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台安縣政府工作報告

2013年台安縣政府工作報告

五年來,在市委、市政府和縣委正確領導下,在縣人大、縣政協的監督支持下,縣政府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圍繞“壯大總量、提升質量、改善民生、構建和諧”這一主題,勇於直面挑戰,敢於超越自我,全力加快經濟社會發展進程,圓滿完成了本屆政府任期的各項工作任務,台安呈現出實力增強、環境趨優、民生改善、社會和諧的良好局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2013年台安縣政府工作報告
  • 匯報單位:台安縣人民政府
  • 報告年度:2013-01-01至2013-12-31
本屆工作回顧,目標及任務,

本屆工作回顧

——經濟總量持續壯大,綜合實力明顯提升。預計到2012年底,全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65億元,年均遞增28.4%,是2007年的3.5倍;公共財政預算收入10億元,遞增44.3%,是2007年的6.3倍;五年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543億元,遞增46.4%;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7億元,遞增25.8%,是2007年的3.1倍;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700元,遞增23.5%,是2007年的2.9倍;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14460元,遞增20.7%,是2007年的2.6倍。2008-2013年五年來,經過全縣上下的不懈努力,我們相繼實現了縣域經濟三年倍增計畫和“兩年再造一個新台安”目標,主要經濟指標增速始終位於全市前茅、全省前列。
——三次產業量質並進,經濟發展活力倍增。始終堅持以項目為核心,持續壯大產業規模。五年累計實施1000萬元以上項目686個,其中億元以上項目116個;累計引進域外資金440億元,實際利用外資1.25億美元,出口創匯7600萬美元。
工業主導地位日益顯現,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到180家,增加值實現124億元,年均遞增40.7%,是2007年的5.5倍。工業園區晉升為省級經濟開發區,實施面積達到15平方公里,基礎設施實現“七通一平”,入駐項目146個。確定彩塗板及深加工為縣域工業重點產業集群,綜合生產能力達到200萬噸,成為遼寧彩塗板產業基地,精細化工、造紙等產業集群穩步推進。萬元GDP綜合能耗下降到1.53噸標準煤。
現代農業加快發展,被農業部認定為首批國家級現代農業示範區。糧豆總產量穩中有升,保持在10億斤以上。設施農業面積達到35萬畝,實現戶均一棟棚;新建標準化養殖小區1000餘個,其中鴨鵝小區740個,鴨鵝綜合生產能力達到1.5億隻,“台安肉鴨”獲批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水產養殖3.8萬畝;寒富蘋果8萬畝。規劃建設了農業高新技術區,實施面積2平方公里,入駐項目13個;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達到135家。農業保障能力持續增強,完成25座排水站更新改造,對遼河鐵匠爐、渾河湘水及三界、小柳河新華段等險工險段進行了治理,連續四年奪得省農建“大禹杯”;大力實施土地開發整理,新增耕地2.5萬畝;農機總動力達到38萬千瓦,玉米、水稻基本實現全程機械化;森林覆蓋率達到26.9%。
現代服務業蓬勃興起,服務業增加值實現85億元,年均遞增27.6%,是2007年的3.4倍。台安大酒店、台安大市場、恆速物流中心等一批服務業大項目投入使用;規劃建設了遼河(台安)文化旅遊區,台安(八角台)現代服務業集聚區晉升為省級現代服務業集聚區;以紅色游、鄉村游、生態游為主的旅遊業進一步發展;擔保公司、小額貸款公司、村鎮銀行等現代金融服務體系初步建立。
