孟中印緬經濟走廊建設研究,《孟中印緬經濟走廊保山國際經貿合作示範區總體規劃》編制完成並通過專家評審。招商引資實現重大突破,“一把手”帶頭招商成效明顯,專業隊伍招商、小分隊招商、網路招商邁出新步伐,與義烏松得化纖、深圳卡蒙特服飾、河北迎新玻璃集團等企業簽訂了一批重大項目投資協定,引進市外到位資金315.2億元、增長70.5%,引進外資1億美元、增長37.8%。
(五)民生事業成果豐碩
全市民生類支出115.3億元、增長10.1%,占公共財政預算支出的76.7%,比上年增加2.8個百分點。穩步實施收入倍增計畫,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達21700元和6240元,增幅高於全市經濟成長水平。食品藥品監管進一步加強,“永子”等9件商標成為雲南省著名商標,康豐糖業公司榮獲首屆雲南省政府質量獎,市場物價總體平穩。各級各類教育健康發展,“兩基”水平鞏固提升,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達69%,高考上線率連續7年高於全省平均水平,實現700分以上零的突破。教育“兩免一補”和營養改善補助政策全面落實,校安校改工程和教育園區建設有力推進。科技創新工程建設力度加大,創新平台建設取得實效,獲得省級重點新產品認定3個。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和全國殘疾人文化體育示範市通過驗收,楊善洲精神教育基地被列為國家、省重點培訓教育基地,滇西抗戰紀念館、楊善洲事跡陳列室建成開放,保山歷史名人堂布展工作即將完成,松山抗戰遺址公園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果,永子棋院開工建設。文化遺產保護與開發利用力度加大,新增3個國家級文保單位和4個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實現文化產業增加值30億元,占生產總值的6.6%。重大疾病防控和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得到加強,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水平穩步提高,全民基本醫療保障制度初步建立,新農合參合率達97.4 %。全民健身運動和競技體育協調發展,成功舉辦全國第二屆史迪威公路汽車越野賽、省第二屆宗教界運動會、全市首屆殘疾人運動會和圍棋賽等賽事。就業創業工作全面加強,開發就業崗位2.2萬個,城鎮新增就業1.58萬人,轉移農村勞動力51萬人次。社會保障體系不斷完善,城鎮基本養老、醫療、失業、工傷、生育保險參保人數持續增加,參保率均達95%以上。社會救助體系進一步完善,困難群體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住房公積金制度覆蓋9萬人,繳存總額突破40億元。兌現涉農補貼資金3.58億元,完成國家農戶科學儲糧工程3萬戶。開工建設保障性住房2萬套,基本建成9000套,實施農村危房改造2.63萬戶。認真貫徹黨的民族宗教政策,全面促進民族團結穩定,不斷加快少數民族地區發展。防災減災體系日趨完善,受災民眾得到妥善安置。國防建設不斷加強,軍民關係更加融洽。人口計生、婦女兒童、地方史志、僑務、檔案、人防、氣象、水文、地震、老齡等工作健康發展。
(六)社會管理再現亮點
切實加強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設,不斷強化基層基礎工作,完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落實維護社會穩定責任,依法打擊各種違法犯罪,“平安保山”、“法治保山”建設紮實推進,“城市一張網、農村一道崗、邊境一面牆”創建工程和構建大調解工作格局的“施甸經驗”、昌寧“十戶聯防”模式成為全省推廣的先進經驗,毒品、愛滋病蔓延勢頭得到有效遏制,社會公眾安全感滿意率位居全省前列。深入實施民眾工作“六項制度”,綜合運用信訪、調解、心理疏導、行政複議等多種方式化解社會矛盾,民眾信訪總量、集體訪連續三年下降。不斷完善公共突發事件應急預警機制,橄欖河、玉地里等重點地質災害隱患區專項治理取得顯著成效。嚴格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全年未發生重特大安全事故。
(七)政府建設得到加強