——城市功能日臻完善,城鄉面貌日新月異。五年累計完成城鄉建設總投資70.6億元。以建設沿海大縣為方向,按照雙“三十”目標和“理水營城、活力台安”理念,重新編制城市發展規劃。城市空間骨架進一步拉開,城區面積由8平方公里增至10.5平方公里,城區人口由7萬人增至11萬人。實施了老區主街路拓寬改造、居民區巷道整修和新區“三縱兩橫”道路建設,城區路網日益完善;實施了自來水廠、集中供熱站、污水處理廠和垃圾處理場等公用設施工程,城區服務功能明顯提升。對城區實施歷史最大規模的開發改造,五年累計投資49.5億元,開發房地產面積238.5萬平方米,銷售面積191.5萬平方米。新區建設加速推進,實施了信訪接待大廳、公共行政服務中心等北遷工程。加強城區綠化、美化、淨化、亮化,主街路兩側全部高標準亮化,更新環衛設施;規範交通、市場、物業管理秩序,依法拆除違章建築860餘處,取締城區機動三輪車。新建及大中修縣級以上公路182公里、鄉村公路380公里,改造鄉級公路險橋152座,在全省率先實現鄉級公路無險橋。創造性地開展以“六新”為主要內容的新農村建設,實施環境優美鎮村創建和“四清四改”工程,實現村村通柏油路、通公車、通自來水等“七通”目標。大力推進農村環境連片整治工程,生態環境持續改善;遼河生態恢復、小柳河流域污染治理成效顯著,成為全市首家省級生態縣。
——社會事業全面進步,和諧台安深入推進。人民生活幸福指數不斷提升,在第二屆、第三屆遼寧省縣(市)區生活質量排行榜分別名列第9位和第8位。“人才強縣”戰略紮實推進,被市委確定為“人才強縣”試點縣。為民辦實事工程穩步實施,農村飲水、困難家庭住房、就業保障等民眾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得到妥善解決。城鎮實名制就業27484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5%以內,“零就業家庭”保持動態為零。全面啟動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實現全覆蓋,城鄉“低保”實現動態管理下的應保盡保。新建、改建敬老院14所,農村困難家庭常年病人託管服務中心、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護中心投入使用。累計新建廉租房、公租房350套,回遷房33.7萬平方米。城鄉教育均衡發展,高水平通過省政府“雙高普九”驗收,新建九年一貫制學校14所,台安高中高標準通過省示範高中驗收,第二高中實施免費教育,職教中心新校區建成啟用。公共文體設施日益完善,奧體中心、文化中心相繼投入使用,游泳館開工建設;成功舉辦第七屆全民運動會;我縣運動員劉馨陽在倫敦殘奧會上榮獲“一金兩銀兩銅”的佳績。新建、改建鎮場綜合文化站11個,村級文體廣場覆蓋率達100%,在全省率先實現一村一個“農家書屋”;農村有線電視實現“村村通”。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紮實推進,實施了國家基本藥物制度,鎮場衛生院改造、恩良醫院外科病房樓等工程相繼完工並投入使用,新農合籌資標準和報銷比例逐年提高;食品藥品安全監管水平不斷提升。積極爭創國家級計畫生育優質服務先進縣,加強縣鎮計生服務站建設,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2.41‰以內。科技貢獻率達到55%。完成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五年內4次提高在職公教人員津補貼標準,人均月增資1200元以上。連續三年成為省級“無傳銷縣”。創新農村警務管理,建成34個高標準農村警務室,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不斷深化;圓滿完成“五五”普法各項任務,“六五”普法全面啟動;縣鎮村三級信訪糾紛排查網路實現全覆蓋,信訪積案化解率達到100%;安全監管和培訓不斷加強,主體責任深入落實,社會保持和諧穩定,民眾安全感普遍增強。
——自身建設不斷加強,服務水平有效提升。自覺接受人大依法監督和政協民主監督,五年累計辦理人大代表議案、建議73件,政協委員提案345件,辦復率、滿意率均為100%。不斷創新社會管理,開展公共資源交易系統試點,鎮場區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實現全覆蓋。強化法制政府建設,大力推進政務公開,政府工作透明度進一步增強。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規範和減少行政審批事項190項,102項行政審批事項入駐行政服務中心。農村綜合改革、財政管理體制改革深入推進。深化事業單位用人制度改革,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全部面向社會公開招聘。規範政府經濟活動,國有土地出讓全部公開掛牌交易,成立了政府採購和招投標中心,政府採購和投資建設項目全部公開招標。突發事件應急管理體系不斷完善,公共安全應急保障能力明顯增強。全面落實廉政建設責任制,健全監察、審計等行政監督機制,政府執政能力和服務水平全面提升。
糧食、供電、通訊、工商、物價、檔案、氣象、地震、人防、消防、對外交流、技術監督、油地共建、民兵預備役等工作均取得了顯著成績。