認真貫徹中央“八項規定”和省委、市委實施辦法,深入開展“四群”教育、向楊善洲同志學習和產業建設年、服務基層年、項目落地年、作風轉變年等活動,制度規定得到貫徹落實,各項工作取得明顯成效,幹部作風有新的改進。切實抓好省委巡視組反饋意見所提問題的整改,積極轉變政府職能,加強行政效能建設,完善政府工作規則,學習型、創新型、效能型、服務型、法治型、清廉型政府建設深入推進。嚴格落實廉政責任,強化行政監察和審計監督,全面加強行政成本控制,會議、檔案得到有效精簡,公務用車、因公出國(境)管理和公務接待更加規範,全市“三公”經費支出下降了8.8%。督查問責和政風行風熱線工作力度進一步加大。依法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法律監督、工作監督和市政協的民主監督,自覺向市人大及其常委會報告工作,向市政協通報情況,認真聽取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和無黨派人士的意見建議,進一步發揮工會、共青團、婦聯等群團組織的橋樑紐帶作用,主動接受人民民眾、新聞媒體和社會各界監督。全年共辦理人大代表建議106件、政協提案203件,辦復率、面商率均為100%。政務服務體系建設初見成效,市縣(區)政務服務中心、72個鄉鎮(街道)為民服務中心全面建成並有效運行,電子政務公文交換系統正式啟用,政府信息公開工作紮實開展。
各位代表,上述成績來之不易,這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確領導、科學決策的結果,是市人大、市政協監督支持的結果,是全市各族人民團結奮鬥、開拓進取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各族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向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和各人民團體,向駐保解放軍指戰員、武警部隊官兵和公安政法幹警,向離退休老同志,向所有關心支持保山發展的同志們、朋友們致以深深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看到,我們還面臨諸多困難和問題。困難主要是:世界經濟整體復甦緩慢所導致的不確定性依然存在,國內經濟正處於增長速度換擋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疊加所帶來的經濟下行壓力依然較大,消費拉動增長依然動力不足,資金、技術、人才等要素制約依然突出,市內交通和國際通道不暢的瓶頸制約依然存在,財政增收和城鄉居民增收壓力依然很大,我們依然面臨擴大經濟總量與調結構轉方式的雙重任務。問題主要為:部分幹部思想、作風、能力與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加快發展的要求不相適應,政府工作中高效抓落實、強力抓督查、及時抓問效、科學抓考評等方面尚未建立起完善的機制,政府自身建設仍需加強。以困難為破解對象,以問題為工作導向,克難奮進,破題前行,我們才能不斷開創科學發展和諧發展跨越發展的新局面。
二、2014:改革開放發展穩中求快
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起步之年,是全力擴大開放的重要之年,也是全面實現“十二五”規劃目標的關鍵之年。2014年的主要任務,就是抓改革、擴開放、促穩定、推發展、惠民生,我們要把改革與穩定、開放與發展辯證地統一起來,努力做到穩有定力、改有動力、開放有張力、發展有活力。根據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全會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決策部署,2014年政府工作的總要求是: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堅持穩中求進,力爭穩中求快,突出跨越發展,全面深化改革,全力擴大開放,搶抓絲路經濟帶和孟中印緬經濟走廊建設的機遇,更加突出轉方式調結構,更加突出激發市場活力,更加突出發展外向型經濟,更加突出推進特色城鎮化,更加突出保障和改善民生,更加突出環境保護和生態文明建設,深入實施“六大戰略”,全面落實“四化五加強”舉措,聚力打好“三大戰役”, 竭力打造三張旅遊名片,加快培育文化品牌,切實提高發展質量和綜合效益,奮力推動保山經濟社會更好更快發展。
2014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指標建議為:生產總值增長13%以上,規模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5%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5%以上,進出口總額增長15%以上,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增長12%以上,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3%以上,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6%以上,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控制在3.5%以內,單位生產總值能耗下降1.8%以上。
圍繞上述目標,重點抓好十個方面的工作:
(一)努力打造高原特色農業,促進農村經濟持續發展
構建農業產業體系。穩步提升糧油、“兩煙”、甘蔗、茶葉、咖啡、甜柿、蠶桑等傳統產業;大力發展畜牧、核桃、冬早蔬菜、紅花油茶、澳洲堅果、草果等高原特色優勢產業;加快培育石斛、中藥材、食用菌、糯橄欖等新興產業;聚力打造隆陽區國家級現代農業示範園,積極發展現代農業。抓好糧安工程建設,確保完成總產139萬噸。鞏固現代菸草農業,發展特色菸葉,提升單產效益,完成收購烤菸134.2萬擔、香料煙23.75萬擔,確保收購量減但收入和效益不減。完善畜牧技術服務體系,強化科技推廣和疫病防控,推進標準化規模化養殖,實現肉類總產52萬噸,畜牧業總產值90億元。第一產業增加值增長6%以上。
培育新型經營主體。發展壯大家庭農場、農業企業、專業大戶、農業莊園、農民專業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力爭獲批建設省級精品莊園8個,新增農民專業合作社220個。積極探索金融支持農業經營主體的體制機制,建立政府主導的投融資擔保平台。培育壯大龍頭企業,新增銷售收入上億元企業5戶、省級龍頭企業6戶、市級龍頭企業20戶。加快發展農村集體經濟,消除“空殼村”100個。加強農產品標準化認證和地理標誌認證工作,支持龍頭企業爭創雲南著名商標和中國馳名商標,加強優勢特色農產品行銷,著力打造農林畜產品品牌。
夯實農村發展基礎。切實抓好以公路、農田水利、能源、生態環保等為重點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加強重點水源建設,加快推進花園、紅谷田、段家壩3座中型水庫及西水東調工程建設步伐,開工建設25座小(二)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9條中小河流治理及高效節水灌溉、愛心水窖、水土保持等工程,力爭開工建設騰衝小地方、隆陽上坪河等水庫。繼續實施好中低產田地改造、煙水配套、農業綜合開發、土地整理等項目。力爭實施120個建制村暢通工程,建成基本農田2.1萬畝,高標準農田3.45萬畝,改造中低產田地20.4萬畝,新增有效灌溉面積9萬畝,治理水土流失面積110平方公里,解決15萬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問題。
抓好扶貧開發工作。堅持以邊遠山區、少數民族聚居區和深度貧困群體為重點,大力實施整鄉開發和整村推進,突出抓好基礎設施建設、優勢產業培育、社會事業發展等工程,繼續加大投入,實施精準扶貧,集中力量打好片區扶貧攻堅戰。投入市級以上各類扶貧資金6億元以上,力爭貧困人口減少8萬人。
(二)努力擴大工業規模,實現工業經濟發展新突破
壯大園區經濟實力。以園區為平台,以項目為抓手,深入落實倍增計畫,確保全市工業總產值和工業增加值分別增長22%和20%以上。完善五大工業園區產業發展規劃,深入落實實體化管理體制,全力打造工業經濟發展的“大平台”和“主戰場”。著力加強園區承載能力建設,突破配套設施瓶頸,新建標準廠房40萬平方米。切實抓好工貿園區輕紡產業園和木材加工交易園、水長園區石材產業園及騰衝綜合物流產業園等專業園區建設,努力為中小企業入園發展創造條件。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新增入園企業28戶以上,5個省級工業園區實現工業總產值210億元以上。
強化工業項目投資。加快龍陵極斛公司石斛基地及加工廠、昌寧摩爾農莊核桃綜合開發、繽紛實業石材加工、復烤廠異地搬遷等項目進度,力爭年內建成投產。抓好博翔科技年產6000噸彈性纖維、深圳卡蒙特服飾、鴻博礦業石材加工等項目落地並儘快開工建設,加強100萬噸聚酯切片、玄武岩纖維、陶瓷衛生潔具等項目,前期工作爭取儘早落地。
抓實要素協調保障。充分發揮保山電網優勢,加強兩網協調融合管理,保障全市電力輸送暢通和企業生產用電需求。加快中緬天然氣管道支線及城市管網建設和綜合開發利用。進一步加強煤、電、油、運等生產要素協調保障,對符合產業政策導向、暫時經營困難的企業,給予一定期限內緩繳社會保險費的扶持。繼續抓好規模以上企業培育,確保年內新增30戶。