各位代表,回顧2008-2013年的工作,勤勞智慧的台安人民奮發有為,勇於創新,走出了一條欠發達地區加速發展、趕超升位的成功之路。這五年,是縣域經濟發展機遇最多、挑戰最大的五年,我們既迎來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遼寧沿海經濟帶開發開放及國家和省、市扶持縣域經濟發展的戰略機遇,同時也面臨國際金融危機衝擊、巨觀經濟下行加劇的雙重挑戰;這五年,是縣域經濟發展速度最快、質量最好的五年,縣域綜合實力顯著增強,在全省的位次進一步前移,實現了提升自我、加速發展的目標;這五年,是城鄉面貌變化最大、城市功能提升最快的五年,基礎設施建設力度空前,人居環境切實改善,城鄉一體化進程全面提速;這五年,是民眾得到實惠最多,幸福感、榮譽感、安全感最強的五年,廣大城鄉民眾越來越多地感受到發展帶來的全新變化,台安相繼成為全國文明縣城、全國科技進步先進縣、全國法治縣創建活動先進單位、全國殘疾人社區康復示範縣和省級平安縣。
各位代表,五年的工作歷程,我們深切感到,政府每一項工作成績的取得,均得益於縣委的正確領導,得益於縣人大的依法監督和縣政協的民主監督,得益於全縣人民和社會各界的團結一心、共同奮鬥。在此,我代表縣政府向心繫台安發展的各位代表和委員,向奮鬥在全縣各條戰線的廣大幹部民眾,向關心和支持台安發展的各民主黨派、工商聯、人民團體、武警消防官兵和老領導、老同志,向參與台安發展的社會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謝和崇高的敬意!
成績來之不易,經驗尤為寶貴。五年的發展實踐,我們有著深切的體會:
第一,做好政府工作,必須始終堅持科學發展、和諧發展的理念。我們始終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準確把握台安縣情,充分發揮區位優勢、交通優勢和生態環境優勢,著力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較好地解決了經濟發展速度不快、三次產業結構不優、資源要素相對不足等問題,實現了既定的發展目標。我們深切地感受到,縣域經濟必須堅持發展第一要務不動搖,更加注重統籌城鄉,更加注重提升質量,才能走出一條集約集聚、提速提質的科學發展之路。
第二,做好政府工作,必須不斷增強駕馭全局、搶抓先機的能力。我們敏銳把握國家和省、市扶持縣域經濟發展的歷史機遇,努力破解制約經濟社會發展的瓶頸問題,集中力量辦成了一批打基礎、利長遠的大事,在加速經濟發展的同時,保持了社會和諧穩定。我們深切地感受到,越是在區域競相發展的關鍵時期,越要善於在形勢變化中捕捉機遇,在政策調整中搶占先機,推動各項事業全面發展。
第三,做好政府工作,必須大力發揚勇於創新、攻堅克難的作風。我們認真落實縣委確立的重大戰略決策和工作部署,面對土地、資金、人才等要素制約,千方百計招商引資,全力以赴推動項目建設,努力破解發展難題,保持了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良好態勢。我們深切地感受到,只有直面矛盾,敢於擔當,才能打開局面;只有不畏困難,勇往直前,才能實現超越。
第四,做好政府工作,必須時刻牢記以人為本、執政為民的宗旨。我們始終把維護好、發展好廣大民眾的根本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努力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好地惠及廣大城鄉民眾。2008-2013年,累計投入15億元用於改善民生和發展社會事業,為全縣人民辦成了55件惠民實事,兌現了政府的承諾,贏得了廣大民眾的讚譽。我們深切地感受到,只有堅持把為民謀利作為政府工作的根本,才能凝聚民心、集中民智,從而形成強大的發展合力。
在看到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深刻地認識到,我縣經濟社會發展中存在的矛盾和問題仍很突出,主要表現在,一是經濟結構尚需最佳化,工業化程度不高,產業集群支撐作用尚不明顯,現代服務業發展相對滯後;二是經濟總量偏小,可支配財力不足,解決發展建設和民生問題的能力還不強;三是城鄉一體化水平有待提升,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能力亟待加強;四是發展環境仍不盡如人意,機關效能和服務水平有待提高。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們將採取有效措施,全力加以解決。

目標及任務

新一屆政府工作目標及2013年主要工作任務
未來五年,既是縣域經濟轉型升級、加快發展的戰略機遇期,更是大有可為、大有作為的黃金髮展期。我們必須準確研判形勢,創新發展思路,破解發展難題,科學謀劃,真抓實幹,在新的起點上推動台安經濟社會新一輪大發展、大繁榮!