加快民營經濟發展。堅持權利平等、機會平等、規則平等,加大民營經濟發展扶持力度,加快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建立企業減負長效機制,切實加強信息、管理、融資、人才、培訓等服務,確保民營經濟增加值占全市生產總值達45%以上。
(三)努力增加消費需求,推動服務業全面發展
力推旅遊文化產業。積極推進旅遊與文化、城鎮、生態、產業融合發展,加快旅遊業轉型升級和國際化進程。完成三張旅遊名片規劃編制並付諸實施,力爭火山熱海國家5A級景區創建成功,啟動北海濕地和雲峰山4A級、善洲林場3A級景區創建工作。加快推進特色旅遊小鎮建設,大力發展生態及鄉村旅遊,扶持一批特色旅遊村、旅遊農莊,規範提升“農家樂”經營服務的水平。加快旅遊信息化建設,規範發展網上行銷,鼓勵發展智慧旅遊。深化騰衝旅遊綜合試點改革,推進騰衝至緬甸密支那無障礙跨境旅遊合作區建設。深入貫徹實施《旅遊法》,加強行業管理,規範市場秩序,提升服務質量,確保旅遊總人數、總收入分別增長10%和20%。編制實施五大文化品牌建設規劃,抓緊完善文化產業政策,推進國有經營性文化單位轉企改制,扶持壯大一批文化企業,確保文化產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比重達7%以上。
積極擴大消費需求。認真落實國家促進消費和收入分配調整的政策措施,不斷提高城鄉居民消費預期,增強社會消費能力和意願。努力促進餐飲、住宿、購物等服務性消費增長,著力培育住房、教育、文化、醫療等消費熱點,大力發展社區商業、物業、家政、養老等便民服務,加快形成一批拉動力強的消費增長點,確保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5%以上。
發展現代服務經濟。審定中心城市商貿物流規劃並付諸實施,最佳化綜合超市、農貿市場、批發市場等商業網點布局,推進保山工貿園區現代物流產業園、騰衝中和物流園等項目建設,加快培育金融保險、信息服務、物流快遞、電子商務等產業,著力打造滇西現代物流中心,確保第三產業增加值增長14%以上。
(四)努力推進特色城鎮化,推動城鄉統籌發展
編制完善規劃體系。堅持以規劃為龍頭,嚴守耕地保護紅線,一張圖紙調控,切實提高用地集約化程度。紮實開展中心城市空間風貌規劃、壩區城鄉一體化規劃和低丘緩坡土地綜合開發利用試點等規劃編制工作,推動城鎮上山組團發展,形成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態空間山清水秀的格局。
建設特色宜居城鎮。中心城市圍繞打造“生態園林、休閒度假、商貿物流”為一體的滇西城市群核心城市和“最適宜人居城市”目標,深入落實規劃建設管理體制機制,確保義烏國際商貿城一期建成營運,加快推進五洲國際廣場等城市綜合體建設。加快“三校一院”、永子棋院、“一湖四路”、沙丙路等重點項目進度,開工建設東環路、北城路等新區道路,切實抓好永昌路、保岫路、青堡路及其綜合管溝建設,實施人民路改造工程,抓好紅廟等安置小區建設,大力發展公共運輸,不斷完善城市功能,提升綜合承載能力。騰衝以建設國際化旅遊城市為目標,啟動實施中和新城區建設,完善西山壩新城區、高黎貢山國際旅遊城規劃建設和綜合配套設施建設,加快撤縣設市步伐。推進龍陵“山水玉”特色旅遊城市、施甸和昌寧山水田園城市建設。支持騰衝特色小鎮建設,抓好姚關、勐糯、柯街卡斯等城鄉統籌發展試點工作,增強示範帶動能力。堅持以人為本,以進城農民市民化為核心,推進農民工融入城鎮,切實做好8萬以上農業人口向城鎮轉移,確保城鄉一體化發展取得新突破,城鎮化率達40.5%。
加強城市綜合管理。積極推廣中心城市打破行政區域集中安置的經驗,加大土地收儲力度,盤活城市土地資源,增強融資能力。進一步加強綜合監管,強化日常維護,加大執法力度,實現高效管理。大力實施綠化、淨化、美化、亮化工程,深入開展違法建設、占道經營、亂停亂放、塵土飛揚、噪音污染等專項整治行動,努力營造整潔優美、暢通有序、文明和諧的城市環境。
推進美麗鄉村建設。以“中心村”、“特色村”為重點,注重挖掘民俗文化,保留歷史風貌,改善人居環境,提升建設水平,彰顯地方特色,打造新農村升級版。有序引導散戶並村、遷村並點,積極推動條件成熟的鄉改鎮、鎮改街道、村改社區。加強美麗宜居小鎮、美麗宜居村莊、中國傳統村落規劃建設和申報,建設各類美麗鄉村試點500個,重點打造40個市級示範點。
(五)努力強化項目支撐,不斷增強發展後勁
加大項目建設力度。嚴格落實投資工作責任制、重大項目掛鈎制,強化項目督查,突出解決“三難”問題,強力推進交通、能源、工業、農業農村、服務業、市政等領域的基礎設施建設,確保規模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5%以上。重點抓好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設,加快大瑞鐵路保山段、龍江特大橋、龍瑞高速公路龍陵段、沙(壩)蒲(縹)公路等項目進度,推進通鄉油路和農村公路通暢工程。加強能源建設,重點抓好騰衝檳榔江三岔河龍頭水庫及電站、龍川江龍頭水庫及梯級電站、農網改造升級、跨境電力貿易等項目,進一步抓好移民安置工作。
抓實項目的前期工作。加大重點項目的前期投入,提高項目成熟度,充實項目儲備庫,推進投資項目集中審批、並聯審批平台建設,提高審批效率,力爭一批重大項目獲得國家和省核准並開工建設。重點抓好大瑞鐵路保山至瑞麗段、保騰鐵路、中猴高速、220千伏蘭城變電站和500千伏永昌變電站等項目的前期工作。
積極拓寬融資渠道。深入研究國家產業政策,準確把握投資方向,加強對上溝通銜接,力爭得到國家和省更多支持。加大直接融資力度,積極支持有條件的企業上市及“新三板”市場融資,做大做強永昌投資公司,落實市國資公司23億元公司債券、市電力公司4.8億元企業債券發行和市土地收儲中心5億元融資。進一步擴大企業投資自主權,規範政府投資行為,鼓勵支持民間投資,實現投資渠道多元化。
(六)努力推進改革開放,激發更大發展活力
推進重點領域改革。堅持以改革統領全局,以改革促創新發展,以改革促結構最佳化,以改革促民生改善,力爭在新一輪改革開放中贏得主動。認真貫徹落實市委三屆四次全會精神,以堅定的信心、堅決的態度、堅韌的幹勁、堅實的舉措,紮實抓好沿邊金融開放、政府職能和機構、投融資體制、社會治理模式等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改革。進一步加強國有資產監管,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完善現代企業制度。健全現代市場體系,穩妥推進以電力、天然氣等為主的資源性產品價格和管理體制改革。加強農業農村綜合改革和制度創新,紮實做好農村建設用地確權登記發證工作,積極推進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擔保。
拓展對外開放空間。抓住建設絲路經濟帶和孟中印緬經濟走廊的機遇,儘快制定和完善規劃,積極爭取設立國際經濟合作區,力爭猴橋邊境經濟合作區升格為國家級邊境經濟合作區。堅持親、誠、惠、容理念,加強對緬關係協調,努力促進政策溝通、道路聯通、油氣貫通、電訊互通、電力輸通、商貿暢通、貨幣流通、民心相通,加快推進境外陸水聯運通道建設,全力打通孟中印緬經濟走廊北線通道,做好騰衝口岸機場申報爭取工作,為建設國際經濟走廊打好基礎。鼓勵支持企業到境外合作開發交通、農業、水電、礦產及教育、衛生等,推動沿邊經濟合作區建設。
提高招商引資水平。繼續加強“一把手”帶頭招商,推進縣區、園區和部門聯動招商,以硬手段打造軟環境,為項目引進和落地提供優質服務,努力形成招商引資強大合力,著力引進世界500強和國內500強等大企業,著力引進戰略性新興產業,著力引進外向型企業,確保全年引進市外到位資金增長30%以上。
實現進出口平穩增長。積極爭取保稅倉庫、保稅物流中心等口岸基礎設施建設,提高通關便利化水平。加快黑泥塘邊民互市區建設,爭取免稅店建成運營。加大出口企業扶持力度,整治違規收費行為,研究出台新一輪出口獎勵政策。積極向上爭取境外替代種植農產品進口返銷指標和項目補助資金,加強對重點出口企業、重點出口業務的跟蹤服務,進出口總額增長15%以上。
(七)努力抓好財稅金融工作,增強支持保障能力
高度重視財源建設。充分發揮財稅政策和財政資金的槓桿作用,重點扶持工業園區、重點產業、重點項目、重點企業,積極培植新興財源,增強財政增收後勁。堅持依法治稅,推進稅制改革,強化稅收征管,確保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增長12%以上。
切實強化財政管理。深化預算改革,強化財政管理,硬化預算約束,進一步增強財政巨觀調控能力。廓清各級政府支出責任,綜合考慮財力與事權的匹配性。統籌各項財政資金,進一步盤活存量,積極穩妥推進預算信息公開。把短期應對措施和長期制度建設結合起來,認真做好防控和化解政府性債務風險的各項工作。建立健全財政績效評價機制,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
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加強政策引導,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確保銀行各項融資增加67億元以上,直接融資12億元以上。用好用足雲南建設沿邊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各項政策,推進沿邊金融、跨境金融、地方金融改革創新,力爭在人民幣跨境結算、金融招商等方面取得突破。創新農村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建立農村產權確權登記、評估、流轉交易服務平台,擴大農業保險品種和規模,推進農村信用體系和支付體系建設。