未來五年工作的總體思路是: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按照“五位一體”布局的總要求,立足於建設沿海大縣的戰略基點,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目標,以持續增強縣域綜合實力為主線,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根本,最佳化空間布局,調整產業結構,統籌城鄉發展,保護生態環境,著力打造集群引領的沿海工業縣、特色鮮明的現代農業縣、宜居宜游的綠色生態縣、富庶平安的和諧文明縣。
未來五年的發展目標是:到2017年,全縣地區生產總值年均遞增25%,達到800億元;公共財政預算收入遞增30%,達到37億元;固定資產投資遞增30%,完成700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遞增20%,達到167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遞增18%,達到47300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遞增20%,達到36000元。
根據上述總體思路和發展目標,今後五年的主要任務是:
——調優經濟結構,推動產業升級,壯大縣域綜合實力。加速工業集群化,到2017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達到450億元,工業園區實施面積達到22平方公里,發展壯大彩塗板及深加工產業集群,綜合生產能力達到700萬噸,強力推進精細化工、造紙產業集群,建設國家級經濟開發區。加速農業產業化,深入推進國家級現代農業示範區建設,培育特色產業,廣辟增收渠道,成為“全國鴨鵝第一縣”,農高區實施面積達到7平方公里,建設東北領先的畜禽和農副產品精深加工基地。加速服務業集聚化,集中推進服務業大項目建設,以現代服務業最佳化經濟結構,加快台安(八角台)現代服務業集聚區建設,將遼河(台安)文化旅遊區打造成為遼河第一風景區。
——加快城鎮建設,提升城市品位,推進城鄉一體化。圍繞雙“三十”目標,明確城市功能定位,拓展城市發展空間,創建規劃領先、設施完善、管理精細的現代化城市,城區面積達到20平方公里,城區人口達到20萬人。大力完善基礎設施,加強城區路網、水系及公用設施建設;堅持建管並重,全面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推進城鄉基礎設施一體化,通過騰村建區、村屯合併等模式,加快農村人口向區域中心集聚,城鎮化率達到70%以上。構建區域大交通格局,形成四通八達的城鄉交通網路體系。
——堅持生態優先,建設美麗台安,提升資源環境承載力。以創建國家級生態縣為載體,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加大自然生態系統和環境保護力度,著力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加快風電、生物質能等新能源開發,有序關停和淘汰落後產能,促進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態空間自然秀美,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
——統籌社會事業,關注民本民生,增強人民民眾幸福感。堅持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加快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注重人才引進培養,構築縣域人才高地。全力建設文化強縣,拓寬特色文化領域,推動文化產業升級,形成網路健全、服務優質的公共文化體系。優先發展教育,打造教育強縣。深度推進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均等化覆蓋面達到100%。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積極開展平安創建活動,持續提升人民民眾安全感。
2013年是新一屆政府開局之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推動科學發展、跨越發展的重要一年,做好全年各項工作意義重大。
全年主要預期指標是: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18億元,同比增長20%;公共財政預算收入12.5億元,增長25%;固定資產投資246億元,增長3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0.4億元,增長20%;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220元,增長17%;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17060元,增長18%。重點要做好以下五方面工作:
一、以產業集聚區為牽動,突出規模擴張,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
發揮工業園區、農高區和服務業集聚區集聚引領作用,堅持擴張總量與提升品質並重,發展實體經濟,壯大特色產業,形成重點突出、特色鮮明、優勢互補的產業發展格局。
全力推動項目建設。繼續開展“項目突破年”活動,全年引進域外資金186億元,同比增長30.1%;實際利用外資6500萬美元,增長30%;出口創匯4500萬美元,增長41%。抓好項目引進,主動對接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塘及香港等地區,緊盯國內外500強、行業百強和上市公司,承接產業、技術轉移,突出集群招商、產業鏈招商、主題招商,新引進億元以上項目30個以上。拓寬利用外資渠道,壯大外貿出口企業規模,多元化拓展國際市場。加強項目建設,建立項目落地、開工建設及生產經營全程跟蹤服務體系,切實提高契約履約率、資金到位率、項目開工率和土地利用率;重點推進年產150萬噸瀝青、年產20萬桶工業潤滑油等項目建設,年產1萬噸生活用紙、年屠宰加工4000萬隻肉鴨等項目投產達產。
突出抓好工業經濟。全年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5家以上,增加值實現164億元,同比增長32%。加速推進工業園區建設。以園區帶動項目、支撐工業,促進產業集聚、土地集約。加快園區擴容升級,投資2.7億元,加強道路、集中供熱站、工業污水處理廠、生活配套設施等基礎設施建設,實施面積拓展到16平方公里,全年新引進項目60個以上,實現產值150億元,上繳稅金2.5億元。提升產業集群發展水平。完善遼寧彩塗板產業基地基礎設施,積極推進精細化工、造紙產業園建設,增強產業承載能力。做強做大彩塗板及深加工產業集群,新引進上下游項目10個以上,年產110萬噸鍍鋅板、彩塗板等項目投產達產,綜合生產能力達到350萬噸;做精做優精細化工產業集群,加快年產20萬噸丁辛醇等項目建設步伐;做實做好造紙產業集群,推進年產10萬噸特種紙等項目建設。狠抓工業經濟運行。加強工業經濟運行監測,健全領導包扶和定期調度制度,破解融資、市場、用工等難題,確保工業經濟平穩增長。大力扶持華油石化擴產增量,不斷壯大金山集團、威利邦木業等企業規模,做好奧鞍耐材、雙強塑膠等企業上市前期準備工作,推進天和科技上市;促進企業技術改造,加強科技創新、管理創新和品牌創新,培植一批主業突出、核心競爭力強的領軍企業。
持續壯大現代農業。積極實施國家新增千億斤糧食產能規劃和省部級萬畝方建設,完成農業綜合開發3.5萬畝,確保糧食穩產增產。加快“全國鴨鵝第一縣”創建步伐,壯大養殖規模,全年新建鴨鵝養殖小區100個以上,開發引進鴨鵝深加工項目,提高產業化水平,綜合生產能力達到2億隻。加強規模化設施農業基地建設,新發展特色精品小區10個以上,新增寒富蘋果1.5萬畝,建成國家級漁業健康養殖示範區2個。紮實推進農高區建設,實施污水處理、供電、道路等基礎設施工程,確保10萬噸肉禽熟食製品、淡水魚深加工等重點項目投產達產,新引進項目30個以上,其中10億元農產品深加工項目2個。加大“三品”認證和知名品牌申報力度,新培育市級以上農產品品牌10個以上。加大農產品質量監管和農業執法力度,確保質量安全。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實施小柳河左岸治理工程,新增節水滴灌面積8000畝,更新改造大型泵站12處、小型排水站5處。實施農業部保護性耕作示範等項目,水稻全程機械化水平達到80%以上。
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大力推進台安(八角台)現代服務業集聚區建設,制定促進服務業發展政策,圍繞現代物流、商貿、休閒旅遊產業,積極引進知名服務業企業入駐,加快義烏商貿城、閩安大酒店等項目建設進度,建設高檔、精品、特色服務商圈。最佳化商業網點布局,規範城鄉消費市場,加快裝飾材料等專業市場建設,深入推進萬村千鄉市場工程、新網工程。積極發展金融保險、電子商務、物流配送等現代經營業態。加強遼河(台安)文化旅遊區建設,加快萬畝森林浴場、生態濕地公園、琥珀灣旅遊區等項目建設步伐,整合包裝西平森林公園、張學良出生地、大麥科濕地等旅遊資源,發展農家樂等特色鄉村游。
二、以新縣城建設為引領,推動城鄉融合,精心打造生態文明新城
拉開城市骨架,最佳化空間環境,提高城鎮建管水平,樹立城市品牌形象。全年完成城鄉建設總投資25億元。