(八)努力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提升保山的美麗指數
加快“森林保山”建設。加大宣傳教育力度,強化全民生態文明意識,加快發展綠色經濟、循環經濟、低碳經濟,積極推進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努力實現生物生態、生活生態和生產生態相結合,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相統一,提升保山美麗指數和幸福指數。大力實施綠化荒山行動,鞏固退耕還林成果,切實抓好水土流失、石漠化區域、“兩江四路”生態恢復治理工程,綠化荒山115萬畝,改造低效林36萬畝,在低熱河谷生態脆弱區規劃發展20萬畝糯橄欖並在年內完成種植6萬畝。按園林城市標準開展城市綠化,確保城市建成區綠化率達33%以上。繼續開展林業“三項清理整治行動”,嚴格森林資源管理,抓好森林防火,強化林政執法,依法打擊涉林違法行為。
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堅持依法保護生態環境,嚴格實行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和責任終身追究制度,建立完善資源有償使用和生態補償機制,促進昌寧城市田園風光、龍陵黃龍玉資源省級立法保護。積極推進生態市創建,強化森林、草原、濕地、野生動植物等資源和生物多樣性保護,抓好高黎貢山國家公園建設,加大飲用水源地、湖庫、河流、大氣、噪聲等監測管理和綜合整治力度,切實減少環境污染。穩步推進殯葬制度改革,加快農村公墓和骨灰堂等設施建設,極力消除亂埋亂葬現象。
強化節能減排工作。圍繞省控目標,強化監控管理,全面完成節能減排任務。大力推廣城市清潔能源,推動生活垃圾分類收集、無害化處理設施建設,加快資源化利用步伐,確保城市污水處理率和生活垃圾處理率分別達73%和98.7%以上。
(九)努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動各項社會事業發展
千方百計擴大就業。堅持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多渠道開發就業崗位,鼓勵自主創業和自謀職業,重點做好高校畢業生、農民工、下崗失業人員、城鎮就業困難人員的就業培訓指導工作。開發就業崗位2.2萬個,新增城鎮就業1.6萬人,轉移農村勞動力50萬人次,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
完善社會保障體系。進一步完善城鎮基本養老、醫療、失業、工傷、生育保險制度,擴大城鄉居民養老保險覆蓋範圍。切實解決好睏難群體基本生活問題,確保城鄉低保、農村五保和孤兒保障標準及補助水平提高15%。加強保障性住房建設和管理,加快推進棚戶區改造,新開工建設1萬套保障性住房。擴大住房公積金制度覆蓋面,逐步放寬提取條件,讓更多職工平等享有保障權益。健全完善社會救助制度,規範城鄉低保動態管理。大力培育養老服務業,健全社會福利和殘疾人社會保障服務體系。
促進城鄉居民增收。抓好強農惠農富農政策兌現,落實深化收入分配製度改革政策,繼續實施居民收入倍增計畫,確保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增長13%和16%以上。
切實加強市場監管。深入推進“品質保山”建設,著力創建“全國質量強市示範城市”。更加重視農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完善統一的食品藥品安全監管體系,加強源頭治理和產銷全程監管,確保人民民眾“舌尖上的安全”。綜合運用最低收購價、臨時收儲、政策性保險等手段,有效保障物資供應,滿足消費市場需求。努力改進市場監管,切實加強消費維權,營造放心消費環境,確保居民消費總水平漲幅控制在3.5%以內。
辦好人民滿意教育。全面鞏固“普九”成果,不斷提高“兩基”水平,推動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紮實抓好高中教育“擴容提質”,加快發展職業教育,確保高中階段毛入學率達73%。繼續支持保山學院和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改革發展,不斷提高高等教育質量。大力發展農村學前教育,確保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達55%。抓好校安校改、中西部校舍改造等工程,教育園區建設完成投資3.5億元以上。全面落實“兩免一補”和營養改善補助政策,解決好進城農民子女接受義務教育問題。積極扶持民辦教育、成人教育、老年教育,辦好各級老年大學,促進各類教育協調發展。
提高科技創新能力。加快推進創新型保山建設,實施重點科技專項、科技創新平台建設、科技創新創業人才培養引進等工程,建立產學研協同創新機制,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加大各級各類人才培養力度,為保山跨越發展提供人才保證。
推動文化繁榮發展。鞏固提升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和殘疾人文化體育示範市創建成果,建立健全公共文化管理體制、服務機制和保障制度。繼續實施好廣播電視“村村通”、“戶戶通”等文化惠民工程,加強文化市場監管,抓好文化遺產保護,提高文化下基層服務水平,力爭在文化項目建設、文藝作品創作、對外文化交流合作等方面取得新進展。
提升民眾健康水平。繼續完善新農合制度,確保參合率達96%以上,穩步提高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水平。著力加強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紮實抓好市人民醫院、市婦幼保健院、騰衝中醫院、龍陵中醫院遷建及騰衝縣人民醫院改擴建工程。加快推進公立醫院改革,鼓勵引導民營醫療機構健康發展。切實加強中醫藥服務體系建設,積極爭創全國基層中醫藥工作先進市。落實“單獨二胎”政策,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加強“七彩雲南全民健身”工程建設,大力開展全民健身運動,強化競技體育人才培養,抓好省運會備戰參賽工作,籌辦好2014年棋賽、車賽。
繼續抓好地方史志、僑務、檔案、人防、氣象、水文、地震、社科研究等工作,促進各項事業全面發展。
(十)努力創新社會治理模式,不斷促進和諧穩定
加強民主法制建設。認真執行市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決議、決定,依法向市人大及其常委會報告工作,自覺接受監督,積極支持市政協發揮民主協商作用,認真辦理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提案。支持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和工會、共青團、婦聯等人民團體開展工作。建立健全居民、村民監督機制,提高城鄉社區建設管理水平。深入實施“六五”普法規劃,紮實推進“四五”依法治市進程,切實維護社會公平正義。
著力建設精神家園。切實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推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與開展感恩教育、學習實踐中國夢、雲南精神、善洲精神相融合,在全社會形成共同的理想信念、強大的精神支柱和基本的道德規範,弘揚時代主旋律,增加社會正能量,塑造社會正形象,培養文明新風尚。
創新社會治理方式。堅持系統治理、依法治理、綜合治理和源頭治理相結合的原則,努力實現政府治理和社會自我調節、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動。加快培育和優先發展經濟類、慈善類、公益類、服務類社會組織,激發社會組織活力。以格線化管理、社會化服務為方向,積極預防和有效化解社會矛盾,建立矛盾糾紛調處聯動機制,健全基層綜合服務管理平台,完善重點人群排查、管控、服務、救助工作體系,使民眾問題能反映、矛盾能化解、權益有保障。切實做好新形勢下信訪工作,推行視頻接訪和聯合接訪,建立涉法涉訴信訪依法終結制度,套用法律手段解決纏訪鬧訪問題。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依法打擊各類違法犯罪,深入開展禁毒防艾人民戰爭。全面落實黨的民族宗教政策,鞏固民族團結、宗教和諧的大好局面。積極支持國防和軍隊建設,提高軍民融合發展水平。強化邊境管控,維護邊境安寧。始終把人民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全面落實安全生產“一崗雙責”,加大源頭排查治理力度,堅決遏制重特大事故發生。加強防災減災體系和能力建設,努力保障人民民眾生命財產安全。