以戰略眼光規劃城市發展。立足省內一流標準,按照“有機開放之城、複合創新之城、生態活力之城”的規劃目標,突出城市主題概念,高起點、高品位完成城市發展總體規劃編制;完善各類專項規劃,注重總體規劃與專項規劃的緊密銜接,合理配置公共資源;以規劃引領城市建設,嚴格執行城市規劃,杜絕項目建設的盲目性和隨意性,堅決查處各類違法違規建設行為,保持城市規劃的嚴肅性和城市建設的連續性。
以精品意識完善城鎮功能。加強城市配套設施建設,實施第二水源地、供熱管網、燃氣管網等工程,游泳館建成並投入使用;暢通城市路網,新修新區道路6公里,實施小西街新建、紅旗路延伸、東市路改造工程,新建、改建惠民街巷5條,最大限度方便市民出行。加大城區開發建設力度,規劃建設新區市場、銀行、醫院等公用服務設施;加快老區土地房屋徵收進度,提高重點區域、重點路段建築設計水平,最佳化空間立體格局,提升城市氣質和形象。以黃沙新市鎮建設為牽動,加快小城鎮建設步伐,強化鎮場污水處理、垃圾處理等設施建設,完善基礎設施配套功能,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提高城鎮對人口及產業的集聚吸納能力。加快道路交通建設,實施十大線、鞍羊線等7條縣級以上公路大中修工程,完成農村公路大中修80公里、“一事一議”財政獎補村內道路110公里;確保外環路開工建設,積極配合沈西工業走廊火石崗至渤海鐵路、鞍台高速公路建設。
以法制觀念加強城鎮管理。開展“城市管理年”活動,構建協同高效的城鎮管理新機制,做到管理精細化、目標責任化、制度規範化。全面清理違章建築,整頓市場秩序,規範車輛亂停亂放等行為;加大環衛設施投入,擴大保潔覆蓋面,加強主街路、小街巷環境衛生管理,打造精品街、示範路,提升市容整體形象。加強公共基礎設施日常監管和維護,提高市民城市管理參與意識;加強物業公司監管,強化老舊和棄管小區改造,提高物業管理服務水平。加大鎮場綜合行政執法力度,推進相對集中行政處罰權向鎮場延伸,提高小城鎮管理效率和水平。
以發展理念改善生態環境。積極推進城市水系建設,實施0.8平方公里的“躍鯉湖”建設工程;持續加大城市綠化、美化、淨化、亮化力度,構築高標準立體生態景觀,完成城市綠化10萬平方米,主街路兩側硬化3萬平方米,新安裝路燈200盞;以鎮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畜禽養殖污染治理為重點,紮實開展鎮村環境綜合整治工作,切實改善鎮容村貌。狠抓節能減排,推進重點領域節能降耗,加快淘汰落後產能。
三、以民眾幸福感為標準,傾情民計民生,全力提升公共服務水平
以實現優質共享為目標,精心實施民生工程,協調發展各項社會事業,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更加注重民生保障。加強城鄉統籌就業工作,重點抓好高校畢業生、困難群體就業,實現城鎮實名制就業5000人。加強勞動保障監察和爭議調解仲裁,構建和諧穩定勞動關係。完善社會保障體系,鞏固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成果,擴大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覆蓋面;加強保障性住房建設,改善低收入群體住房條件;強化低保戶醫療救助及子女入學救助,發展以社區為依託的居家養老服務,推進養老服務社會化。
推動文化繁榮發展。著力構建覆蓋城鄉、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推進縣體育場、鎮文化站等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提升縣文化中心、鎮文化站、村農家書屋和文體廣場等公共文化設施使用率和服務水平;開展全民健身運動,辦好文化廣場系列活動,讓廣大民眾享受健康快樂生活;提高廣播電視建設和宣傳水平,推動電視數位化建設進程,更好地滿足民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深入挖掘遼河文化,開發新興文化產業,推進影視基地建設,培育特色文化品牌。
統籌發展社會事業。堅持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全面啟動基礎教育強縣創建工程,實施免費職業教育,規範辦學行為,整治教育“三亂”,加強校園安全管理,提升教育整體水平。切實抓好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有序推進鎮場衛生院回購,村衛生室全面實施基本藥物制度;進一步提高新農合籌資標準和報銷比例,擴大公共衛生服務覆蓋面。加快科技創新體系建設,深化農村科技特派致富工程和“百千萬”科技創新工程。強化食品藥品質量安全監管,確保民眾飲食用藥安全。加強基層計生服務站建設,人口出生率控制在5.22‰以內。
四、以創新體制機制為動力,最佳化發展環境,增強經濟社會發展保障能力
發揮社會管理、科學調控、聚財理財的政府職能,建立開放創新、保障有力的體制機制,不斷最佳化經濟社會發展環境,著力打造公共管理新平台。