三、政府建設:轉作風樹新風清廉高效
“打鐵還靠本身硬”,自勝者強。面對2014年繁重而艱巨的任務,我們必須進一步加強政府自身建設,以“職能科學、結構最佳化、廉潔高效、人民滿意”為目標,轉變作風,狠抓落實,心清身廉,務求高效,全面正確履行職能,塑造政府良好形象。
(一)切實加強理論武裝。政府建設,首要的是思想建設。進一步堅定理想信念,進一步堅定政治立場,進一步堅守政治紀律,緊密結合保山發展實際和政府工作實際,組織開展好學習、培訓和研討,不斷提高各級幹部的思想理論水平,進一步增強機遇意識、責任意識、進取意識,不斷提升爭取支持、推動落實、協調各方、服務發展的能力,為保山改革開放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切實開展民眾路線教育。以為民務實清廉為主題,以楊善洲精神為鏡子,紮實開展黨的民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堅持遵循中央“八項規定”和省委、市委實施辦法,以倡勤治懶、倡廉治奢為重點,堅決反對“四風”,大興聯繫民眾之風、調查研究之風、艱苦奮鬥之風、勤儉節約之風。牢固樹立“為官避事平生恥”的意識,敢於擔當、敢於涉險灘、敢於啃硬骨頭,以壯士斷腕的勇氣、“釘釘子”的精神、“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勁頭和務實高效的作風狠抓落實。健全政務服務體系,減化辦事流程,加強督查問效,努力使行政效率更高、服務環境更優、工作效果更好。
(三)切實轉變政府職能。政府職能轉變和機構改革既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馬前卒”,又是巨觀調控的“當頭炮”。圍繞理順政府與市場、政府與社會的關係,在職能轉變上重點抓好“接、放、管”,既要把中央和省下放給市場的權利接轉放開,把中央和省下放給地方的職能接好管好,又要把市級政府該放的權利切實放下去,還要把該管的事情管起來、管到位;在機構改革上著力搞好“控、調、改”,既要嚴格控制機構編制總量,又要調整最佳化機構編制結構,還要深化改革推動機構編制釋放潛力。同時,穩步推進事業單位分類改革,積極探索政事分開、管辦分離的有效實現形式。健全行政運行機制,推廣政府購買服務,完善發展成果考核評價體系,提高政府管理效率和水平。
(四)切實規範政府行為。增強法制理念和程式意識,推行政府法律顧問制度,堅持重大決策公眾參與、專家論證、風險評估和集體討論決定製度,健全規範性檔案及重大決策合法性審查機制,提高政府決策民主化、科學化水平。深化行政執法體制改革,規範行政執法行為,完善行政許可、行政複議、行政賠償等制度,加強行政執法監督,確保嚴格公正文明規範執法。進一步加強審計監督、行政監察監督、內部層級監督,自覺接受新聞輿論監督、社會公眾監督,不斷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五)切實加強制度約束。嚴格執行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全面推進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建設。堅持用制度管權、管事、管人,推行政府及部門權力清單制度,依法公開權力運行流程,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裡,構建遵循程式、決策科學、執行堅決、監督有力的權力運行體系。繼續推進政務、村務和國有企事業單位辦事公開,加強政風行風建設,積極回應社會關切,讓民眾看得到、聽得懂、信得過。堅決貫徹《領導幹部廉潔從政若干準則》和《黨政機關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條例》等制度,勤儉節約辦事,艱苦奮鬥創業,力控行政成本,繼續精會簡文,嚴控“三公”經費和會議經費,嚴肅查處各種違紀違法行為,樹立政府清廉形象。
各位代表!百舸爭流,破浪者當先;千帆競發,奮勇者領航;萬馬奔騰,跨越者居上;後發先至,保山人在行。前行的路上不會一馬平川,趕超跨越必定充滿挑戰。但是,山高高不過人,路長長不過腳。一切都在變,一切都會變,保山經濟社會發展長期向好的大趨勢沒有變,保山人民盼發展促發展嚮往美好幸福生活的基本面不會變。只要全市各族人民團結一心,勇於攀登,敢於拼搏,善於進取,就必將凱歌行進、一往無前。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堅強領導下,進一步解放思想,銳意進取,克勤克儉,開拓創新,為實現保山經濟社會更好更快發展而努力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