構建最優投資環境。積極開展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鈎工作,最大限度盤活存量土地,保障項目用地需要。深化銀政企對接合作,鼓勵各金融機構擴大貸款投放,做大村鎮銀行、小額貸款公司等新型融資機構,設立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有效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加快項目審批手續辦理,大力推行“一費制”,簡化辦事手續,提高服務效率;加大糾風問責力度,以硬手腕整治軟環境,強化公路“三亂”治理,嚴厲查處干擾項目建設、破壞投資環境行為。
深入推進“人才強縣”戰略。全面開展省級人才試點縣創建活動,完善人才吸引機制,拓寬人才引進渠道,營造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社會環境。以兩個園區為依託,大力推進校縣合作、校區合作、校企合作,搭建引才引智平台,重點圍繞彩塗板及深加工、精細化工、現代農業等方面,引進一批高級經營管理人才和專業技術人才,保障重點產業人才需求。全面落實人才政策,形成集約接納、階梯培養、量才使用的人才工作新格局。
提高財政運行質量。最佳化財源結構,拓寬增收渠道,壯大工業支柱財源,做強服務業優質高效財源,增強財政可持續發展能力;堅持依法治稅,嚴格稅收征管,加強稅負分析、納稅評估和稅務稽查,強化重點企業、重點行業和重點項目稅源監控,做到應收盡收。最佳化支出結構,繼續深化部門預算、國庫集中收付、政府採購改革,加強財政資金的運籌與調度,嚴格控制一般性支出,保障重點項目和民生工程資金需求,提高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益。準確把握國家投資導向,圍繞城鄉基礎設施、民生工程、環境保護等方面,全力加大政策和資金爭取力度,形成重點項目申報一批、開工一批、儲備一批的梯次推進格局,全年向上爭取資金10億元以上。
推進社會管理創新。建立“一委、一辦、一中心”的公共資源交易系統,強化交易監管,規範交易行為。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健全動態防控體系,進一步提高“打防管控”能力。深入開展“六五”普法,加強法制宣傳、法律援助和人民調解工作,提升法治文明程度。完善領導幹部接訪、信訪穩定風險評估和排查調處機制,努力把各類矛盾化解在基層。毫不放鬆地抓好重點行業和領域安全監管,健全危化、冶金企業應急救援系統。加強應急平台建設,提高突發事件應對處置能力。
五、以民眾滿意為目標,加強政德建設,塑造實幹政府新形象
對人民負責是政府工作的第一準則,讓民眾滿意是政府工作的第一追求。新一屆政府將牢記宗旨,改進作風,轉變職能,提高效率,增強公信力和執行力,更好地擔負起推進富民強縣的重任。
強化服務意識,提高政德修養。切實加強政德教育,保持奮發有為、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工作高質量、嚴要求,精益求精,追求卓越。始終做到心繫民眾,及時了解民眾訴求,多做穩人心、暖人心、得人心的好事實事,多行利長遠、利全局、利民生的德政善舉,圍繞城鄉環境、教育衛生、就業保障等方面,繼續做好為民眾辦實事工作。
強化法制意識,推進依法行政。加快推進法治政府建設進程,深化政務公開,嚴格按照法定許可權和程式行使職權,確保行政權力公開透明運行。自覺接受人大依法監督和政協民主監督,認真辦理人大代表議案、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充分發揚民主,廣泛集中民智,努力做到科學、依法、民主決策。
強化效能意識,堅持真抓實幹。大力推行“一線工作法”,做到領導在一線指揮,工作在一線落實,問題在一線解決,敢於擔當,勤於工作,善於克難。嚴格績效考評,強化目標管理,加強效能監察,做到目標任務、責任單位、工作標準、完成時限“四落實”。加強機關作風建設,治庸、治懶、治慢、治散,確保人人高效率、事事快節奏、件件求實效。
強化廉政意識,規範從政行為。嚴格執行廉潔從政各項規定,建立健全教育、監督並重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推進政府廉政建設。充分發揮監察、審計、財政部門監督職能,對政府投資項目資金使用、工程招投標、土地出讓、政府採購等領域實施重點監督,嚴肅查處違法違紀行為,確保政務規範、政風清廉。
各位代表,挑戰激勵鬥志,使命催人奮進。在推動台安發展的歷史進程中,任何艱難險阻都不能動搖我們幹事創業的信心和決心。讓我們在縣委的堅強領導下,在縣人大、縣政協的監督支持下,更加緊密地團結起來,勵精圖治,奮勇爭先,全面推進經濟社會在新的起點上實現加速發展,為建設更加富庶、文明、幸福、和諧的小康台安而努力奮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